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必讀古詩詞精華品鑒
- 徐昌才
- 1391字
- 2021-03-09 14:28:57
綠水青山皆春意
——王灣《次北固山下》賞讀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經歷冰雪災難之后的春天,讀一首詩——王灣的《次北固山下》,可以誘發我們的想象,拓展我們的心靈空間,豐富我們的人生意趣,給我們帶來新春的喜悅和希望。特別是作為常年離鄉背井、謀食勞碌的天下游子,讀一讀王灣這首喜憂參半的詩作,會有更多共鳴,更多聯想。
北固山,在今江蘇鎮江市北,橫插江中,三面臨水,形勢險固,因此為名。系古來兵家必爭之地,也是文人騷客吊古詠懷的勝地。“次”是旅行停頓,詩中說水路,當然理解為隨舟停泊之意,暗示作者山水兼程,行蹤難定的旅途辛勞。全詩可以分為兩個層次,前六句言喜,后兩句說憂,各為一層。先看言喜這一層,借景抒情,情景交融。青山隱隱,連綿起伏,客路蜿蜒,悠悠不盡,給人以山外有山,行路無盡之感;綠水迢迢,碧波如鏡,小船緩繪前行,順風順水,讓人感到心曠神怡,神清氣爽。山一程,水一程,山環水繞過,山清水秀,有江湖奔波、一路艱辛之感,更有萬水千山、生機勃勃之意,詩人忘記了羈旅天涯的勞頓困苦,忘記功名紛爭的心力交瘁,陶醉于眼前美景,忘情于滿目春意,心花怒放,得意揚揚!恰逢春潮涌漲,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與岸齊平了,詩人的視野也因之而更顯高遠開闊;又是和風吹拂,一帆風順,平穩前行,小船與春風一樣輕快,詩人的心情也由此而更見歡欣愉悅。本來遠離故鄉而又行程遙遠,難免使游子心緒愁悒,卻因大自然中“青山綠水”的美麗使詩人轉為欣悅,現在又加上奔涌的江潮把人的視線引向無限遼闊的境界,更兼江風喜人,習習拂面,不難體會,這使獨具慧眼的航行者產生多么大的審美愉悅。果然,詩人靈感躍動,脫口吟出新奇工巧的千古名句:“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江面夜色尚未完全褪去,一輪熠熠閃光的紅日正冉冉升起;舊年臘月還未過完,江邊景物也呈現出歡快溫馨的青春氣息。海日生于殘夜,將驅盡黑暗;江春(萬物勃發所表現出來的濃濃春意)闖入舊年,將趕走嚴冬。這是自然時序的交替,這是光明燦爛的景色,這更是積極樂觀、勃勃向上的生活真諦,聰明的詩人王灣在自己的放舟綠水之中發現了這一點,并把他的高興、愉悅分享給我們,讓我們感覺到,春天有多溫暖,有多歡快!
再說詩歌第二層,說“憂”,即最后兩句,“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海日東升,春意萌動,詩人放舟于綠水之上,繼續向青山之外的客路駛去。這時候,一群北歸的大雁正掠過晴空。雁兒正要經過洛陽啊!詩人想起了“雁足傳書”的故事,還是托雁兒捎個信吧,雁兒啊,煩勞你們飛過洛陽的時候,替我問候一下家里人。詩人并非富商豪客,此行江南亦非浪跡天涯的飄然游賞,“志趣高遠”(《唐才子傳》對王灣的評語)的詩人并未沉醉于“江南佳麗地”而“樂不思蜀”,他那歷朝古都的出生地洛陽,有鄉親,有家人,有朋友,更有事業,理想……牽縈著詩人的游子之心。所以,詩人一看到北歸的大雁,就敏感地覺察到對洛陽的思念。字里行間隱隱透露出一種漂泊難歸,眷戀難已的憂慮。
全詩而言,歡樂是主,隱憂居次,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寫樂,文筆清麗,視野開闊,生機勃發,意境雄放,洋溢歡快情思;寫憂,文筆省凈,感受敏銳,情思含蓄,曲折動人,思鄉殷殷情深:喜憂參半,情隨景遷,真實地展示出詩人豐富、誠摯、熱烈而深沉的內心世界。讀這首詩,迎接一個春天的到來,最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