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段
主持后七日[1]法事的阿阇梨[2],依照慣例來召集武士加防戒備[3],這都緣起于曾經(jīng)有次遇到強盜,于是延續(xù)至今日這般。這一年中的吉兇預(yù)兆,都會在這場法事中顯現(xiàn),但是在法事中有武力因素存在,這樣似乎不太妥當(dāng)了。
[1]·指朝廷在正月初八日到十四日在宮中真言院舉行的法事,目的在于祈求國家安寧和五谷豐登。真言院在皇居以西,是淳和天皇天長六年(829)因空海法師的奏聞,以唐朝的內(nèi)道場為范例在宮中修建的。所謂后七日是說從元日到初七日先在東坊舉行法事,從初八日起再在真言院舉行七日。
[2]·梵語的音譯,又譯阿祗利、阿遮利夜、阿遮梨耶或簡稱阇梨,意為師范、正行、軌范等,指能矯正子弟的行為而為眾僧師范的高僧。日本仁明帝承和三年(836),于比叡、比良、伊吹、愛宕、神峰、金峰、葛城七高山始置阿阇梨僧職。
[3]·舉行法事時,武士帶甲胄,警衛(wèi)四門之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