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蒲臺島風(fēng)物志
  • 蒲苔島村公所 萬興之友 《蒲臺島風(fēng)物志》工作組
  • 1009字
  • 2021-07-16 10:20:38

4.螺洲島

螺洲島位於蒲臺島西北面,為蒲臺群島組成的一部分,與蒲臺島相隔一條水道。該水道被稱為螺洲門,是香港海域最深之處,達(dá)七十米深,曾被港府用來?xiàng)壷帽ㄆ贰?/p>

螺洲島是一個(gè)無人居住的荒涼海島,一直以來,都有「蒲臺一塊碑,螺洲一盤棋」的說法。蒲臺一塊碑,指的是蒲臺島上的古石刻,螺洲一盤棋的說法,則來自螺洲山頂有塊平坦大石面,因?yàn)轱L(fēng)化緣故,石面裂開,隱約可看到多條裂紋,加上傳說有兩位仙人在此對弈,故稱為一盤棋。螺洲島上並無山路小徑,欲登上螺洲島一看棋盤,須要從島南的小沙灘登陸,沿草叢山石覓路而上,相當(dāng)吃力,如無登山經(jīng)驗(yàn)及足夠體力,不可嘗試。

日軍侵佔(zhàn)香港期間,有日軍駐守蒲臺島上。到了一九四四年,為了避免消耗糧食,日軍採取疏散人口的政策,就用漁船將平民百姓送出公海或荒島,讓其自生自滅。

根據(jù)英國陸軍部檔案W. O. 235,一九四四年七月,日本憲兵用兩艘船將數(shù)百名難民送往螺洲島,遺棄於島上後隨即離去。雖然螺洲島與對岸的島嶼,僅一水之隔,但流水湍急,即使擅長泳術(shù)者亦難以渡過,有部分難民為求生存,唯有冒險(xiǎn)一試,可惜他們多已飢餓無力,最終多人溺斃。留在孤島上的人,由於缺乏糧食,只好將死者身上的肉切下來進(jìn)食,免於餓死。在島上,求救慘叫之聲不絕於耳,以至聲音隨風(fēng)送至東北方對岸的鶴咀村,但村內(nèi)的漁民都不敢前往拯救。因?yàn)楫?dāng)時(shí)鶴咀村及赤柱均設(shè)有日本憲兵部,若漁民把難民救回村內(nèi),必為憲兵所知,並會(huì)對施救者處以斬首之刑。蒲臺島上的居民自顧不暇,又怕被島上的日軍知道,惹來殺身之禍,亦不能施以援手,最終難民都相繼死去,屍體遍佈於岸邊的石頭之間,有的被大浪沖走,有的被人吃掉。

一九四五年四月,有漁民登上螺洲島,發(fā)現(xiàn)在海濱暴露著很多人骨殘骸。到了上世紀(jì)六十年代,有蒲臺島居民登上螺洲島斬柴割草,在島上一條石坑中見到有些好像人骨的物體,因此稱該處為白骨坑。到了八十年代,有旅行人士登上螺洲島,仍可找到一些疑是人骨的殘骸。時(shí)至今天,原來的白骨坑已長滿雜草,再難找到一些當(dāng)年的痕跡。

八十三歲的蒲臺島居民周伙娣曾目睹日軍將難民遺棄在螺洲。七十六歲的梁金福和七十五歲的劉少明亦曾聽父輩談過此事,並且在螺洲見過很多人骨殘骸。

從蒲臺島遠(yuǎn)望螺洲島

1947年1月14日,香港《工商日報(bào)》報(bào)道螺洲島事件

螺洲島上的白骨坑,戰(zhàn)後村民到此割草斬柴時(shí),在一些石坑中仍可見到有些好像人骨的東西,因此稱該處為白骨坑

螺洲山頂?shù)钠灞P

2015年3月6日於蒲臺島訪問老居民,左二起為梁金福、周伙娣、劉少明

主站蜘蛛池模板: 龙泉市| 腾冲县| 拉萨市| 准格尔旗| 湾仔区| 澳门| 沛县| 平顶山市| 襄城县| 汉阴县| 沙坪坝区| 于都县| 阿瓦提县| 三台县| 雅安市| 磐安县| 周口市| 临西县| 钟山县| 牙克石市| 玉山县| 和田县| 高尔夫| 柘荣县| 郯城县| 桂林市| 芦山县| 远安县| 新宁县| 梁山县| 西和县| 盐源县| 黔东| 霞浦县| 旅游| 会宁县| 西乌| 靖边县| 科尔| 香格里拉县| 柳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