麗金龜科Rutelidae
麗金龜科甲蟲體小型至大型均有,以中型為多。大多數種類體色艷麗,有銅綠、古銅、墨綠、藍紫、翠綠等,具強烈金屬光澤;也有不少種類體色單調,呈棕、褐、黑色等。體多為卵圓形或橢圓形,背面、腹面弧形隆拱;前胸背板橫闊,前狹后闊。觸角9節或10節,鰓片部3節。小盾片發達、顯著,呈三角形。臀板外露。后足脛節有端距2枚。各足跗節端部有1對形狀不等的爪,較大的爪末端常分裂。
麗金龜甲蟲盛發于森林和平原,分布遍及全球,熱帶地區最多。
32 銅綠異麗金龜
Anomuala corplenta Motschulsky
屬麗金龜科Rutelidae。成蟲體長:15~22mm;寬:8.3~12mm。體呈長卵圓,背腹扁圓。體背銅綠具金屬光澤,頭、前胸背板、小盾片色較深,鞘翅色較淺,唇基前緣、前胸背板兩側有淺褐色條斑。前胸背板發達,前緣弧形內彎;側緣弧形外彎;前角銳,后角鈍。臀板三角形,常具1~3個形狀多變的銅綠或古銅色斑紋。腹面乳黃或黃褐色。頭、前胸、鞘翅密布刻點。小盾片半圓形。鞘翅背面具2縱隆線。唇基短闊梯形,前緣上卷。觸角9節。前足脛節外緣具2鈍齒,內側具1內緣距。胸下密被絨毛。前、中足爪分叉,后足爪不分叉。銅綠異麗金龜是常見種。夏季的夜晚,該種麗金龜便會結伴而行,出沒于林間、農田,啃食作物的嫩枝。其幼蟲生活在土中,成蟲有趨光性和假死性。成蟲6~9月出現。
分布:中國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內蒙古、寧夏、陜西、山西、山東、河南、湖北、湖南、安徽、江蘇、浙江、江西、四川、廣西、貴州、廣東;朝鮮,日本,蒙古,韓國,東南亞。

33 臺灣牙麗金龜
Kibakoganea formosana Kurosawa et Kobayashi
屬麗金龜科Rutelidae。成蟲不含大顎體長:16~20mm;寬:10mm。身體壯實,呈橢圓形,體色因雌雄而易。雌蟲體背呈單一的褐色或黃褐色。雄蟲前胸背板黑色,外側和前緣附近具明顯的米黃色斑紋;鞘翅黑色,小盾片周圍具“V”字形米黃色大型斑紋;大顎褐紅色、前伸,呈細彎的象牙狀指突。中、后足的爪分叉。臺灣牙麗金龜最明顯的特征是鞘翅近基部“V”字形黃色大斑。成蟲有趨光性,5~6月出現。
分布:中國臺灣。

34 彎角豬金龜
Dicaulocephalus fruhstorferi Felsche
屬麗金龜科Rutelidae。成蟲體長:20~25mm;寬:14~16mm。身體壯實、體型橢圓。頭部黑色,前胸及鞘翅赭黃色,翅面分布不規則的銹色碎斑。頭部三角形,唇基前緣上卷;上顎長形,前伸、上揚;近基部內側和端部外角各有1個突起;基部內側各有1小齒突。眼眥緣片寬,左右向外延伸,外緣呈耳狀下卷。前胸背板橫寬,側緣圓弧形;盤區隆拱,有細小刻點。小盾片寬勝于長。鞘翅兩側平行,翅端圓形。足短,前足脛節外緣有3個齒;前足爪正常,中、后足爪分叉。彎角豬金龜在中國分布區域較窄,數量極少,在野外很難獲得。因其頭部酷似豬頭,所以很受甲蟲愛好者喜歡。成蟲5~7月出現。
分布:中國廣西、云南、海南;越南,緬甸,老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