丫丫看著若有所思。
1知足
所謂知足者常樂,若是所有人都達到了知足,是否就能共產主義。
第十三章國民收入的決定
:收入。支出模型
1均衡產出是指和總需求相一致的產出。
總需求由居民消費和企業投資構成。
這里說的是計劃消費和計劃投資,而不是實際發生的消費和投資。
經濟社會的收入正好等于全體居民和企業想要有的支出時,經濟社會達到均衡。
2邊際消費傾向
指增加一單位收入用于消費的比例。
隨著收入的增加,消費也會增加。但是消費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多。
邊際消費傾向存在著遞減規律。
3邊際消費傾向和邊際儲蓄傾向
前者是指增加一單位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費部分占的比例。
后者是指增加一單位收入中,用于增加儲蓄部分的比率。
這個比例都在零到一之間。
即說白了,增加的收入用于消費和儲蓄。
但是邊際消費傾向是遞減的。
即隨著收入的增加,消費也會增加,但在新增加的一單位收入中,消費所占的比率逐漸變小。
邊際消費傾向和邊際儲蓄傾向相加等于一。
4乘數效應
乘數效應是一種宏觀的經濟效應。
是指經濟活動中某一變量的增減,引起的經濟總量的變化程度。
說了這么多,過來過去就是一個等式。
就是總收入等于總支出。
5投資乘數
投資乘數是收入的變化與帶來這種變化的投資支出的變化的比例。
T它等于邊際儲蓄傾向的倒數。
邊際消費傾向和邊際儲蓄傾向又等于一。
6稅收乘數
稅收乘數是指收入的變動與引起這種變動的稅收變動的比率。
他等于負的邊際消費傾向除以一減去邊際消費傾向。…
之所以成反方向變動,是因為什么呢?
到底是因為什么呢?
這是因為征收稅收,人們的可支配收入就減少。
用于消費的收入當然會減少了。
7平衡預算乘數
平衡預算乘數是指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時以相等的數量增加或減少時,
國民收入變動與政府收支變動的比率。
這個乘數等于一,所以叫平衡預算乘數。
這個問題說明了政府收支和國民收入之間的關系。
假設政府購買支出和稅收各增加同一數量。
結果呢。?
國民收入怎么變化呢?
增加一倍。
增加的收入等于增加的政府購買。
“我服了呀”
丫丫不由一陣無語
上了個廁所,來就關門了?
丫丫今天任務還沒有完成呢,東西也沒拿完。
并且丫丫肚子還有點疼,不知道為什么,只要一喝水就肚子疼。
只是溫水而已?
以前小的時候喝冷水也不見得有什么問題呀。
我真的是服了呀。
…………
就這樣,自己默默的走出來,一陣寒風吹過,由內而外的透心涼。
“怎么辦?”
丫丫在努力回想,看看能不能想起點剛才的東西。
雖然裝備不全,但也不是不可以放手一搏,怎么樣呢?
沒戴口罩會不會被抓去?
不管了,
船到橋頭自然直,沒有什么是過不去的坎呀。
什么是節儉駁論呢?
字都打不出來,太難了。
行走在冷風中,在這努力的回想腦海中曾經出現過的東西。
再加上一點自由發揮,這不是就看到希望了嗎?
可是本來就肚子疼,被風這么一吹,直接涼透了。
這叫什I‘么事呀?
拉肚子,真的好可怕。
現在還不僅僅是拉肚子的問題,現在是精神和肉體上的雙循環。
等會還跑的動嗎?
我估計跑不動了,
不過跑不跑的動都要跑,
你知道了嗎?
我知道了。
好了,言歸正傳。
問題很多,但是要克服。
節儉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但是根據凱恩斯理論的觀點。
消費可以增加國民收入,而增加儲蓄,當然就會減少當期的消費,因此這就產生了矛盾。
你是要節儉呢?
還是要消費呢?
這就是節儉駁論。
當然丫丫認知有限,不能夠更加形象的描述這個問題。
不過核心都一樣。
“好水呀”丫丫不由感嘆道。
可不是嗎?
不會水,
被淹死了怎么辦?
!
!
!
最后一個了呀。
開頭很難,
邁出這第一步,接下來很簡單了。
堅持走下去就可以了呀。
凱恩斯定律和薩伊定律。
對于這兩位大神,丫丫覺得應該認真對待一下,畢竟他們兩個的觀點完全相反。
但有沒有絕對的對錯,因此有必要認真研究一下。
薩伊是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影響較大的法國著名經濟學家。他認為,商品的買賣實際上只是商品和商品的交換;在交換中,貨幣只是在一瞬間起了媒介作用:賣主得到了貨幣,馬上又會去購買商品,所以賣主同時也就是買主,供給者就是需求者。一種產品的生產給其他產品開辟了銷路,供給會創造自己的需求,不論產量如何增加,產品都不會過剩,至多只有暫時的積壓,社會上商品的總供給和總需求一定是相等的。這就是著名的薩伊定律。
英國經濟學家凱恩斯于20世紀30年代否定了薩伊定律,提出了需求能創造出自己的供給,政府應采取措施刺激需求以穩定經濟的論點。凱恩斯認為,僅靠自由市場機制是無法保證經濟穩定增長、并達到充分就業的,必須加強國家干預。根據其需求理論,他提出在需求出現不足(有效需求不足)時,應當由政府采取措施來刺激需求。而總需求隨著投資的增加,可使收入增加,消費也將增加,經濟就可以穩定地增長,從而達到充分就業,使生產(供給)增加。
凱恩斯模型主要從短期觀點分析收入及就業的決定,假設供給曲線呈水平狀,即當總需求變動時,只導致產量變化,而不改變價格。因此,凱恩斯認為是總需求決定總供給,而不是總供給決定總需求,這被稱為凱恩斯定律。
隨著凱恩斯主義的流行,薩伊定律在西方經濟學中日漸銷聲匿跡。但隨著
資本主義的發展,進入20世紀70年代以后,西方國家經濟中出現了嚴重的凱恩斯主義無法解釋的滯脹現象,凱恩斯定律也受到越來越多的懷疑。
你看,這不是很簡單的嗎?
當然,這個過程并不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