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你若不理財,財就不“理”你
- 女人30歲前要上的30堂理財課
- 梅子編著
- 4279字
- 2021-04-16 09:59:11
很多人都感嘆現在的女人太現實,喜歡把“錢”掛在嘴邊。其實,這并非完全是一件壞事,因為與各種不穩定的因素相比,“錢”更牢靠、更能給女人安全感。然而,偏偏也有那么一些女人對錢“清高”,這種“清高”表現在她們懶于理財,甚至不屑于理財。如此下去,她們難免會在某天遭遇“經濟危機”。
理財,女人應該了解的事
30歲前的女人,多數都還不完全明白理財的含義。究竟什么是理財呢?《現代漢語詞典》給出的解釋十分簡約:“管理財物或財務。”
事實上,理財不僅僅是對財務的管理,它還是對個人、家庭財富進行科學、有計劃和系統的管理、安排,簡單地說,就是關于賺錢、花錢和省錢的學問。從專業角度來講,理財就是為達成經濟目標而實施規劃或方案的過程。通過這種過程的具體操作,人們會對自己的財務狀況和財富積累方向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從而最終達成自己的理財目標,完成理財計劃。
由此可見,“理財”并不是人們單純認為的賺錢、投資和儲蓄,它包括管理財產的各個方面。而個人理財的品種不僅包括股票、基金、債券、存款和保險等個人資產品種,也包括個人住房抵押貸款、個人消費信貸等個人負債品種。也就是說,理財不僅要理自己的資產,同時還要理自己的負債,它是對圍繞一個人一生的所有資產的一種管理。
正因為如此,30歲前的女人若想成為真正的理財高手,就不能把目光只盯在能生錢、賺錢上,對于個人財產狀況的全面掌控才是理財的根本所在。理財一般都是先從理自己手頭的財物開始的。只有將自己的收支狀況、消費結構、債務情形理清楚,才能開始進一步的投資,才能讓財富來主動找自己。
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追求也在逐步提高,對于生活在都市的職業女性來說,理財也變得越來越重要。盡管錢不是萬能的,但它卻是我們生活的最基本保障,想要吃得飽、穿得暖、住得好,必須要有金錢做保障。當然,對于大部分有工作能力的女人來說,靠工作來養活自己并不是一件困難的事情,可是你的追求難道只限于吃飽穿暖嗎?
人人都想開豪車、住別墅,也想出入高級飯店,過高品質的生活,而且還要為以后的生活做準備,為父母、家庭、孩子承擔自己的一份責任。如果一個女人依然做個“月光族”,即使自己再有賺錢的能力,恐怕也負擔不起生活中的全部開銷。
30歲前的女人之所以有時候會出現“捉襟見肘”的尷尬局面,原因并不在于她們缺乏賺錢的能力,而是因為她們不具備理財的意識,沒有對自己的財富做一個統一的規劃。最容易出現的狀況是,平時看起來過得還不錯,但是到了關鍵時刻卻缺乏應急能力,更別說積累財富、讓錢生錢了。
因此,為了更加幸福安穩地生活,30歲前的女人是時候將理財大計提上自己的日程了。若要真正掌握理財這個工具,就要先對理財有一個正確的認識。除了上面對于“理財”定義及內容的解釋之外,你還要了解理財的內涵,它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理財不是理“一時”之財,而是理“一世”之財。理財是一輩子的事情,而不是一時興起的“三分鐘熱度”。你要把財富的視野放得長遠一些。只有有計劃地進行理財,才能讓自己的財富不斷增長。
第二,理財是每一個人都必須做的事。每個人從出生到現在,幾乎每天都在花錢。為了不至于入不敷出,保證收支平衡,一個人必須做好理財規劃。
第三,任何理財方式都要承擔風險。世界上沒有什么事情是絕對安全的,尤其是在理財方面,風險與收益永遠都是并存的。當然,風險并不只是投資時才會出現的問題,它還包括人身和財產可能遭遇到的風險等。例如,你可能失業減薪,可能生病受傷,也可能遭遇重大的變故……這些都是風險所在,是想避也避不開的。因此,理財不僅是對財富的管理,從另一方面說也是對風險的管理。
從今天開始,你就應該意識到理財的重要性。每天都與錢打交道的你,沒有理由不管好自己的錢。通過理財,你積累的不僅是財富,還有閱歷、智慧和勇氣。
有“理”不在“錢”多
如今,“你不理財,財不理你”是一條眾所周知的宣傳語,也是一個淺顯易懂的道理。經過眾多媒體的傳播和專業人員的普及教育,大家都意識到了理財的重要性——要想讓財來“理”自己,自己必須主動去理財。
然而,在生活中,很多人都會有這樣的想法:我現在畢業剛參加工作不久,還沒什么錢,等將來有錢了再理財也不晚。另外一種有錢人的想法則是:反正我有錢,理不理財無所謂。事實上,這兩種人的想法都是錯誤的,不管你有錢沒錢,理財都是必需的。尤其對于一個30歲前的女人來說,學會理財才能使自己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更有保障。
大部分人都出生在普通家庭,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卻會出現兩種完全不同的情況:一部分人通過投資理財,經濟狀況日漸好轉,過上了比較富裕的生活;而另一部分人卻生活依舊,終日為一日三餐而發愁,更談不上個人發展了。可見,是否善于理財對一個人來說意義重大。
生活中缺錢的人大致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安于現狀、坐等機會、不思進取者,其結果自然是永遠不會有錢;另一類是設法去理財、投資的人,其結果有兩種:失敗或成功。如果投資失敗,就會雪上加霜,不過這也沒有什么大不了的,反正都是沒錢,只不過比以前更窮些罷了;如果投資成功,就可以告別窮困的生活。按概率來講,在投資結果中成功的機會至少有一半,而不投資,其成功機會就為零。可見,投資理財的情況總比不投資理財要好。
你也許覺得自己目前收入相對不穩定,不能理財投資。其實不然,即使這樣也應該理財。收入不穩定,生活就有風險,一旦某一段時間收入中斷,生活就會陷入困境,生活質量時高時低,沒有保障。實際上,這種不穩定的狀況本身就是一種風險。如果你想保持穩定的生活,就必須居安思危,及早作出投資、理財的安排,趁現在還有收入時,或加大儲蓄,或購買債券,或投資于兌現性較強的理財產品,擴大進財渠道,這樣才能逐漸穩固經濟基礎,增強抵御風險的能力,讓自己不至最終淪為缺錢的人。
窮人時常會碰到缺錢的尷尬,但富人也不是時刻有錢花,也會遇到經濟緊張的時候。影視劇中經常有這樣的場面:一些富豪們或在賭桌上將家產一夜之間輸得精光,或無所事事、好吃懶做、貪戀女色、揮金如土,最后淪為乞丐。當然,這些都存在夸張的成分,但也反映出不善理財的后果就是“坐吃山空”、先富后貧。
隨著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每個人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消費都在呈上升趨勢。對有錢人來說,理財非常重要。因為“有錢”是相對的,也許十年前你是一個比較有錢的人,但若十年后你的金錢或財富仍保持在原有水平,甚至有所消耗,那么你也許相對來說已是窮人了。對一般的職業女性來說,你也許算是個有錢人,因為你有不菲的收入,每月獎金也不少。但是,如果你買了房、買了車,每月就可能要到銀行交按揭款,此時你可能就不太寬裕了。所以,不要以為有錢就不需要理財,就可以放心享受了。明白了這一點,你也就不難理解那些百萬富翁、億萬富翁仍積極投資的現象了。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有錢”是一種優勢,一種做事業的資本優勢。理財對有錢人來說首要的是保本,即保持有錢的優勢。除此之外,還可通過理財將自己的財富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使事業不斷發展。因為有資本,有錢人比窮人更容易獲取財富。有錢的時候去理財,遠比出現經濟危機時被迫去理財要好得多。
假如你的工作穩定,收入也比較豐厚,那么你更需要理財了。因為你的收入穩定,就意味著你發大財的可能性較小。而安逸的生活往往會慢慢磨掉你的斗志,讓你逐漸安于現狀,那么你必須通過合理理財來豐盈你的資產,使你的物質生活更加豐富。
俗話說:“人無遠慮,必有近憂。”雖然你現在工作很穩定,但是你不能保證目前的這一切永遠不會發生變動。要知道,現在已經沒有“鐵飯碗”可抱了。只有早一步理財,你才能使自己的生活真正無憂。所以,即使你目前的工作看起來像“金飯碗”,也一樣要為自己的未來打算,為自己未來的安定提早設計一套理財方案。
總之,不論你是“金領一族”,還是“藍領一派”,也不論你有錢還是沒錢,都要先確定自己對待金錢的態度,都需要用心挖掘理財道路上的“寶藏”,成為一個理財高手。
理財理得早,生活更美好
生活中,很多事情都講究一個“早”字,理財也不例外。30歲前的女人越早理財,就能越早擁有更多的財富。要明白這個道理,我們不妨先看兩個理財方案。
在年收益率始終為7%的情況下,第一種方案是從20歲開始每年存款1萬元,一直存到30歲,60歲時全部取出作為自己的養老金,第二種方案是從30歲開始每年存款1萬元,一直存到60歲,60歲時全部取出作為自己的養老金。
兩種不同的理財方案中,看起來第二種方案得到的養老金更多,但事實上卻不是這樣。通過具體的數據分析,你會發現:在年收益率為7%的情況下,每年存款1萬元,從20歲存到30歲,到60歲可以得到的存款為105萬元;每年存款1萬元,從30歲存到60歲,最終得到的存款也只有95萬元。
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這是“復利效應”在作怪。作為女人的你或許還不知道,“復利”的威力甚至遠遠超過了原子彈。所謂“復利”就是利上加利,復利的計算是對本金及其產生的利息一并計算,也就是把上期的本利相加的總和作為下一期的本金,所以在計算時每一期本金的數額是不同的。這就是從20歲存到30歲的10年儲蓄所得高于從30歲存到60歲的30年儲蓄所得的原因所在。
當然,這個“復利效應”沒有把風險和客觀因素的影響計算在內,而且年收益率始終為7%也很難實現,但不可否認,持之以恒地“以錢生錢”的理財策略所帶來的財富必定會遠遠超出你的估量。
30歲前的女人要抓緊時間理財。忽略了時間的“復利效應”,你就會浪費大量的財富增值機會,也就等于讓大筆的財富從手中溜走。同時,你還只能眼睜睜看著別人的財富越來越多,自己與別人的差距越來越大。盡管如此,你也不能抱怨,自己起跑晚了,又怎么能怪別人跑得快?
30歲前的女人,有些可能已經有了愛情,有了家庭,需要“柴米油鹽”的基本物質保障作為生活的支撐。此外,房子、車子、孩子哪一樣不需要錢呢?因此,你應該趁著現在就開始自己的財富之路。畢竟,早一天理財就能早一天讓自己獲得更加穩固的生活基礎。
“理財理得早,生活更美好”不應該是一句空洞的口號,你應該立刻將它變成實際行動。也許你現在對自己的生活還算滿意,也許你有一個“富爸爸”撐腰,也許你擁有超凡的掙錢能力,認為自己還有充足的時間儲備資本……但是,無論情況如何,你都應該為自己日后的生活做好打算。現在不缺錢不等于以后不缺錢,現在能掙錢不代表能積累財富。
未雨綢繆是一種智慧的表現。聰明的女人都應該為自己的幸福做長遠打算。相信每一個30歲前的女人都不會拒絕財富來“敲門”吧?尤其是在見識到了“復利”的威力之后,你還有何理由不盡快開始自己的理財之行呢?你完全可以把“復利效應”的模擬數據記下來,放在比較顯眼的位置,每天都看一遍,激勵一下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