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趨勢跟蹤(原書第5版)
- (美)邁克爾·W.卡沃爾
- 876字
- 2021-03-12 20:32:47
投資還是投機
大部分人都把自己看作是投資者,他們會去尋找價值洼地。但如果你注意到市場上那些長期贏家通常都聲稱自己是做交易的,你不想知道為什么嗎?道理很簡單,那就是他們不是在投資——他們是在交易。
無論是股票市場還是房地產市場,投資者如果把錢或者資產投進去,他們就會假定自己的投資的價值會隨著時間一直保持增長:“我會長期持有,這絕不會錯!”當價格上漲,他們的心理暗示會繼續強化,投資也繼續增加。但這些投資者對于價格下跌卻毫無準備。他們只會繼續持有,期待下降的價格走勢發生逆轉。投資者在牛市里大獲全勝,緊接著又在熊市里把錢賠出去——正如循環的鐘擺一樣。
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投資者對未來發生損失時如何處置毫無準備。他們總是寧愿被“套牢”,盡管這樣可能帶來更持久的損失。而如果主流的想法都認定投資是“好的”“安全的”,而交易是“壞的”“有風險的”,那么人們自然會和“投機式的交易”劃清界限。他們在投資時聽信公募基金的大話,接受政府系統的指引,接著就是蒙頭大睡,不再問津。
而作為一名交易者,他需要有既定的計劃或策略,運作他的資本以獲取收益。交易者并不在乎他是買入還是賣出,只要最后能賺到錢就好。他們不是在投資什么,而是在交易——而這是非常關鍵的區別。
湯姆·巴索堅信一個人之所以能被稱為交易者,并不在于他是不是頻繁交易。有些人誤以為只有在市場上頻繁買入和賣出的人才算是交易者;而事實上,成為一名交易者的關鍵在于他對交易本身持有的態度,而非是否在市場上成交了一單。例如,一名卓越的交易者需要有超乎常人的耐心。非洲雄獅會日夜守候,等待有利的時機襲擊那些突然出現的獵物;而好的交易策略也能夠等待數周甚至數月,直到真正的交易機會到來,交易者才開始行動。
靠水晶球做預測來謀生的人,注定要吃到碎成渣的玻璃。
——瑞·達利歐(Ray Dalio)
另外,在理論上,一名交易者做空的頻率應該和做多的頻率持平,才能保證無論市場上漲還是下跌都能賺到錢。但實際上,絕大部分人并不能做到這一點。當市場下跌時,這種反直覺的念頭會令他們不斷掙扎;這時候最好的情況是消除困惑,但困惑卻常常難以消除。人性總是希望暴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