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西線告急
- 穿越戰國之我是齊王建
- yhk很優秀
- 2345字
- 2021-05-15 21:39:05
……白起帶著秦軍大殺四方,楚軍主將昭陽喝止不住潰散的軍隊,士卒們一窩蜂的逃跑。
白起的威名楚國上下一清二楚。
秦軍虎狼之師不是白叫的,盡管前幾年秦軍屢敗趙國但楚國不敢輕視秦軍的戰力。
秦軍對趙軍作戰失利,但對戰其他國家不帶虛的,大家不要被誤導了。
秦軍一點不弱,此時挾戰勝之勢追擊,大軍全面渡過湘江,兵鋒直指壽春。
數日后楚王得到西線戰敗的消息,大怒的同時大罵昭陽輕敵,白起奸詐。
但是此刻沒有別的辦法,也不是抱怨的時候。
楚王急忙召開軍事會議,朝中重臣、壽春重要將領一律趕到。
景家重臣們見昭陽戰敗還沾沾自喜不忘記嘲諷昭家代表。
景德不一樣,景德知道現在只有團結才可以度過難關,出謀劃策說有用的才最重要!
景德出計道:“為今之計大王可以先召回大司馬景陽,然后調集壽春守衛之兵拒城嚴守。”
“壽春城高,兵尚有三萬,糧尚可撐一年余,民亦有五十萬,何懼哉!”
“到時候只等大司馬景陽回軍包抄,側面攻擊,守軍再出城應戰,雖不說大敗秦軍但足以擊退秦軍啊!”
景德是一個深明大義的人,性格寬厚大度,并不參與家族爭斗,但是其他人自動的將景德劃為景家勢力派系。
所以這一番話在昭家聽來簡直是在故意羞辱他們,畢竟自家的人打了敗仗而東線的景陽沒有打敗仗。
昭家代表昭篷全身無不透露著恨意,昭篷發聲道:“臣對于景德大人的話,不敢茍同!如今我西線軍隊雖然潰敗輸了一場,但是沒有被全殲!
我們要相信上柱國!他可是老將了,一生征戰無數,與魏國的襄陵之戰更是威揚天下??!此時怎能因一場敗績而懷疑上柱國的領兵才能呢?”
古代通訊不便,來往傳遞消息花費時日頗多,雖然軍情急報,但是等到了楚王(朝堂)手里,也得晚個幾天。
昭篷一席話是建立在昭陽能有效號令殘軍的基礎上假設的,而且最重要的是西線軍隊人數還多沒有被重創的情景。
昭篷的話使楚王產生了動搖,是啊,自己不應該懷疑這個曾經給楚國帶來巨大榮耀的將軍!
但是景德的話語也有道理,是最穩妥的辦法了。
楚王猶豫不決,遠在前線的昭陽如果知道了自家代表說的話,估計得氣昏。
昭陽派人去壽春送的戰報已經說明了此時的困難處境。
而且將湘江戰役的損失大概率說清了,但是任誰能想得到會被昭家調包!?
昭陽派出去的人是昭家人,送戰報的時候,先給昭家的人看了,昭族長和眾位長老商議后,決定隱瞞。
于是又重新修書,將戰報中敗績最大力的小化一點、弱化一點。
這才讓使者去的壽春,使者到了壽春又先被昭家人接著,沒有第一時間送給楚王。
這修改的戰報被壽春的昭家人看了,壽春昭家知道了其中門道,但是不好多說,畢竟是總部的決定。
就這樣修改了的戰報送到了楚王面前!
楚王看后自然覺得戰果可以接受,情形還有反擊余地。
加上昭篷所說,楚王更加認同堅定西線還可以挽救可以自主反擊,不用調景陽回師。
于是楚王毅然決定,便開口道:“景卿說的不無道理,壽春需要加緊守備,但是呢,大司馬景陽就不必召回了,讓他好好防守東線齊國!”
“好了就這樣吧,景卿你負責壽春城防,都下去吧!”
楚王渾厚的聲音落下,油膩略肥的身體起身往后面走去,標志著景德的建議破產。
景德哀嘆一聲,搖了搖頭,并未多說什么,隨著楚王退場,景德也是第二個走了出去。
大王沒有采納自己的建議,景德心中郁悶,倒不是要爭這份寵信,而是擔心事情有變國家危矣。
景德帶著這份不安來到壽春城的武庫,城樓,城墻,溝壕。
盡心盡力的布防,修繕防御工事,同時大量存糧,通知百姓,招募勇士等等措施。
再說昭陽這邊,昭陽帶著余部龜縮在一座普通的小城中。
城外便是白起的追軍,秦軍縱橫楚國西部襄湘贛,不少楚國百姓流離失所,或被拐或被殺或流浪或造反……
白起帶著軍隊包圍了這座小城,城內便是楚國的上柱國!
要是擒殺楚國的上柱國可是大功一件!
城外大營,王翦為一臉崇拜的看著白起,白起揚眉吐氣,與趙國作戰失利的怨氣怒氣全被發泄出來了。
心情愉悅了不少,身上的煞氣也減弱了許多。
看上去多了絲親和感。
白起對蒙驁王翦王異三人說道:“汝等奮力攻城,城中有楚軍主帥,活要見人死要見尸!無論怎樣都是大功一件!”
王翦等人領命而出各帶本部兵馬拼命攻打晝夜不休。
此時城池被圍困,想要再送求援信很困難,昭陽放棄了這個想法。
昭陽想到自己之前已經去送了戰報,只要楚王不傻,三大家族和諧,那么這次危機一定可以解除。
對于自己這支殘軍,呵呵,此刻昭陽自己都沒想到過回去。
昭陽走上城頭,安撫著守城士兵,越看越慘烈,昭陽眼里噙著淚水,剛毅嚴肅的臉上輕輕留下兩行淚。
很快昭陽將其抹去,動作小心翼翼,沒有叫士卒們看見,昭陽說話有些哽咽,望著身旁的一個個鮮活生命或將離去,昭陽自責萬分。
如果自己不那么莽撞多好???
如果自己小心再小心點多好???
如果自己能熟悉白起軍隊的動向和消息的真假該多好???
可世界上沒有如果,昭陽這些自責的話語咽在肚子里。
昭陽大聲鼓舞著楚軍士卒,不斷提升著他們的求生意志。
忽然一略微稚嫩的聲音極其不和諧的冒出,“上柱國大人,您就直說我們還有沒有活路?壽春答應救援了嗎?”
這句話點醒在場眾人,戳破昭陽的美妙“大餅”。
昭陽身邊親衛想拔劍斬殺,昭陽攔住。
昭陽轉頭望向聲音來源,只見一稚嫩少年縮在城頭人堆里,人堆里有被箭射死的,也有重傷的。
這少年很年輕,不過十三四歲的年紀,昭陽緩步走了過去,伸手撫摸著少年的頭。
少年有些受寵若驚,站了起來,眼神有些閃躲,不過少年更多的是緊張卻沒有絲毫懼怕緊接著又低聲詢問道之前說的話。
不然也不會年紀輕輕來參加戰爭了,少年的心性早已堅毅無比。
昭陽雙目凝視著少年,雙手壓在少年的雙肩上,開口道:“你叫什么名字?為何這么問?”
少年回答道:“我叫項燕!因為我見您不斷鼓勵士卒,又描述活下來的種種美好,所以我推測多半是我們陷入了絕境!”
“故而發問,想得到知底的答案。”
“本將現在就告訴你,沒有退路!”這句話說的比較委婉了,少年聽后,昭陽以為會絕望,結果不然,眼神里充滿希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