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5章 教學作文的成敗重在作中指導(一)

一、走出傳統作文“作前指導“的誤區

1、傳統作文幾乎是命題作文“一統天下“,許多作文選材范圍很窄,有些甚至脫離生活實際。如《社會主義新風尚》就很難聯系中小學生生活實際和年齡特點,他們記憶的倉庫里很難找到符合題意的素材,導致學生抄襲作文、編造謊言,扭曲學生的心靈,滋長對作文的懼怕厭惡心理。

在構思立意、布局謀篇,甚至譴詞造句上,教師過細的指導猶如框子框住了學生的思路,一味地把教師自己理想化的認識灌輸給學生,代表了中小學生的觀察和思考,使學生求異思維難以發展,學生跳不出教師的框,由于受年齡和知識、生活閱歷的限制,不可能領會教師的意圖。難以寫出自己想說的話,表達出自己的真情實感,自然也就很難寫出有新意的作文。

傳統作文教學帶有測評學生全面作文水平的功能,只注重學生的個體活動,往往忽視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互動。不允許學生咨詢問題。許多學生怯于老師的威嚴和環境,想問而不敢問,在猶豫中耽擱了作文,在性格上封閉了自己。但在自主創新作文的過程中,我們巴不得學生提出問題。學生能夠提出問題,表明學生作文的思考和追求,表明他們需要接觸和以文溝通。對學生提出的深奧的不易課堂上解答的問題,后進生提出的淺顯的問題,最好的方法是將他們喊進辦公室,讓他們坐在對桌,或坐在身邊,進行面對面的授課。而學生可以觀察、研究、關注教師,不僅能夠更好地適應老師的教學方法,而且從老師那里更好地了解社會,認識人生。

在構思表達上,受教師提綱和教師“下水文“的限制,中小學生的思路往往是單一的,只顧縱向發展,不注意橫向聯系,比如寫人只顧寫行為動作,而忽視人物的神態表情、語言和心理;寫事只顧寫過程,而忽視事物與環境的聯系等等。由于學生的思路狹窄,就難免內容空洞無物,讀來枯燥乏味。要使學生擺脫思維定勢的束縛,啟發學生自由構思、自由表達,重點放在開闊學生的思路、激活求異思維上,引導學生多角度、多方位觀察、思考,充分認識到同樣的題材,可以擬出許多新穎、有趣的題目;同樣的題目,可以有截然不同的立意;同樣的立意,可以采取不同的表現方法。

2、課程改革的新理念,對各主體單元的“教學作文“,雖然從訓練范圍和條件上向學生開放。要讓學生徹底擺脫命題作文的束縛,不作任何指導是不負責任的。教師的引導還是相當必要的。作文是情感的自然流露,是學生有感而發。但在學習自主創新作文的過程中,我們還要進行命題或半命題作文,盡管學生不大喜歡這種不完全自由的作文方式。指導學生在規定作文范圍,限定作文時間的競爭中,顯現敏捷的才思,現象不同的創意。教師要提供讓學生都有話可說、有事可寫、有情可抒的訓練內容,消除對取材的過多限制。比如寫一個小伙伴。每個同學都有自己喜歡的小伙伴,每個小伙伴的方方面面又會有許許多多值得記憶的事情。教師要引導學生主動地回顧、比較、選擇出自己認為滿意、最有價值的東西。素材來源于自己,選題來源于自己,構思也由自己決定,所以寫起來就得心應手。

二、作中指導的教學程序

第一,激發動機,審題、擬題。

導入時,要選取與“教學作文“基調相符的圖畫、試寫中的優秀作文、“下水文“等等,或利用電化教育手段,創設特定的作文情境,從而激發孩子作文興趣,引起孩子大腦聽覺、視覺、言語等運動中樞的興奮,為孩子們提供一個愉快、寬松的教學環境,充分調動其作文的主動性,善于創設情境,由境生情,從而達到“情動而辭發“的境界。

動機激發要面向孩子的生活實際,針對作文訓練重點,解決的問題宜集中、單一,不宜過多,不要脫離孩子的接受水平。指導孩子分析訓練要求,明確“寫什么“、“為什么寫“、“怎樣寫“的問題。

“題目是文章的眼睛“。有題目的可以用相似的題目來比較弄清題目中每一個詞,特別是關鍵詞的含義。對無題的“教學作文“要按照訓練要求自定題目;使孩子變被動為主動,變消極為積極。培養孩子的擬題能力,一是在閱讀教學中,從課題入手,理解課文內容,弄清題目與文章的內在聯系,逐步了解擬題材的方法和技巧;二是在作文指導中,引導孩子從自己積累的素材中擬定題目,也可以提供一些精選的素材,讓孩子運用閱讀課上學到的方法,進行擬題練習。列小標題的寫法,使得文中有文,給人以袖珍的感覺。小標題的用語,既要求文字字數的基本相同,又要具有內在的選材照應。

第二,立意思維,選擇立意的方向。

立意、主題、中心是三胞胎姐妹,它們就是小作者在作文中想表達的意思,表達的觀點或發現,表達的情感。中小學生作文,就是要學會抒發情感。這是作文最根本的東西。雖然“高大全“的時代早已成為歷史,但今天有許多老師,讓學生從集體出發,去寫高尚和偉大;從國家出發,去寫愛國精神和民族利益。在這樣的教學理念指引下,讓中小學生去寫連教師難以明了的世界和人類,讓孩子們傻乎乎地仰望蒼天,去謳歌生命,歌唱永恒。然而孩子們什么沒看見,什么也不懂,什么也不會寫。只能抄襲,只能造假,只能逃避。這是傳統作文“高大全”式立意的誤區。

寫大題材、大情感、大方向,對于教師和作家來說無可非議。但對于小作者來說,還是孩子寫孩子,頑皮寫頑皮,幼稚寫幼稚,去寫小東西、小事情,去表現小感情,去發表小議論。一切從小開始,再慢慢地寫大,好象小作者的成長一樣。少年兒童的認知水平和行為能力還不成熟,對復雜的社會和多彩的人生還把握不了。拔苗助長的做法往往適得其反。情感僅有善惡,而無大小。即使一種小小的情緒也是小作者作文的中心。小情感是小作者的日常生活,他們為身邊瑣事,感到溫暖或煩惱;他們為思想和想象,日常哭笑。不一定是友情和關愛,不一定是助人為樂,不一定是公而忘私,不一定是奉獻和勤勞……而去寫吃喝玩耍,去寫喜怒悲愁。這樣的情感正是孩子們的情感,正是他們心靈深處最本質、最自然瘋長的情感。青山之后,定有清泉。

文學是人學,作文和做人密切相關。小作者的思想、情感和形象無不在他們的作文中呈現出來。作文是社會的,也是生活的。作文,最重要的是具有一種對生活欣賞的態度,樂觀、向上、正直、健康。看花花紅,看草草綠,看天天藍,看水水秀,看人人美。有這樣的人生,方才烹飪出美味佳肴,寫出優美的語言。否則,沒有樂觀的個性和健康的人生態度,那么作文就會消沉,文字就會沉重。如果文章寫得很有文采,而做人做得糊涂,好比做一手好菜的廚師一樣遭人唾棄。同一個題材好比一座山、一池湖水。在不同的觀賞者眼里,能表現不同的主題。有“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有“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山還是那座山,水還是那湖水“。這就需要小作者對于作文的主題有一個確定和把握,即找到文章的重心,然后去顯示自己的筆力。

“十“字立意法,即要求孩子生將觀察到的人、事、物、景,用心提煉,進行多角度的思考,再確定立意的方向。有幾個方向就由中心向外作幾條線段,每一條線段表明一個立意的方向,最后選取一個與自己認識水平相近的立意,然后根據所取的立意廣泛搜集材料。

如寫《牽牛花》可以引出四條立意方向供孩子選擇:⑴反映“我“種牽牛花的樂趣;⑵從牽牛花身上受到的啟示;⑶贊揚牽牛花奮力向上攀登的精神;⑷抨擊牽牛花依靠別人向上爬的丑惡本質。

第三,選材思維,緊扣寫作要求。

寫“教學作文“是逆向思維。孩子由寫“自由作文“,轉到訓練組教學作文,會帶來一定的困難,我們要引導孩子去“找米下鍋“,從參觀、閱讀、活動中抓點面材料,分辨主次后取材作文。

操作方法、步驟:

1、定向。依據作文的范圍確定選材的方向。或根據記事的記敘要素來確定,或按立意要求確定。有幾個方面就由中心向外做幾條射線,每條射線表示一個選材的方向。如:《一件難忘的事》可以從題目分別向上下左右引 4條射線,分別為時間、地點、事件、情感。

2、劃點。讓孩子根據觀察積累所得素材,分別用詞、短語劃出表明材料的點來。所標的點,根據孩子對生活的積累,可多可少。如《一件難忘的事》指導學生集體性劃點。時間線上列舉“四季、早晨、晚上、中午、節假日……“;地點線上列舉“班內、路上、田野、校園、家里、城里……“;事件線上列舉“野炊、游覽、勞動、學習……“;情感線上列舉“高興、喜愛、悲傷、憎恨……“等等。

3、選點。每條線上標明的點很多,沒有必要全部入選。主要引導孩子將各條線上的點用線段串聯起來,從而確定本次作文的題目、材料和中心。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云南省| 五指山市| 腾冲县| 靖远县| 新巴尔虎右旗| 荥经县| 马鞍山市| 油尖旺区| 南投市| 桐城市| 黔江区| 丹东市| 双辽市| 巴林右旗| 鄯善县| 天峻县| 凤台县| 新河县| 遂昌县| 海伦市| 红原县| 凉山| 长春市| 牟定县| 鄂伦春自治旗| 双流县| 新干县| 邮箱| 修武县| 东光县| 华容县| 会宁县| 商城县| 若尔盖县| 革吉县| 崇义县| 湾仔区| 屯门区| 乌兰县| 中宁县| 紫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