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競爭開始白熱化
- 大師有文化
- 向后轉轉01
- 2180字
- 2021-04-04 11:00:00
幾天后。
寶潔公司開始對西南排前十的媒體逐一接觸,并根據他們獨特的合作監測標準,給各媒體打分,以確定幾家重點接觸的媒體。
文娛報由于前期的報道,贏得了很大加分。
寶潔的廣告監測數據非常細化、科學,主要依據媒體報道影響力、讀者滿意度、網絡流量、網絡熱點持續性、報道帶出的廣告轉化率、帶動的產品銷量等幾十個指標,構成一個綜合分數。
核心,則是報道的閱讀完成率,這是關系寶潔廣告投放后,是否能被長時間關注的核心指標。
媒體的規模、西南傳媒排行榜,也在他們考量范圍內,但不是核心指標。他們看中的,是媒體的發展潛力,有些媒體雖然規模大,實力強,但創新能力不足,思維固化,則是這些大媒體的通病。
在寶潔剛完成的6月份西南傳媒廣告影響力排名中,《城都文化娛樂報》由于神曲事件、文化一號工程兩組轟動性報道,和龍一《華西晨報》、龍三蜀省廣電、龍五《蓉城大眾報》等媒的差距并不大。
這三家,創新能力和廣告轉化率等寶潔最為看中的指標不高。
文娛報,其他指標不如他們,但創新、市場轟動、讀者粘度、好評率以及網絡傳播力等,卻領先了不少。
這,完全得益于6月份以來的報道。
接下來的幾個月,寶潔會最終決定和哪家媒體合作,主要取決于這些媒體潛力,能否成為市場吸引力。
而明年,寶潔將全面鋪開在西南的營銷,帶來的廣告增量,很可能十倍于目前,即5000萬元起步。
當然,還有花王潛在的廣告量,也給了媒體無盡的想像空間。萬一拿不到寶潔的廣告,花王的不香么?
現在,比較有趣的是,花王和寶潔,開始在西南市場正面交手。
本來搶了先手棋的花王,經過《西南文化》一系列的騷操作,竟落人之后,能不能翻盤,就看他們能不能找到一枝獨秀的媒體。
寶潔橫空出世,牽動了西南傳媒市場。
新一輪的媒體洗盤,已經到來,誰能笑傲江湖,不看它的背景,不看它的權勢,唯一看的,就是能力和水平。
傳媒排行榜上,城都本地列入前二十的媒體,都在摩拳擦掌,蠢蠢欲動。
龍一《華西晨報》也是如此,但積極性,沒排后面的媒體那么高。
這是因為,《華西晨報》的轉型比較早,在目前近十億的報社收入中,廣告收入僅占四成不到。
其他六成,來自其他主業,如地產家裝業、圖書出版銷售、視頻業務等。
寶潔和它有過接觸,但《華西晨報》的廣告,比龍五、龍九、龍十高出一大截。龍一畢竟坐慣了老大位置,自視較高,成本也很早,很難壓減。
龍三蜀省廣電情形相差不多,再加上它的主業比較單調,就是電視,全媒體市場覆蓋不廣,加上報價高,寶潔同樣不是最感興趣。
反倒是龍五《蓉城大眾報》,和龍九文娛報、龍十《西南文化》差不多,報社收入高度集中于廣告,對爭搶寶潔或花王的廣告極感興趣。
文娛報,9樓總編會議室。
策劃方案終審會正在舉行。
自報社推出重獎征集報道策劃方案后,小記老編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至7月初,征集到了二十幾份方案。
經過初步篩選,投票表決,有9份策劃案進入終審,將按三比一的比例,選出于近期實施的方案。
這9份策劃案,采訪中心獨占4份,財經中心和專題中心各2份,編輯中心、副刊中心、國際國內中心各1份。
許凡的方案,在投票中,排名最低,第9名,勉強被列為備胎。
自5月底以來,被打壓得幾乎變成悶葫蘆的陳迎新,臉上終于露出了難得的笑容。
9份方案,采訪中心獨占4份,這就是實力的體現了。
經過長時間討論,9份方案,有2份已經被先中。
老劉的方案全票通過。
不愧是浸淫文化界二十多年的資深記者,老劉在最近的采訪中,獲得了一條新聞線索,說是有位在城都打工7年的建筑工地農民工,酷愛閱讀經典,每天凌晨三四點閱讀國學經典,可謂滿腹經綸。
這條線索的可操作空間非常大,不僅有底層人民奮發向上的內涵,也體現了城都這座文化古城的文化底蘊。
從新聞價值上來判斷,和神曲事件有得一拼。后續報道中,非常有可能和市文明委合作,把這位農民工確定為新時代文化人。
新時代文化人,是市里這幾年持續推進的一項文化領域重點工程,也是國家文化興國的戰略機遇期,城都市推出的一項創新舉措。
排名第二的方案,是財經中心的,有位股民,從《孫子兵法》中,悟出了獨門炒股秘笈,今年以來的收益,高達158%。
股市,經過2015年以來的數輪股災,目前已恢復向上,股民信心也正在起來。
這時候推出這條新聞,可謂恰逢其時,預計閱讀量會相當之高。
更難得的是,它和國家文化興國戰略的主旨是吻合的,從國學經典中悟出炒股秘笈,要多吸引人就有多吸引人。
除了這兩項高票通過的方案,第三項方案,卻遲遲無法被選出。
策劃的水平都很高,但就是很難形成轟動效應。
錢穆有些急。
因為專題中心的兩個方案,趙剛的只排第6,許凡的墊底。
幾個主任爭論得面紅耳赤,卻誰也說服不了誰。
黃總一直在看剩下的幾個方案,說實話,除了老劉和財經中心的那兩個,其他的新聞賣點都不是最足。
許凡的那個,敗在可操作性不強,而且市場風險很高。擱以往,這方案在初選時就直接淘汰了。
但因為許凡的神曲報道和文化一號工程報道,為他贏得了印象分,在錢穆力爭下,勉強進入前9。
許凡的方案題目為《那些被誤讀的經典》,說目前社會上,存在大量經典被歪曲、誤讀,如果文娛報能正本清源,一定會吸引社會廣泛的關注。
噱頭倒是非常強,也很吊人胃口,顛覆性思維呢。
但初選時,陳迎新的一條反駁理由,贏得了大多數主任的贊同:
報社有什么實力去證明經典被歪曲被誤讀?如果證明不了,報道推出后,有可能被讀者痛罵至死。而相關文化部門,也肯定不會坐視不管,到時報社再更正、向社會道歉,瞬間變成文娛報的黑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