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勝果
- 風起代北
- 錦鯉跳跳
- 2136字
- 2021-04-13 22:35:30
休整一日,大軍有序班師。
代北之戰,代軍殲敵過萬,自身重傷及陣亡五千人,值得一提的是陣亡將士多出自元從、國姓及同宗。
此事也給拓跋珪了敲響警鐘,讓他明白鮮卑才是代國的基本盤,只有他們才會為代國浴血奮戰。
作為領袖,拓跋珪必須要站在鮮卑立場上看待問題。
急不可耐的推行漢化,無異于自尋死路。
在五千人的重大傷亡下,代軍斬獲馬匹、甲胄、物資不值一提。
但若是著眼全局,此戰戰果無比輝煌。
此戰,既定戰略意圖全部達成。
其一:軍事上的勝利足以鞏固拓跋珪權威。
其二:暫時解除了來自西南方向的威脅!
其三:將士經歷此戰,戰力必勝往昔。
其四:北都光復在望,云中唾手可得!
云中郡,趙武靈王始置,歷經秦、兩漢,雖疆域有所變更,名終不改。
大河流經此地,水網縱橫,塞外稱之為敕勒川,天朝謂此地曰前套平原。
以云中為根基,招攬部眾、鼓勵生產、發展農業、坐觀中原紛爭,豈不美哉?
拓跋珪的下一個目標是河套。
設使朔方、五原、云中、雁門、代五郡橫連,又有幾人能當?
……
登國元年(384年),六月十五日,晴。
大軍跋涉五日,抵達距牛川咫尺的南池。
六月的南池波光粼粼,清澈的湖水倒映湛藍的天空,池內蘆葦叢生,水鳥翔集,池邊牛羊成群。
大獲全勝的代軍將士騎著膘肥體壯的駿馬,握緊短兵,眼神犀利注視前方,身軀筆直挺立,氣勢雄渾,行走間,馬蹄踏碎青草,濺起片片綠茵。
不時見到策馬的漢子手持套馬桿;姑娘們提起衣角趕著牛羊,笑聲陣陣,如春風吹拂,又似銀鈴脆響;孩童騎上心愛的小馬駒,手執小巧的角弓,嬉戲打鬧。
如此江山,豈不讓人留戀?
望著如畫般的草原盛景,出征將士都不禁放緩腳步,欣賞起這美麗景色。
拓跋珪展顏一笑,只覺自己身處世外桃源之中,兩軍交鋒令他精神壓抑、心力交瘁,此刻也不禁放松下來。
胡床美人、絲竹管弦,拓跋珪迫不及待想要發泄內心壓抑的負面情緒。
由于歸附部族過多,牛川草場不堪重負,部分部族遷徙至牛川周圍,如今牛川人流遠不如拓跋珪舉行即位大典之時,雖不至于冷冷清清,卻也顯得蕭索不少。
代軍大勝而歸的消息傳至王帳,引得王帳部民歡呼不已,這其中固然不乏一些夸大之言,但沒有不識相之人提出質疑。
拓跋觚、拓拔遵、燕鳳、長孫嵩、穆崇五人率領部民聚集在王帳以南,望眼欲穿等待拓跋珪歸來。
部民也是竊竊私語,激烈的議論著這場戰斗的戰果,爭執不休。
兩刻鐘后,地平線上浮現一條黑色長龍,長龍蜿蜒向北而來,正是回師的代軍。
戰勝的代軍將士胯下高頭駿馬昂揚,眼神凜冽,氣勢如虹。
位于三軍前列的拓跋珪褪去面上的倦容,換上一副堅毅的神色,目光炯炯,波瀾不驚。
部民看著大軍氣吞山河的威勢,心中皆是一驚,不自覺的咽口唾沫,隨即熱烈的歡呼聲響起。
游牧民族崇尚強者、崇尚強權,拓跋珪大勝獨孤部,自然而然的取得部民擁戴,這也宣告著他的統治更加穩固。
將士們被這種夾道歡迎的氣氛所感染,皆是面有得色,享受著戰爭帶來的榮耀。
復行二三里,大軍停駐,拓跋珪策馬入營,俯瞰腳下,一切盡收眼底。
“恭迎大王凱旋!”燕鳳五人齊刷刷的跪伏在地,高聲呼喊。
隨之周圍的部民、奴隸也紛紛跪下,額頭緊貼草地。
拓跋珪翻身下馬,行到五人近前,雙手虛扶:“諸君戍守王帳有功,請起”。
“謝王上!”五人齊聲應答,面帶喜色。
拓跋珪見群臣喜形溢于言表,不禁問道:“大軍出征之后,可有大事發生?”
“大王復立代國,來投者絡繹不絕,近幾日,有三部共五千人歸附”燕鳳站出來回稟。
拓跋珪聞言也是欣喜不已,連聲贊賞道:“善!大善!”
人口對一個國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軍事、政治、經濟、文化成國全是建立在人口繁榮之上。
五千人對秦、晉等大國來說不值一提,但對于新生的代國卻是舉足輕重。
拓跋珪追問:“卿等是如何安置歸附部落的?”
他可不想因為怠慢來投者,毀掉拓跋氏十幾代人孜孜不倦建立起的聲望。
前朝劉琨名望之高世所罕見,但他不能得人,亦不善撫人,雖來投者不絕如縷,但所剩者寥寥無幾。
反面教材在前,拓跋珪不得不慎重。
“臣等不敢決斷,請示過王太后,王太后下令安置在牛川以東于延水”燕鳳答道。
“如此甚好,孤去拜見王太后,明日巳時王帳議事!”拓跋珪沉思片刻,頷首道。
語畢,轉身向王帳走去,大步流星。
待拓跋珪離開后,跪著的部民、奴隸才陸續起身,沒有人表現出不滿。
在這個想做奴隸而不得的時代……能夠暫時做穩奴隸……沒有人會不滿……
……
王太后帳。
拓跋珪卸下偽裝,如同一只溫順的家貓跪在賀蘭氏面前。
自幼失怙的拓跋珪只有賀蘭氏、拓跋觚兩個親人,因而對賀蘭氏的愛戴也比尋常子女更加深沉,加之近來國事繁雜,少有盡孝,拓跋珪心中愈加愧疚。
賀蘭氏看著眼前一臉疲憊之色的拓跋珪,不由心疼萬分,溫柔的撫摸著拓跋珪的臉龐,上前拉起拓跋珪的手輕聲道:“珪兒,快起身”。
“母親”拓跋珪依言站起,靜靜立在賀蘭氏面前。
“而今你已為王,應當心系天下,我不過是一未亡人,不值得你如此掛念”。
“你是代國的王,你的責任是為蒼生謀求福祉,不應耽于宮闈之中”。
賀蘭氏慈祥的看著拓跋珪,她的眼滿是寵溺與溫暖,言辭卻是犀利。
拓跋珪聽到賀蘭氏的話,心頭一震,不由抬起頭看向賀蘭氏,卻發現她正用一種慈愛、柔和又嚴肅的目光注視著自己。
“母親教誨,孩兒謹記”拓跋珪垂首恭敬的答道。
“既然謹記,便去做你應該做的事”賀蘭氏微微笑道。
“是”拓跋珪低下頭,行禮緩緩退下。
……
帝性仁孝,多矜慈。
——《魏書》帝紀一.太祖本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