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曉雨去世一年多后,我們的刊物《野火》在BJ順利復刊,我的心情極為復雜——《野火》可以說是我與曉雨的愛情結晶。
其實,仔細說來,《野火》這份刊物的成長歷時已有整整五年?!兑盎稹返臍v史是豐富又曲折,其最初的前身是一份手抄報,《藍鷹詩報》,當時我在普格縣中學讀書。由于條件有限,加之經驗不足,這份《藍鷹詩報》是我手抄制作的,然后星期天帶回家,第二天(星期一)冒著烈日,來到縣城復印,我記得復印了30份。復印后裝在一個塑料袋里,到學校四處散發。到今天,我記憶猶新,當時我在教室里手抄和制作《藍鷹詩報》的時候,我的同學和老師,都在嘲笑我,也許夢想還沒有實現時,在別人眼里真的就是個笑話。
《藍鷹詩報》我們只出了一期,因為投稿人員慢慢增加,報紙形式承載不了,就改成刊物《藍鷹》。到《藍鷹》,出現多民族的人投稿。有莎藍、宸安等漢族;洛迦白瑪、扎西加措等藏族,其中包括后來對“野火”起著重要貢獻的達利卜安斯、阿月丘和孟曉雨,她們三個那時已是《藍鷹》的中堅主導者,在編輯《藍鷹》的時候,我和阿月丘有次意見相左,我們兩個發生了掙扎?!端{鷹》在摸索和曲折的逐漸成長成形?!端{鷹》包容性的辦刊理念,產生跨民族跨地域的人來稿,對后來“野火”的發生打下了基礎。以一帶多,來稿和交流的人越來越多,而且以女性居多。這個時候,我倡導另加創一個刊物《紅原》。我的這個建議,得到阿月丘和孟曉雨的贊成,因此《紅原》就此出生,“紅原”即隱喻有紅顏知己的意思。《紅原》創刊的時候,通多門語言的孟曉雨,借助在中國留學的外國青年,認識了一些國外朋友,慢慢地有郵件信來往?!都t原》第一期(創刊號)分為詩歌卷和散文卷。詩歌卷刊有扎西加措、宸安、莎藍、靈鷲、藍小魚、毛毛、張文勝等中國12人作品和謝爾蓋耶維奇彼薩夫斯基、凱恩瓊斯、山口熏子、羅曼達、梅蘭頓5人外國友人作品;在散文卷上刊發了蒙特爾、馬哈德、左巖和孟曉雨等人的散文作品。
在《藍鷹》第五期上,專門刊出外國友人的來信,以及孟曉雨的讀書筆記。在《紅原》第二期上刊出阿月丘的東巴文研究文章。后來在《紅原》第三期上刊發專輯“野火姐妹花”:耶律燕、耶律雪;在《紅原》第四期上刊發專輯“野火姐妹花”:比曲莫阿莎、比曲莫阿依,比曲莫阿莎和比曲莫阿依的戶口與身份證姓名分別為金美妍、金美婷,她們兩個是彝和朝鮮族混血兒,父親是彝人,母親是朝鮮族人,當時在彝區發作品,所以用讓她們兩姐妹用彝名,實際上在身份證和戶口本上她們兩個的民族身份是朝鮮族;在《紅原》第五期上刊發專輯“野火姐妹花”:阿月丘、阿勒丘。
《藍鷹》為主,《紅原》為輔,是我們當時辦刊的情況。實說,《藍鷹》和《紅原》有很多不足,在編輯和印刷上都顯得粗糙;刊發作品過于單一,以詩歌為主,導致影響或受眾度有局限。
我做過統計,在《藍鷹》和《紅原》上刊發作品的人,前前后后有好幾十個,但是走到“野火”時期的只有三個人:達利卜安斯、阿月丘和孟曉雨,她們三個后來都成為“野火”的骨干,都對“野火”的成長作出各自不可或缺的貢獻。特別是孟曉雨,今天我們“野火”的半壁江山是她打下來的,雖然她離世一年多了,但她對“野火”的貢獻和努力,我們銘刻內心,她的離世,是“野火”的損失,《野火》此次在BJ復刊,也有我們對她懷念的意思。
在2014年10月開始,耶律燕、荊姝詩、央金拉姆、李彥、呼延藍、上官翎、陽曼雨、金美妍、其美蘭澤、宇文漱蘭、司馬靜、阿勒丘、金美婷、耶律雪等人的加盟,“野火”進入成熟階段。在相互學習和磨合中,大家或多或少有所進步,我們在2015年5月份在四川宜賓創辦了刊物《大地》,《大地》是對《藍鷹》和《紅原》的合并,在創刊號上刊發了南枯信、耶律燕、阿月丘、央金拉姆、達利卜安斯、李彥、阿勒丘和馬海阿晶嫫的詩歌作品。同時也翻譯和發表了戈爾巴耶夫、艾茲拉、約妮茨斯特蘭德、迪迪昂琳達、拜登斯泰蘭德和鬼田龍介等外國友人的作品,以及一些國內朋友們的文本??梢哉f,《大地》是我們“野火”辦刊真正成熟的開始,有自己的方向、立場。我覺得辦刊的方向性和立場是不可動搖的,沒有方向,就會迷茫;沒有立場,就會動搖。方向就是初衷和價值,立場就是不被社會的周遭所左右,不去迎合任何人任何權威。除此之外,辦刊,還需有堅韌的品質和包容的度量。因為辦刊是個苦差事,費時費力,還要資金,其過程是艱難的,所以需要堅韌的品質;我們在辦刊的時候,需要有包容的度量,呈現不同的文體,接納不同的種族。因為包容,我們才能對各文化進行兼容并蓄,厚積薄發的同時,讓我們的刊物內在豐富,價值增加!
今天我們的刊物就以“野火”命名。我想《野火》在BJ復刊之際,就辦刊和個體寫作,強調兩個詞語:文本和文論。因為一個刊物除了自己的文本(重視文本)之外,還要用自己的文論(思想)。文本和文論缺一不可,用文本呈現寫作實力,用文論表述辦刊的理念、方向、價值。對一個刊物,辦刊的初衷是什么?為什么辦刊?辦刊的價值是什么?這三個問題不可回避,必須思考和回答。對于個體(個人)寫作,同樣需要強調文本和文論。一個寫作者,應該有自己的哲學(思想),因為沒有思想的寫作,難免進入方向迷失的十字路口。
而對于一個刊物的選稿來說,主編必須秉持“唯作品水準”原則,鄙棄關系和人情,是否刊發?只看作品的水平,不看其名氣。所以對于刊物的主編和編輯們,我建議在選稿的時候,進行糊名制選稿,以保證刊物的作品質量。今天中國的很多刊物(特別是官辦刊物),選稿,只看名氣,只看關系,不看作品的水平,才導致中國幾十年來文學無大家(大師)。
就《野火》復刊號而言,有著一些遺憾和不足,但也有亮點。至少選用的稿子都是有品質和思想的。我在組詩《自殺七式》直面現世,再次用作品表明體驗苦難的寫作?!叭嘶钪?,僅僅只為死去!”就是生即是死的生命哲學的拷問?!罢蹟嗟牡?,走過舌尖,像透明的生魚片,在冰涼中發黑,植進水泥翹起的僵硬。”是內心與外界的矛盾,在矛盾中掙扎,產生自殘的意向。“帝王發出漆黑的法典,人們只有挖眼,沒有選擇。”“表面的繁華與百姓無關?!敝泵尕毟徊罹嗪蛧幻窀F的現世,人們精神上遭受黑暗籠罩,內心上被空虛和迷惘侵蝕?!笆澜绶ǖ鋵懙溃汗窦磫“?!”是赤裸地對思想進行消滅!“焚書,洗腦的開始;焚書,愚民的選擇。”焚書不是焚書,即是禁言禁思想!荊姝以敘述的筆法,在《故事》和《徐婆》兩首詩里,那調侃式的語言,呈現的是現實的人間百態。這是植根于日常生活的思考和敏銳的寫作。達利卜安斯在《古巴比倫》一詩中,把古與今融為一體,進行詩寫,寫進古代歷史的黑暗、壓迫,和現代世界的荒誕和物欲。央金拉姆則在《抽煙的男人》中現盡物欲橫流、貪污腐敗、心智迷亂的當下社會生活。李彥在《女人乳》中,對女人的形體美和**美,進行了謳歌。呼延藍在作品《唐詩宋詞》中企圖化古為今用,她走進中國古代的唐詩宋詞,來抒寫今天的文化感受。
在這期的文論方面,也是精彩而厚重,且富有思想。我在評論《草原經驗的詩意——談蒙古族詩歌品質》一文中,闡釋了自己對民族文化寫作和現代人們寫作等方面的幾點淺見。在《少數族裔藝術沒有必要刻意強調民族性——從楊魏玲花的歌唱藝術說起》中,我從中國著名歌手楊魏玲花的歌唱藝術起筆,以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老舍的《茶館》和《四世同堂》以及納蘭性德的詞,作為佐證,以論證少數族裔藝術沒有必要刻意強調民族性,少數族裔藝術不應該只生長在民族文化地域和民族人群之中的思想看法。耶律燕在《“野火”創作七論》中,從七個方面,為我們的創作提供了入手的參考或路徑,阿月丘在《七則論》中,表述什么是藝術?藝術家需要天賦;藝術人需要包容和開放的思想等。司馬靜在《藝術矛盾》中強調藝術在想象和現實的矛盾中發生的情況。其美蘭澤在《深入不滿之心理》中說,藝術創作和藝術欣賞都需要有不滿足的心理,這樣有助于藝術的提升。人們都有不滿心理,不滿中產生矛盾,而矛盾讓我們的藝術得到升華。
在復刊號的最后一個專欄,基本上都是發表關于孟曉雨的一些文字,雖然她已逝去,但是她對“野火”的功績,我們永遠銘記,此次復刊,除了重整我們的團隊,也是對她的一種悼念!在書信集《謝謝,讓我遇見你》中,以優美的文字,盡現我和她的點點滴滴。在回憶錄性質的隨筆散文《佳人難再得》中,是我在回憶我和她的愛和恩,《佳人難再得》,我還沒有寫完,想寫成一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