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傘
- 隨筆:思篇:時之無妄
- 浪漫謙和
- 2648字
- 2023-05-30 08:06:44
古往今來,說起江南,腦海中浮現的都是一幅水霧蒙蒙、煙雨繚繞的畫卷。所謂煙雨江南,江南煙雨,自然也離不開那一柄柄或花花綠綠,或清新淡雅,或肅穆端莊的傘了。
記憶里,第一把獨屬于我的傘,是一柄綠色長傘,不大,夠兩個人用。有八根傘骨,和傘柄一樣和刷著黑色的防銹漆。傘把是一個綠色的彎鉤,傘面是大體是綠色的,上面嵌著紅粉色的花,兩根傘骨之間嵌一朵,對于不通草木的我,沒法辨認出是哪種花。傘尾尖尖的,因而拿著時腦海里會閃過自己化身成當時播的正火的電影里的洪熙官拿著傘對著惡人一頓教訓的畫面。
也許是因為第一柄吧,所以我格外珍惜,沒雨的時候在家找個不起眼的角落藏著,要用的時候就不離開身邊,即使是上學,我也得放在自己觸手可及的窗邊。因為個子一直比較矮,所以一直在前排,倒也能經常盯著我的傘。當然了,不是說我小氣的傘只能自己用,其他人也是可以,只不過傘只能我撐。在這我就不得不感嘆當時小伙伴的身體素質好,因為我撐的傘從來都是漏風的。傘,本來是為了遮風擋雨的,到了我手上呢,即使是毛毛細雨也防不住,起碼得濕半邊。我也不是故意的,畢竟我一個人的時候也能濕一半,這估計只能歸結于笨手笨腳吧。
雖然平日里很愛護,但是終究逃不過年幼無知。一天我發現傘的中棒好像有點歪,然后我就手動掰直。發現掰過了,就再繼續微調。結果可想而知,它成為兩節了……就這樣,在一頓奶奶訓斥聲中,它和我永別了……
第二柄傘是一把自動傘,當時還挺驚奇的,一按就打開了。不過也許是因為它不是第一吧,記憶里它就比較模糊,依稀記得它同樣不大,能庇佑兩個人。它大略是一柄紅色的傘,也嵌著不少的花。相比于第一柄,對它的珍視就大大不如。我也不在執著于只能我撐傘,然后我發現了那位已經不在的如同兄長般的伙伴手是真的穩,兩個人連帶著書包都沒有被打濕。從那以后我發現別人給撐傘是真的舒適而愜意。
第二柄傘陪我的時間比第一柄久,約莫一年半,因為我的保養不當,它遭受了銹蝕,最終含淚和我訣別。奈何它沒想到人大多是喜新厭舊的,我有了新傘自然就把它忘了。
再往后的傘,我只知道是長傘,印象都不是很深,大概這就是通病吧,能記住第一,也許還能記住第二,但是往后就都隨緣了。所以初戀是每個人的白月光,后面很多所遇都會在淹沒在記憶的海里,唯獨這最初的美好還會時不時在腦海中沉浮。
初中開始就沒有再用長柄傘了,它確實不方便攜帶。于是乎,更為輕便的折傘就來了。有點小尷尬的是,其實初中之前我也用過一次折傘,只不過很尷尬的是我不知道怎么打開……去學校的時候是奶奶已經給打開的,到學校收起來之后放學再用我就愣是沒成功打開,當時還一度覺得是不是什么高科技。還好同學幫我開了,讓我不至于提著把傘然后蹭著他人的傘回去。
第一柄折傘乃至后面幾柄都是天堂傘。天堂傘我還是很喜歡的,它的顏色比較淺,嵌著的花也是淡雅的,有種小家碧玉的溫柔。當然它也確實小,一個人還行,兩個人就很難不濕身。一般它的傘骨只有六根,刷著銀白色的防銹漆,傘把形狀有些類似蒙古包,最大的缺點是比較難把握,手掌大一點不如握著中棒來著舒適。
相比于花花綠綠的長柄傘,我更偏愛于清新雅麗的天堂傘。雨中撐傘,它給我的感覺偏向安寧祥和,好似能和這水墨江南融合在一起。
折傘最大的麻煩大約就是收起來吧。大多數人都是收傘是關了以后就一股腦地卷起來再扣上,收起來確實不好看。尤其是當一位小家碧玉拿出一柄卷的那么難看的傘,就很破壞江南美女的氣質了。當然大老爺們就無所謂。折傘這種精細活,我是九年級才開始的。當時我有個話嘮徒弟,她大約是有些強迫癥吧,見我的傘皺成一團,就沒忍住折了。折完之后真別說,還挺好看的。受她的影響,后面我收傘就把每片傘葉按著折痕梳理,棱角都盡量對齊,整理好之后扣上,就像一根均勻的木棒。這樣收起來不但好看了不少,放進書包里也更節約空間。
方格傘是高中時候用的。第一柄方格傘購買于高一時候一個暴雨的下午,那天我的天堂小傘彈簧壞了,用手勉強撐著它到了小商鋪。本來我還是想繼續買一柄天堂傘的,但是找了一圈沒有,倒是有不少女生專用的外觀上有些奇怪的傘。我一個大老爺們肯定不可能買那種女生用的傘,所以就買了柄方格傘。那柄方格傘品牌是科龍,傘面是褐灰方格,大體褐色居多,有二十四根傘骨,四節中棒,傘骨和中棒都是黑色的。撐開特別大,能夠遮擋四個人。總體感覺是樸實無華且厚重。因為是二十四根傘骨,所以折它費了我不少時間。約莫半個小時,我收好了,連傘尾部分都是平整的,讓我極為滿足。所以就沒忍住散了多折幾次。大約是折的多了,后面收起來很簡單,因為折痕深,它能自己歸位,稍加梳理,就折好了。也許是因為這種折傘的成就感,也許是因為它足夠大,所以我對它很珍視,也保護的很好。可惜的是,它在高三的時候離開了。四根中棒中最細小一根不堪重負斷了……
往后的時間里,我也沒有找到和第一柄方格傘相似的傘,后來買的傘也都不怎么上心,所以就有了小雨帶傘雨停忘傘的經歷。
最后一柄傘是黑色的。它倒不是買的,是臨近畢業的時候順手牽羊的。本來我還以為它能陪我征戰工作生涯的。結果半路就棄我而去了。倒不是說壞了,而是坐飛機時候被繳了。自此,我沒有傘了。
這大約就是成長吧,從明媚鮮艷,到清新淡雅最后是樸實無華。年少的時候總憧憬著美好的未來,眉宇間飛揚著自信,一直都是明媚。稍大點眼里渙散著的是看不見前路的迷茫,放空身心不去思考才是最大享受,寡淡成了常態。再往后知道掙扎也沒有用,所以就干脆不瞎想了,走好腳下的每一步,沒有山花爛漫,但是能看見終點,沉穩才是最后。
這大約也是情誼吧。傘小的時候心里也住不下太多了,有一個熟悉的玩伴早上背著書包一起走,晚上背著書包嘻嘻哈哈回。傘更小的時候大約覺得只有自己了,喜歡獨處的時光,喜歡安寧的歲月。傘大的時候心里住了更多的人,有興趣相投的,有性格相近的,有貼心體己的,有朝夕相處的,也有視若無睹的……傘又小了的時候,曾經的伙伴散在天涯,有時念起,卻又覺得沒有遠離。傘沒了的時候,這次是我離開了,忙碌之中很難想起,只有在散亂又零星的夢里,才能短暫地找到。
傘,音同散,也恰如這一路走來的離散。年幼時的離散,總是短暫傷心之后就拋諸腦后,明媚還是主旋律。年少時的離散,大約是知道了有些人的離開,以后就不會再見,或者是再見也不是曾經的模樣,因而會帶著淡淡的憂傷,少年不知愁滋味,為賦新詞強說愁大概就是這種感覺。年紀稍長,更加明白珍惜,對于離散,不再形于顏色,會把不舍壓在心尖,然后好好告別。恍若驟雨初歇,心情的暗淡,但表象仍然安寧。
傘沒了,總有再買的時候。歸期莫問,聚散有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