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與眾不同的生辰八字

康熙六十一年,也就是公元1722年,陰歷三月十二日,這是大清王朝歷史上很特殊的一天。

關于某位帝王,最重要的史料通常是他的實錄,實錄是一朝史官根據原始材料寫成的專門記錄某位皇帝生平的著作。那么關于乾隆最權威的著作,就是《清高宗實錄》。根據這本書的記載,就在這一天,清代最著名的三位皇帝,康熙、雍正、乾隆,頭一次聚到了一起。當然了,雍正和乾隆這時還不是皇帝,應該被稱作胤禛(yìnzhēn)和弘歷。

這一天,對中國歷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它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康熙朝儲位斗爭的結果,因此也為中國歷史上持續最長的盛世,康雍乾盛世,埋下了伏筆。

對于我們講述的主人公乾隆(當時還叫弘歷)來說,這當然更是決定他命運的一天。一個人的命運,受很多因素影響,最重要的因素有四個:出身、天賦、努力和機遇。我們知道,康熙有幾十個皇孫,為什么最后偏偏是弘歷當了皇帝呢?一個主要原因,就是在這一天,十二歲的弘歷得到他一生最重要的一個機遇。

這一天出現的背景,是這樣的:

康熙皇帝晚年,情緒非常低落,晚上經常失眠,成天哀聲嘆氣,用我們今天的話來說,就是得了重度抑郁癥。為什么呢?因為皇子們的儲位之爭,搞的老皇帝心力交瘁。因此,這一年的春天,康熙的第四個兒子胤禛對老皇帝說,我的賜園,圓明園里,有幾百棵牡丹,都是珍稀品種,現在開得正艷。您不如到那看看,換換心情,怎么樣?我們都知道北京的圓明園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園林,不過,它一開始,只是康熙賜給雍親王胤禛的一個小花園。后來的圓明園是在這個基礎上擴建而成的。

康熙皇帝一聽可以賞花,挺高興,就答應了。

康熙根本沒想到,這是胤禛為了奪取皇位,設計的一個步驟。

雍親王胤禛是一個城府很深的人。表面上,他對皇位沒什么興趣。他喜歡書法,愛讀佛經。在其他八個皇子為皇位打破頭的時候,他卻把自己關在家里,苦練書法,猛讀佛教,看上去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經,一派閑云野鶴之姿。所以康熙皇帝,對胤禛很信任。晚年經常到他的花園中去玩。據《清圣祖實錄》統計,康熙皇帝晚年,一共到胤禛的圓明園去過十一次。其他皇子很少能享受到過這樣的恩榮。很顯然,這是因為胤禛表面上沒什么野心,所以讓康熙感到很親近很放松。當然事實上,正如我們所知道的那樣,胤禛對皇位,可謂垂涎三尺,夢寐以求。

康熙皇帝一共生了三十五個兒子,長大成人的有二十個,這二十個人中有九個人,深深卷入儲位斗爭之中。在爭位的皇子們當中,胤禛看起來本來是最沒希望的一個。因為從年齡上來說,他不是最年長的,沒有年齡優勢。從才干上來說,他為人也很低調,不顯山露水,才干并不突出。從個性上來說,他這個人不太喜歡和別人交往,深居簡出,獨來獨往,天馬行空,并不是一個特別能團結人,特別有人格魅力的人。

那么,為什么最后勝出的偏偏是他呢?我認為,胤禛在三個方面做得比別人要好。

第一,他隱蔽得最好。胤禛深知要想得到皇位,首先要把自己的野心隱藏起來,不能讓康熙覺察到。道理很簡單,接班人和在位者的關系是最難相處的。一旦你露出接班的企圖,老皇帝肯定會時刻警惕你,你是不是要暗害他啊,是不是要搶班奪權啊?和你的關系就很難處。所以胤禛才成天念佛經練書法,裝出一副不求進取的模樣。

第二,胤禛也會適度地表現自己的才干。因為你缺乏才干,也接不了班。所以胤禛的原則是不主動表現自己,不搶風頭,但是當康熙皇帝偶爾交給他一些任務時,他會完成得很出色。比如有一次,康熙朝的皇太后去世了,康熙把喪事交給胤禛安排,胤禛安排得井井有條,給康熙皇帝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讓康熙感覺到,這個第四子,是有才能的。

第三方面,就是今天他設的這個步驟。他要用一個特殊的砝碼,來打動康熙皇帝。這個砝碼,就是我們要講的主人公,弘歷。

康熙皇帝到了圓明園,胤禛把他迎到一座叫牡丹臺的大殿里,父子兩個人面對怒放的牡丹,把酒臨風,聊點與政治無關的家長里短,氣氛十分融洽。

聊著聊著,胤禛似乎漫不經心地說了這么一句:“您的兩個孫子打生下來還沒機會見到您呢,今年都十多歲了,您想不想見見?”

有的讀者可能不理解,說孫子都長到十多歲,怎么還沒見過祖父呢?其實這在康熙朝一點也不奇怪。因為康熙皇帝的孫子實在太多了,一共九十七名,加上孫女,一共二百多人,根本見不過來。所以政務纏身的康熙,在生前只見過不到二三十個。

聽到胤禛這樣說,康熙隨口答到:“好啊!那把他們倆叫出來我看看吧。”

胤禛一聽,向里面一招手,從里間屋走進來兩個孩子:胤禛的第四子弘歷和第五子弘晝,兩個人都是十二歲,并非同母所生,年齡只差兩個月。

一見到這兩個孩子,康熙皇帝不覺就放下了手中的酒杯。

弟弟弘晝沒有給皇帝留下太深的印象,但哥哥弘歷,用《清高宗實錄》中的記載說,卻讓康熙“見即驚愛”,就是一見就很驚訝和喜愛。康熙發現,這孩子相當與眾不同。弘歷身材挺拔,皮膚白皙,長得很漂亮。如果用古典小說中的話來形容一下,就是眼如秋水還清,面如滿月猶白。尤其讓康熙注意的是,這孩子的眼睛里,有著一種不同尋常的靈氣與沉靜。

兩個孩子上前,給爺爺行禮。行禮的時候,康熙注意到,這個弘歷,一舉一動既敏捷得體,又落落大方,絲毫沒有這個年齡段孩子常有的緊張和局促。相比之下呢,他的弟弟弘晝就顯得拘束多了。

弘歷給了康熙一個非常好的第一印象。康熙皇帝一輩子和各種人打交道,很善于判斷一個人有沒有才干。《清高宗實錄》記載當天的情景說,康熙“偶舉《愛蓮說》以試,誦解融徹,獎悅彌至。”就是說老皇帝向弘歷招招手,說,過來,問他,現在在讀什么文章啊?弘歷說,在讀宋代大儒周敦儀的名篇《愛蓮說》。康熙說,能背嗎?弘歷說,能,說完就落落大方地背了一遍,一字不差。康熙很高興,又問,知道是什么意思嗎?弘歷說,知道,說完又從頭到尾地講解了一遍,講得很準確。

康熙十分驚訝,這孩子太聰明了!一個十二歲的孩子,能把這篇文章講成這樣,實在太難得了。沒想到我還有這么聰明的一個孫子。在他見過的幾十個孫子當中,這個是最出色的!聊了幾句天,康熙叫兩個孫子也入席一起吃飯。吃完飯,康熙回宮,不過當天晚上康熙卻沒有睡踏實。他不停地想到這個叫弘歷的孩子,感覺在愛新覺羅家族中能出現這樣一個孩子,實在是太難得了。第二天一大早,他就派太監來到圓明園,來干什么呢?他命雍親王胤禛寫下弘歷的“生辰八字”,他想親自看看。

雍親王胤禛聽說康熙想看弘歷的八字,非常高興,立刻親筆寫好,交給太監。太監走了之后,雍親王自己在心里偷偷大喊一聲:“耶!成功了!”

什么成功了呢?他設的這個步驟成功了。

胤禛的這個步驟就是,把自己的兒子弘歷想法介紹給康熙皇帝,讓康熙和弘歷建立起良好的祖孫關系。這個孩子,就將是他爭奪皇位的一個重要砝碼。為什么呢?我們知道,偉大的政治家思考政治大局,就如同一個高明的棋手下棋一樣,他不可能只算一步,肯定要多算幾步。所以,康熙要是決定傳位給哪個兒子,肯定也會關心一下這個兒子所生的孫子,因為這關系到第三代君主的素質問題。康熙晚年,曾經對太子胤礽兩立兩廢,折騰了好幾個來回兒,一個重要原因,是康熙非常喜歡胤礽的長子弘晳,所以對放不放棄胤礽心里很矛盾。雖然已經不喜歡太子了,但是卻覺得這個皇孫是一塊很好的做皇帝的材料,那么你要是不傳位給太子,這皇孫就做不了皇帝。朝鮮有一本史料,叫《朝鮮李朝實錄》,其中記載很多清代中朝外交史上的事。其中有一則記載說,在康熙晚年,朝鮮使臣出訪中國,回國后向朝鮮國王匯報說:“皇長孫頗賢,難于廢立。”皇長孫,就是胤礽的兒子弘晳。又說:“或云太子之子甚賢,故不忍立他子而尚爾貶處云矣。”也就是說,因為康熙希望這個孫子將來能登上皇位,所以才在廢太子問題上遲遲下不了決心。所以皇孫素質如何,對康熙選擇皇子是有決定性影響的。

那么雖然康熙從來沒有明確表達過這個想法,但是聰明透頂的胤禛當然清楚父親的心思,所以他刻意要把弘歷介紹給康熙認識。但是胤禛為什么知道康熙肯定就會喜歡弘歷呢?如果不喜歡,豈不是給自己減分而不是加分嗎?

這就涉及我們前面談到的決定一個人命運的諸多因素中的另一個,天賦。天賦是一個人成功必不可少的一塊基石。弘歷之所以被胤禛從六個兒子中選出來介紹給康熙,就是因為他身上有著超常的天賦。胤禛相信,弘歷憑著這種超常的天賦贏得康熙的喜歡。

確實,弘歷這個孩子,自幼聰穎異常,讀書上非常有天份。登基之后,乾隆曾出了一本詩集,叫《御制詩全集》,其中一首詩的注解中說,“余幼時,日所授書,每易成誦。吾弟和親王資性稍鈍,日課恒落后。先生復令予加課。”也就是說,他與弟弟弘晝同時開蒙讀書,每次背書,他都過目不忘,弟弟卻遲遲背不下來。弘歷這邊都背了三篇文章了,弘晝還在那吭哧第一篇呢,老師就給弘歷加上三倍的功課。這說明這兩兄弟,智商相差很大。

除了讀書好,弘歷運動天賦也很突出,身體素質絕對一流。小時候學射箭,很快就能射中靶心。第一次學騎馬,就一點也不害怕。我們知道,滿族皇帝非常重視“武功騎射”,弘歷騎射功夫不錯,讀書又好,那么就可以稱得上“文武雙全”。除此之外,這個孩子天生情商也很高,很有眼力見兒,很會討人喜歡。性格又很沉穩,不調皮不搗蛋。所以胤禛相信,這個孩子一定能得到康熙的喜愛。

那么胤禛怎么到弘歷十二歲才想起來把他介紹給康熙呢?這說來也是一個巧合。乾隆后來在《御制詩全集》的注中回憶了這件事的原委:“康熙六十年,予年十一,隨皇考(雍正)至山莊內觀蓮所下,皇考命予背誦所讀經書,不遺一字。時皇祖(康熙)近侍,皆在旁環聽,咸驚穎異。”就是說上一年夏天,胤禛帶著弘歷在避暑山莊時,閑著沒事,考考弘歷的功課,讓他背誦所讀的經書。弘歷把一篇很長的文章,大概五千多字,一字不差,都背下來了。不光胤禛很驚訝,就連恰巧呆在旁邊的侍侯康熙的老太監們也都很驚訝,他們對胤禛說,四爺,皇孫里頭,您這個,絕對是第一名,這個孩子太聰明了!太監的這句話點醒了胤禛。所以乾隆在詩注中接著說,“皇考始有心奏皇祖令予隨侍學習。”就是胤禛腦筋急轉彎,起了把弘歷介紹給康熙的念頭。這一念頭,決定了弘歷在十二歲這一年就登上了大清政治舞臺。

因此,我們說,一個人成功第一要有機遇,但是機遇是建立在天賦或者說實力的基礎上。弘歷就是憑他特殊的天賦,被胤禛他挑選出來,成為這出歷史大戲中的重要角色。

說到天賦,在傳統社會的背景下,弘歷還有一個特殊的先天因素,對他的命運產生了影響,那就是生辰八字。我們前面說過,康熙曾經要看弘歷的生辰八字。

傳統社會中的中國人大多很相信算卦占卜,連康熙也不例外。我們知道,康熙皇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對西方科學技術很感興趣的皇帝,但這只是他身上的一個側面。另一個側面,他對算卦占卜,也很熱衷。清代檔案中有這樣一個細節。康熙六十年六月,四川總督年羹堯入京辦事,康熙命他找京城的“算卦先生”羅瞎子推算某事。年羹堯聽說這個羅瞎子為人四處招搖,且有病在身,就沒去找他算。康熙在年羹堯的折子上批了這樣一句話:

此人原有不老誠,但占得還算他好。(《掌故叢編·年羹堯折》)

就是說,我知道這個羅瞎子愛吹牛,但是要說算卦的話,他算得還真是準。

可見,康熙是這個羅瞎子的老主顧兼老粉絲。

“生辰八字”即是以一個人出生時間的年月日時,來推斷人生發展的結果。在今天來看,這當然是無稽之談。可是,在過去,這個東西往往在偶然中決定了歷史之車的走向。乾隆的生辰八字,對他后來成為皇帝,就起了很關鍵的作用。

1929年,故宮博物院曾經公布了一批內閣大庫檔案,其中有一件原始文件,就是乾隆的八字,上面還附有康熙六十一年的批語。乾隆八字的內容如下:

“辛卯(康熙五十年)

丁酉(八月)

庚午(十三日)

丙子(子時)。”

批語如下:

“此命貴富天然,聰明秀氣出眾,為人仁孝,學必文武精微。幼歲總見浮災,并不妨礙。運交十六歲為之得運,該當身健,諸事遂心。命中看得妻星最賢最能,子息極多,壽元高厚。別的不用問。”

就是說,按命相理論,乾隆八字,用術語叫火煉秋金,是天賦極厚的強勢命運,有這樣八字的人,極為聰明,為人仁孝,文武雙全。將來妻子呢也非常賢惠,命中注定會有很多子嗣。小的時候會有點浮災,但是并不礙事。十六歲之后,就一切順利。將來健康長壽,貴不可言。

這么好的生辰八字,會不會是胤禛刻意偽造的呢?當然不會,因為皇帝子孫的出生日期,都是主管皇族事務的宗人府早就記錄在案的。這段批語是不是胤禛找人瞎編的呢,這個也不可能,因為中國古代算八字,有一套固定的算法,你找哪個算命先生,看同一個八字,結論都差不多。乾隆這個八字,在傳統算命法中,確實是十分難得的大富大貴之命。

這個八字,對乾隆的一生命運產生了決定性影響。《清高宗實錄》記載,看過這個八字后,康熙做出了一個非同尋常的決定:將弘歷“養育宮中”。

“養育宮中”什么意思呢,就是把弘歷接到皇宮中來,陪伴自己一同生活。這對于康熙的孫子們來講,是一項極大的“恩榮”。在弘歷之前,九十七個孫子中,只有一個人獲得過這個殊榮。是誰呢?我想大家都能猜得到,就是我們講過的廢太子胤礽的長子弘晳,因為康熙原想培養他為第三代君主,所以才把他“養育宮中”。換句話說,只有被康熙列入未來繼承人培養計劃的人,才會被他接到宮中,進行深入考察。

事情發展到這里,說明胤禛當初的計劃,初步成功了。接下來,就要看和祖父一起生活的時候,弘歷能否進一步獲得祖父的喜愛和肯定。換句話說,弘歷能否抓住命運給他的這個特殊的機遇。

康熙六十一年夏天和秋天兩個季節,一共五個多月里,弘歷陪著爺爺,一起生活在避暑山莊之中,祖孫二人每天形影不離。乾隆后來回憶過當時的情景:“夙夜祗(zhī)隨圣祖,綈(tí)幾展書,則親授章句;批章引見,則敬立座側。至于傳餐侍膳,曲承含飴依膝之歡”(《御制詩全集》注)。什么意思呢?讀書的時候,康熙親自給他一句句地講解。吃飯的時候,祖孫兩人坐在一桌,爺爺不斷地給孫子挾菜。甚至接見大臣討論軍國大事的時候,康熙也特批弘歷可以留在身邊。弘歷此時總是懂事的“屏息而侍”,安安靜靜地觀察爺爺如何處理國家大事。康熙有時候給別人題字,弘歷就跑前跑后,給他磨墨抻紙。可以說,這個乖巧的孫子給康熙一生中的最后歲月帶來了很大的快樂,短短半年之中,祖孫兩個人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

所以《清高宗實錄》曾經記載了這樣一個細節:康熙六十一年夏,弘歷“一日,望見御舟泊晴碧亭畔,聞圣祖呼名,即趨巖壁下,顧謂勿疾行,恐致蹉跌,愛護殊常。”這年夏天的一個中午,康熙泛舟避暑山莊湖上,弘歷正在附近山上玩耍,在山頭上,遠遠望見御舟駛過來來,就急急忙忙跑下山來,想跑到爺爺身邊去。老皇帝在船上看見了,生怕孫子跌倒,急忙站到船頭,沖著弘歷大喊:“慢點跑,別摔了!”爺爺蒼老而焦急的聲音深深印在弘歷的腦海里,六十年后還回蕩在乾隆的耳邊,六十年后,乾隆在一首詩中寫道:“望見御舟泊亭畔,呼名趨下層巖壁。顧謂勿急恐蹉跌,是即初蒙恩眷日。”就是說,看見我在山上跑,可把祖父急壞了,生怕我摔著。那個時候祖父對我啊,實在是太關愛了。

在這半年之中,弘歷不僅憑他的聰明懂事贏得了康熙的喜愛,而且他的運動天分也給康熙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乾隆晚年,在一件諭旨中,提到了當年一件事,說:“昔年朕隨侍皇祖山莊閱射,朕連中五矢,仰蒙天語褒嘉,慈顏大悅,蒙賜黃褂,其時朕年十有二歲”。(《清宮史續編》卷四)就是說康熙親自教弘歷射箭,弘歷一下子,嗖嗖嗖,連中五箭,康熙十分高興,馬上賜給他一件黃馬褂。現在避暑山莊“澹泊敬誠”殿大門的門壁上,還刻有乾隆的一首詩,詩中有兩句說:“閱射門前卻自思,髫齡自此沐恩慈”,說的就是這件事。

所以康熙打獵時,就總帶著弘歷。弘歷膽子很大,讓康熙很滿意。不過有一次打獵,卻出了點意外。《清高宗實錄》記載:“(乾隆)木蘭從狝(xiǎn),入永安莾喀圍場,命侍衛引射熊。甫上馬,熊突起,控轡自若。圣祖御槍殪之。”這是這一年八月份,康熙帶著弘歷到圍場打獵。康熙遇到一頭大熊,舉起火槍,一槍打到大熊肚子上,把大熊打成重傷,倒在地上一動不動了。康熙以為這頭大熊已經沒什么威脅,就回頭對弘歷說,你上前補射一箭。為什么呢,康熙想讓弘歷練練膽量。不知道為什么,弘歷平時膽子很大,一聽祖父指示就奮勇爭先,那一天卻像睡著了一樣,坐在馬上遲遲不動,閉著眼睛在那養神。康熙心中有些不高興。心想,本來這個孩子一直膽子很大,今天怎么突然害怕起來?康熙就喊了一聲:“弘歷,怎么不動?”

弘歷聽爺爺這樣一喊,才像突然醒過神來,睜開眼睛,催動跨下馬,正要前進。不料就在這個時候,那頭已經倒地很久的大熊突然猛然一個翻身,向人一樣直立起來,嘴里發出一聲怒吼,發了瘋一樣直撲眾人而來。在場的所有人一剎那間都驚呆了,不知道怎么辦,只有康熙反應及時,舉槍便射,子彈從熊的耳朵射入,打入熊的大腦,大熊這才徹底死去。所有人都驚出一身冷汗。

這件事給康熙留下了極深的印象。事后康熙想,幸虧這孩子那天沒聽命令。要是他一下命令弘歷就沖上前去,那說不定就成了大熊的口中之物。為什么平時很勇敢的弘歷,那天突然象睡著了似的反應遲頓呢?有點迷信的康熙認為這說明冥冥中有天意,保佑這個不同尋常的孫子。所以在《清高宗實錄》中,接著上一段記載說:“事畢,入武帳,顧語太妃曰:‘是命貴重,福將過予’。”就是說,打完獵,回到賬篷里,對隨侍的妃子說,這孩子命真貴重,看來這孩子的福氣啊,比我還要大。這是什么意思?康熙本身做了六十多年皇帝,比他的福氣還要大,這就說明他動了讓弘歷當隔代接班人的想法。

就在這件事發生之后一周,康熙專門來到了胤禛在承德的賜園獅子園,在這里,康熙也給每個皇子賜了一個花園。皇帝主動來到皇子的家里,這就很不同尋常了。來到之后,康熙又提出一個大家都沒有想到的要求。他指名要看看乾隆的生母。《清高宗實錄》卷一記載說:“圣祖幸園中,特命孝敬憲皇后率孝圣憲皇后問安拜覲”。就是說,康熙來到賜園里,要求見見弘歷的生母。

當時整個雍親王府的人都很奇怪,不知道老公公為什么指名要見自己的兒媳婦。為什么要見乾隆的母親呢?因為康熙皇帝很相信算卦相面之類,所以他研究過相面術。如今,對兒子,孫子,他都了解了,他也要了解一下這個兒媳是個什么樣的人。因為如果這個孫子當了皇帝,這個兒媳就是皇太后,對政局也會產生影響。所以他要給這個兒媳相個面。

那么,康熙對弘歷的母親印象如何呢?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兖州市| 怀远县| 大荔县| 信宜市| 周至县| 清水县| 定州市| 牙克石市| 十堰市| 筠连县| 平罗县| 会东县| 阳信县| 嘉禾县| 中卫市| 富源县| 新乡市| 灯塔市| 新晃| 宣武区| 改则县| 美姑县| 泸定县| 扎兰屯市| 白玉县| 包头市| 乐至县| 诸暨市| 安溪县| 塔城市| 浏阳市| 河间市| 安阳县| 壤塘县| 大荔县| 河北省| 临安市| 荥经县| 汽车| 章丘市| 英吉沙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