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詩人蘭波在《金龜子》里,描繪了身患相思病的少年:“少年火焰般的面頰,似櫻桃鮮麗/少年的呼吸,如紅貝殼般的燥熱。”通篇都是對艷麗、尤其是對紅暈的贊美。
日本專家的研究表明,臉部的紅色素以新生兒最多,從1歲起開始消退,顯得蒼白,到7歲僅顴骨部呈紅色;從14歲開始擴散,至20歲左右濃度最強;30歲時從臉部下半部位開始消退,但在顴骨部卻保留得最久。從這一研究可以得出結論,青春期到20歲時,臉...
上QQ閱讀APP看后續精彩內容
登錄訂閱本章 >
法國詩人蘭波在《金龜子》里,描繪了身患相思病的少年:“少年火焰般的面頰,似櫻桃鮮麗/少年的呼吸,如紅貝殼般的燥熱。”通篇都是對艷麗、尤其是對紅暈的贊美。
日本專家的研究表明,臉部的紅色素以新生兒最多,從1歲起開始消退,顯得蒼白,到7歲僅顴骨部呈紅色;從14歲開始擴散,至20歲左右濃度最強;30歲時從臉部下半部位開始消退,但在顴骨部卻保留得最久。從這一研究可以得出結論,青春期到20歲時,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