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點精神 羅文精神 復命精神:優秀企業執行力打造的三大要素
- 牧之 蘆葦編著
- 10502字
- 2021-04-22 11:15:44
第二章 不找任何借口
在西點軍校,教官指導學生時要告訴他們:“不要假設如果自己手中的劍再長一點,你就可以擊敗對方了。事實是,無論你的劍有多長,不主動進攻,也無濟于事。只要你前進一步,你的劍自然就變長了。”
“沒有任何借口”是西點軍校奉行的最重要的行為準則,它強化的是每一位學員想盡辦法去完成任何一項任務,而不是為沒有完成任務去尋找任何借口,哪怕看似合理的借口。其目的是為了讓學員學會適應壓力,培養他們不達目的不罷休的毅力。讓每一個學員懂得:工作中是沒有任何借口的,失敗是沒有任何借口的,人生也沒有任何借口。
四個標準答案之“沒有任何借口”
【經典導讀】
著名的美國西點軍校有一個久遠的傳統,遇到學長或軍官問話,新生只能有四種回答:
“報告長官,是。”
“報告長官,不是。”
“報告長官,沒有任何借口。”
“報告長官,我不知道。”
除此之外,不能多說一個字。其中“沒有任何借口”是許多人一開始最不適應,但隨后最為推崇的一句話。
新生可能會覺得這個制度不盡公平,例如軍官問你:“你的腰帶這樣算擦亮了嗎?”你當然希望為自己辯解,如“報告長官,排隊的時候有位同學不小心撞到了我”。但是,你只能有以上四種回答,別無其他選擇。在這種情況下你也許只能說:“報告長官,不是。”如果軍官再問為什么,唯一的適當回答只有:“報告長官,沒有任何借口。”
在西點,接到命令時,他們沒有任何借口,“保證完成任務”;遇到困難時,他們要努力尋找方法,不找任何借口;違反紀律時,他們要勇于承擔責任,沒有任何借口;面臨挫折時,他們還是要挺身而出,沒有任何借口!
在“二戰”時期,盟軍決定在諾曼底登陸。在正式登陸之前,艾森豪威爾決定在另外一個海灘先嘗試一下登陸的困難。他把這個任務交給了三位部下。經過多次的討論,那三位部下一致認為:這是一次不可能成功的行動,所以他們力勸艾森豪威爾取消這個計劃。后來,艾森豪威爾把這個任務交給了希曼將軍,希曼將軍義無反顧地接受了這一任務。這一次戰斗是極其慘烈的,盟軍損失1500人,幾乎全軍覆沒。但是這一場戰斗為后來的諾曼底登陸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經驗和教訓,從而使諾曼底登陸一舉成功。
希曼將軍就是一位服從指揮、具有強大執行力的優秀將才。他接到任務后不多說一句話,就是不折不扣地去執行,這種強大的執行力來源于士兵心目中“沒有任何借口”的意識。
從西點軍校出來的學生許多后來都成為杰出將領或商界奇才,不能不說這是“沒有任何借口”的功勞。真誠地對待自己和他人是明智和理智的行為,有些時候,為了尋找借口而絞盡腦汁,不如對自己或他人說“我不知道”。這是誠實的表現,也是對自己和他人負責的表現。對此,齊格勒建議說:“如果你能夠盡到自己的本分,盡力完成自己應該做的事情,那么總有一天,你能夠隨心所欲從事自己要做的事情。”
盡自己的本分就要求我們勇于承擔責任,承擔與面對是一對姐妹,面對是敢于正視問題,而承擔意味著解決問題的責任,讓自己擔當起來。沒有勇氣,承擔就沒有基礎;沒有承擔力,面對就沒有價值。放棄承擔,就是放棄一切。假如一個人除為自己承擔之外,還能為他人承擔,他就會無往而不勝。
人們必須付出巨大的心力才能夠成為卓越的人,如果只是找個借口搪塞為什么自己不全力以赴的理由,那真是不用費什么力氣。
一個被下屬的“借口”搞得不勝其煩的經理在辦公室里貼上了這樣的標語:“這里是‘無借口區’。”他宣布,9月是“無借口月”,并告訴所有人:“在本月,我們只解決問題,我們不找借口。”這時,一個顧客打來電話抱怨該送的貨遲到了,物流經理說:“的確如此,貨遲了。下次再也不會發生了。”隨后他安撫顧客,并承諾補償。掛斷電話后,他說自己本來準備向顧客解釋遲到的原因,但想到9月是“無借口月”,也就沒有找理由。
后來這位顧客向公司總裁寫了一封信,評價了在解決問題時他得到的出色服務。他說,沒有聽到千篇一律的托辭令他感到意外和新鮮,他贊賞公司的“無借口運動”是一個偉大的運動。借口往往與責任相關,高度的責任心產生出色的工作成果。要做一個優秀員工,就要做到沒有借口,勇于負責。許多員工習慣于等候和按照主管的吩咐做事,似乎這樣就可以不負責任,即使出了錯也不會受到譴責。這樣的心態只能讓人覺得你目光短淺,而且永遠不會將你列為升遷的人選。
勇于負責就要徹底摒棄借口,借口對我們有百害而無一利。借口的害處已說了這么多,真該建議那些愛找借口的員工像這個例子中的經理一樣,為自己設立一個“無借口區”。很多人遇到困難不知道努力解決,而只是想到找借口推卸責任,這樣的人很難成為優秀的員工。
“拒絕借口”應該成為所有企業奉行的最重要的行為準則,它強調的是每一位員工想盡辦法去完成任何一項任務,而不是想方設法地為自己找借口。其目的是為了讓員工學會適應壓力,培養員工應對壓力的堅強毅力。它讓每一個員工懂得:在任何時候都不要尋找任何借口。
拒絕借口,用行動去落實
【經典導讀】
巴頓將軍在他的戰爭回憶錄《我所知道的戰爭》中,曾寫到這樣一個細節:“我要提拔人時常常把所有的候選人排到一起,給他們提一個我想要他們解決的問題。我說:‘伙計們,我要在倉庫后面挖一條戰壕,8英尺長,3英尺寬,6英寸深。’我就告訴他們那么多。那是一個有窗戶或有大節孔的倉庫。候選人正在檢查工具時,我走進倉庫,通過窗戶或節孔觀察他們。我看到伙計們把鍬和鎬都放到倉庫后面的地上。他們休息幾分鐘后開始議論我為什么要他們挖這么淺的戰壕。他們有的說6英寸深還不夠當火炮掩體。其他人爭論說,這樣的戰壕太熱或太冷。如果伙計們是軍官,他們會抱怨他們不該干挖戰壕這么普通的體力勞動。最后,有個伙計對別人下命令:‘讓我們把戰壕挖好后離開這里吧。那個老畜生想用戰壕干什么都沒關系。’”
最后,巴頓寫道:“那個伙計得到了提拔。我必須挑選不找任何借口地完成任務的人。”
執行任務,不找任何借口地去落實,這是千百年來每個士兵乃至將軍最基本的職責。軍人的天職就是無條件地執行上級的命令,全力以赴地完成,即使犧牲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不成功的人都有一種共同的性格特征,他們知道失敗的原因,并且對自己的失敗有著他們的一套托詞,而成功的人卻從來不找任何借口。
當西點畢業的格蘭特將軍贏得了美國內戰的勝利,開辟了美國歷史的新篇章后,很多人開始尋找格蘭特制勝的原因。在格蘭特將軍做了美國總統后,有一次,他到西點軍校視察,一名學生畢恭畢敬地對格蘭特說:
“總統先生,請問西點軍校授予您什么精神使您義無反顧、勇往直前?”
“沒有任何借口。”格蘭特的回答鏗鏘有力、擲地有聲。
“如果您在戰爭中打了敗仗,您必須為自己的失敗找一個借口時,您怎么做?”
“我唯一的借口就是:沒有任何借口。”
艾樂勃·赫巴德說:“我對自己一向是個謎,為何人們用這么多的時間制造借口以掩飾他們的弱點,并且故意愚弄自己。如果用在正確的用途上,這些時間足夠矯正這些弱點,那時便不需要借口了。”
比爾·蓋茨也說:“一心想著享樂,又為享樂找借口,這就是怠惰。”任何人在任何時候都能找到“充分”的理由證明“失敗與我無關”,即使對于關系到自身前途和命運的問題,我們也能夠找出理由來為自己開脫。當我們以別人配合不利為借口時,其實就是在縱容自己的依賴心;當我們抱怨環境不好、機會難尋的時候,其實正在姑息自己的懦弱和懶惰。
一個又一個的借口只會使我們的激情、熱情和信心都退縮到陰暗的角落里,而自己的自私、怯懦、懈怠、懶惰等卻被披著借口的外衣堂而皇之地登上舞臺。
1861年,林肯就職總統之后發現美國對戰爭的準備嚴重不足。聯邦只有一支裝備簡陋、訓練欠缺的16000人的隊伍,而它的指揮官——斯科特,已是一位75歲高齡的老將軍。林肯非常清楚,為了拯救整個國家免于分裂,他需要一個具執行力的人。林肯選定了喬治·麥克萊倫。
麥克萊倫有極高的聲望且極富軍事才能,但是他有一個致命弱點掩蓋了他軍事生涯的所有優秀表現,那就是他總是瞻前顧后,習慣于過多地思考問題,然后尋找理所當然的借口而不肯采取行動。
將近3個月過去了,麥克萊倫沒有采取任何行動,林肯只能一次次督促他行動。
1862年4月9日,林肯再次給麥克萊倫寫信督促他采取行動。“我再次告訴你,你不管怎樣也得進攻一次吧!”在信的結尾林肯甚至懇切地寫道:“我希望你明白,我從來沒有這樣友好地給你寫過信,我實際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支持你,但無論如何能不能不找任何借口,打上一仗?”
在林肯發出此信之后的一個月,麥克萊倫的軍隊繼續延誤戰事,林肯只得在國務卿斯坦頓和蔡斯的陪同下親臨前線督戰,而麥克萊倫竟然借口脫不開身不肯與林肯會合。于是林肯撤換了麥克萊倫。1862年7月11日,林肯委任亨利·哈勒克將軍為聯邦司令,這時距麥克萊倫被任命為聯邦總司令的時間還不到1年。
懦弱的人尋找借口,想通過借口心安理得地為自己開脫;失敗的人尋找借口,想通過借口原諒自己,也求得別人的原諒;平庸的人尋找借口,想通過借口欺騙自己,也使別人受騙。但是,借口不是理由,找借口給人帶來的嚴重后果就是讓你失去實現成功的機會,最終一事無成。
喬治·華盛頓·卡佛說:“99%的人之所以做事失敗,是因為他們有找借口的惡習。”
找借口的代價非常大,因為你不愿正視事實,只是千方百計地想著如何推脫責任。一個令我們心安理得的借口,往往使我們失去改正錯誤的機會,更使我們失去進步的動力。世界上喜歡找借口的人很多,他們自欺欺人、善于為自己的錯誤尋找借口,結果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受傷害的總是自己。工作中的各類借口帶來的唯一“好處”,就是讓你不斷地為自己的失職尋找借口,長此以往,你可能就會形成一種尋找借口的習慣,任由借口牽著你的鼻子走。這種習慣具有很大的破壞性,它使人喪失進取心,讓自己松懈、退縮甚至放棄。在這種習慣的作用下,即使明知做了錯誤的事,你也不會主動想辦法解決。一旦養成找借口的習慣,你的工作就會拖拖拉拉、效率低下,做起事來就會偷工減料、敷衍了事,這樣的人面對任務不可能有破釜沉舟的勇氣和決心,也很難有成功的人生。
費丁南·華倫是一位商業藝術家,他曾講述了這么一個故事:
杰克原來是公司的生產工人,后來,他主動申請加入營銷行列。由于他各項測試顯示他適合從事營銷工作,經理便同意了。
那時公司面臨著許多要開發的市場,而公司卻沒有足夠的財力和人力,因此,杰克只身一人被派往西部一個市場。在這個城市里,杰克一個人也不認識,吃住都成問題,但面對困難,他絲毫沒有退縮。沒有錢乘車,他就步行,去拜訪一家一家單位,向他們介紹公司的電器產品,他經常為了等一個約好見面的人而顧不上吃飯,因此落下了胃病。他租住的是一家人閑置的車庫,由于只有一扇卷簾門,而且沒有電燈,晚上門一關,屋子里就沒有一絲光線,倒有老鼠成群結隊地“載歌載舞”。那個城市的春天多有沙塵暴,夏天經常下冰雹,冬天則經常下雨,這樣的氣候對他無疑來說是沉重的考驗,有一回,杰克差點被冰雹擊暈。公司的條件甚至差到超乎杰克的想象,有一段時間,連產品宣傳資料都供不上,杰克只好買來復印紙,自己用手寫宣傳資料,好在他寫得一手好字。
在這樣艱難的條件下,人不動搖是不可能的。但每次動搖時,杰克都對自己說:凡事都會有解決方法的,困難終歸是暫時的,我不能放棄。一年后,派往各地的營銷人員回到公司——當然,其中有六成人員早已不堪工作艱辛而悄無聲息地離職了,而杰克的成績是最好的。
不要放棄,面對艱巨的任務不要尋找任何借口,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是最有效的復命原則。
一個習慣找借口的人是一個對自己不負責任的人,遇到問題就找借口推脫的人是無法成大器的,無法在實踐中不斷磨煉,發現自己的缺點,并不斷修正,所以就無法取得進步,當別人都在往前跑的時候,他卻在原地踏步。只有拋棄借口,認真落實,我們與成功才能真正牽手結緣。
別讓借口成為習慣
【經典導讀】
西點軍校學員羅文上校說過:“西點學員中,有很多人都是‘沒有任何借口’這一理念最完美的執行者和詮釋者。”“沒有任何借口”這一行為準則是西點軍校奉行的最重要的行為準則。
“沒有任何借口”看起來過于絕對、很不公平,但是人生并不是永遠公平的。西點軍校就是要讓學員明白,無論遭遇什么樣的環境,都必須學會對自己的一切行為負責!現在他們只是軍校學生,恪盡職責可能只要做到服裝儀容符合要求即可,但是日后肩負的卻是自己和其他人的生死存亡乃至整個國家的安全。在生死關頭,你還能到哪里去找借口?哪怕最后找到了失敗的借口又能如何?
“沒有任何借口”,讓西點學員養成了毫不畏懼的決心、堅強的毅力、完美的執行力以及在限定時間內把握每一分每一秒去完成任何一項任務的信心和信念。
任何借口都是推卸責任,在責任和借口之間,選擇責任還是選擇借口,體現了一個人的工作態度,同時,也決定了他的工作效能。有了問題,特別是難以解決的問題時,有一個基本原則可用,而且永遠適用。這個原則非常簡單,就是永遠不放棄,永遠不為自己找借口。一個人對待生活和工作的態度是決定他能否做好事情的關鍵。首先改變一下自己的心態,這是最重要的!很多人在工作中尋找各種各樣的借口來為遇到的問題開脫,一旦養成習慣,這是非常危險的。
人的習慣是在不知不覺中養成的,是某種行為、思想、態度在腦海深處逐步成型的一個漫長過程。因其形成不易,所以一旦某種習慣形成了,就具有很強的慣性,很難根除。它總是在潛意識里告訴你,這個事這樣做,那個事那樣做。在習慣的作用下,哪怕是做出了不好的事,你也會覺得理所當然。特別是在面對突發事件時,習慣的慣性作用就表現得更為明顯。比如說尋找借口。如果在工作中以某種借口為自己的過錯和應負的責任開脫,第一次你可能會沉浸在借口為自己帶來的暫時的舒適和安全之中而不自知。這種借口所帶來的“好處”會讓你第二次、第三次為自己尋找借口,因為在你的思想里,已經接受了這種尋找借口的行為。不幸的是,你很可能就會形成一種尋找借口的習慣。這是一種十分可怕的消極的心理習慣,它會讓你的工作變得拖沓而沒有效率,會讓你變得消極,最終一事無成。
我們雖然與西點軍校不同,但我們始終要有擔負任何重任的決心和勇氣。尤其是在工作當中,自己要學會給自己加碼,始終以行動為見證,而不是編織一些花言巧語為自己開脫。我們無需任何借口,哪里有困難,哪里有需要,我們就義無反顧。借口是一種不好的習慣,一旦養成了找借口的習慣,你的工作就會拖沓、沒有效率。
人的一生中會形成很多種習慣,有的是好的,有的是不好的。良好的習慣對一個人影響重大,而不好的習慣所帶來的負面作用會更大。下面的五種習慣,是作為一名優秀員工所必須具備的習慣,它甚至是每一個成功人士都應該具有的習慣。這些習慣并不復雜,但堅持去做,你就能成為一名負責任、不找借口的員工。
1.延長工作時間
許多人對這個習慣不屑一顧,認為只要自己在上班時間提高效率,就沒有必要再加班加點。實際上,延長工作時間的習慣對管理者的確非常重要。作為一名高效能人士,你不僅要將本職工作處理得井井有條,還要應付其他突發事件,思考部門及公司的管理及發展規劃等。有大量的事情不是在上班時間出現,也不是在上班時間可以解決的。這需要你根據公司的需要隨時為公司工作。需要你延長工作時間。
當然,根據不同的事情,超額工作的方式也有不同。如為了完成一個計劃,可以在公司加班;為了理清工作思路,可以在周末看書和思考;為了獲取信息,可以在業余時間與朋友們聯絡。總之,你所做的這一切,可以使你在公司更加稱職。
2.始終表現出你對公司及產品的興趣和熱情
作為一名高效能人士,你應該利用每一次機會,表現你對公司及其產品的興趣和熱情,不論是在工作時間,還是在下班后;不論是對公司員工,還是對客戶及朋友。當你向別人傳播你對公司的興趣和熱情時,別人也會從你身上體會到你的自信及對公司的信心。沒有人喜歡與悲觀厭世的人打交道,同樣,公司也不愿讓對公司的發展悲觀失望、毫無責任感的人擔任重要職務。
3.自愿承擔艱巨的任務
公司的每個部門和每個崗位都有自己的職責,但總有一些突發事件無法明確地劃分到哪個部門或個人,而這些事情往往是比較緊急或重要的。對于一名高效能員工來講,此時就應該從維護公司利益的角度出發,積極去處理這些事情。
如果這是一項艱巨的任務,你就更應該主動去承擔。不論事情成敗與否,這種迎難而上的精神也會讓大家對你產生認同。另外,承擔艱巨的任務是鍛煉自己能力難得的機會,長此以往,你的能力和經驗會迅速提升。在完成這些艱巨任務的過程中,你可能會感到很痛苦,但痛苦卻會讓你變得更加成熟。
4.在工作時間避免閑談
可能你的工作效率很高,可能你現在工作很累,需要放松,但你一定要注意,不要在工作時間做與工作無關的事情。這些事情中最常見的就是閑談。在公司,并不是每個人都很清楚你當前的工作任務和工作效率,所以閑談只能讓人感覺你很懶散或很不重視工作。另外,閑談也會影響他人的工作,引起別人的反感。
你也不要做其他與工作無關的事情,如聽音樂、看報紙等。如果你沒有事做,可以看看本專業的相關書籍,查找一下最新的專業資料。
5.向有關部門提出管理的問題和建議
拋棄找借口的習慣,你就不會為工作中出現的問題而沮喪,甚至你可以在工作中學會大量的解決問題的技巧,這樣借口就會離你越來越遠。遇到問題,特別是難以解決的問題,可能讓你懊惱萬分。這時候,有一個基本原則,而且永遠適用,就是堅持到底、永不放棄,不為自己找任何借口。
世上沒有絕對不可能的事情
【經典導讀】
西點流行著這樣一句話:沒有絕對不可能的事情,只要你勇敢地嘗試了,你就有達成目標的可能。你要想辦法創造可能性,這樣事情才可能得到解決。
巴頓作戰有一條座右銘,那就是“攻擊,攻擊,再攻擊!”在布列塔尼戰役中,巴頓命令第八軍冒著兩翼和后方暴露挨打的危險,向2英里外德軍防守的布雷斯特進攻。這讓他的眾參謀們頓生疑慮,認為這是鋌而走險的做法,能夠獲勝的概率幾乎為零。但巴頓認為,只要存在一線可能,就要果斷進攻。最后的結局是,巴頓這一看似冒險的決策,使整個戰局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巴頓最終取得了勝利。
正如一位西點人所說:“只要你想,那你就一定能。”西點不需要那些“不可能”或是“我辦不到”之類的話,他們要求常把這些不可能的借口永遠丟掉,他們把“不可能”視為傻瓜才用的詞!世界上沒有絕對不可能的事情。
西方有句名言:“一個人的思想決定一個人的命運。”勇于向“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挑戰,是事業成功的基礎。不敢向高難度的工作挑戰,是對自己潛能的畫地為牢,結果使自己無限的潛能化為有限的成就,終其一生,也只能從事一些低層的平庸工作。
英特爾1968年8月在美國創立。公司一成立,就將自己定位在高科技領域,其名稱的由來,就是由英文“集成電子”兩個詞組成,象征英特爾公司在集成電路市場上乘風破浪,無往不勝。全球最大的微處理器事業部的靈魂人物、華裔副總裁虞有澄,他在英特爾工作的20多年里,不僅在技術的深奧研究和不斷創新上發揮了主導作用,而且在管理上也作出了重要貢獻,成為英特爾價值的具體實踐者。這位副總裁總是將學生時代學的一條物理學定律作為座右銘:“非絕對禁止者就有可能發生。”他認為,這條定律代表著無盡的嘗試和無限的可能性。
李寧說,一切皆有可能!“不可能”只是失敗者心中的禁錮,具有積極態度的人,從不將“不可能”當做一回事。曾經,進入航空業對普通人來說,是遙不可及的,想要成為這一領域的佼佼者更是天方夜譚。但有一個人,打破了這個規律,他就是中國民航史上第一個民間包飛機的人——王均瑤。
1991年,王均瑤還只是一個在湖南做生意的小本商人。春節前,他和一幫溫州朋友從湖南包“大巴”回家過年,但長沙距溫州路途非常遙遠,且十分崎嶇,令他和他的朋友都苦不堪言。面對漫長的路程,王均瑤失落地說了句:“唉!這汽車實在是太慢了。慢騰騰地,得走好幾天才能到家,真累啊!”
另一位老鄉聽了之后,挖苦道:“飛機快,你坐飛機回去好了。”
“對啊,我為什么不能包飛機呢?”
說干就干,王均瑤就這樣踏進了湖南省民航局的大門。經歷了常人難以想象的艱難后,王均瑤終于包機成功了。
1991年7月28日,25歲的王均瑤首開了中國民航史上私人包機的先河,承包了長沙至溫州的航線,而這一天也是相當有紀念意義的。十年之后,他又干了一件石破天驚的事情,成為民營資本進入航空業的第一人,他的均瑤集團投資18%的股份,成為中國東方航空武漢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這是國內首家民營企業參股國有航空運輸業。
王均瑤真可謂“膽大包天”,在他的頭腦中,沒有“不可能”一詞。別人的一句玩笑話,反而成了他進取的一個目標,從而實現了“不可能”變“可能”的巨大轉變,也創造出一片“奇跡”的天空。
在積極者的眼中,永遠沒有“不可能”,取而代之的是“不,可能”。積極者用他們的意志、他們的行動,證明了“不,可能”的“可能性”。
克勒蒙特·史東在自己辦的雜志《成功》中談道:“不必理睬向你說‘不可能’這些悲觀字眼的人。”然后提出好的方法來證明“那種事不可能”乃是謊言。有數百萬人在他們的人生中擁有能力卻不能實現更高的目標,這是為什么呢?
“聽到別人對他說‘那種事是不可能的’,自己也就相信了,并且未曾學習和應用‘積極思考法’來振奮自己。如果他們能有意識地樹立積極的態度,周圍縱然滿是荊棘,也能在不侵犯他人權益的情況下,達到所有目標。”
伏爾泰說:“不經歷巨大的痛苦,不會有偉大的事業。”我們做每一件事,都有兩道墻會出現在前方,一道是外顯的墻,那是關于整個外部大環境的圍墻;另一道是內隱的墻,這是我們心中的障礙,而決勝的關鍵往往在于我們是否能翻越心中的那一道墻。
很多人花費許多力氣去找尋“沒有可能成功”的原因,其實他們不知道最大的原因就來源于自己心中的障礙。當我們遇到瓶頸的時候總是容易被“不可能”畫地為牢,停在原地無法再有突破。但事實上看似不可能的東西并不像我們想象的那樣沒有任何解決的可能性,關鍵在于我們是否努力去嘗試了,是否在嘗試中懂得變通地解決問題。
很多時候,“不可能”其實是我們自己給自己設的一個假想敵,一個不可穿越的死亡沙漠。正如彭端淑所說的那樣:“天下事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可能”與“不可能”的分界線往往就是做與不做的區別。工作中從來就不曾有推不倒的大山,啃不動的骨頭,關鍵就在于你是否去推了,是否去啃了,是否用對了方法。
沒有借口,對手成為進步的階梯
【經典導讀】
海灣戰爭之后,一種M1A2型坦克開始陸續裝備美國陸軍,這種坦克的防護裝甲目前是美軍最堅固的。M1A2型坦克的研制者喬治·巴頓中校是美國陸軍最優秀的坦克防護裝甲專家之一,他接受研制M1A2型坦克裝甲的任務后,立即找來了畢業于麻省理工學院的著名破壞力專家邁克·馬茨工程師。兩人各帶一個研究小組開始工作。巴頓帶著研制小組專門負責研制防護裝甲;馬茨則帶著破壞小組專門負責摧毀巴頓已經研制出來的防護裝甲。
剛開始的時候,馬茨總是能輕而易舉將巴頓研制的新型裝置炸個稀巴爛。巴頓被迫一次又一次地更換材料、修改設計方案。終于有一天,馬茨使盡渾身解數也未能奏效。于是,世界上最堅固的坦克在這種近乎瘋狂的“破壞”與“反破壞”試驗中誕生了,巴頓與馬茨也因此而同時榮獲了紫心勛章。
1902年,西點軍校畢業生、曾任校長的麥克阿瑟將軍曾說:“為了更好地解決問題,你不僅需要助手,也需要對手。”有了競爭,你才能更及時、更深刻地發現自己的不足,從而使自己更趨完善,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對手是一種非常難得的資源,因為越是敵人和仇人,可學的東西才越多。對方要消滅你,一定是傾巢而出,精銳畢現。在他們使出渾身解數的時候,也就是傳授你最多招數的時候。那種對競爭對手動輒咬牙切齒,不肯相互幫助,深知不惜背后使絆的人,只是一種街頭混混的斗法,不可能有什么大出息。
我國古代著名軍事家孫子在他的《孫子兵法》中說道:“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因此,一個優秀的員工應該密切地注意公司的競爭對手的發展,對競爭對手的產品好壞和經營策略了如指掌。分析競爭對手,學習競爭對手是企業競爭取勝的重要法寶。任何企業,無論是什么行業,要想在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都必須客觀、及時地去認識、了解自己直接和潛在的競爭對手,明確了解對手的戰略目標、優勢和劣勢,從而確立行之有效的競爭策略。
沃爾瑪超市現在已成為世界零售業的巨頭,可是它剛開始的時候只不過是鄉間的一個小雜食店,它的創始人山姆·沃爾頓是怎樣讓這家小店變成連鎖商場,再一步步稱霸零售業的呢?
山姆·沃爾頓抱著要給顧客節省每一分錢的愿望,開始了他要成為行業頂尖的夢想。他除了每天辛勤地工作,督促店里的員工為顧客提供優質的服務外,還善于向比自己強大的競爭對手學習。
有余暇的時候,山姆·沃爾頓總是會跑到別人家的店鋪去參觀,他認真地觀察對方店鋪里發生的一切活動。他看對方哪些方面做得比較好,哪些方面做得不好,對方的貨物擺放位置是否更加合理,對方的服務是否更加優良,對方的價錢是否比自己便宜。就這樣他不僅吸取了對方的經驗教訓,而且每當對手比他做得好的時候,他就會立刻想個辦法在那方面超過他。在與對手不斷的切磋學習中,山姆·沃爾頓的店越開越紅火,以致后來不僅在國內開遍連鎖店,在世界上也有了極大的影響。
由此可見,面對強大的對手,不能尋找任何借口,唯一能做的就是充分地去了解競爭對手,并積極地向競爭對手學習,這才是一個人和一個企業取得事業成功的關鍵。
奧地利作家卡夫卡說:“真正的對手會灌輸給你大量的勇氣。”對待對手,不要一味地憤恨不已,不要尋找太多自欺欺人的借口,敢于承認不足才能彌補不足。事實上,世界知名企業都十分關注競爭對手,并善于向競爭對手學習,微軟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微軟有一個班子,專門分析競爭對手的情況,包括什么時間推出什么產品,產品的特色是什么,有什么市場策略,市場反應如何,有什么優勢,有什么劣勢等等。微軟的高層每年都有一個會,請這些分析人員來講競爭對手的情況。比爾·蓋茨曾經說:“一個好員工應該分析公司競爭對手的可借鑒之處,并注意總結對手愛犯的錯誤。”
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要想讓自己在激烈的競爭大潮中脫穎而出,學習競爭對手的長處并超越它無疑是最好的方法。優秀的員工應該時刻關注競爭對手的動態,把從對手那里學到東西,不斷用來壯大自我,超越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