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見面的次數越來越頻繁
每次A都會將我送回城南
后來才知道原來A住城北,我住城南,相隔40多公里路程
那會還不是約會,不似平常情侶那樣相處:吃飯看電影逛街
見面做的事無非就是下下棋:象棋,五子棋,圍棋等,什么棋都下,偶爾去看看話劇,聽戲。
可以從棋局看出來A是一位沉穩的人。
A也時常詢問我的近階段讀物
我的住宅處有很大一間書庫,內部收藏著閱讀過的各類圖書,A經常會找我借書,每次只借一冊,過幾天再歸還,再與我討論書里跌宕起伏的故事。
錢鐘書的圍城里有一句話:借書和吃飯都是件極其曖昧的事,一借一還,一請一去,情分就這么結下了
對于一些感情,我依舊感覺欠佳,總會有那么一個坎過不去。
相對于情意綿綿款款深情隱晦的愛意,我更熱衷于直白的宣告。
比如說:我可以追求你嗎?或者我喜歡你這種明確直白的表達
A每次都能將愛意引經據典表達的淋漓盡致
這也是我為什么猶猶豫豫的原因,我到底是個俗人,雖然明白那些飽含傾慕之情的話語,可依舊不如直白一點表達讓我心動。我希望什么事都有一個明確的開始,也不至于最后不知道是什么時候開始什么時候結束,讓自己不明不白不清不楚。
兩周后,A正式告白:“我可以做你的男朋友嗎”
不意外,但是有些慌張,我需要時間想想“我考慮考慮”
A:“好,不著急,我等你。要不要去吃飯?”
夏天的時候,C大的一位老師拿著花過來表達愛慕之意,恰逢A過來找我,正好聽見那位老師剛說出的話
A看向我
老師看向A,試圖知道A和我的關系
我歉意的和那位老師說“不好意思,有人在追求我,我不能接受除他之外的人的感情了”
正式和A成為情侶那天是兒童節,A帶我去過兒童節,多少有些不適應過這樣小朋友的節日
不過婚后過的多了,這種不適應感也就淡了。
A是一個節日感特別強的人,在節日那天總會儀式感滿滿,準備各種和節日相應的東西。
總能準備各種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