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堅持的愛,那算什么愛呢?不努力試試,又怎么知道結果呢?這是楊月一向的愛情觀,楊月是一個性格比較極端的人,或者說是一個要強又容易放棄的人。她處理生活瑣事時,能自己解決的事情就不愿意告訴他人,但是心理又極其脆弱,比如:楊月上高中時有一次文理科分班,她明明報的文科,卻被學校分成了理科。她沒有告訴家長,選擇自己去找老師。她先是找到新班級的班主任,說明情況了解到分班歸年級主任管,又跑到年級主任的班級看門上掛著的電話撥打溝通,最后終于等到年級主任過來寫證明分班。別的同學都是家長陪同,她選擇一個人解決,然而分好了班后年級主任的一句話卻像一根刺一樣扎在她心上,‘先在這個班呆著,等我弄后面的資料再確定。’資料?什么資料,楊月兩天內又重新找了年級主任兩次,最后,她實在撐不住了跑回了家,甚至不想去學校。她覺得自己還沒有確定就一直坐在那個班上很尷尬。她還是選擇告訴了家長,家長打電話問了一下,原來其實已經不用弄什么了,在那個班上呆著讀下去就好,至于產生的誤會,大概是楊月對他人說的話太過敏感,一字一句的去扣吧。感情上也是,說放就放,她跟前任分手時一直挽留,逼著前任說我不喜歡你了才同意分手,分手后放不下對方,前任也會時不時的給她發消息,在楊月試探兩次明明白白的得知不可能復合后,強迫自己不去發消息,跟前任說一些很絕的話讓對方也不再發消息。用游戲來轉移自己的注意力,將感情寄托于游戲中,迫使自己放下。
軒從楊月表白失白后,想打哈哈蓋過這件事,前面說了,楊月的性子有些極端,正常人遇到這種事可能順勢而為,還能做個好朋友,楊月偏不,她在軒邀她打游戲的時候明明白白的再一次挑明了自己對他的喜愛,讓他在也掩飾不下去。
楊月開始對軒展開猛烈的追求,軒玩狼人殺,她就跟房,軒跟人聊天,她就刷禮物,禮物榜被擠下去了,她就刷上去。每天準時發早安晚。
她在一次表白了:“我喜歡你。”軒又一次的拒絕了,在一次次拒絕中,她終于將自己一直以來的疑問問出了口:“那天晚上,最后為什么沒同意打電話?”“我之前跟人說好了晚上一起打。”“是你拒絕我那天說的喜歡的那個人嗎?她不喜歡你還同意一起打?”這樣做跟吊著你有什么區別?楊月沒有把這句話說出口。“她只是不懂得拒絕而已,她這個人就是這樣。”軒繼續回答道“況且我說過,喜歡別人也是拒絕的一種借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