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往幸福的路上并不孤單
- DISC雙證班社群
- 1789字
- 2021-03-05 18:25:05
二 調整自己
豐富自己
這是一個瞬息萬變的世界,我們在很多時候都感到困惑,因為對很多事物的認識太淺,思維無法與變化保持同步。
借助閱讀和學習,讓自己對某一個知識從了解到掌握,繼而達到熟練和精通的程度,這不但是豐富自己的過程,也可以讓我們更自如地與這個社會和平相處。
當然,學習也是探索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應該為自己設立一個嚴格的標準,讓自己時刻保持進取心,保持持續學習的心態,能夠融會貫通地將所學的各種碎片化知識整理成一個完整、立體的知識結構。
因為,“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
改變自己
心理學認為,一個人的童年經歷造就了他性格里最強大的隱性基因,幾乎決定了他未來待人處事的各個方面。
你認同這個觀點嗎?
誠然,童年經歷的確對一個人的性格、行為影響很大,但人是復雜的個體,童年經歷并不是唯一起決定作用的因素。
所以,如果你認同它,那么它毫無疑問會起作用;但如果你不認同它,它可能也沒辦法影響你。
童年經歷只是我們人生的一部分,除了這一部分,我們還會經歷其他的生活。無論我們的原生家庭是怎樣的,無論我們的童年經歷過什么,都可以對它進行修正和修復。
人往往存在兩種思維,一種是固定性思維,一種是成長性思維。
當我們認同“童年經歷造就了性格里面強大的隱性基因,并會深遠影響人的一生”時,就有了一種固定性思維。
現在的社會是一個不斷變化和發展的社會,我們眼前所發生的一切、經歷的一切,都可能像潮水一樣,沖淡我們的童年經歷、原生家庭的傷痕,甚至是傳統教育潛移默化的影響。
有人從小沉默膽怯,懼怕在人多的場合發言,但因為想當導游,開始刻意訓練講話,又因為要給客戶做培訓,慢慢地改變了自己的說話方式。這種漫長的量變最終造成質變,讓他即使在上千人的場合也能侃侃而談。
所以,有些東西你認為根深蒂固不可動搖,但也僅僅只是“你認為”而已。
這就像我們學習DISC(D代表支配/老板型,I代表影響/互動型,S代表穩健/支持型,C代表謹慎/修正型)、學習與人相處一樣。一個冷硬的高D(每個人都不是單純的一種特質,“高”代表因子占比高),為了與家人及朋友和睦相處,就需要改變自己的本性,像I、S一樣體會別人的感受。一個高C型的團隊領導,為了讓團隊整體更融洽、更有凝聚力,也需要學習用I、S的方式來維系團隊成員之間的感情。
不為改變找借口,先認知自我,再改變自己。
一個成熟的演員可以扮演各種不同的角色。在生活中,我們也需要變成一個成熟的演員,而不能只用一副面孔來應對所有的場景。
日本著名的管理學家和經濟評論家大前研一著有一本《OFF學》,書中提出了“ON和OFF”的觀點,即人應該像有個開關一樣,下班以后就應該按下OFF鍵,進入到家庭的狀態;上班的時候也需要按下ON鍵進入上班狀態。這其實就是一種角色扮演。
依據不同的場景切換我們的身份,對不同的人使用不同的臉孔,并不是要我們對人不尊重、不誠懇,而是用更合適的方式與人交流,讓我們的生活圓轉自如。
每一個人的特質都有可能發生調整和改變,我們的調整力有多強,影響力就會有多大。
與人相處
學習DISC,認知自我,增強人際敏感度,并不僅僅是讓我們找到與人相處的正確方式,還可以讓我們更好地理解和接納他人。
現在是網絡社會,有時候網上經常掀起各種“罵戰”。比如說咸甜豆腐花,因為南北方的口味不同,導致豆腐花出現了口味上的差異。于是就有人質疑:咸的或甜的豆腐花能吃嗎?為什么你們竟然吃這種味道的豆腐花?簡直難以想象。似乎但凡與自己不同,就是異類。
但事實上甜還是咸的豆腐花有什么關系呢?只要吃的人覺得美味就夠了。別人喜歡吃,那我們就應該包容他,而不是用自己的標準來衡量他。
婚姻也是一樣。很多人得知有人年齡大了仍然不結婚,或者離婚之后不想再步入婚姻時,就感到非常驚訝,甚至會勸導別人:“趕緊結婚吧,不然你老了以后怎么辦呢?”可實際上,保持單身的人并不認為孤單是一件可怕的事,反而覺得一個人也能活得很好。
在日常交往和工作、學習中,溝通的方式都非常重要。我們不能明知對方不接受,還非要對他進行勸告或贈予。比如勸誡一名女性盡早結婚生子,否則她的人生就不完整;但誰來定義究竟什么是“完整”?并且,別人的完整可以由我們來定義嗎?
所以,我們要學會“悅納”。
DISC經典
幸福是每個人自己的,不能靠模仿別人來得到。

當你明白了自己的屬性,懂得去分析身邊人的屬性,看到和接受每個人、每件事的合理性,才能不與生活針鋒相對。
知人所想,給人所需,悅納人生,才能感受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