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為愛立界限
- (加)梅洛迪·貝蒂
- 1786字
- 2021-03-12 17:10:23
01
學會為愛立界限,找回自己的人生
我知道失去自我是什么感覺:嚴重的時候,甚至會懷疑自己根本不存在,從來都沒有存在過。我過了30年沒有邊界的日子,之后又花了10年才學會如何劃定邊界。我始終在付出,直到自己精疲力竭,只能依靠別人來照顧我。為了得到想要的東西,我曾威逼利誘,也曾苦苦哀求;曾旁敲側擊,也曾想方設法掌控他人。我確信自己知道什么是對別人最好的,忙著教導他們,卻忘記了自我成長。
遇見一個男人不過幾分鐘,我就確定他是我的真命天子;幾個小時之后,我就開始幻想婚禮的場面。這就像電視劇里發生的故事。現實生活中又何嘗不是這樣呢?我花了兩年的時間終于建立起一段親密關系,但在接下來的5年中,我卻感覺束手束腳,只想挖條地道逃跑。我神魂顛倒,頭痛欲裂,這真的很難受。我不知道是什么感覺,但每當我說自己感到了什么時,人們就會告訴我:“不要這樣覺得!”
童年時期,我受到過傷害,但我并沒有追究加害者的責任,反而責怪自己,認為是自己有問題。我沒有意識到,發生在我身上的那些壞事也可能發生在其他人身上。把問題歸咎于自己是悲痛的一個必經階段。如果受到虐待,感到羞恥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責備自己是一項生存技能。在生活蠻不講理的時候,這樣做可以讓人感覺生活還是在自己的控制之中——虐待正是這樣一件蠻不講理的事情。
還有,女人注定應該受苦嗎?我們犧牲了自己,成了殉道者,認為關愛他人就是自己應該做的。我覺得,如果我關愛他們,他們也會反過來關愛我。但事與愿違,一旦開啟了這種模式,人們就會理所當然地認為應該是我來關愛他們。我沒做到關愛自己的理由有很多,比如:
□在我的字典里,沒有“不”這個字;
□好人都是無私的;
□“愛自己”根本算不上是一個問題;
□這是自私;
□最重要的原因其實是,我不知道該怎么關愛自己。
很多人并不知道如何關愛自己。書里沒有寫過,學校也沒有教過。再簡單的產品都有說明書,生活卻沒有使用手冊。我們只能踉踉蹌蹌地穿梭于各種復雜的情境之中,自己尋找出路。依賴共生(codependency)表現為照管和掌控他人,這些行為成了一種生存手段,我們以為這樣做就能保護自己。然而終有一天,這些行為會反過來傷害我們。親密關系就此告吹,生活也脫離了常軌,而我們卻一頭霧水,根本不知道為什么會發生這一切。但這些行為已經成了習慣,少了它們,我們不知道該如何生存。
在過去的那些年里,如果不是把時間全都花在了擔心那些自己無法控制的事情上,那么我將會有整整三分之一的人生可以重新來過。在新的人生里,我不會再覺得自己對每個人都負有責任,不會時時刻刻背負著罪惡感。我不會再浪費精力去掌控別人、啟迪別人、一門心思地拯救別人。依賴共生者總是很“樂于助人”,但他們的所作所為其實并沒有給別人帶來真正的幫助。相反,我會讓別人自己承擔責任,而我只管好自己就行了。
我不會再讓人傷害我。我會劃定邊界,勇于說“不”。我不會只做別人想讓我做的事,也會做自己想做的事。這一次,我會發自內心地為他人付出,提供真正有效的幫助。我不會再認為自己的一言一行、所思所感都是錯的。我會還生活以本來面目,讓他人和自己都能表露真我。這一次,我會勇于體驗真正的愛情。
我會相信自己的直覺。如果感到不對勁,我就會坦然承認事情可能確實出了問題;如果感到悲傷,我會放聲哭泣;如果感到憤怒,我也會接納這樣的感受。我不會再忽視自己的情緒,直到郁郁成疾或者突然失控。我會少用點腦子,多用點心。我會妥善處理自己和他人的感受,不讓事情發展成狗血劇,而是盡可能老練機智地化解尷尬。我不會再覺得肩負重擔、無路可逃,而是會明白自己可以做出選擇,選擇是否支持某種觀點、是否抱有感激之情。我不會再用絕對獨立來保護自己,而是會尋求他人的幫助。我不會再受到他人和外部事件的控制,我會明白控制中心就在自己身上。我不會再根據他人的看法來評判自己,而是會讓大自然和生活為我充電。我不會讓其他人因為我而精疲力竭,也不會讓他們耗盡我的全部能量。
在我所處的親密關系中,雙方應該是平等的,而不是一個人掌控另一個人。我不必通過惹是生非來證明自己活著,我會活得很清醒、很真實。我不會再一頭扎進麻煩當中,而是會盡可能地繞道而行,但面對麻煩,我也不會拒絕承認事實。我會深知平和的價值。我會去創造美,做個有用的人,過愉快的生活。我會努力去活,努力去愛。有錯我會主動承認,但如果干得不錯,我同樣也會欣賞自己的成功。
這一次,我會理解關愛自己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