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章看懂財富地圖——換一種思維就可能換來一切

一個美國女醫生在非洲做援助工作,她的丈夫林肯準備去看她。女醫生在信中告訴丈夫,這里非常寂寞,大多數援助人員都忍受不了這里的生活,他們紛紛提前回國了。在信中,讓林肯做好充分的準備。女醫生還告訴丈夫,這里除了當地一些土著人,就是荒蕪的土地,除此再沒有什么可看的了。沒有交流,沒有娛樂,該有的這里都沒有。林肯不信,他到了目的地后才發現,當地的生活環境比他想象的還要糟糕。他和愛人生活在荒漠中的小屋里,又不會當地語言,離開翻譯簡直寸步難行。而翻譯也只是在有病人時才陪著病人出現。沒有病人的時候,也就沒有翻譯。這里無人對話,沒有事做,走出小屋,就是光禿禿的土地。晚上到處一片漆黑,沒有路燈,只有滿天的星星和討厭的蚊子。林肯這時才知道,為什么那么多人都離開了這里,原來是受不了這種可怕的孤寂。好在林肯還是有準備的,他帶了許多書供自己消磨時間。

這天,林肯從書中看到一段關于“換個想法,便能換來一切”的精辟論調。

林肯放下書本,望著裸露的非洲大地,心里在想,這種論調真是可笑,難道這種理論在這里也能適用嗎?在這里,人能發財或是經商嗎?林肯搖頭。

當然,林肯是特別希望這種論調能夠成為普天下的真理,果真如此,他也能換換自已的生活。“換個想法,便能換來一切。”林肯雖然否認它,但還是極力試圖這么去做,因為除此之外,他無事可做。“讓自己換個想法”,他這樣努力著。

接下來,他開始了一連串驚人的發現。在他試圖改變想法的同時,他的視角開始變化——移向自己從不注意的世界。他真的有了新的發現,首先他發現了土著人的手工藝品。他想,這能不能運往外界販賣?他還發現這里的泥土非常特別,能不能用來做陶器?他開始離開小屋,去發現更多,結果就有更多。他發現這里有一種芨芨草,治療外傷非常神奇,抹上之后,傷口就會慢慢愈合。那么,多抹一些,加強濃度會怎樣?林肯為這些發現興奮不已。從此,他不再寂寞,反而有做不完的事。

非洲沒有變,荒蕪的土地沒有變,土著人沒有變,星星更沒有變。變化的只是林肯。他的想法有了不同,一切也就隨之有了不同。在后來的幾年里,林肯成了美國商界大富翁。他打開了非洲市場,為非洲的發展做出了自己的貢獻。許多新奇的玩意被他發現。

只要我們能嘗試去換一個想法,換一種思維,這個世界就會出現很多的奇跡。當你不再用傳統的眼光去看問題的時候,你才發現,原來條條大路通羅馬,無論你做什么都會成功。

就像這張財務報表,換一種思維,也許你就會發現枯燥的數字也會變成美妙的財富密碼。

復式記賬的玄機

復式記賬,就是對任何一筆經濟業務,都必須用相等的金額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有關賬戶中相互聯系地進行登記。復式記賬是以一個企業的資產總額和權益總額必然相等的平衡關系作為反映生產經營活動的記賬基礎,使記賬有一個完整的計算和反映體系,在記錄上有著相互聯系的關系,從而對企業經濟活動能夠起著全面控制的作用。

下面舉例說明復式記賬的基本原理:

假設某企業以現金5000元存入銀行。這項經濟業務的發生,一方面使企業的庫存現金減少5000元,另一方面使企業的銀行存款增加了5000元。根據復式記賬方法,這項經濟業務應以相等的金額在庫存現金和銀行存款這兩個賬戶上相互聯系地進行登記,即一方面在庫存現金賬戶上登記減少5000元,另一方面在銀行存款賬戶上登記增加5000元。

復式記賬的經濟內容是會計要素,它們是相互聯系相互依存的,各自具有獨立的含義,并以不同的具體形式存在著,企業發生的經濟業務,都會引起每一個具體形式的價值數量變化,因而設置相應的賬戶進行登記,就使復式記賬組成一個完整的、系統的記賬組織體系。有了這樣一個記賬組織體系,不僅反映了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的增減變化和結存情況,而且還能確知收入、費用和利潤的數額及其形成原因。這是復式記賬能夠全面地核算和監督企業經濟活動的根本原因。

復式記賬通過價值形式的計算和記錄,為經濟管理提供核算指標,因而,復式記賬必然有一定的記賬技術方法。它是以記賬內容之間所表現出的數量上的平穩關系,作為記賬技術方法的基礎。會計恒等式即是各會計要素之間的關系表達式,它不僅是價值數量的關系表現,而且也有經濟性質上的說明。會計恒等式的等量雙方,必然要求經濟事物發生相互聯系和等量的變化,為此,必須通過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賬戶,相互聯系地作雙重記錄,才能得到全面地反映。顯然,這是復式記賬本身的要求所決定的。它如實地反映了經濟事物的客觀聯系,正說明復式記賬技術方法是科學的。

復式記賬是從單式記賬法發展起來的一種比較完善的記賬方法。與單式記賬法相比較,其主要特點是:對每項經濟業務都以相等的金額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相互聯系的賬戶中進行記錄(即作雙重記錄,這也是這一記賬法被稱為“復式”的由來);各賬戶之間客觀上存在對應關系,對賬戶記錄的結果可以進行試算平衡。復式記賬法較好地體現了資金運動的內在規律,能夠全面地、系統地反映資金增減變動的來龍去脈及經營成果,并有助于檢查賬戶處理和保證賬簿記錄結果的正確性。在我國,復式記賬曾有借貸記賬法、增減記賬法、收付記賬法三種,但現在規定使用的只有借貸記賬法一種。

財務報表語言的奧秘

財務報表中的大量數據,其實反映的是資金運動的數量方面的關系。因此,掌握會計要素之間的數量關系以及這種數量關系的變化規律,是看懂財務報表的重要條件。

報表語言的要素其實就是由兩組詞匯構成的:一組是反映企業財務狀況的報表語言詞匯;另一組是反映企業在一定期間經營成果的報表語言詞匯。

反映企業財務狀況的報表語言詞匯

在反映企業財務狀況的報表語言這組詞匯里,要了解三個詞: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這組詞的特點是:它們提供的是“時點數”,即在會計語言中,要借助這三個詞來講述企業在某一特定時刻的狀況如何。而這個特定時刻,通常可以理解成某一時點,例如,月末的財務狀況如何,季末的財務狀況如何,年末的財務狀況如何等。

這三個詞靜態地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它是一個在特定時點的信息,我們也可以這樣理解,這組詞就是給企業的經濟活動“拍快照”,把企業在某一時點的財務信息迅速記錄下來,而不管這種財務信息究竟是怎么來的。

(1)資產。

如果別人問我們有多少資產的話,我們肯定會想到自己所擁有的房子、車子、銀行存款、股票、債券等等。其實企業的資產和個人的資產差不多,企業的廠房、機器設備、存貨、銀行存款等都是企業的資產。

對于企業來說,資產一般可以認為是企業擁有和控制的、能夠用貨幣計量并能夠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的經濟資源。簡單地說,資產就是企業的資源。企業資源必須同特定的時點連在一起,例如月初擁有多少資產,月末擁有多少資產。

當然,在某一時刻說企業擁有多少資產,僅有這樣一個詞還是不夠的。為了讓人們進一步了解企業資產的具體內容,在報表語言中我們還有必要進行細分,例如會計上通常是按流動性來分類,就是按資產變現速度的快慢來劃分。這里所說的變現就是把資產變成錢,如果某項資產在一年內就能變成錢,這樣的資產一般叫流動資產。如果把錢投放出去,例如買股票,回收期超過一年,就把這種資產叫非流動資產。其中,把企業的機器設備、儀器儀表、廠房等叫固定資產。

當然,企業與個人還是有區別的,例如企業還有一部分無形資產,企業擁有的專利權、商標權等,在會計上叫無形資產。把資產做適當的分類后,就知道企業一年內資產能變現的有多少,超過一年收回的投資有多少,機器設備有多少,無形資產有多少,還有其他資產有多少等等。

(2)負債。

負債是企業承擔的、能夠以貨幣計量的,需要以資產或勞務償付的現實義務。企業負債和個人的負債也是類似的,就像個人的負債是個人欠款一樣,企業的負債就是企業所欠的錢。

在報表語言中,負債也必須和特定時點連在一起。例如,在月初欠多少錢,月末還欠多少錢,年末還欠多少錢等。為了進一步了解企業負債的具體情況,報表語言中把負債分成兩大類:一類叫流動負債,一類叫長期負債。

從字面我們就可以看出,流動負債的償還期短,長期負債的償還期長。通過分析我們可知道,企業在某一時點的負債到底有多少,其中流動負債有多少,長期負債又有多少。如果是流動負債,就要籌集資金在一年內還清。如果是長期負債,還有時間籌集資金,因為長期負債的償還期會超過一年。

(3)所有者權益。

所有者權益也叫股東權益或者業主權益。不管如何稱呼,它的含義都是指企業投資人對企業的資產應該享有多少權益。

投資人對企業資產應該享有的權益,有創辦企業時投入的資本,這是投資者的權益;企業經營以后賺了錢,當然應該歸投資人所有,這也是投資者的權益。

有了所有者權益這個概念,就可以告訴報表閱讀者,或者財務信息使用者,在特定時點,投資人在企業的財產當中,應該占有多少份額。

以上所提到的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它們具有時點數的特點,同時反映了企業在特定時刻是一種什么樣的狀況。

反映企業經營成果的報表語言詞匯

反映企業經營成果的報表語言詞匯有收入、費用和利潤這三個。從特點上來說,它們是“期間數”。必須是從某一個時點開始到某一個時點結束,這段期間發生了多少收入,發生了多少費用,實現了多少利潤。

如果說反映企業財務狀況的報表語言是給企業“拍快照”的話,那么反映企業經營成果的報表語言實際上就像一臺攝像機,是在一個特定的時間段內給企業所做的“錄像”,把企業在一定時期所做的經濟活動完整地、有順序地記錄下來。

(1)收入。

收入是指會計期間內企業經濟利益的增加。收入具有以下特征:

一方面,凡是收入必然會使企業經濟利益增加;另一方面,收入的概念只能限定在一定的會計期間,否則,就會出現確定和計算上的困難。

(2)費用。

費用是指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所發生的各項耗費。費用具有以下特征:

一方面,凡是費用必定會使企業經濟利益減少;另一方面,費用的概念也只能限制在一定的會計期間。

費用的實質是已經消耗掉的資產,費用肯定都是從一些資產轉化來的。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耗費都是費用。我們需要明確的是費用必須是可以以貨幣計量的,凡是同提供商品或勞務無直接關系的資產耗用,就不稱為費用,它是對收益的純扣減。

(3)利潤。

利潤反映企業在一定時期的經營成果。從過程上來看,它包括營業利潤、利潤總額和凈利潤。由于各個行業各有自己的經營特點,故利潤的構成項目也不一樣。

利潤是一項非常重要的財務指標。通過對利潤的分析。可以評價企業管理者當期的經營業績,評估企業獲利能力、償債能力。同時利潤還是國家對企業計征所得稅的重要依據。

(1)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之間的數量關系。

這一組詞是指某一特定時點企業的資金狀況。我們把分布在生產經營各個階段具有不同表現形態、歸企業擁有和控制的經濟資源稱為資產;把對資產提出要求的權利叫做權益,權益又分為負債和所有者權益。這樣,資金運動就“一分為二”,一方面是資產,表明資金表現在何處,采用什么形態;另一方面,是負債和所有者權益,說明這些資金歸誰所有,來自何方。這兩個方面描繪的是同一事物——資金狀況。它們相互依存,相互制約,共存于資金運動中。

在同一時點,它們具有以下數量關系:

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


從表1-1中可以看出,資產、負債及所有者權益總額,符合會計恒等式:

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

案例

A、B和C三人是好朋友,一直準備合伙開辦一家公司。后來他們發現,現在的咨詢公司挺賺錢,而且成立時對資金的要求也不是很高,于是他們決定到工商局去注冊一家咨詢公司02008年4月15日注冊時,A人股9萬元,B人股10萬元,C人股6萬元,共同投入到公司的資金是25萬元。公司運營一段時間后,他們發現資金不夠,于是決定向銀行貸款07月15日,他們用公司的固定資產作抵押,向商業銀行貸款10萬元。

就從這家公司來看,4月15日該公司擁有的資產是現金25萬元。A、B和C分別擁有相應的權利。因為投資人是企業的主人,這時候就是資產等于所有者權益,從數量上來講就是25萬元等于25萬元,但它卻包含兩個方面的內容,即:一是告訴我們公司此時此刻擁有什么;二是告訴我們此時此刻誰對這25萬元擁有權利。

當公司在經營的過程中慢慢發現25萬元不夠的時候,又從銀行借入10萬元,那么此時35萬元就有兩部分人對它擁有權利:創業者擁有權利的25萬元叫所有者權益,對于創業者來說銀行借款是債務,承擔的債務有10萬元035萬元=10萬元+25萬元,即,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

上述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之間的數量平衡關系,在會計上是通過資產負債表進行揭示的,也被稱為財務狀況。

(2)收入、費用和利潤間的數量關系。

我們知道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是靜態地反映企業資金狀況的詞語,但是在實際的生產經營過程中,資金的絕對靜止是不存在的,資金都處于不斷的運動過程中。資金只有在運動過程中才能增值,才能實現企業的經營目標。

案例

上述咨詢公司在2008年12月1日至12月31日這一個月內,因提供咨詢服務而取得營業收入100000元存入銀行,而為提供這些勞務所發生的費用支出(假設全部用銀行存款支付)為50000元,那么該月該公司取得的利潤為50000元,如下表1-2所示。


從上面的案例中可以看出,企業在經營過程中,一方面生產出商品或提供勞務,以滿足人們的各種需求,當商品和勞務提供以后,就會有收入的實現,表現為現金的流入或現金要求權的增加;另一方面,提供商品和勞務,也會發生各種經濟資源的耗費而產生費用,收入量與費用量的比較就形成了利潤。所以,收入、費用、利潤三個要素在一定期間(不是時點)就有以下的數量關系:

利潤=收入一費用

(3)六大要素之間的關系。

前面我們已經講述過了報表語言的六大要素,其中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是靜態地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而收入、費用和利潤是動態地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那么“靜態”和“動態”能否結合在一起呢?

其實資金運動的靜態和動態是一種辯證和統一的關系。例如,7月1日當我們觀察資金運動時,它是處于相對靜止狀態,7月1日至7月31日,隨著經濟業務的發生,企業既會有收入的取得,也會有費用的發生,這又是一個動態的過程,而這個動態的過程最終又形成了7月31日這一時點企業靜態的財務狀況,只不過7月31日的靜態已經不同于7月1日的靜態情況了。即舊的平衡關系被打破,新的平衡關系隨之建立。這就揭示了資金運動總是從一種相對靜止到相對變化再到新的相對靜止這樣一種不斷交替的過程。

因此,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和利潤的數量關系存在著一種內在的有機聯系,它們綜合反映為:

資產+(收入一費用)=負債+所有者權益+利潤

在某時點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平衡的基礎上,經過某一期間的經營,發生了收入和費用,并得到了利潤。收入可視為增加了企業的資產,相反,費用可看作減少了企業資產,利潤則看作是增加了所有者權益。這樣,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之間又建立起了一種新的平衡關系:

△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

該式可進一步擴展為:

資產+費用=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賬簿的啟用與登記規則

賬簿啟用規則

(1)啟用時,在賬簿封面上寫明單位名稱和賬簿名稱;

(2)在扉頁上填制“賬簿啟用表”和“經管人員一覽表”;

(3)啟用訂本式賬簿,應當從第一頁到最后一頁順序編定頁數,不得跳頁、缺號;活頁式,應當按賬戶順序編號,并須定期裝訂成冊,裝訂后再按實際使用的賬頁順序編訂頁碼;

(4)在第一頁前面,附會計科目目錄及每個會計科目在賬簿中的起止頁數。

賬簿的登記規則

(1)記錄正確、及時。

(2)記錄清晰、整潔。

紅色墨水記賬的情況:

①按照紅字沖賬的記賬憑證,沖銷錯誤記錄。

②在不設借貸等欄的多欄式賬頁中,登記減少數。

③在三欄式賬戶的余額欄前,如未印有余額方向的,在余額欄內登記負數余額。

④根據國家統一會計制度的規定可以用紅字登記的其他會計記錄。

(3)連續、一貫。

①不得隔頁、跳行。

②轉頁要求。

③結出余額的賬戶,“借”或“貸”內寫明方向。沒有余額的賬戶,“借”或“貸”內標明“平”,余額欄內“0”。日記賬逐日結出余額。

(4)定期試算、結賬。

會計賬簿的其他常識

會計賬簿的分類

1.按用途分類

(1)序時賬簿:又稱日記賬,是按照經濟業務發生或完成時間的先后順序逐日逐筆進行登記的賬簿。

(2)分類賬簿:對全部經濟業務事項按照會計要素的具體類別而設置的分類賬戶進行登記的賬簿。

(3)備查賬簿:對某些在序時賬簿和分類賬簿等主要賬簿中都不予登記或登記不夠詳細的經濟業務事項進行補充登記時使用的賬簿。

2.按賬頁格式分類

(1)兩欄式賬簿:只有借方和貸方兩個基本金額的賬簿。(各種收入、費用類賬戶都可以采用兩欄式賬簿)

(2)三欄式賬簿:設有借方、貸方和余額三個基本欄目的賬簿。(日記賬、總分類賬、資本、債權、債務明細賬)

(3)多欄式賬簿:在賬簿的兩個基本欄目即借方和貸方按需要分設若干專欄的賬簿。(收入、費用明細賬)

(4)數量金額式賬簿:借方、貸方和金額三個欄目內都分設數量、單價和金額三小欄,借以反映財產物資的實物數量和價值量。(原材料、庫存商品、產成品等明細賬通常采用數量金額式賬簿)

3.按外形特征分類

(1)訂本賬:是啟用之前就已將賬頁裝訂在一起,并對賬頁進行了連續編號的賬簿。

.優點:可以避免賬頁散失,防止賬頁被抽換,比較安全。

缺點:同一賬簿在同一時間只能由一人登記,這樣不便于記賬人員分工記賬。(總分類賬、現金日記賬和銀行存款日記賬應采用訂本賬形式)

(2)活頁賬:在賬簿登記完畢之前并不固定裝訂在一起,而是裝在活頁賬夾中。

優點:可以根據實際需要增添賬頁,不會浪費賬頁,使用靈活,并且便于同時分工記賬。

缺點:賬頁容易散失和被抽換。(各種明細分類賬可采用活頁賬形式)

(3)卡片賬:將賬戶所需格式印刷在硬卡上,通常是由若干零散的、具有專門格式的硬紙卡片組成的賬簿。(在我國一般只對固定資產明細賬采用卡片賬形式)

會計賬簿的格式和登記方法

1.日記賬的格式和登記方法

(1)現金日記賬的格式和登記方法。

①現金日記賬的格式。現金日記賬是用來核算和監督庫存現金每天的收入、支出和結存情況的賬簿,其格式有三欄式和多欄式兩種。無論采用三欄式還是多欄式現金日記賬,都必須使用訂本賬。

②現金日記賬的登記方法。現金日記賬由出納人員根據同現金收付有關的記賬憑證,按時間順序逐日逐筆進行登記,并根據“上日余額+本日收入一本日支出=本日余額”的公式,逐日結出現金余額,與庫存現金實存數核對,以檢查每日現金收付是否有誤。

借、貸方分設的多欄式現金日記賬的登記方法是:先根據有關現金收入業務的記賬憑證登記現金收入日記賬,根據有關現金支出業務的記賬憑證登記現金支出日記賬,每日營業終了,根據現金支出日記賬結計的支出合計數,一筆轉入現金收入日記賬的“支出合計”欄中,并結出當日余額。

(2)銀行存款日記賬的格式和登記方法。

銀行存款日記賬是用來核算和監督銀行存款每日的收入、支出和結余情況的賬簿。銀行存款日記賬應按企業在銀行開立的賬戶和幣種分別設置,每個銀行賬戶設置一本日記賬。

銀行存款日記賬的格式和登記方法與現金日記賬相同。

2.總分類賬的格式和登記方法

(1)總分類賬的格式。

總分類賬是按照總分類賬戶分類登記以提供總括會計信息的賬簿。總分類賬最常用的格式為三欄式,設置借方、貸方和余額三個基本金額欄目。

(2)總分類賬的登記方法。

總分類賬可以根據記賬憑證逐筆登記,也可以根據經過匯總的科目匯總表或匯總記賬憑證等登記。

3.明細分類賬的格式和登記方法

(1)明細分類賬的格式。

明細分類賬是根據二級賬戶或明細賬戶開設賬頁,分類、連續地登記經濟業務以提供明細核算資料的賬簿,其格式有三欄式、多欄式、數量金額式和橫線登記式(或稱平行式)等多種。

①三欄式明細分類賬。三欄式明細分類賬是設有借方、貸方和余額三個欄目,用以分類核算各項經濟業務,提供詳細核算資料的賬簿,其格式與三欄式總賬格式相同,適用于只進行金額核算的賬戶。

②多欄式明細分類賬。多欄式明細分類賬是將屬于同一個總賬科目的各個明細科目合并在一張賬頁上進行登記,適用于成本費用類科目的明細核算。

③數量金額式明細分類賬。數量金額式明細分類賬其借方(收入)、貸方(發出)和余額(結存)都分別設有數量、單價和金額三個專欄,適用于既要進行金額核算又要進行數量核算的賬戶。

④橫線登記式明細分類賬。橫線登記式明細分類賬是采用橫線登記,即將每一相關的業務登記在一行,從而可依據每一行各個欄目的登記是否齊全來判斷該項業務的進展情況。該明細分類賬適用于登記材料采購業務、應收票據和一次性備用金業務。

(2)明細分類賬的登記方法

不同類型經濟業務的明細分類賬可根據管理需要,依據記賬憑證、原始憑證或匯總原始憑證逐日逐筆或定期匯總登記。固定資產、債權、債務等明細賬應逐日逐筆登記;庫存商品、原材料、產成品收發明細賬以及收入、費用明細賬可以逐筆登記,也可定期匯總登記。

賬簿的作用

在會計核算工作中,對每一項經濟業務,都必須取得和填制原始憑證,并根據所取得的原始憑證,填制記賬憑證,以便及時反映和監督企業所發生的每一筆經濟業務情況。由于記賬憑證的數量很多,又很分散,而且每一張憑證所記錄的僅僅是某一筆業務發生的情況,不能全面、連續、系統、綜合地反映和監督企業在某一特定時期所發生的經濟活動的全過程及其結果,更不能提供每一個賬戶在某一特定時期的變動情況及其變動結果。而這些信息恰恰又是信息使用者所必需的。因此,為了滿足信息使用者對會計信息的要求,在會計核算中,除了取得和填制會計憑證外,還需要運用賬簿這一會計載體,把分散在會計憑證上的全部信息,加以集中和分類匯總。

賬簿就是由若干張具有一定格式的賬頁聯結在一起的、按照會計科目開設戶頭,用來序時、分類地記錄和反映經濟業務的簿籍。賬簿是依據會計憑證登記的。根據會計憑證,按照一定的程序,在賬簿中登記各項經濟業務,叫做記賬。

由于賬簿記錄是對經濟活動的全面反映,因此,賬簿又被稱為積累、儲存經濟活動情況的數據庫。通過賬簿的登記,不僅使各單位的經濟活動得到全面反映,進而為企業管理部門提供總括的和詳盡的會計信息,而且還能夠將經濟活動情況保存下來,方便會計檢查和會計分析。具體地講,設置和登記賬簿,具有以下幾方面的作用:

(1)賬簿可以為企業管理部門提供系統、完整的會計信息。通過賬簿的設置和登記,可以把分散在會計憑證上的資料加以歸類整理,以全面、連續地提供有關企業成本費用、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總括和明細的核算資料,以便正確計算企業在各會計期間的成本、費用和收入成果。

(2)為編制財務報表提供資料。財務報表所需要的數據資料,絕大部分來源于會計賬簿。賬簿的記錄是否及時、詳盡,數字是否真實、可靠,直接關系到財務報表的質量。所以說,正確設置并登記賬簿,為財務報表的及時準確編制提供了依據和保障。

(3)有利于開展會計檢查和會計分析。會計賬簿既是匯集、加工會計信息的工具,也是積累、儲存經濟活動情況的數據庫。企業的一切財務收支、經營過程和結果都體現在賬簿中。因此,利用賬簿提供的資料,可以有效地開展會計檢查和會計分析,加強會計監督,保護財產的安全和完整,提高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

財務報表編制的基本假設

企業的會計部門從事財務會計活動,編制財務報表,要遵循一定的原則。而會計原則又是建立在一些基本的會計假設基礎之上的。

一般認為,會計假設是指會計機構和會計人員對那些未經確認或無法正面論證的經濟業務或會計事項,根據客觀的正常情況或變化趨勢所做出的合乎情理的判斷。

國際上公認的四個基本會計假設,即會計主體假設、持續經營假設、會計分期假設和貨幣計量假設,在國內被稱為“會計核算的基本前提”。

會計主體假設

會計主體假設的基本含義是,每個企業的經濟業務必須與企業的所有者和其他經濟組織分開。會計主體假設規定了會計處理與財務報告的空間范圍,也限定企業會計活動范圍。有了會計主體假設,會計處理的經濟業務和財務報告才可以按特定的主體來識別。我國《企業會計準則》對會計主體假設的表述是:“會計核算應當以企業發生的各項經濟業務為對象,記錄和反映企業本身的各項生產經營活動。”

需要說明的是,企業會計主體可以是法律主體,也可以是非法律主體。上市公司既是會計主體又是法律主體,而公司下屬獨立核算的分廠是會計主體但非法律主體。

經營假設

持續經營假設的基本含義是,企業會計方法的選擇應以企業在可預見的將來可繼續經營下去為假設。對此,《企業會計準則》的表述是:“會計核算應當以企業持續、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為前提。”

在這里,企業在可預見的將來保持持續經營并不意味著企業會永久存在,而是指企業能存在足夠長的時間,使企業能按其特定的目標開展其經營活動、按承諾償清債務。

持續經營假設為企業在編制報表時會計方法的選擇奠定了基礎。主要表現在:一是資產以其取得時的歷史成本計價,而不按其立即進入解散、清算狀態的現行市價計價;二是對固定資產折舊、無形資產攤銷等問題的處理,均假設企業在舊年限或攤銷期內會持續經營;三是企業償債能力的評價與分析也是基于企業在會計報告期后仍能持續經營為假設;四是基于前述三項假設,才有了會計上除固定資產折舊與無形資產攤銷以外其他權責發生制方法的選擇(如壞賬的備抵法、銷售收入的確認等)。

會計分期假設

會計分期假設的含義是,企業在持續經營過程中所發生的各種經濟業務歸屬人為地劃分成會計期間。會計期間通常是按月、季和年來劃分。

會計分期假設是持續經營假設的必然結果。由于我們假設企業會在可預見的將來保持其持續經營狀態,這就存在著在持續經營的過程中,什么時候向與企業有利害關系的各方提供財務報告的問題。在會計實踐上,絕不可能等到企業的全部經營活動結束,企業清算時才向外界提供財務報告。為了使財務報告的使用者能定期、及時地了解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會計上就應把其持續經營的經濟活動人為地進行劃分,使其歸屬于各不相同的會計期間,并進行會計處理及財務報告的編制。

我國規定以日歷年度作為企業的會計年度,即以公歷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作為一個會計年度。在以季度和月份作為會計期間時,其起訖日期也采用公歷日期。

會計分期假設除了為企業進行會計處理計算損益和編制財務報告限定了時間區域外,對會計的概念也有一定的影響。由于受會計分期假設的影響,許多會計的概念具有鮮明的“時期”特性。比如,利潤總額、收入、費用等均帶有鮮明的時期特色。此外,會計分期假設與持續經營假設一起,構成了權責發生制原則的理論基礎。

貨幣計量假設

貨幣計量假設的基本含義是,只有能用貨幣反映的經濟活動,才能納入到會計系統中來。這意味著:第一,會計所計量和反映的,只是企業能用貨幣計量的方面;第二,不同實物形態的資產需用貨幣作為統一計量單位,才能據以進行會計處理,揭示企業的財務狀況。

貨幣計量假設使得企業對大量復雜的經濟業務進行統一匯總、計量成為可能。

當然,貨幣計量假設既是會計的一個優點,也使會計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在貨幣計量假設背后,實際上隱含著幣值不變的假設。這是因為,對不同時點的貨幣金額進行匯總,必須以在不同時點上的貨幣等值為前提。否則,不同時點貨幣量的簡單匯總就會失去意義。但是,在現實生活中,持續幣值波動已成為事實。如何解決幣值變化對會計的影響,已成為會計界面臨的一大難題。還有,會計揭示的只是企業能以貨幣計量的內容,而企業的財務狀況除了貨幣計量的情況外,還與其非貨幣因素有關。這些非貨幣性因素有:企業的經濟前景,企業在同行業中所處的地位,企業產品的市場占有率,企業產品的市場滿足程度,企業的職員對企業的忠誠度以及企業管理的能力等等。為了彌補財務報表貨幣計量假設的不足,用附注和附表的內容來加以補充。

四種財務活動

企業的財務活動包括投資、資金營運、籌資和資金分配等一系列行為。

投資活動

投資是指企業根據項目資金需要投出資金的行為。企業投資可分為廣義的投資和狹義的投資兩種。

廣義的投資包括對外投資(如投資購買其他公司股票、債券,或與其他企業聯營,或投資于外部項目)和內部使用資金(如購置固定資產、無形資產、流動資產等)。狹義的投資僅指對外投資。

企業在投資過程中,必須考慮投資規模(即為確保獲取最佳投資效益,企業應投入的資金數額);同時還必須通過投資方向和投資方式的選擇,來確定合適的投資結構,提高投資效益,降低投資風險。

資金營運活動

企業在日常生產經營活動中,會發生一系列的資金收付行為。首先,企業需要采購材料或商品,從事生產和銷售活動,同時,還要支付工資和其他銷售費用;其次,當企業把商品或產品售出后,便可取得收入、收回資金;最后,如果資金不能滿足企業經營需要,還要采取短期借款方式來籌集所需資金。為滿足企業日常營業活動的需要而墊支的資金,稱為營運資金。因企業日常經營而引起的財務活動,也稱為資金營運活動。

在一定時期內,營運資金周轉速度越快,資金的利用效率就越高,企業就可能生產出更多的產品,取得更多的收入,獲取更多的利潤。

企業需要確定營運資金的持有政策、合理的營運資金融資政策以及合理的營運資金管理策略,包括:

(1)現金和交易性金融資產持有計劃的確定;

(2)應收賬款的信用標準、信用條件和收賬政策的確定;

(3)存貨周期、存貨數量、訂貨計劃的制訂;

(4)短期借款計劃、商業信用籌資計劃的確定。

籌資活動

籌資是指企業為了滿足投資和資金營運的需要,籌集所需資金的行為。

在籌資過程中,一方面,企業需要根據戰略發展的需要和投資計劃來確定各個時期企業總體的籌資規模,以保證投資所需的資金,另一方面,要通過籌資渠道、籌資方式或工具的選擇,合理確定籌資結構,降低籌資成本和風險,提高企業價值。

企業通過籌資通常可以形成兩種不同性質的資金來源:

(1)企業權益資金;

(2)企業債務資金。

分配活動

企業通過投資和資金的營運活動可以取得相應的收入,并實現資金的增值。

企業取得的各種收入在補償成本、繳納稅金后,還應依據有關法律對剩余收益進行分配。廣義地說,分配是指對企業各種收入進行分割和分派的行為;而狹義的分配僅指對企業凈利潤的分配。

企業實現的凈利潤可作為投資者的收益,分配給投資者或暫時留存企業(作為投資者的追加投資)。企業需要依據法律的有關規定,合理確定分配規模和分配方式,確保企業取得最大的長期利益。

四種分析方法

財務分析是為了了解一個企業經營業績和財務狀況的真實面目,從晦澀的會計程序中將會計數據背后的經濟涵義挖掘出來,為投資者和債權人提供決策基礎。由于會計系統只是有選擇地反映經濟活動,而且它對一項經濟活動的確認會有一段時間的滯后,再加上會計準則自身的不完善性,以及管理者有選擇會計方法的自由,使得財務報告不可避免地會有許多不恰當的地方。這使得財務分析變得尤為重要。

一般來說,財務分析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四種:

比較分析法

比較分析法是指對兩個或幾個有關的可比數據進行對比,揭示差異和矛盾的一種方法。比較是分析的最基本方法,沒有比較,分析就無法開始。

按比較對象(和誰比)分類:

(1)與本企業歷史比,即不同時期(2年至10年)指標相比,也稱“趨勢分析”;

(2)與同類企業比,即與行業平均數或競爭對手比較,也稱“橫向比較”;

(3)與計劃預算比,即實際執行結果與計劃指標比較,也稱“差異分析”。

按比較內容(比什么)分類:

(1)比較會計要素的總量:總量是指報表項目的總金額,例如總資產、凈資產、凈利潤等。總量比較主要用于時間序列分析,如研究利潤的逐年變化趨勢,看其增長潛力。有時也用于同業對比,看企業的相對規模和競爭地位。

(2)比較結構百分比:把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轉換成結構百分比報表。例如以收人為100%,看利潤表的各項目比重。結構百分比報表用于發現有顯著問題的項目,揭示進一步分析的方向。

趨勢分析法

趨勢分析法主要是通過對比兩期或連續數期的財務或非財務數據,確定其增減變動的方向、數額或幅度,以掌握有關數據的變動趨勢或發現異常的變動。典型的趨勢分析是將本期數據與上期數據進行比較,更為復雜的趨勢分析則涉及多個會計期間的比較。用于趨勢分析的數據既可以是絕對值,也可以是以比率表示的相對值。

趨勢分析的運用形式主要包括:

(1)若干期資產負債表項目的變動趨勢分析;

(2)若干期利潤表項目的變動趨勢分析;

(3)若干期資產負債表或利潤表項目結構比例的變動趨勢分析;

(4)若干期財務比率的變動趨勢分析;

(5)特定項目若干期數據的變動趨勢分析。

趨勢分析法中涉及的會計期間的期數,依賴于被審計單位經營環境的穩定性。經營環境愈穩定,數據關系的可預測性愈強,進行多個會計期間的數據比較愈為適用。

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是依據分析指標與其影響因素的關系,從數量上確定各因素對分析指標影響方向和影響程度的一種方法。因素分析法既可以全面分析各因素對某一經濟指標的影響,又可以單獨分析某個因素對經濟指標的影響,在財務分析中應用頗為廣泛。

最常見的因素分析法為連環替代法。

它是將分析指標分解為各個可以計量的因素,并根據各個因素之間的依存關系,順次用各因素的比較值(通常即實際值)替代基準值(通常為標準值或計劃值),據以測定各因素對分析指標的影響。

例如,某一個財務指標及有關因素的關系由如下公式構成。實際指標:Po=Ao×Bo×Co;標準指標:Ps=As×Bs×Cs;實際與標準的總差異為Po-Ps,這一總差異同時受到A、B、C三個因素的影響,它們各自的影響程度可分別由以下式子計算求得:

A因素變動的影響:(Ao-As)×Bs×Cs;

B因素變動的影響:Ao×(Bo-Bs)×Cs;

C因素變動的影響:AoxBo×(Co-Cs)。

最后,可以將以上三大因素各自的影響數相加就應該等于總差異Po-Ps。

比率分析法

比率分析法是以同一期財務報表上若干重要項目的相關數據相互比較,求出比率,用以分析和評價公司的經營活動以及公司目前和歷史狀況的一種方法,是財務分析最基本的工具。

由于進行財務分析的目的不同,因而各種分析者包括債權人、管理當局、政府機構等所采取的側重點也不同。作為股票投資者,主要是掌握和運用四類比率,即反映公司的獲利能力比率、償債能力比率、成長能力比率、周轉能力比率這四大類財務比率。

上述各方法有一定程度的重合。在實際工作當中,比率分析方法應用最廣。

如何分辨財務報表的質量

什么是財務報表的質量特征

財務報表的質量特征是指財務報表提供的信息對使用者有用的那些性質,也就是財務報表的質量。

財務決策一般以信息為依據,滿足決策所需的財務信息是編制財務報表最基本的目的。因此,財務信息的有用性是報告信息質量最為重要的特征。如果所提供的信息沒有用,信息就不能為人們帶來利益,甚至會產生一定的誤導。

財務報告的信息質量要求主要是指應該做到以下兩點:

(1)相關性。

相關性是指財務報告提供的財務信息必須與使用者的決策需要相關聯。如果財務報表提供的信息能夠使使用者較準確地了解公司的過去、現在或未來的一些事項,則認為財務報告提供的財務信息是相關的。

(2)可靠性。

可靠性是指財務報告所提供的財務信息必須是真實可靠的。會計首先是一個信息系統,如實反映公司的經營活動和財務狀態是財務信息的基本要求。對外提供的財務報告主要是滿足不同使用者對財務信息的需求,便于使用者根據所提供的財務信息作出決策。因此財務報告所提供的信息必須真實可靠。如果不能保證財務報告的可靠性,則它所提供的信息會給使用者造成誤導,甚至引起決策失誤,帶來一定的損失。

財務報表的編報原則

財務報表的編制有它固定的原則,一般而言,財務報表按其固有的原則編制,就可以有力地保證會計信息的質量特征。具體來說,財務報表有以下編報原則:

(1)內容完整。財務報表必須按照國家統一規定的報表種類、格式和內容進行編制。對規定編制的各種財務報表,都必須編報齊全,不得漏編漏報。對于各項指標及補充資料必須填列齊全,報表清楚地標明企業的確切名稱,報表的標題以及日期或報表所轄時期。公司編制一般用途財務報表,應當全面地反映公司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某些重要資料,如果不便列入報表的主體部分,應在括號內注明,或以附注等形式加以說明。

(2)數字真實。根據客觀性原則,上市公司財務報表的數字必須客觀真實,能夠準確地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編制財務報表必須以核對無誤的賬簿記錄為依據。為此,在編制財務報表之前,必須做到:

①按期結賬。

②認真對賬和財產清查。

(3)編報及時。會計信息對使用者來說必須是最新的,陳年舊賬對投資者而言沒有什么現實意義,因此財務報表的編制必須按照規定的期限和程序及時、有效地向使用者提供會計信息。

(4)指標一致。會計信息應盡可能保持口徑一致,便于投資者比較不同的投資機會。同一公司的各個會計期間,也應盡可能保持指標的連貫性和可比性,以防利用口徑的轉變,向投資者傳送虛假或扭曲的信息。

如何分辨財務報表的質量特征

一般而言,從財務報表的表面分析報表的質量特征有一定的難度,但并非完全無法分析。一般分為兩個層次,即淺層次的分析和高層次的分析。

(1)淺層次的分析。

投資者可以從財務報表編制的四原則人手,即從內容完整、數字真實、編報及時、指標一致人手。

查看財務報表的編制是否符合國家有關法規的規定,報表的補充資料是否完整,說明是否清晰。

檢查財務報表數字計算是否正確。雖然出錯的幾率較小,但檢查一下對投資者而言并無壞處。

查看財務報表的編制日期,確認會計信息是否及時有效。

注意財務報表附注中是否提到變更核算口徑,對于變更了口徑的公司要格外注意其期初數是否做了相應調整。

(2)高層次的分析。

有時,單從表面上看上市公司的財務報表并沒有什么不合理之處,但在進行了較系統深入的分析后,從數字之間的勾稽關系中,投資者會發現一些矛盾或存在一定問題的地方。比如投資者在進行償債能力、營運能力、盈利能力分析時會發現一些項目異常;或進行現金流量分析時,發現一些問題,這些都可以幫助投資者對會計信息的可靠性下結論。

當然這種分析,要求報表閱讀者具有豐富的財務知識與敏銳的洞查力。不過,不要著急,在閱讀完本書后,你可以試著對上市公司的一些財務報表進行分析,判斷一下它們的質量特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嘉兴市| 杨浦区| 汨罗市| 泽普县| 尚义县| 盖州市| 云梦县| 布拖县| 堆龙德庆县| 泾阳县| 长治市| 葫芦岛市| 余干县| 新巴尔虎右旗| 浦城县| 平山县| 南京市| 缙云县| 隆昌县| 玉屏| 鹿泉市| 龙江县| 六盘水市| 通辽市| 景泰县| 宣汉县| 光泽县| 车险| 西乡县| 铁岭市| 彭山县| 滁州市| 阜新市| 介休市| 梅河口市| 习水县| 仁化县| 大庆市| 承德县| 离岛区| 开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