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知道點中國酒文化
第一章祝酒詞:追本溯源話由來
祝酒詞是在酒席宴會的開始,主人表示熱烈歡迎、親切問候、誠摯感謝,客人進行答謝并表示衷心祝愿時的應酬之詞。其內容以敘述友誼為主,一般篇幅短小、文辭莊重、熱情、得體、大方,是很流行的一種演講文體,被廣泛應用于各種場合。
祝酒詞的寫法
祝詞的結構形式有“書面型”和“簡約型”兩種。
“書面型”全文由標題、稱呼、正文和祝愿語等部分構成。書面型標題可以直接寫為《祝詞》、《祝酒詞》等,也可以由講話者姓名、會議名稱和文種構成,如《×××在××會上的祝酒詞》、《×××在××宴會上的講話》等。書面格式如下:
第一,標題。
第二,稱呼。稱呼一般用泛稱,可以根據到會者的身份來定,如“各位女士、各位先生”、“朋友們”、“同志們”,“各位領導”等。為了表示熱情和親切、友好之意,前面可以加修飾語如“親愛的”、“尊敬的”、“尊貴的”等。
第三,正文。致詞人(或代表誰)在什么情況下,向出席者表示歡迎、感謝和問候;談成績、作用、意義;展望未來,聯系當前的任務、使命。
第四,結尾常用“請允許我,為誰、為什么而干杯”。
簡約型多用一兩句精粹的言辭,把自己最美好的祝愿表示出來,有時也可以引用詩句或名言來表達自己的心意。
無論是書面型還是簡約型,切忌不宜談一些對方忌諱的詞語和事情,盡量講對方愛聽的話。
祝酒詞的說法
要使祝酒詞說得動心動容,要注意以下三點:
第一,祝酒詞要說得親切、熱情,誠心誠意。在向別人道喜祝賀的時候,要以親如家人的口吻,用熱情的話語表達自己美好的意愿。
第二,要根據不同場合、祝賀的不同事情,選擇適當的祝詞。祝酒詞要說得得體、自然,體現自己的聰穎和教養。得體,就是要看對象,掌握對方的心理和愿望;自然,就是要恰如其分,妥帖真切。
第三,祝酒詞要說得簡潔、精練,給人以明快、悅耳之感。
祝酒的由來
在17世紀的英格蘭,有一個關于祝酒的傳說,那時的人們在喝酒時有斟滿祝酒的習俗。在著名的溫泉勝地(今英國巴斯,那里的水以有益健康而著名)住著一位出名的美女,一天,他的情人在斟滿酒后又舀了些溫泉水加在酒杯中,祝愿她健康并一飲而盡,而后所有的朋友依次向她祝酒,雖然朋友們并非真的想喝那水。從此以后,祝酒的形式便被流傳了下來。
碰杯的由來
人們在喝酒之前喜歡先碰一下杯,那么碰杯又是怎么來的呢?
一說是古希臘人創造的。傳說古希臘人注意到這樣一個事實:在喝酒時,人的很多器官都可以分享到酒的樂趣:眼睛可以看到酒的顏色,鼻子可以嗅到酒的香氣,舌頭可以辨別酒的味道,唯有耳朵被排除在這一享受之外。怎么辦呢?于是,希臘人便想出了一個辦法:在喝酒之前,互相碰一下杯子,杯子發出的清脆響聲傳入耳中,這樣,耳朵也高興了。
另一說是起源于古羅馬。古代的羅馬崇尚武功,常常開展角力競技。競技前選手們習慣飲酒,以示相互勉勵之意。由于酒是事先準備好的,為了防止不懷好意的人給對方暗放毒藥,于是,人們便想出一種防范的辦法,就是在角力前,選手將自己的酒向對方的杯中倒一些,就這樣,最后逐漸發展為今天這種碰杯的禮儀。
先干為敬
在社交場合尤其是晚宴、午宴之時,我們經常聽到的一句社交辭令就是“先干為敬”。有些人也許以為這是現代人的發明,其實不然,“先干為敬”的勸酒方式是從傳統文化里延伸出來的,堪稱源遠流長。
古人居住的房子一般都是堂室結構,這種建筑有堂有室。堂在前,室在后,堂大于室。堂室之間隔著一堵墻,墻外屬堂上,墻里屬室內。堂上不住人,是古人議事、行禮、交際之所在。舉行禮儀活動時,室內以東向為尊,即席上最尊貴的人面東而坐;堂上則以南向為尊,最尊貴的客人向南而坐。按照這種尊卑長幼排序坐好之后,酒席就可以開始了。
喝酒時,主人必須先于客人飲酒,是為“獻”。這種禮俗起源已久,主人先飲,包含了向客人暗示“酒里無毒”,可以放心飲用之意。這一點,與通過握手表明雙方手里都沒有暗藏兇器的思路很接近。主人飲過之后,客人亦須飲酒以回敬主人。之后,主人為勸客人多飲,自己必先飲以倡之,是為“酬”。客人在主人飲過之后也舉起酒杯暢飲,是為“應酬”,即以此回應主人的厚意。
這樣的禮俗慢慢延伸下來,就是今天我們所見到的“先干為敬”。現在人們在酒宴間也都是先飲酒于賓前為敬,為了勸客人飲酒,主人常自己先干一杯。這也許可以稱得上是中國源遠流長的酒文化具體而微的體現吧。
知道了這樣的規矩。我們不僅知道了“應酬”的來歷,對于我們在酒席之上如何應對才不失禮也會有所幫助。
酒要滿的由來
酒要滿是指在一般的宴席上,主人為客人斟酒,倒至滿溢,以顯示待客的誠摯。很多地方有“頭三杯全滿全干,不醉不歸”的習俗,酒要滿、要多喝,否則會被人認為待客不周。其實從酒的作用來說,酒精本來就會調動人的情緒,正好可以烘托宴席的氣氛,正所謂“無酒不成席”。所以,主人滿酒敬客就有了順水推舟的合理之處。酒要滿,合情合理,適量飲用,無可非議;但要辯證地理解,即在盡情暢飲之時,主客都要把握分寸,量力而行,不可強行勸酒或逞強貪杯。人們總結出的酒道中有“敬”、“歡”、“宜”三大原則,即飲酒過程中表現出足夠的敬意、雙方都很高興和適可而止,滿酒或勸酒都要以這些酒道為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