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院長、教授 李振宇
整整二十年前,在2000年3月,在春雨綿綿時節里,陳從周先生與世長辭,一代園林大師離開了我們。但是在學術上,他其實并沒有遠去,沒有遠離他鐘愛的園林藝術,沒有遠離同濟大學,也沒有遠離我們這些學生。他的園林思想、治學方法和人生智慧,通過他的著作和文章,始終在影響著我們,激勵著我們。
在這二十年中,上海、南京、北京、杭州等多家不同的出版社編輯出版了許多種陳先生的全集、文集、選集,也有重排的《說園》、《蘇州園林》等名篇。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在過去的二十年里,曾四次專門組織編寫紀念書籍:2002年學院五十年院慶時,編輯出版了《陳從周紀念文集》;2007年同濟大學百年校慶時,編輯出版了《陳從周畫集》;2014年,又編輯出版了《園林大師陳從周》;2018年紀念陳先生百年誕辰時,編輯出版了《陳從周造園三章》。我曾有幸參加了四次編委會的相關工作,收獲良多。這既是對先生的紀念,也得以經常溫習先生的學術思想,對自己教學、研究和設計創作,對自己的認識世界和自我的方式,都有極大的幫助。
今天,陳先生的小女兒陳馨女士與長江文藝出版社合作,編成《陳從周說園》一書,分為四部分,共40篇。在陳先生數以千計的文章中用心選出幾十篇來,一定是有其深意的。
第一部分是《梓翁說園》,共收入《說園》5篇,這是先生花甲之年最成熟的代表文章,是對中國園林的基本目標、法則和手法的整體論述,是園林界的《人間詞話》。以我粗淺的理解,《說園》五篇重點講了五個要點:造園的目的,是“詩情畫意”;造園的法則,是“因地制宜”;造園的三種基本手法,是“動觀靜觀”“對景借景”“小中見大”。五個要點不是孤立的,是相互聯系成為一個整體的。
第二部分為《游園拾畫》,收入園記、游記16篇,可謂是當代的《洛陽名園記》。陳先生自幼習文,舊學功底深厚,尤喜“經史子集”中的“集”。他十分喜歡李格非、李清照父女,所作園記與宋人有三分相像:記史唯簡,寫景概括,抒情深刻。可謂史家心,畫家眼,詩人情。
第三部分為《貧女巧梳頭》,收入《梓室談美》等10篇。這部分的文章主要是談造園美學、談園林美學的元素和手法,是對計成的《園冶》的補充和發展,是結合今天的生活進行的具體設計手法的呈現。最后一篇就是先生當年經常說起的“貧家勤掃地,貧女巧梳頭”:主張造園必須因地制宜,反對庸俗繁瑣,崇尚簡樸淡雅。
第四部分為《園日涉以成趣》,收入同名文章等9篇。這是取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中的名句,講園林與中國傳統藝術,園林與日常生活的關系,有如李笠翁的《一家言》。先生生前經常強調,中國園林是中國藝術的集成:詩歌,繪畫,戲曲,一直到中國人的人生哲學,宇宙觀念,都在園林中得到相應的體現。
《人間詞話》《洛陽名園記》《園冶》《一家言》,都是先生喜歡的書,也是先生經常引用的書。今天,《陳從周說園》這樣四個部分的呈現方式,是很貼切地反映了先生論述園林的風格的。
我曾經想,假如問陳先生:“您能不能用一句話來概括中國園林呢?”
先生很有可能回答說:
“園林就是詩情畫意。”
謹此為序。
2020年1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