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書中自然而然學到愛的語言
愛的能力,是現(xiàn)代人最重要的能力之一,既包括對他人的尊重、負責、包容、認同等能力;也包括愛自己的能力,就是尊重自己,對自己負責,接納自己的優(yōu)缺點,認同自己的觀念、人格、言行等。同時具備愛自己和愛他人能力的人,才算得上是心理健康的人。兒童讀物中,有很多表現(xiàn)愛的題材的作品。孩子在閱讀這些兒童讀物時,會在下述兩種情景中獲得愛的語言。
1 圖書中呈現(xiàn)的故事和情景,和孩子自己的經(jīng)歷高度相似,孩子能和故事里的人物產(chǎn)生共鳴,從而喚起了相關的記憶,強化了內(nèi)心的體驗。
2 圖書中呈現(xiàn)的故事和情景,孩子此前從來沒有體驗過,但是故事是孩子可以理解并喜歡的,情景是溫暖的,能讓孩子感動的。孩子通過閱讀,習得了新的愛的語言,并豐富了內(nèi)心情感。
總之,愛閱讀的孩子,情感世界必然是豐富的。他們更容易理解他人的感受,也更擅長表達情感、表達愛。愛閱讀的孩子,能從閱讀中自然而然地學到愛的語言,學會用愛讓世界變得更美好。

《花婆婆》
[美]芭芭拉·庫尼(著繪),方素珍(譯),河北教育出版社,2007年。
這本人物傳記繪本告訴孩子如何努力讓世界變得更美好。
適讀年齡
適合3~6歲閱讀
培養(yǎng)重點
情感培養(yǎng)
愛別人的前提是學會愛自己,而認識自己、接納自己,是學會愛自己的必備前提。我們也可以如此理解:一個能接納自己的孩子,才是真正愛自己的。愛自己的孩子,擁有強大的心理力量。他們自信、陽光,內(nèi)心糾結少,遇事冷靜有理性,并且總能安靜地學習。
繪本《小刺猬》講述了一個關于認同自己的童話故事,達達直到上了高中,依然對它記憶猶新。有一只小刺猬,因為身上長了很多刺,它不能和朋友一起擁抱,玩耍的時候大家也都和它保持距離。因此,小刺猬很不喜歡自己身上的刺,總是想辦法弄掉這些刺。它嘗試了很多辦法,效果都很不理想。
就在小刺猬灰心喪氣之際,它餓了,于是就地一滾,用刺扎起地上的棗子來。這時,它才明白,自己的刺是很好用的覓食工具。從此,它漸漸地接納了自己渾身長刺的樣子,并覺得十分驕傲。
達達越大,越知道自己身上有“刺”。他知道自己性格有些執(zhí)拗,有時候不合群,喜歡宅在家里,喜歡安靜地獨處,等等。但是他總能正面理解自己的個性,并不覺得這些個性對自己有什么困擾。從很早開始,他就能和內(nèi)心的自己和平相處了。而他之所以擁有如此強大的內(nèi)心力量,正是閱讀給予的。如果我們能多提供一些幫助孩子學會接納自己的書籍,那么對孩子建立自信、獲得愛自己的能力,是很有益的。
愛需要推己及人,情商高的孩子才能在愛自己的同時也愛別人。想要立足于現(xiàn)代社會,就要學會愛別人。在閱讀中,孩子可以學會如何愛家人和愛他人。
繪本《蘋果樹》講述了一棵蘋果樹無條件地愛著一個孩子的故事。為了讓孩子開心幸福,達成心愿,蘋果樹先后向這個孩子貢獻出了自己的蘋果枝椏、樹干和樹墩。達達6歲多才接觸到這個故事,他拿著故事書翻來覆去看了幾遍,很是喜歡。
有一天,我們吃飯時聊起這個故事,他說:“我也有一棵蘋果樹,那就是我的爸爸媽媽。”
“蘋果樹對那孩子有求必應,爸爸媽媽可沒有這樣對你呀!”我說。
“有的。你們就是對我有求必應,什么都舍得!”
“沒有。”我故意說,“有時候你想要的東西,我們就沒有給你買!”

《愛的教育》
[意]亞米契斯(著),[美]彼得·艾克什蘭(校譯),商務印書館,2012年。
記述了主人公在一學年中發(fā)生的事情,是一本特別適合小學階段的思想品德教育讀物。
適讀年齡
適合7~10歲閱讀
培養(yǎng)重點
情感培養(yǎng)
“那是因為沒必要買嘛!”達達有些羞澀地說,“對小孩子也不能要什么就買什么呀,那會被寵壞的,對吧?別以為你們的兒子不懂道理哈!”
“對!我們的兒子非常懂道理!”一直在旁邊默默吃飯的爸爸,也忍不住喜上眉梢。
6歲的達達已經(jīng)懂得體諒父母的不容易,知道我們工作辛苦,收入有限;知道自己不能自私任性,愿意約束自己而為父母分憂了。達達的這個行為,就是愛家人的表現(xiàn)。一個自小懂得體諒家人、愛護家人的孩子,長大了勢必會體諒他人的不易,對他人抱以友愛之心。
良好的家庭教育是父母送給孩子的第一課,親子共讀《愛的教育》,讓孩子從書中自然而然學到愛的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