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靠書信來傳遞愛慕的年代,好像早已經結束了。但是,在互聯網時代,傳統情書是e風吹又生,成為新人類的一大時尚。而且,還要手寫的情書,才夠品味。可見,有關情愛的道具,不存在過時與否的問題。
情書的功能在征求對象的首肯之余,還有延續親密關系的作用。第一個用處容易被當事人不知不覺地夸大,在于當事人比較相信文字的力量,往形容詞和華麗的句式方向靠攏,并把自己刻畫成一個卡通式的“一日不見如三秋兮”式的人物。在這個時候,寫作人很容易進入古典文化營造起來的幻覺當中,將那些傳說人物與自己進行很有意思的混淆,自己甚至按照他們的言行舉止來處理事務。
實際上,依靠情書來捕獲芳心,從理念上看是幾乎不能成立的。因為被感動者往往是書寫者本人,對方絕不會因為文字出色而做出人生決定,而決定一個人感情取舍的因素往往不是文字能夠闡明的,比如錢財,比如職位,以及可觀的遺產等等——這些不可能寫進情書,那就特庸俗了。之所以依靠書信就獲得了成功,完全是基于別的因素,比如,彼此的外貌、收入、地位等等。新人類需要情書的目的,是自己收到寫著地址“內詳”一類的信件時,那一份不確定的飄忽,以及閱讀手跡的新鮮感受——被沒完沒了的恭維和鼓吹,那就像巧克力,多多易善。除此以外,文字實在不能提供更多的東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