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正有理有據的分析說服了在場的所有人。
不知不覺中,洪都城的將領變得越來越信賴朱文正了。
聽到朱文正最終的結論之后,眾人開始緊張起來,果然,這場戰爭真的是一刻也不能放松,還好朱文正及時點醒了他們,不然等陳友諒今天再次進攻的時候,必然會讓他們措手不及。
“都督說的對,而且我覺得,陳友諒下一次多半會換個城門進攻。”
其他都還在沉思,鄧愈最先從沉思中回過神來,說出了一種可能,而他說的確實很有道理,沒有誰會在同一個地方栽兩次跟斗。
“我非常認同鄧參政的說法,而且我認為,下一次,它最有可能從撫州門那邊發動進攻,因為撫州門外地勢相對較為平坦開闊,能夠最大程度發揮出陳友諒軍隊人多的優勢。”
朱文正說完后,看向鄧愈那邊。
其實鄧愈剛剛說陳友諒會選擇另外一個城門進攻的時候,也想到了這一點,因為陳友諒吃過一次虧之后,肯定不會再那么魯莽,盲目發動進攻了,必然會先做好調查。
而最有利于他發動進攻的,無疑就是撫州門了。
鄧愈聽到朱文正提到他之后,也沒多想,反正該來的總要來,這次就狠狠地干一場吧。
“都督放心,末將必定會按照之前的部署,誓死捍衛撫州門!”
鄧愈語氣堅定地回應朱文正。
“好,就是需要鄧參政這種魄力?!?
看到鄧愈如此堅定,這正是現在洪都城急需的精神和態度,朱文正立刻稱贊了一下鄧愈,在這方面,他一向不吝嗇。
接著,朱文正繼續說道:“還有,其他城門的守將也不要大意,時刻提高警惕,防止陳友諒偷襲?!?
“遵命!”
其實就算朱文正不說,這些將領也知道該怎么做。
“還有一點,這次陳友諒的進攻可不像上次那樣,試探性多一點,這次他可能一上來就會發動最猛烈的進攻。而人數方面,是我們的劣勢,所以,如果陳友諒沒有同時進攻其他城門的話,有空閑的將領,要隨時聽候命令,支援被陳友諒進攻的城門?!?
“沒有問題?!?
趙德勝帶頭回答,其他將領也紛紛點頭,表示贊同。
雖然朱文正已經將守城任務都分配好了,現在,每個將領都有自己的職責范圍,但是,在朱文正看來,守城并不是一個人或者某幾個人的事,必須要依靠整體,進行聯動調配,調動好城里有限的資源,才能最大限度發揮守城方的優勢。
如果是某個人負責的區域被陳友諒進攻,這時候有其他人的支援的話,就能夠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是資源利用最大化,對進攻方進行最大程度的抵抗。
朱文正說完可能要支援的任務后,各個將領又不說話了,臉上又出現了擔憂的神色。
看到各個將領還是還有點憂心忡忡,朱文正繼續說道:“各位,雖說是撫州門是最適合陳友諒進攻的,但那也是相對而言,現在的我們,占盡了天時、地利、人和,這是我們最大的優勢,只要我們按部就班,執行既定戰術,互相幫助,團結一心,就絕對不會被陳友諒攻破城門!”
朱文正再次給大家猛灌了一碗雞湯,想要緩和大家的緊張的情緒,提升大家的信心和士氣。
他一直認為,在行軍打仗方面,精神屬性絕對不能弱,而他自己本身就是一個意志力超強的人。
“都督說的沒錯,我這條命豁出去了,就算搭在這里,也絕不后悔!在我倒下之前,絕不會放一個人進洪都城!有人敢后退,我決不答應!”
趙德勝是個粗人,在聽了朱文正這一番簡單的、卻非常激勵人心的發言過后,感覺自己的血液好像燃燒了起來。
他想到自己作為洪都城的統軍元帥,好像一直沒擔起元帥的職責。說不好聽一點,跟之前的朱文正也沒什么兩樣。
而現在幾乎是到了生死存亡的時刻,必須要站出來做個表率。
“我不會說話,但是我已經決定了,無論怎樣,我都會跟著都督和元帥,他們指哪,我就打哪?!?
薛顯也表態了,現在他也信服朱文正了,要知道之前他可是跟朱文正抬杠最多的。
“大家的心思我都明白,我們都是跟著大元帥打天下的,我也是大家的戰友,會與大家生死與共!”
朱文正再次用簡單的話語表明自己的態度和決心,那就是他不會做一個只會在幕后指揮的長官,而是會跟所有人一起,戰至最后一刻。
“有都督這番話,我們就放心了,我等勢必會跟隨都督,竭盡所能,保衛洪都!”
最后,鄧愈也出聲了,而他說的話,一向深得大家信任,所以,他這番話也算是代表大家的意思。
聽到鄧愈發話,朱文正的心總算是安穩了一些。雖然趙德勝是洪都的元帥,在洪都除了朱文正,就屬他最大。
不過,實際上鄧愈才是眼前這幫將領的主心骨,說實話,這些將領未必會聽朱文正的話,但是,一定會聽鄧愈的話。
說起鄧愈,簡直就是一個天生的將才,在他十六歲的時候,就已經是一個擁有近萬部眾的統帥了。
鄧愈平時為人親和,謙遜有禮,看似與世無爭,實則有一套聚攏人心的本領,讓周圍的人不知不覺中,就會以他為中心。
看平時的鄧愈,和善的就像一個文官一樣,但是,如果真的這么想,就會被他的外表給騙了,一上戰場,鄧愈就完全變了一個人一樣,變得勇猛無比,對待敵人那絕對是兇狠殘暴,絕不手下留情。
鄧愈之前跟著朱元璋南征北戰,立下赫赫戰功,軍功卓著,深得朱元璋喜愛,是軍中名副其實的紅人。
比如說,鄧愈原本的名字并不叫鄧愈,而是叫鄧友德,鄧愈這個名字,是朱元璋親自幫他取的。
還有,朱元璋極度憎惡叛逃,或是臨陣脫逃的人,對待這類人,他一般都是殺無赦,絕不留情。
可這在鄧愈身上并不適用。至正二十二年三月,洪都城發生了祝宗、康泰之亂,身為當時洪都守將的參知政事鄧愈因事發突然,不敵叛將,戰敗逃亡。
按道理來說,鄧愈依例當斬。不過,當朱元璋平定叛亂之后,不僅沒有對鄧愈進行問罪,還若無其事地讓鄧愈回到洪都繼續做參知政事,可見朱元璋對鄧愈的喜愛。
看到鄧愈最后發話,朱文正就知道這幫將領再也不會有其他心思了,接下來就會一心一意地守衛洪都。
這場會議的目的也算是達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