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遠方旅人
  • 唐洬
  • 11753字
  • 2021-03-18 16:38:51

愿海散香風

隋夢莛說,這個故事人物眾多,關系復雜,跨越的年代又廣,講起來得費一番工夫。既然筱筱問起了這部老手機,那她不妨從它原先的主人講起。

要說這個人,還得追溯到她的高中時代。

那年夏天,她升上高二,被分到了十三班,也就是通常所說的文科一班。七月中旬,剛剛組建的四個文科班延續(xù)了學校一貫的傳統(tǒng),租了一隊旅游大巴,由政教主任老岑帶隊,跑去了江原省西部的革命老區(qū),名曰培養(yǎng)感情,實則吃喝玩樂,其間遇到了不少日后為人津津樂道的怪事,不知是以訛傳訛,還是確有其實。比如,夢莛班上有個籃球隊大個子,一天晚上偷偷溜出招待所,在一個斗笠遮面、編著清朝辮子的老瓜農(nóng)那里買了只西瓜,抱回去同眾人分吃,結果吃出了一片形似腳指甲的不明物。又比如,游覽山間古寺那天,鄰班有個女孩名叫袁奚奚,既是學生會副主席,又是新晉小校花,和幾個姐妹在寺廟后的小巷里迷了路,碰見了一個衣衫粗陋、尖嘴狐腮的老太太。老太太打量了奚奚一番,操著江原省的土話,笑瞇瞇地說:“好嘛,那么多長得俏的,就你沒事兒。”此外,還有夢莛的同桌、總愛一個人轉悠的祁大頭,游溶洞時脫了隊,一路摸到最深處,在洞窟盡頭的小溪邊望見了一個梳洗頭發(fā)的白衣女子。

當時,祁大頭頗有遠見地拍了照片,本來證據(jù)確鑿,可惜手機像素太低,只拍到了一團曖昧不清的白影子。坐大巴回去的路上,眾人把照片研究半天,只是半信半疑,氣氛頗為詭譎凝重。這時,鄰班的胖妞把腦袋探過祁大頭的肩膀,瞅著手機好奇道:“什么東西呀,鬼嗎?男的女的?好的壞的?”

胖妞的嗓音甘甜如飴,倒給這句玩笑話平添了幾分莫名的喜感,把一車人逗得笑作一團。后面的籃球隊大個子一邊摔撲克,一邊嚷嚷道:“這不廢話嘛!頭發(fā)那么長,肯定是女的啊!既然是鬼,肯定是壞的啊!”

大伙又笑開了鍋。胖妞也笑如鈴花,扶著祁大頭的椅背,問他什么看法。

“沒看法,”祁大頭把手機收了,“誰知道她好的壞的。”

開學以后,不知經(jīng)歷了一個怎樣的過程,這句“男的女的?好的壞的?”竟大肆流傳,成了瀛大附中的頭號校園熱語。學生們上課聽講、下課聊天,但凡聽見個沒聽過的人名,總要中了邪似的來一句:“男的女的?好的壞的?”就連胖妞的班主任章老師也湊起了熱鬧,時常敲著黑板,聲如洪鐘,喝問大伙道:“這個李鴻章是男的女的?好的壞的?”“秋瑾是男的女的?”“義和團是好的壞的?”學生們一邊哈哈笑,一邊喊著眾志成城的標準答案,事后直夸這老太太講課幽默。

在夢莛班上,只有三個人不怎么配合老章,其中最不配合的當數(shù)一個名叫雷立坤的小伙。立坤身材短小,留著莫西干頭,隆起的一豎條頭發(fā)好似插在腦袋上的爆竹信子。一堂課上,立坤聽章老師老調(diào)重彈,張嘴便吆喝道:“得了吧章老師!您成天辦小班、掙外快、漏考試題,您老是好的還是壞的?”

這個雷立坤本是校園一霸,位列夢莛年級的“五大惡棍”,老爹又是個小有名氣的房地產(chǎn)商,初中部的一排新樓據(jù)說就是雷爸爸蓋的。章老師被他當堂頂撞,多少有些投鼠忌器,便朝他丟了個粉筆頭,嗔怪地笑道:“行了雷立坤!就你皮!我漏題?你瞧瞧你每次考那兩分,我漏題不得先漏給你?”

另外兩個不配合的,便是隋夢莛和祁大頭。兩人坐一桌,話都不多,章老師卻偏愛點他倆起來發(fā)言,時常調(diào)皮地問他們一句“好的壞的?”。她這么問了,夢莛便敷衍了事地答一答,祁大頭則通常回一句“不知道”。

“誰知道好的壞的。”有時,他還會自言自語地咕噥一句。

祁大頭的嗓音很沉,這話聽上去也就沒什么胸中不平的意味,而是讓人覺得,他真的什么也不知道。

隋夢莛的高中母校,林筱筱略知一二,是她當年做題時常常看到的瀛海大學附屬中學。

雖說帶有“教育部”“示范性”等關鍵詞的一堆頭銜很是惹眼,瀛大附中最大的特色還是它的外形。學校遠在瀛海市東北郊,依傍墨菡山西麓,盤桓而上,直至山巔。附中的前身是民國時期的愿海公學。愿海這名字,據(jù)說是當年一位禪學名士給起的,為的是照應“墨菡”這個山名,所謂“愿海散香風,花披菡萏紅”。公學最初由美國基督教長老會創(chuàng)辦,名字卻又用了個佛教術語(普度之愿,似海無涯),兩下相加,難免有些光照濁世的味道,還讓不少人誤以為這是座佛學院。建國后,愿海公學停辦,改為瀛海大學附屬中學,才沒人這么誤會了。

到了新時代,附中依舊同云水禪心有著幾分緣分。隋夢莛在那里上學時,附中的校長是一位身寬體胖的老叔,名叫金賢光,無論是身材還是名字,都好似一尊金光閃閃的大佛,更兼脾氣不溫不火、處事以和為貴,佛系的味道就更濃了些。附中有著愿海公學這個前身,如今遠在市郊,與世隔絕,又攤上了一位寶相金身的大校長,學生們也就調(diào)侃了起來,戲稱附中是座老寺廟,金校長是大住持,大伙是小尼姑、小和尚。這本是玩笑話,然而金校長是個心細之人,聽大伙這么形容他,人也變得謹慎起來:平時和人閑聊,一旦碰到佛學問題,無論大乘小乘,都嘻嘻哈哈地應付過去;邀請文化名人來校演講,凡是和佛教相關的話題一律謝絕;就連學校的地標之一行云湖,也在他的提議下改了名,只怪“行云”這名字的出處是句禪詩——“睡起有茶饑有飯,行看流水坐看云”,而這詩偏偏又是元朝一個和尚寫的。給行云湖改名那陣子,學校廣征師生意見,在浩如煙海的名字里挑揀一番,最后選了一個“鏡湖”。

“這個好哇。”最后拍板的自然是老金,“明鏡高懸,盛世太平。應景,應景。”

從此以后,作為學校象征的行云湖便改名為了鏡湖。金校長心滿意足,縱然這個名字并無可圈可點之處。畢竟,名叫鏡湖、又小有名氣的湖泊,全國至少有四個。

胖妞倒覺得,老金能看中“鏡湖”這名字,已經(jīng)很不錯了。要是由著他來,八成得叫它“穩(wěn)湖”。

作為中學,瀛大附中的校園頗為氣派:占地五百余畝,單體建筑三十七座,比得上一座小型大學。除了行政區(qū)、宿舍區(qū)、初高中部教學區(qū)等標配,還有師生們引以為傲的“一湖兩樹五顆心”。其中的“一湖”自然是鏡湖:梧桐、水柳、金葉榆環(huán)抱著一灣湖水,湖畔鐘塔孤矗,初夏水木幽清,深秋黃葉寞寞。“兩樹”并不是兩棵樹,而是宿舍區(qū)的翠柏圖書館、半山腰的紅松體育館,寓意自然是松柏精神。至于“五顆心”,分別是藝術、科技、創(chuàng)新、體教、農(nóng)學五處中心,自帶廣場、園圃和停車場,均是后現(xiàn)代風格的復合建筑,用以彰顯附中將素質(zhì)教育進行到底的決心。

當年,把孩子送到瀛大附中讀書,是許多家長的夙愿。學校戴著一頂頂高帽,孩子進了它的大門,便把這些高帽挪到自己頭上,家長的個頭也被襯高了幾寸,社交場合上旁敲側擊的炫耀成了家常便飯。自得之余,仿佛也為下一代的將來買好了保險,談不上從此忘憂,至少能夠忘憂三年。

只是,這份保險并非對每個人都有效。

作為一所百年老校,瀛大附中有過多少見不得光的秘聞,隋夢莛不得而知。反正,單是她讀高中的前后幾年,這所學校就沒怎么太平過。大大小小的事端中,有男生之間的尋常鬧架,有女生遭受的欺侮霸凌,有一時影響惡劣的自殺事件,有一些乍聽荒唐無稽、細思意味深長的鬼故事……當然,還有后來從附中的校園里燃起來的、險些燒遍了瀛海的那起大案。

夢莛對筱筱回憶道,至今為止,高中三年之所以是她最難忘的一段日子,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發(fā)生在她高二那年最后幾天的這件大事。前前后后,她認識的那些人、闖的那些禍、經(jīng)歷的悲歡離合,最后都如河川入海般匯向了它。而這一切的起點,就是她從前提過的那個女孩。

不過,故事只開了一個頭,她沒法一下子跳到那里。在此之前,還得先講講與之相關的一些人和事,比如她的同桌祁大頭,還有他的那部舊手機。

祁大頭其實頭不大,一米八六的個子,穿衣顯瘦,脫衣有肉,長得也干干凈凈,眉宇之間有那么幾分俊逸。之所以得了這么個外號,不過是因為他沉默寡言,對誰都是一副不理不睬的模樣,大伙覺得他這是充大頭、裝大個兒。他個子本來就高,管他叫“大個兒”沒意思,不如叫他“大頭”。一開始,只有后排的男生們這么叫他,慢慢地,女生們和許多老師也跟著這么叫。一年下來,已經(jīng)沒幾個人記得他的真名了。

進了附中,夢莛就和祁大頭同班,文理分科后又做了同位。一直以來,她也沒用祁大頭的真名叫過他。對他的稱呼,不是“你”,就是“哎”。

大伙叫他“大頭”叫慣了,才慢慢發(fā)現(xiàn),這個外號其實和他不怎么搭調(diào)。他那種不冷不熱、愛搭不理,和充大頭、裝大個兒是兩回事。下課值日,衛(wèi)生委員站在前排尖叫一聲“祁大頭,拖地!”,他就放下手機,默默提起教室角落的水桶,出去投拖把。他上課被迫發(fā)言、回答說“不知道”,后排的男生們瞧著他,有搖頭的,有咂嘴的,連連嘆道“哎呀,大頭”“不行啊,大頭”,他不看他們一眼、不懟他們一句,就黯然坐下了。中午,他獨自坐在食堂的窗邊吃飯,有人很不客氣地叫他讓座,他也不予計較,耷拉著眼皮,端起餐盤挪到別處。

他不但裝不了大個兒,連自己的凈高都撐不起。他有個明顯的習慣:無論是坐是立,腰總是微微弓著,看上去并沒有一米八六那么高。因為這一點,他時常受人嘲弄。有天下午放了學,他插著口袋往宿舍走,外班的幾個男生跟在他后面,其中有個外號“呂布哥”的,一見他這樣子,便來了興致,有板有眼地學起了他弓著腰的走姿,嘴唇抿著、兩眼瞇著,捏出老態(tài)龍鐘的神情,逗得眾人笑岔了氣。祁大頭轉過臉看看他們,啥也沒說,就把頭別了回去,仍舊沒直起腰。

不過,雖說他總是這副模樣,他的沉默也不盡是卑躬屈膝的沉默。有一回,生活委員收完班費,數(shù)數(shù)算算,發(fā)現(xiàn)少了一人份,便懷疑到了他頭上。生活委員問他交沒交錢,他看著攤在桌上的書,眼也不抬,平平地答了句“交了”。

“再交一次。”一個男生四仰八叉地坐著,沖他似笑非笑,“你爹貪了那么多,你多貢獻點兒還不應該?”

祁大頭把目光從書上移走,投進了那個男生眼里。

“我交了。”他沉著嗓音道。

生活委員把他視為第一嫌疑人,倒也事出有因,畢竟他的家庭情況擺在那兒。平時,他的生活費還不如鄉(xiāng)鎮(zhèn)學生多,一周五天,三天晚上打小工,在學校對面的超市收錢、檢貨,在咖啡店調(diào)咖啡,給飯店送外賣。女生們偷偷笑話他,說他一個禮拜換一件衣服、一個月?lián)Q一條褲子、一個季度換一雙鞋。在附中,由于家底厚的學生太多,無論是學生還是老師,打起交道來都彼此留有幾分余地,唯獨對他有恃無恐,這自然是一個重要原因。

高一一整年,祁大頭的家長,或者說法定監(jiān)護人,隋夢莛只見過一回。

那是上學期的一天傍晚。放學后,她去琴房練了練手,晚飯前后回到教學樓,一到二樓走廊,就望見班主任崔老師站在語文教研室門外,身邊立著一個中年婦女,戴著細框眼鏡,瘦得像根樹枝,一頭卷發(fā)裹著窄長的臉。祁大頭杵在一旁,插著口袋,弓著腰,不聲不響。他一米八六的個子,崔老師和那女人也就一米六出頭,他卻奇妙地顯得比她們矮半截。

夢莛正好奇地望著,忽見那女人一抬胳膊,照著祁大頭的腦袋推了一把。

“喪門東西,賠錢玩意兒,”女人圓圓地瞪著眼,兩顆門牙頂在下嘴唇上,罵一聲,把他的腦袋拍一下,“吃得不少,拉得不少,正經(jīng)事兒一件不干。你們老祁家哪一輩的祖墳讓人刨了,出了你跟你爹這對蒼蠅仔兒?你看什么?你再看?我讓你看,我讓你瞪著個賊眼看!”

崔老師見她越拍越狠,忙不迭插手勸阻。她把老崔的胳膊一撥,仍是一把接一把地搡著祁大頭的腦袋。祁大頭任她推搡,臉歪過去,又正回來,像個只朝一邊搖的撥浪鼓。慢慢地,他的頭發(fā)亂了,冒出了細細的幾綹,好似被風吹蓬了的茅草。

“你看看他這副賊樣,”女人指著他,對老崔咬牙道,“他怎么不跟他爹學學,進去蹲著得了?”

崔老師好歹拉住了她,為了息事寧人,勸祁大頭跟嬸嬸道個歉。祁大頭看著地板照辦了。嬸嬸眼一瞪、嘴一張,利利索索地說,道歉不如掙錢,趕緊把高中念完,找個工作糊口,比啥都實在。

“你這號的,用不著考大學。”嬸嬸仰著臉,“就憑你那個喪門爹,哪個大學要你?”

祁大頭一聲沒吭。

這個女人是祁大頭的遠房嬸嬸。他上初三那年,他父親涉了案,坐了牢,從那以后,他就寄居在叔嬸家。夢莛聽說,雖然他的中考分數(shù)比附中的錄取線高了幾分,嬸嬸原本也不同意他來這里,說是像附中這樣的學校,這費那費少交不了。他本來就是個大包袱,在附中上學,這包袱又得肥幾圈。后來,叔叔好言相勸,曉之以理,嬸嬸在他住校和回家這兩者之間權衡一番,才勉強點了頭。

“也能理解。”夢莛和他熟了以后,聽他這么說過,“嬸嬸生不了孩子,又背了這么個包袱,換誰也不舒坦。”

“你怎么非得來這兒?”夢莛斜著眼看他,“你到底有多喜歡這地方?”

祁大頭仰在椅子上,乏乏地拿著手機,一張一張地翻照片。

“過來看看。”他說,“我爺爺,我爸媽,都這兒的。”

夢莛斜睨著他的手機。

她后來才知道,老崔那天把他嬸嬸叫來,就是因為這部破手機。

那時已是二〇〇九年,附中學生幾乎人手一部手機,延續(xù)多年的手機禁令成了空殼。但既然還有個殼,政教處的岑主任就不能不彰顯它的存在,時常趁著午休,讓一名女主任巡視女生宿舍,自己親自檢查男生宿舍。一天中午,祁大頭躺在床上,把手機里的照片一張張地瀏覽,看著看著,忽聽鄰床的男生嘿嘿笑了兩聲。他正要回頭,岑主任便猿臂輕舒,把手機抄了過去。

“嗯,”老岑打量著屏幕,“拍得挺好。”

這已是岑春陽第三次沒收祁大頭的手機。按規(guī)定,學生的手機被沒收后,家長需親自到校,到班主任處領取。鑒于祁大頭是慣犯,岑主任嚴令崔老師依律行事,不可怠慢。老崔只好叫來了祁大頭的嬸嬸,后來就發(fā)生了走廊里的那一幕。嬸嬸并未拿走手機,滿不耐煩地對老崔道,那手機是祁大頭他爸給他買的,犯人的東西拿了晦氣,再說也不值兩個錢。崔老師想留著就留著,不想留著就扔了,別再為這點破事兒煩她。

嬸嬸走后,崔老師悄悄把手機還給了大頭,不忘囑咐他,以后午休時間千萬把手機收好,別再被老岑逮個正著。

“里頭的照片,你也備份備份。”老崔補了一句。

祁大頭垂著眼皮,跟崔老師道了謝。

那時候,祁大頭的這部手機已經(jīng)用了三年。他初中就是在附中上的,不得不住校,他父親為了方便聯(lián)系他,去淮杉區(qū)的城隍廟給他買了這部水貨。這部手機有許多匪夷所思的個性:有時一整天收不著短信,一打電話,十幾條短信就一窩蜂涌了進來;信號往往只有一格,卻自帶語音信箱,提示音還是韓語;輸入法是私裝的,好像還是重慶人發(fā)明的,想打“結婚”,得打“結分”才行。胖妞多次勸他,如今手機又不值錢,還不如賣了這奇葩,換個正牌的二手貨也比它強。他卻一直沒換。

“用慣了,”他的理由總是這個,“換一個,拍照不順手。”

多虧崔老師的理解,他的手機保住了,后來也沒再被老岑沒收過。不過,它和祁大頭同甘共苦的命運,并未就此告一段落。

半年后,祁大頭遭遇了一場橫禍,這只手機也險些作古。

事情發(fā)生在文理分班之后不久。

九月第二周,附中照例舉辦了秋季歌賽的初賽。賽事在一號禮堂舉行。連續(xù)兩天下午,禮堂一到放學鐘點便座無虛席,直到夜幕降臨,仍是飛歌連天,喝彩如雷。第二天下午的比賽進行到一半,一個略有潔癖的高三男生憋著一泡尿,一路跑到五樓,去上稍微干凈一點的廁所。到了那里,他舒爽地解完手,剛拉上拉鏈,便聽見靠窗的隔間里傳來了低低的呻吟聲。

他心里疑惑,躡手躡腳蹭過去,把門推開一寸,驚得蹦了個高。

據(jù)這名男生回憶,他當時能鼓起勇氣,把那個重傷號一路架到校醫(yī)院,實在是超越了身為潔癖患者的自我:被他發(fā)現(xiàn)時,那個重傷號正蜷在馬桶邊,半臉血,半臉青,眼角裂了縫,一張嘴只剩吐氣兒,沾著血污和穢泥的校服像塊破抹布,整個人像團爛麻繩。他的手機躺在地上,屏幕早已碎了,活像覆著兩只大蛛網(wǎng)。

“就剩半口氣兒了,還嘟囔著讓我?guī)退檬謾C。”潔癖男生對校醫(yī)道。

這個重傷號自然是祁大頭。那天過后,他因頭部血腫、右眼眼眶骨裂、視網(wǎng)膜脫落,以及肋骨骨折導致的肺挫傷,在第六人民醫(yī)院躺了大半個月。

祁大頭住院的頭一個周五,隋夢莛去了六院一趟,把這個禮拜積攢的試卷給他送去。

“不用謝,”她把平板電腦和試卷一遭扔到桌上,“就老崔惦記著你。”

祁大頭半躺在病床上,不言不語。他的腦袋纏滿了繃帶,只露著腫得像顆冬棗的臉,由于斷了四根肋骨,估計身上也好不到哪里去,要不是有病號服遮著,活脫脫是一具木乃伊。

鄰床住著一個愛摳腳的老大爺,這會兒遛彎去了。夢莛便把被褥往里搡搡,坐在了床板上。

“誰打的?”她顰著眉問。

祁大頭沒搭腔,縫著線的眼角對著她,目光對著窗外的一棵老樟樹。

這之后很長一段時間,究竟是誰痛打了祁大頭這一頓,對隋夢莛來說都是個謎。藝術中心一個監(jiān)控也沒裝,當時歌賽又進行得正酣,大伙聚在禮堂里大呼小叫,整個過程也就沒有目擊者。祁大頭自己對崔老師說,打他的是三個流里流氣的小青年,二十出頭的年紀,不是本校學生。上周末,他去吳家匯信息城買移動硬盤,和一家黑店起了爭執(zhí),人家當時就揚言要修理他。他感覺,那幾個小青年八成是這家店找的人。

“那咱得報警,”崔老師忙說,“得讓他們賠醫(yī)藥費。”

祁大頭不言不語,俊秀的眉毛透著疲憊。

“別折騰了,崔老師。”他最后說,“在那兒開店的,背后都有人,惹不起。”

他沒把這事捅到派出所去,嬸嬸也沒逼他。夢莛聽老崔說,這是因為早在他住院的當天,就有人幫他付了押金。嬸嬸第二天來到醫(yī)院,見押金已付,那么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罵了他一頓就走人了,后來也沒再提這事。

“不是你墊上的?”崔老師心里好奇,向夢莛探問,“他說,他住院的那套手續(xù),都是你舅媽幫著辦的。”

夢莛一臉漠然:“不交錢誰給他辦。”

擱下住院押金不說,祁大頭做的那番解釋,無論崔老師信不信,夢莛是一個字也不信的。她知道,什么硬盤、黑店、社會小青年,都是祁大頭扯的謊。

“你買什么硬盤,”她對大頭道,“你光存照片,那塊1T的能用一輩子。”

祁大頭仍望著窗外:“買塊備用。”

“備什么用?”夢莛懶得多說,“你又沒單反,一塊還不夠你用?”

大頭沒再搭理她,腫著的那只眼總像睜不開。

班上不少人懷疑這是雷立坤所為。畢竟,立坤的暴力傾向,大家有目共睹。莫說學生,便是老師惹急了他,他也照樣擼袖子。高一上學期,教語文的小馬哥就險些中招。一堂課上,只因馬老師擠著眼,捏著嗓子,沖他哂笑道:“你拽什么京片子?你當我不知道,你往北京跑,你媽連門都不讓你進?”立坤便當著全班人發(fā)了飆,猛地翻過桌子,像頭見了紅的小蠻牛似的殺向講臺。小馬哥一蹦老高,一溜煙躥出了教室。立坤狂奔到門口,才被四五個男生拼命拽了回來。

夢莛心想,倘若祁大頭用類似的語言刺激雷立坤,立坤對他大施拳腳,也不是不可能。可問題是,祁大頭并不具備馬老師的那種口才。

既然祁大頭緘口不語,她也就沒多問。

“手機修去了?”她瞥了瞥床頭桌。桌上除了試卷和她的平板,還有幾只小橘子。

“修去了。”大頭這才有了回應。

鄰床的老大爺遛彎回來了,坐到床上,接著摳腳。夢莛沒處坐,便在床邊站了會兒。

祁大頭把腿挪了挪,她才一臉淡漠地坐了。

夢莛朝他斜著眼:“照片沒丟?”

他拿了只橘子:“沒丟。”

他把橘子扔給她。她隨手接了。

祁大頭唯一的愛好是拍照,手機基本上當相機用。打從認識了他,夢莛沒見他自拍過,也沒見他拍過美女。他拍的都是些稀奇古怪的東西:黑板槽里的彩色粉筆頭、胖妞的常春藤小尺子、垃圾箱旁邊的破球鞋、崔老師搭在書上的大眼鏡、單杠和籃球架上刻的字……不一而足。

她聽祁大頭提過,他愛拍照這一點隨他媽。他家有本老相簿,翻開一看,里頭什么都有:舊坤車、老路牌、枯葉子、晾滿衣物的小弄堂、老使館區(qū)的雕塑墻……都是祁媽媽拍的。祁爸爸苦笑著問過她,干嗎老拍些亂七八糟的東西,祁媽媽就調(diào)皮道:“不干嗎,有感覺就拍。”

那部手機里存著一張祁媽媽的照片。照片上泛著幾片白色的光斑,看樣是對著紙質(zhì)照片拍的。那是張黃凄凄的老照片,照片里的祁媽媽穿著高領白襯衫,留著八九十年代流行的短盤燙發(fā),笑得水水靈靈,露著一排小白牙。那時的她頂多二十出頭,瓜子臉,銅鈴眼,柳葉眉,和祁大頭有幾分神似。

祁媽媽早已過世多年。祁大頭還沒上初中,她就得皮膚癌死了。臨終前,她一張臉腫得像只爛糊糊的棗,兒子見了她都不認得。

離開了六院,隋夢莛坐上地鐵回附中,搖晃了十四五站,想拿平板電腦彈會兒鋼琴玩,打開手包,只找到了幾只小橘子。

她凝住片刻,慢慢記起,自己剛進病房的時候,好像把平板和試卷一起扔在了桌上。

她只好回去拿。

這時候,她已經(jīng)從靜櫟區(qū)一路坐到了金桑區(qū),又偏偏是在人山人海的鹿樹濱站下的車。她浸在下班高峰的人潮里,把剛才的十四五站反方向搖晃了一遍,晃了一個小時,才回到六院附近的地鐵口。紅雨路的老街早已夜燈初上,車流繁華,路邊的小吃店座無虛席,蒸霧彌漫,亮堂的門頭把天穹襯得愈加深藍。

走過醫(yī)院對面的馬路時,她朝人行道對面望去,望見一棵老櫟樹上棲著一抹黑影。

她微微定睛,才看清那是一只黑色的大鳥。

她一邊過街,一邊遠遠地打量它,它也將圓碩的鳥頭朝著她。她不記得從前見過這種鳥。打眼一看,它像是烏鴉,卻要大些。可她端詳久了,又覺得它像只鷹,卻要小些。不知是不是被墨藍的天色襯得,它的羽毛明明是漆黑的,卻泛著幽幽的紫光。

她走過了街道。它的目光一路相隨,直到她走進醫(yī)院。

住院部的大樓早已亮起了一窗窗燈光。她來到三樓,走過燈火通明、滿是病號的走廊,回到了祁大頭的病房。

她剛要進門,又停住了腳步。

祁大頭的床空著,床邊坐著一個陌生女孩。

只看側影,那個女孩和她差不多年紀,上身穿著藕荷色的豎紋針織衫,下身穿著藏青色的高腰短裙,腿上是一雙極簡風的踝靴。長發(fā)在頭后扎作精致的魚骨辮,泛著淡栗色的潤光。左側的一束散發(fā)垂在胸前的弧線上,發(fā)尾的波紋柔柔曼曼,處在自然而然和精心打理之間。病房里沒幾個人,有打盹的,有看報紙的,有玩手機的,全都無聲無息。她坐在床邊,出神地望著窗外的夜色,臉龐靜得像初雪。

夢莛在門口杵了半晌,才輕聲進了屋。

女孩聽見腳步聲,轉過了頭。夢莛看見了一雙水色脈脈的杏眼。

不知不覺中,她和那雙眼睛對視了幾秒。杏仁形狀的眼眶中,是一雙潭水似的眸子,纖長的睫毛遮在上面,就像待人撥開的薄簾。這雙杏眼和她從前見過的都不一樣。往好了說,它們少了俏麗,多了幽柔。往實在了說,它們形色雖美,卻疲沓沓、病懨懨的:好好地睜著,也像只睜了一半;眼妝畫得精雅,也沒添幾分精氣神;既像籠著薄霧,又像蒙著睡意。

她也留意到了女孩的一些著裝細節(jié):衫領上的五葉花毛衣鏈、短裙一側做出不對稱效果的裝飾扣,還有左耳上一縷閃漾的銀光。

女孩的唇角彎著一絲詢問的弧度。夢莛把目光游到一旁,瞄見了床頭桌上的平板電腦。

“那個,”她指了指平板,“忘拿了。”

“哦,”女孩朝桌上看,“你的。”

她拿過平板,站起身,把它遞給夢莛。夢莛這時才看清,她左耳上的微光是一只銀色耳釘,形狀像片邊緣綿軟的羽毛,輕輕一晃,就漾一縷光。

她注視著那只耳釘,感覺從前在哪里見過。

女孩覺察到了她的注視,目光朝左耳偏了一下,又偏回來,笑容里透著柔淺的好奇。

“你是隋夢莛?”她突然問。

夢莛怔了怔,一雙桃花眼睜大了點。女孩見她這副表情,疑問的神色變成了薄薄的笑容,解釋道,她老早就聽說過夢莛,由于“莛”是個生僻字,她還特地查過。

“嗯,”夢莛不知怎么應話,“沒幾個人認識。”

她們正說著,一個小護士在病房門口站定,看著手里的記錄冊,吆喝了一聲祁大頭的名字。

“家屬在不在?”小護士喊道,“來一下。”

女孩應了一聲,對夢莛說,剛才祁大頭去做胸透,這會兒可能已經(jīng)查完了,醫(yī)生讓家屬過去看結果,順便把他這個傷殘人士推回來。

“那我先去了,”她順了順短裙,“冒充家屬。”

夢莛一頭霧水:“你是他——”

“不是,”女孩猜到了后半句,“比那個近點兒。”

小護士又喊了一嗓子。鄰床老大爺抖了個激靈驚醒過來。

“回來再聊。”女孩對夢莛說。

她朝門外走去,肩后的長發(fā)隨著腳步飄了飄,款款的鞋跟聲像在為耳釘?shù)募毠獍橐簟kx遠了看,她身著高腰短裙的倩影更顯婀娜。臨走時,她側過臉,望了望杵在床邊的夢莛,那雙倦懨懨的杏眼就沒了影子。

在林筱筱聽來,隋夢莛顯然在有意無意中修葺了這段記憶。她進門的時候,病房里除了那個女孩,還有許多病號和家屬,卻安安靜靜,悄無聲息。女孩一走,病房就熱鬧了起來,談笑聲、咳嗽聲、呻吟聲、嘆息聲,聲聲入耳。這顯然不合常理。更何況,在瀛海六院這種大型三甲醫(yī)院,又是人來人往的晚飯時間,筱筱不覺得某個普通病房會有片刻的安寧。

或許,這片刻的安寧,是被某種情感凝固的時間。她可能希望時間停在這一刻,不再往前走一步,也希望這一刻里只有她和那個女孩。但也有可能,她不是想留住這一刻,而是想抹去它,可她沒能做到。她抹不去那個女孩,也抹不去自己,只抹去了無關緊要的聲音。

無論如何,那晚過后,她一定經(jīng)歷了一些不想記得的事。

她沒留下等女孩回來。一只皮革小手包放在床頭,她看見了,便讓鄰床老大爺幫忙看著,而后就離開了病房。

她走在滿是病患和家屬的走廊上,腳步孤零零的,好像遺落了什么東西。

坐地鐵回去的路上,她換乘了兩次,其中一次出了站。走在街上,她偶爾抬頭,往路邊的樹上望過幾眼。

她沒再看見那只鳥。

那晚,隋夢莛九點多才回到學校。

時值周五,八九成學生早已回了市區(qū),偌大的學校空空蕩蕩,夜色里飄繞著淡淡的桂香,山階旁的路燈沁著薄薄的秋涼。沿山而上、彼此相連的建筑是一座座巍然的影子,起伏的墨山間只亮著一兩窗燈光。說寧靜也寧靜,說幽僻也幽僻。

她沿著臺階來到山腰校區(qū),手機在包里振了起來。

她看了看屏幕上的名字,接起了電話。

“天后同志。”她慢悠悠地道。

“小格格。”一個清甜的聲音飛快地說。

來電的女孩名叫吳小萱,是夢莛在附中屈指可數(shù)的熟人之一。兩人緣分不淺,小學同班,初中鄰班,文理分科后又是鄰班,如今算來,已經(jīng)做了十一年同學。在她們這一級學生中,小萱算是名人。這歸功于她天生的一副好嗓子,能高能低,各類聲線隨意切換。她在去年的春秋兩季歌賽中都拿了二等獎,因此在夢莛這里得了“天后”的綽號。不過,學校里也只有隋夢莛這么稱呼她。見了吳小萱,大多數(shù)人,尤其是一些不無惡意的女生,通常都喜笑顏開地喚她一聲“胖妞”。

小萱寒暄了兩句,突然加快語速,問夢莛:“這兩天有沒有時間,接見一位小姐姐?”

她向夢莛解釋道,這個月底,瀛海要舉行一年一度的青少年馬術公開賽,校刊編輯部打算做一個與之相關的專題。這位小姐姐是編輯部的副主編,接到了主編分配的任務,要找一個學過騎術的本校學生,對其進行采訪。一開始,她們找的是八班赫赫有名的呂布哥,呂布哥也爽快答應了,只要求小姐姐事后陪他共進晚餐。本來事情已經(jīng)定下,不料,剛才吃飯那會兒,小萱接到了她的電話,說她想到了一個更合適的人選,如果人家同意,就把呂布哥換掉,拜托小萱幫忙牽線。

“就你了,”小萱下令道,“快答應。”

夢莛半天沒應聲。小萱“喂喂喂”喚了一串。

“采訪呂布吧。”夢莛沒精打采地說,“我都兩年沒碰過馬了。”

“兩年怎么了?”小萱用棉花糖般的聲音表示質(zhì)疑,“你不是說,騎馬和騎自行車一樣嗎?一百年不練,拾起來就騎。”

夢莛皺起了眉頭:“我說過?”

小萱見她不答應,便祭出絕招,把聲線換到了深沉檔上,淡淡道,既然如此,那就這么定了吧,周一中午,夢莛和她的朋友就在游泳館的外廳見。外廳兩面落地玻璃,依傍一個小花園,也有沙發(fā)、咖啡機,適合閑坐茶談,眉目傳情。

說罷,她又囑咐夢莛,衣服不要穿得太隨意,她的朋友可是個小美人,不為悅己者容,只為悅己而容,夢莛不能在衣品上落下風。

小萱提的要求,夢莛素來不好拒絕。上小學時,小萱是學習委員。夢莛不交作業(yè),小萱就幫她糊弄過去;夢莛考試考得太遜,小萱就模仿她舅媽的筆跡幫她簽字。當年,小萱家的便利店開在學校門口,夢莛也白吃過她家的不少雪糕和關東煮。去年中秋前夕,附中舉行一年一度的“放燈節(jié)”,小萱還特地給她備了一盞紙燈。偌大一個附中,如果非叫她挑個朋友出來,她也只能挑吳小萱。

于是她就答應了小萱,心里想,大不了見了那個副主編再把事推掉。

那時候,她不怎么想摻和編輯部的事。

附中的編輯部每月出一期校刊,一半留在校內(nèi)兜售,每本定價二十元,一半送去瀛海大學。這既是因為附中是瀛海大學的附屬機構,也和金校長與瀛大一位校領導的私交有關。金校長同瀛海大學淵源深厚,高中是在附中上的,后來又去瀛大讀了碩博。碩博期間,他的導師都是瀛大的文學院院長。多年后,老金到附中走馬上任,這位院長早已榮升瀛大常務副校長。金校長是個尊師重教之人,即使在校刊這類小事上,也不忘對老師的栽培之恩示以含蓄的感激。于是,老師出席的各類會議、發(fā)表的大小講話、做出的杰出貢獻、取得的學術成就,向來是附中校刊的不二主題。

這位常務副校長,就是夢莛小時候見過的汪鳴悌。

汪校長年高望重,看到愛徒盡的這點孝心,自然也不會多么放在心上。然而金校長仍是竭誠盡力,說是深惟重慮也不為過。比如,兩年前的冬天,附中攤上了一樁轟動一時的丑聞,經(jīng)歷了一個復雜的過程,漸漸鬧得不可收拾。整整一個月,老金被這事搞得焦頭爛額,寢食難安,卻也沒把眇乎小哉的校刊忘到腦后。當月的刊物上,編輯部記者團就這起事件所做的報道不過三行,最后卻附上了金校長對廣大學生的一句告誡:遇到事情,一定要堅持獨立思考,把握正確的價值取向,切不可盲信傳言、人云亦云。

這樁丑聞發(fā)生在二〇〇八年年底。事發(fā)之初,它被叫作“鐘塔自殺案”,鬧大以后,又改稱“瀚海華庭案”。和三年后的那起大案相比,它算不上驚天動地,但也牽扯到了這段往事中的許多人,比如祁大頭的父親、隋夢莛的母親、那個戴羽毛耳釘?shù)呐ⅰ㈠4髮W的汪校長。金賢光對學生們強調(diào)“不可盲信傳言”,是為誰故,不言自明。

“鐘塔自殺案”發(fā)生的那年,隋夢莛還不是附中的學生,未能親歷整個過程。然而陰錯陽差之中,這件原本與她無關的事,卻將她的生活送上了另一條軌道。

因為它,她和母親之間有過一場兩年之久的冷戰(zhàn)。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长子县| 改则县| 枞阳县| 台南市| 象州县| 敖汉旗| 扬州市| 平远县| 六盘水市| 佛坪县| 浪卡子县| 泾阳县| 广宗县| 康保县| 江源县| 黄平县| 永登县| 南川市| 龙游县| 河北区| 隆尧县| 资兴市| 罗平县| 北碚区| 含山县| 广平县| 蓝田县| 南投县| 三明市| 鸡东县| 岐山县| 仙桃市| 大同县| 安康市| 大悟县| 宾阳县| 东兰县| 敖汉旗| 彭泽县| 内黄县| 桂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