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心靈奇旅
- 唐少599
- 黑鷓鴣
- 5055字
- 2021-03-24 19:56:34
最近觀看了一部屬于成人的動畫電影——《心靈奇旅》。雖然聽不懂英語,得靠字幕明白人物的對白,頗為費力,但我依然看得津津有味,看完后惆悵不已。到底在惆悵什么?我居然靜靜思考了幾天。
《心靈奇旅》是由彼特·道格特執導的動畫電影,講述了夢想成為爵士鋼琴家的男主喬伊·高納與厭世的靈魂22相遇,他們攜手返回現實世界尋找生命的意義的故事。
讓我梳理一下整個故事吧:男主喬伊·高納,是一個平平無奇的中學代課老師,教著一群對音樂并不熱愛的學生。自己熱愛爵士樂卻不被賞識,人到中年依舊單身,需要開裁縫店的老母親為他打理生活日常。某一日突然時來運轉,先是被校長告知,他獲得了轉正為專職樂隊老師的機會,從此就是有醫療保險和養老金、捧上鐵飯碗的體面人了。接著,從前學生的竭力推薦,讓喬伊獲得了在紐約最好的爵士樂俱樂部的演出機會。即將走上巔峰的喬伊老師卻因為忘乎所以和樂極生悲,掉下井坑,瀕臨死亡。
喬伊進入靈魂世界后,拒絕隨著川流不息的魂靈大軍一起,去代表永恒與安寧的“生之彼岸”,而是一路奔逃,陰差陽錯掉落到了“生之來處”。這是一個夢幻、軟糯、Q彈的生前靈魂培訓基地,喬伊在那里遇見了友善和藹的靈魂接引官以及電影的第二主角,一個極頑劣的靈魂“二十二”。
在這一奇妙旅程中,喬伊知道了每個靈魂寶寶都有一個優秀的亡魂培訓導師,幫助他們找到專屬的生命火花,然后自動生成一個地球通行證,最后前往地球投胎。
“22”在培養基地待了幾千年還沒有找到自己的生命火花。無數名人導師窮盡辦法,都沒能讓她對現實世界產生信服和向往,對各類名人名言、成功學和心靈雞湯的密集轟炸,她更是完全免疫,所以一次次拒絕投胎,成為了靈魂世界的“釘子戶”。無巧不成書,冒充為著名醫生的喬伊誤打誤撞成為了22的培訓導師。22不想做人,而喬伊非常想回去做人,兩個靈魂一拍即合:喬伊幫22找到“火花”,22把地球通行證給喬伊,讓他起死回生,代替22去地球。
喬伊努力了很久,都沒有幫22找到生命火花,于是22帶著喬伊去“忘我之境”找船長幫忙。在船長的幫助下,喬伊終于找到了自己的肉身。不過由于喬伊的急躁,導致操作失誤,22進入了喬伊的身體,而喬伊進入了一只肥貓的身體里。
于是,在喬伊貓的指引下,22借助喬伊的身體,真正體驗了此前數千年時光,從導師嘴里和書本上描述的人類生活:擁擠的人群,破舊的地鐵,黃色的出租車,帶著肉香的披薩餅,紅色的水果棒棒糖,對前途迷茫但最終堅持的女學生,地鐵站里自彈自唱的樂手,留著哈登式大胡子的理發師,不理解兒子事業選擇,卻依然對他關懷體貼的喬伊母親……她從尋常生活的點點滴滴,找到了數千年都找尋不得的生命火花,明白了最簡單的生活,原來也可以如此有趣。
然而此時的喬伊急于換回身體,趕去演出。他與22發生爭執,指責22根本沒有目標,沒有理想,完全是靠著附體自己,喜歡了音樂,才找到了生命火花。22失落、傷心,把徽章扔給了喬伊,跑進“忘我之境”里,成為了困在執念中的怪物。拿到了徽章、順利復活的喬伊,在俱樂部演出中大獲成功,觀眾們掌聲雷動,也被四重奏樂隊認可,成為了樂隊的正式鋼琴師。
演奏結束后,喬伊悵然若失,沒有得到成功的快樂。回到家中,喬伊忘情彈奏,進入“忘我之境”,在船長的幫助下,找到并拯救了困在執念中的22。喬伊和22經過一系列的冒險,終于都悟了,喬伊先牽起22的小手,親自送她去地球投胎。然后坦然面對死亡,卻被暖心的接引員幫助,獲得了新生。再次復活的喬伊暗暗下定決心,以后的日子里,一定要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分每一秒,好好享受自己平凡的人生!
?
大團圓的結局令人心安且欣喜,但故事情節還是引發了我的思考,我不喜歡講大道理,也不會講大道理。但依然有些說不清道不明的思緒縈繞在心頭,不吐不快。
我思考的第一點:如何構建和諧舒服的親子關系?特別是日漸衰老的父母與已經成人的子女之間應如何溝通。
影片中,喬伊貓帶著占有他軀體的22找到母親修補破損的演出西服。母子間有這樣的對話:
媽媽:你還要這么做多久?你告訴我你會接受那份全職的工作。
喬伊貓:那不一樣——
媽媽:新工作有養老金嗎?有健康保險嗎?沒有對吧,那就沒什么不一樣。
喬伊貓對22說:好吧,我們可以從別的地方去買西裝。我媽媽從來不知道我這輩子想干什么。
當22把喬伊的話復述出來,喬伊立刻緊張起來,讓22給媽媽說:媽媽,我知道我們有過不愉快的時光,但你是對的。
22不管不顧,依照自己對喬伊的了解,說出了深埋于喬伊內心的話,所以有了下面的對話:
22:我不能對你坦率,因為我無論做什么,你似乎都不贊成。
媽媽:我知道你喜歡演奏。
22:那為什么除了教堂之外的演奏你什么都不喜歡呢?我終于得到了我人生中最重要的工作,而你卻很沮喪。
媽媽:你沒有看到作為一個音樂家對你父親來說有多艱難,我不想看到你也那樣掙扎。
22:所以爸爸可以追求他的夢想,而我不能?
媽媽:你爸爸有我,大多數時候,都是我靠這家店來支付賬單,所以當我走了,誰來幫你支付賬單?
22:我所想的只有音樂,從早上醒來的那一刻起,直到晚上我睡著的那一刻。
媽媽:你不能把夢想當早餐吃。
22:那我就不想吃了,這和我的事業無關,這是我活下去的理由。
媽媽:我知道你爸爸也是這么想的。
22:我只是害怕如果我今天死了,我的人生將一文不值。
母子四目相對、沉默良久,媽媽打開衣柜,拿出珍藏多年的喬伊父親的毛料西裝,張羅著給喬伊改成合身的演出服。眼前意想不到的一幕,令喬伊貓目瞪口呆,離開時,他真誠地說:謝謝你,媽媽!
每每讀到以上對話,我都是感慨萬千。現實生活中有多少個像喬伊媽媽那樣的父母呀!為了家庭、為了孩子操碎了心,辛苦勞碌不敢停歇。他們總是為孩子著想,希望自己的生活經驗能幫助孩子少走彎路。而孩子們呢,討厭父母的嘮叨管束,厭煩父母的保守落伍,打著“父母不理解我”的旗號,不愿意與父母溝通交流,導致代溝越來越深,距離越來越遠。即使有交流,也是敷衍的、陽奉陰違的表面服從。就像影片中的喬伊,如果沒有22,他不會說出心里話,母子間不會相互理解,達成共識。現實生活中,大多數父母都在默默遠望、支持著自己的孩子。即使與孩子交鋒,輸的也永遠是父母。
怎么和成年的孩子交流呢?在與女兒的無數次對話與沖突中,我得出了以下結論:一定要真誠,用恰當的方法袒露心聲,多關心少說教,保持天天聯系,知道彼此都健康平安;學會傾聽孩子的心聲和態度,換位思考,想想自己年輕時與父母的碰撞,對父母的期待,努力接納對方正確合理的想法;遇到見解相背,無需針鋒相對,取舍折中,相互讓步。若看法不一,各持己見,應保留各自的想法,先擱置不談;做父母的要不斷從孩子身上、從方方面面學習新事物,耐心地、潤物細無聲地把老經驗傳給孩子,爭取做到取長補短,相互融合。
總之,孩子成年后,就是獨立的個體,是社會人,父母要尊重他的想法,支持他的做法。即使走了彎路,也是他未來的財富。學會放手,是父母的必修課。
我思考的第二個點:人的一生該怎么過?夢想和現實該如何平衡?
大多數人從小都接受的是成功教育。什么是成功?簡單一點說就達到心中所定下的目標。但如果好高騖遠,目標過大呢?怎樣才算成功?書本告訴我們:成功有兩個方面的含義,一是個人的價值得到社會的承認,并賦予個人相應的酬謝,如社會地位金錢房屋尊重等。二是自己承認自己的價值,從而充滿自信,并獲得幸福感,成就感。可是,現代人都去追求第一點,而忽略了后者的含義。事實上成功是一種積極的心態,是通過完成心中的目標,而獲得自信和成就感。咱們來看看《心靈奇旅》中的主人公是怎樣詮釋成功的。
1、類似喬伊的人群:喬伊屬于那種志向遠大的普通人,他把當全職音樂人當作自己的唯一目標。“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彈圣賢琴”的他,把音樂以外的功名利祿都當做過眼云煙,他一心癡迷夢想,常常陷入忘我狀態,對身邊的人和事漠不關心,忽略了圍繞在自己身邊那些不起眼卻十分珍貴的東西,比如飽含嘮叨和關切的母愛、枯燥又不乏驚喜的教學等等。
喬伊認為,只有追求理想的人生才是有意義的人生,而沒有目標、沒有理想的人生,毫無意義。他拼命追求音樂之外的附加價值(名聲與財富),忘記音樂(本質)曾經帶給他的快樂。所以,他人到中年,孑然一身,貧窮孤獨迷茫,絲毫沒品嘗到生活的樂趣。
這讓我想到了和女兒同齡的新一代們,他們擁有高智商、高學歷,一心追尋遠方的成功,看不到身邊的小確幸。莫名地焦慮,為買不起房焦慮,為找不到好工作焦慮,為將來養不起孩子焦慮,為作為獨生子女,父母未來的病老焦慮……生活仿佛只剩下了賺錢、賺錢,再賺錢。他們一邊通宵達旦地工作,拼死拼活地創業,把升職加薪作為成功的標志。一邊不停地抱怨工作的辛苦與乏味、生活的不易和無望,看不到生活的樂趣。
化身為貓的喬伊,終于看到了夢想以外的世界,他以前忽視的東西——一份美味的披薩,一個緩解焦慮的棒棒糖,一片隨風而落的樹葉,還有那久違的親情與友情,以及他不喜歡的工作帶來的小驚喜……也是生活的一部分,能為不易的生活增添色彩。所以,夢想成真后的喬伊,并沒有想象中那么快樂,那么有成就感,于是他重新審視了過往的人生和生活,才開始意識到,曾以為求一片活水而不得的自己,實際上早已身處于整片海洋之中。
他終于明白了追求夢想、人生不留遺憾固然重要,但是享受活在當下的每一分鐘,珍惜每一分鐘去活著是更重要的。我特別希望像女兒那樣的年輕人能找到當下的幸福,生活的樂趣,活的灑脫一點。
2、類似“22”的人群:靈魂學院的釘子戶“22”,幾千年的時間里遇到了像甘地、林肯、特蕾莎修女、哥白尼、穆罕默德阿里等名人導師,可以說是無所不知、無所不能,強大無比,但她對地球上的生活絲毫不感興趣,且無限排斥,莫名恐懼,一直逃避。現代人中有多少個“22”呀,受了良好的教育,擁有了知識、能力,卻找不到生活的方向,尋不著活著的意義。
BJ大學心理學教授徐凱文做了調查研究:北大一年級的新生,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其中有30.4%的學生厭惡學習,或者認為學習沒有意義,還有40.4%的學生認為活著人生沒有意義,其中最極端的就是放棄自己。這些特別優秀的年輕人,成長過程中沒有明顯創傷,生活優渥、個人條件優越,卻感到內心空洞,找不到自己真正的想要,就像漂泊在茫茫大海上的孤島一樣,感覺不到生命的意義和活著的動力,甚至找不到自己。
我們該拿現實生活中的“22”們怎么辦呢?真希望他們像占用喬伊身體后的“22”那樣,在平凡的學習生活中找到屬于自己的“火花”。如果實在找不到生活的真諦,就活在當下,活好每一分鐘,用好每一份精力吧。
3、更加偏執的人群:主人公喬伊是執著追求夢想的人,但如果這種執著發展成一種執念,就會形成魔障。影片中也列舉了這類偏執的人群,他們無法擺脫自己的焦慮和癡迷,最終迷失在滾滾紅塵中,嚴重的甚至會自我了斷,失去生命。
當然,影片也給我們呈現了許多平凡生活的普通人。
像喬伊的媽媽——一個獨立堅韌的女性。靠一個縫紉店養活了一家人,給追求夢想的老公和兒子支付一個個賬單;獨自養大兒子,承受兒子在追夢路上的一次次滑鐵盧;已年老還不敢退休,只為在有生之年還是兒子的依靠。從她身上,我們能看到現實中大多數母親的影子,無私地為家庭、為孩子奉獻著,踏踏實實地生活著。
像喬伊的鄰居——一個樂觀幽默的理發師。這位理發師博學多聞高情商,能夠和每個客戶聊得來。他說,自己的真正夢想是當獸醫,可惜,培養一名獸醫的成本比培養一名理發師要高得多。為了謀生,為了養家糊口,他放棄了手術刀,拿起了剃刀,而且拿得特別好。
看到這,我就感慨萬千,現實生活中,能實現夢想的畢竟是少數呀。少時,我的理想是當一名鐵面無私的檢察官,一度特別厭煩自己是老師,現在,我是一個快樂的很有成就感的老師。生活中,像理發師,想我一樣的不甘平凡但不怕平凡的人很多,我們曾心懷理想,但不會為理想發瘋,很快就與自己和解,與生活和解,過出了另一番天地。
像友善和藹的靈魂接引官,他們會趁著審計官參加頒獎儀式的機會,幫喬伊蒙混過關,額外多獲得一次新生機會,回到了人間。像兢兢業業的靈魂審計官,當他發現了喬伊這個亡靈的逃脫,導致死去的靈魂總數目,與到生之彼岸的靈魂總數目對不齊時,夸張地用從珠算到計算器的各種工具,翻了幾十億數據,才鎖定了喬伊,捕捉了喬伊。他們又是蕓蕓眾生中的另一類人,也是認真生活的平凡人。
經過幾天的思考,我的悵然變成了釋然,生活中有許許多多的“喬伊”和“22”,但更多的是“媽媽”、“理發師”、“接引官”、“審計官”。“喬伊”和“22”們會在生活的毒打下,找到“火花”,學會生活,他們遲早會明白:這個世界是由凡人創造的,平凡的人生也是一種偉大。
《心靈奇旅》是這個寒冷冬日里的一簇火苗,為我平凡的生活添了一抹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