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貢問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則止,毋自辱焉?!?
(一)
曾子曰:“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朱熹注解說:“講學以會友,則道益明;取善以輔仁,則德日進?!?
《子路篇第十三》
子路問政。子曰:“先之,勞之。”請益。曰:“無倦?!?
《禮記》:“夫躬行者,政之始也?!庇终f:“君子欲政之速行也者,莫若以身先之也?!?
《國語》敬姜論勞逸:“昔圣王之處民也,擇瘠土而處之,勞其民而用之,故長王天下。夫民勞則思,思則善心生;逸則淫,淫則忘善,忘善則惡心生。沃土之民不材,淫也。瘠土之民,莫不向義,勞也。”
英國歷史學家湯因比在其《歷史研究》中提出的著名論斷:文明產(chǎn)生于挑戰(zhàn),富饒的土地不能產(chǎn)生文明,只有貧瘠的土地能產(chǎn)生文明,因為挑戰(zhàn)才能使人類進步。
“靡不有初,鮮克有終。”
(二)
子曰:“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使于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
錢穆注解說,《詩經(jīng)》“風雅頌”三百首,實際上是西周一代的歷史,內(nèi)政外交,風土民情,無所不包。其治閨門之道,在《周南》《召南》;農(nóng)事富民之道,在《豳風》;平天下、接諸侯,待群臣之道,在《大雅》《小雅》;而《頌》的部分,是政成事定后而作,得失治亂之情,盡在其中。
(三)
子謂衛(wèi)公子荊善居室。始有,曰:“茍合矣?!鄙儆?,曰:“茍完矣?!备挥校唬骸捌埫酪?。”
楚天注:渴望自己已經(jīng)擁有的事物
(四)
子夏為莒父宰,問政。子曰:“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呂氏春秋》:“利不可兩,忠不可兼。不去小利,則大利不得;不去小忠,則大忠不至。故小利,大利之殘也;小忠,大忠之賊也?!?
(五)
樊遲問仁。子曰:“居處恭,執(zhí)事敬,與人忠。雖之夷狄,不可棄也。”
“居”,是居心的居
《漢書?五行志》說:“內(nèi)曰恭,外曰敬?!?
(六)
子貢問曰:“何如斯可謂之士矣?”
子曰:“行己有恥,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曰:“敢問其次?”
曰:“宗族稱孝焉,鄉(xiāng)黨稱弟焉。”
曰:“敢問其次?”
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為次矣?!?
曰:“今之從政者何如?”
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斗,是容器;筲(shāo),是竹編的飯筐。
朱熹注解說:“此其志有所不為,而其材足以有為者也?!?
朱熹說:“此本立而材不足者,故為其次?!?
(七)
子曰:“不得中行而與之,必也狂狷乎!狂者進取,狷者有所不為也?!?
“與”,是傳授。
(八)
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無恒,不可以作巫醫(yī)?!品?!”“不恒其德,或承之羞?!弊釉唬骸安徽级岩印!?
“不恒其德,或承之羞?!边@是《易經(jīng)?恒卦》的卦辭,意思是說,人如果沒有恒心,不能恒久地保持他的美德,就難免遭到羞辱。子曰:“不占而已矣?!编嵭⒔庹f:“易所以占吉兇,無恒之人,易所不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