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彈弓
- 清貧的詩意:正在消失的游戲
- 蔣藍
- 604字
- 2021-04-22 10:44:19
彈弓幾乎是所有小男孩都經歷過的百玩不厭的游戲。南方一些地區(qū)老喜歡在這里把“彈”讀作“Tan”,并就此誤讀一生。但不管怎么讀,指的都是一個東西。
那個時候,電影《小兵張嘎》是百看不厭的經典,每看一次,就會對張嘎的彈弓產生由衷的敬佩,瞧,別人打得多準呀!于是,大家會找一根“丫”字形的樹杈,綁上橡皮筋,很快做成了像模像樣的彈弓。開始只是發(fā)射紙子彈、紅薯藤,后來就開始發(fā)射厲害的石子了。其實,要把彈弓練得有準頭,沒有幾個月堅持不懈的練習是不可能實現(xiàn)的,但孩子總是淺嘗輒止,能夠把石子打出去就是最大的快樂啦,哪管準不準。
玩了一陣,大伙就有些厭煩了,覺得自己之所以打不準,是彈弓太差所引起的,怎么提高彈弓的質量呢?這個“人窮怪屋饑”的理論,大家完全贊同,在半大娃娃的指點下,我明白最好的橡皮筋是從飛機輪胎上剪下來的橡皮,最好的彈弓不是木頭的,而是鋁合金的,因為它閃閃發(fā)亮,漂亮嘛。
我把當母親的聽診器上的橡膠管子拆了下來,然后用一個洋瓷碗裝滿鉛質牙膏皮,放到大火上熔煉,再倒進泥巴做好的彈弓模型當中,擺弄、打磨了幾天,一把金光閃閃的彈弓就水落石出了,引得小伙伴眼紅了好久好久。
從此,拿著彈弓跟在比我大幾歲的男孩屁股后面跑,開始了狩獵生涯。鳥是一只沒有打到,倒是打死了鄰居的幾只小雞小鴨,外加十幾扇窗戶,父母去賠禮、賠錢,從此彈弓被沒收,幾次搬家后,徹底失去了蹤影。
回想到這些往事,繃直的橡皮撕裂空氣的聲音又清晰地回蕩在耳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