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宏同志的追思會結束之后不久。趙三順接到了一封來自京城的信。
信是之前來過遼東的那個督郵寫來的。大概的意思就是說自己回到京城之后把趙三順托他送給張常侍的禮物獻了上去。常侍大人因為對禮物很感興趣所以讓他寫信請趙三順馬上去京城一趟。常侍大人要和他當面商量一些事情。
趙三順看完信,馬上打點行李,準備好二十輛馬車裝滿準備賄賂張讓的錢、珠寶、土特產。帶上李寧周倉和四十名機靈的伙計從襄平出發準備先到鄰郡遼西的平綱縣然后再從那里去京城。
這一出遠門兒,趙三順才發現原來遼東郡是全天下最安全的地方。雖然每年秋天都可能被胡人光顧。平時也經常聽說有人被山賊土匪打劫的事情。趙三順到這里這兩年卻好像只遇到過周倉他們這一伙土匪。這讓趙三順一度以為這個時代的社會治安還是搞的不錯的。
結果一進入遼西郡的地面,趙三順才發現自己把這個世界想象的太美好。
啥叫逢山有寇,遇嶺藏賊;遍地都是匪?那就是你趕一天路可能碰上四五伙大路上攔住你要錢的。
因為隊伍里的伙計和周倉、李寧人手一把連弩。所以碰到土匪的時候基本也不跟他們廢話。直接端起連弩就是一頓射。
面對這種從來沒見過的利器,土匪們基本沒有反抗的能力。一般都是趙三順他們一頓弩箭射過去之后。要么當場被全部射殺要么幾十人可能只剩下兩三個幸運兒跪地投降。
等到平綱的時候,趙三順他們竟然已經變成了一支擁有一百多和三十多輛車的隊伍。新增加的成員除了投降的土匪還有十多個被解救的百姓。
因為這個進城的時候還迫費了一些周折。最后派李寧進城找了之前一起干火炕的一個老伙計幫忙證明。又給那些衣衫襤褸的人都換上干凈的衣服。所有武器都留在城外,才勉強算是被允許進城修整兩天。
進城之后,趙三順讓李寧按排路上被解救的百姓回家。沒想到除了兩個看起來家境不錯的老財。其他人竟然在第二天又回來了。趙三順一問才知道,這些人都是家里窮的吃了上頓沒下頓的。之前就是逃難或者說討飯的時候被土匪抓去的。跟著趙三順他們這幾天還天天能吃上頓飽飯。所以他們離開之后,走了一半兒就又回來了。甚至有人還把家里的兄弟子侄甚至是年輕的女人也都叫了來。
本來計劃修整兩天就走。結果第三天下起了雨。之前被解救的兩個老財又非要請趙三順到家里做客。
這樣又耽擱了幾天,等隊伍離開平綱的時候竟然又莫名其妙的多個十幾個人。問過周倉和李寧才知道是一些之前和他們相熟藏在這里的黃巾軍戰士。這次遇到了就要求跟著周倉走。周倉覺得自己如果拒絕他們顯得太沒義氣就讓他們跟著了。因為出發前要做的事兒挺多就忘了跟趙三順說。
趙三順聽完他說的之后,只是要求周倉和李寧以后再碰到這種事兒要提前跟自己說一聲兒。然后就很高興的把這些人收留了下來。讓他們個從襄平帶出來的伙計一樣護衛在車隊核心。至于其他人則只能跟在車隊后面。
離開平綱之后,一路上還是三天兩頭的就碰上土匪,山賊甚至黃巾余部甚至是私自搶劫百姓的散兵游勇。
對付這些人,趙三順一般先本著人道主義精神說服教育。給其改過自新,重獲新生的機會。碰上良知未泯的可能就回家或者跟著趙三順走了。至于那些冥頑不靈死不悔改一心要把壞人當到底的家伙。趙三順處理起來也相當佛系。一律交給沿途官府來砍腦袋。
就這樣一路走一路打,一路還要不斷收留沿途逃難的人。等快到洛邑所在的河南尹地界的時候。趙三順的隊伍已經變成了一個由一百五十輛車和八百多名伙計組成的龐大商隊。這還不算跟在車隊后面的一千多男女老少的難民。
為了喂飽他們加上沿途施舍其他難民。趙三順從襄平帶出來的財物有一大半都換成了糧食。
眼看里京城越來越近,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煩。趙三順在經過一個叫溫縣的地方時。把大部分人都安頓在一個被洗劫過的村子里。留下李寧和親信的三十名伙計跟他們住在一起負責管理。
自己帶著周倉和一百名伙計押運著五車財物繼續往京城洛邑走。一路上依然能碰到很多逃難的人。趙三順沿途打聽到洛邑最近發生了很多大事兒。
朝廷的大將軍何進早在兩個多月前就死在了十常侍張讓手里。張讓也已經被袁邵和曹操殺死。現在洛邑城里聽說是一個叫董卓的胖子說了算。有傳言說他對現在的皇帝劉辨很不滿意正打算換了他。
聽到這些消息的趙三順剛開始有些頭疼。張讓死了自己這次到洛邑來的目的鹽引估計要泡湯了!剩下的錢財也不知道能不能從董卓手里換個鹽引出來?
但很快趙三順就覺得自己真是太天真了。正史不了解,三國演義總還是看過的。董卓換掉劉辨是一定會發生的事兒。在那之后還會發生袁邵曹操討伐董卓的故事。總之,接下來很長一段時間中原地區都會很亂。按理說自己現在應該馬上返回遼東才是,可一想到說不定可以親眼看一看傳說中的董卓和呂布長什么樣子。趙三順的好奇心又迫使他義無反顧的往洛邑走去。
趙三順一行到達洛邑的這天正好的臘月初八。天氣很冷,街市上活動的行人也就不多。反正除了高大的城樓趙三順是一點兒也沒感受到京城應該有的繁華和熱鬧。
找了個客棧住下,休息了三天之后。趙三順開始打探洛邑城里鹽商的情況。溜達了幾天看了一些出售鹽的鋪子。發現他們賣的基本還是沒經過精細加工的粗鹽。趙三順決定處理掉手上的貨物后就在洛邑這里先辦一個洗鹽的作坊。專門加工精鹽賣給那些京城的大官們。
這么一來,鹽引就又成了問題。趙三順每天為這事兒愁的睡不著覺。
這天又上街閑逛聽兩個閑漢說話。
“聽說了嗎?朝廷又在賣官兒了?”
“聽說了又能怎地!你身上能拿出幾錢兒來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