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邵氏聞見錄 邵氏聞見后錄
- (宋)邵伯溫 邵博撰 王根林校點
- 565字
- 2021-03-17 18:52:15
校點說明
《邵氏聞見錄》,又名《河南邵氏聞見錄》,或名《聞見前錄》,“前”字乃后人所加,以區別作者之子邵博所著《邵氏聞見后錄》。二十卷,宋邵伯溫撰。邵伯溫(1056—1134),河南洛陽人,字子文,是宋代著名的理學家邵雍(字堯夫,謚康節)之子。
作者在本書《自序》中說:“伯溫蚤以先君子之故,親接前輩,與夫侍家庭,居鄉黨,游宦學,得前言往行為多。以畜其德則不敢當,而老景侵尋,偶負后死者之責,類之為書,曰《聞見錄》,尚庶幾焉。”表明本書主要是以紹述并闡揚其父及其密友的為人品性和政治見解為歸旨的。其父邵雍治《易》學,隱居不仕,但頗關心時事,與當時的政治家、史學家司馬光、呂公著、富弼等過從甚密,特別是在反對王安石變法問題上,觀點一致。因此,反映變法與反變法的激烈斗爭,很自然成為本書的重點。作者是堅定地站在反變法的立場上的,對新法之“弊害”,乃至王安石及其親信的個人品質,作了詳盡的揭露和猛烈的抨擊。而同時,也有比較客觀記述在一些具體問題上兩派各有得失的內容。本書在反映這場斗爭的廣度和深度方面所獨具的價值,受到后代學者的高度重視。
現在可見的本書版本,主要有明《津逮秘書》本、清《學津討原》本及民國涵芬樓夏敬觀校本幾種。今以校勘較精的涵芬樓夏校本為底本,校以《津逮秘書》、《學津討原》和現存的宋、元、明鈔本及有關史志,予以標點,校改之處不出校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