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1 照片明暗與256級亮度

一張照片通常必須具有亮部、暗部和中間調(一般亮度)區域,其中中間調區域是非常重要的,它用于表現照片大部分的細節,并可以在暗部和亮部區域之間形成平滑的過渡,這樣照片的明暗層次才會豐富、細膩起來。

實際情況是否如此呢?我們通過幾張照片來看。圖1-1所示的照片,暗部和亮部像素非常明顯,畫面中只剩下純黑和純白像素,中間的灰調區域幾乎沒有,你還能說這是一張照片嗎?恐怕只能說這是一幅圖像了,因為連最起碼的細節和層次都丟失了。

53172-00-011-01.jpg

圖1-1

而圖1-2所示的照片,除了黑色的云層和白色的天空部分之外,在水面和木棧道部分出現了一些中間調的灰色像素,這樣的畫面雖然依舊缺乏大量細節,并且層次過渡不夠平滑,但相對前一張照片卻好了很多。

53172-00-011-02.jpg

圖1-2

再來看圖1-3表現的另外一種效果。該照片中,亮部區域沒有那么白,呈現出了更多的細節;暗部區域也并非純黑,而是稍微亮了一點,并呈現出許多暗部細節;照片大部分的像素集中在了中間調區域,并且中間調區域的明暗層次過渡是比較豐富的。這樣照片就變得好看了很多,但仍然不夠好,為什么呢?可以看到,照片在高光和暗部區域仍然損失了很多層次細節,并沒有實現完美的平滑過渡。

53172-00-012-01.jpg

圖1-3

圖1-4所示的照片與圖1-3很像,但是高光和暗部層次細節更為豐富,這讓照片整體的明暗層次過渡平滑細膩,給人的感覺是最好的。需要注意的一點是,即便是我們最終確定的明暗層次最為合理的照片,仍然會有一些細節的損失,特別是在最亮和最暗的部分,這是由相機的寬容度(在1.1節的“動態范圍與寬容度”中我們將詳細介紹)所決定的,在拍攝高反差的逆光照片時,往往是無法避免的。但輕微的細節損失,一般不會影響照片整體的格局。

53172-00-012-02.jpg

圖1-4

從圖1-1~圖1-4,你可以學到一個知識:照片的明暗層次應該是從暗到亮平滑過渡的,不能為了追求高對比的視覺沖擊力,而讓照片損失大量中間灰調的細節。

在數碼領域,我們可以用不同的亮度值來描述照片從最暗到最亮的層次。看圖1-5中的第一行,只有純黑和純白兩級的明暗層次,這與圖1-1只有純黑和純白兩種像素的畫面效果相對應;第2~4行,除純黑和純白之外,還有灰調進行過渡,這與圖1-2和圖1-3的效果相對應;而第5行,從純黑到純白之間有256級明暗層次,并且逐級變亮,明暗層次的過渡已經非常平滑了,這與圖1-4所示的照片相對應。

53172-00-013-01.jpg

圖1-5

在計算機中,純黑像素的亮度為0,純白的亮度為255,中間調的亮度則介于這兩者之間。這樣從0~255,一共有256個明暗層次。

看到圖1-5中第5行的灰度條,是否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呢?在Photoshop中打開一張照片,然后在“圖像”菜單中選擇“調整”菜單項,在打開的子菜單中選擇“色階”菜單命令,可以打開“色階”對話框。該對話框的底部,就有這樣一個從黑到白的動態條,如圖1-6所示。

53172-00-013-02.jpg

圖1-6

在色階圖中間的偏下部位,“輸出色階”是一個灰度條,數值為0~255,一共256級,即256個亮度層次。同樣,0對應純黑,255對應純白,這也對應著照片的256級亮度。

以上我們是用黑白照片來舉例說明的,但當前是彩色攝影的時代,那么彩色照片是否也能套用這種明暗層次變化的規律呢?顯然是的!隨便打開一張彩色照片,你會發現色彩也是有明暗變化的。比如說我們打開的圖1-7,畫面中除了近乎白色的水面和黑色的區域之外,綠色的樹木、青色的水面也是有明暗變化的,這些區域就是展現畫面大量細節的中間調像素區域,它們占據了照片的絕大部分面積。

53172-00-014-01.jpg

圖1-7

綜上所述,照片的色彩和明暗都是可以用256級來進行衡量的,后期軟件中對照片明暗和色彩的修飾和調整也是以此為基礎的。

為什么是256級亮度

現在你可能想到一個問題,為什么用0~255來表現照片的明暗呢?這是由計算機自身的特點決定的。計算機以二進制的0和1來存儲數據,一個存儲單元可以容納8位二進制數,如01010101這種形式。這樣,一個存儲單元的樣式變化就有28=256種,用于表現亮度時,就可以表現出256級亮度,也可以稱為8位的位深度。

其實,人眼直接看自然界中的景物,能夠分辨出極為驚人的亮度級別。相機或計算機肯定無法將這些亮度級別都呈現出來,只能進行一定數字化的轉換。相機拍攝的RAW格式原片,通常可以分辨出212或214的亮度級別,即12位或14位的位深度;在計算機中,當前可以支持32位、16位的位深度,如圖1-8所示。但從兼容性的角度考慮,還是沿用多年以前的圖像亮度計算標準,即8位的位深度,也就是我們介紹的256級亮度了。

53172-00-014-02.jpg

圖1-8

小提示

在Photoshop中,將照片轉換為32位位深度后,你會發現,照片的明暗和色彩層次會細膩很多,但很多軟件的調整功能是無法使用的。所以說,使用8位位深度對照片進行處理,主要是從兼容性的角度來考慮的。

位深度與照片處理

使用8位的位深度存儲和處理照片,可以獲得更好的兼容性,但也是有缺陷的。我們通過兩張照片的后期處理來看一下。圖1-9為JPEG格式原片和提高1.5EV曝光值后的照片效果。照片提高曝光值后,可以發現非常明顯的問題:畫面的高光部分出現了嚴重的高光溢出,變為“死白”;而暗部被提亮以后,只是變得灰蒙蒙的,明暗層次還原很差。

53172-00-015-01.jpg

圖1-9

圖1-10為RAW格式原片和提高1.5EV曝光值后的效果。從改變曝光值后的照片可以看到,雖然原高光部分有些溢出,但并沒有完全損失細節,仍然能分辨出層次;而暗部區域則變得明暗適中,并且層次細節也很理想了。

53172-00-015-02.jpg

圖1-10

出現圖1-9和圖1-10所示的問題,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RAW格式與JPEG格式文件的位深度不同。當前,我們使用的JPEG照片文件的位深度是8位,而RAW格式文件的位深度則為14位。較大的位深度讓你在對照片進行處理時,能有更大的發揮空間。

照片的色彩是由紅、綠、藍三種色彩混合而成的,每種顏色都具有28=256級亮度,三種色彩任意組合,那么一共會組合出256×256×256=16777216種顏色。人眼基本上能夠識別1600萬種色彩,兩者大致剛好能夠匹配起來。

反觀RAW格式照片,差別就很大了。RAW格式一般是具有14位色彩深度,即紅、綠、藍三種色彩分別具有214級亮度,最終構建出來的顏色數是4398046511104。如此多的色彩數,遠遠超過了人眼能夠識別的程度。這樣的好處就是給后期處理帶來了更大的余地,而不會輕易出現那種8位位深度的照片寬容度不夠的問題,如稍稍提高曝光值就會出現高光曝光過度、損失細節的情況。

動態范圍與寬容度

動態范圍(Dynamic Range)與寬容度都是指從最暗到最亮的范圍,但所指的對象不同。動態范圍主要針對數碼照片,而寬容度則主要針對的是感光元件(膠片)。

動態范圍是數碼時代的概念,針對的是照片。打開兩張照片,圖1-11所示的畫面反差很高,有非常暗的部分,也有非常亮的部分,并且中間影調的層次過渡很平滑,細節豐富,我們就可以說這是動態范圍很大的照片;圖1-12明暗對比不明顯,照片中缺乏暗部和亮部,即暗部不夠暗,亮部又不夠白,這種照片就是動態范圍很小的照片。

53172-00-016-01.jpg

圖1-11

53172-00-016-02.jpg

圖1-12

另外,照片的動態范圍是可以進行修飾和調整的。針對動態范圍不夠大的照片,我們可以通過很多種方法進行優化。如圖1-13所示,畫面明顯缺乏暗部和高光部位像素,那我們可以參照直方圖對其進行調整,將其拉伸到0~255的全亮度范圍,這樣照片的動態范圍就足夠大了,如圖1-14所示。

53172-00-017-01.jpg

圖1-13

53172-00-017-02.jpg

圖1-14

與動態范圍不同,寬容度是從膠片時代沿用下來的概念,是指膠片所能正確容納的景物亮度反差的范圍。能將亮度反差很大的景物正確記錄下來的膠片稱為寬容度大的膠片,反之則稱為寬容度小的膠片。所謂“正確”是指在最暗部和最亮部也能呈現出足夠多的細節層次,如果無法顯示細節,那就表示寬容度不夠了。

到了數碼時代,寬容度被用于描述感光元件對明暗反差的容納能力。一般來說,寬容度越大越好。通常情況下,高檔數碼單反相機的寬容度要好于中低檔機型。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厂| 牡丹江市| 正阳县| 乌拉特前旗| 孝感市| 清水县| 大洼县| 吉木乃县| 宝清县| 车致| 浙江省| 黄骅市| 广饶县| 德兴市| 镇宁| 威海市| 二连浩特市| 兴宁市| 景东| 金溪县| 洪雅县| 通河县| 平塘县| 得荣县| 安顺市| 台湾省| 香港| 柞水县| 达拉特旗| 平阳县| 偏关县| 久治县| 襄樊市| 且末县| 南涧| 专栏| 博爱县| 辽宁省| 本溪| 宁河县| 密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