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一月

同光十三絕

《同光十三絕》是晚清畫師沈容圃繪制于清光緒年間的工筆寫生戲畫像。此畫原圖高約三尺,長有丈余,所繪人物形態自然,各具表情,衣帽須眉,真實細膩。畫中通過演員之扮相、面部之表情及服飾之特點等,生動地展現出每位演員的人物性格特點,是研究京劇早期服飾、扮相和各行角色藝術特征的珍貴形象資料。

《白蛇傳》取材自明代文學家、戲曲家馮夢龍的《警世通言》、清人《義妖傳》彈詞、方成培《雷峰塔傳奇》等著作,京劇四大名旦都曾飾演《白蛇傳》中的主角。新中國成立后,田漢先生將傳統京、昆劇目中的《雙蛇斗》《游湖借傘》《端陽驚變》《盜庫銀》《盜仙草》《金山寺》《斷橋》《合缽》等情節加以改編,取名《金缽記》。

1952年,田漢先生又在《金缽記》的基礎上再度動筆改編,重新定名《白蛇傳》,并將首演的任務交予中國戲曲學校,由時任校長王瑤卿先生掛帥,史若虛副校長統籌全局,李紫貴先生任導演。

1952年10月,中國戲曲學校全新排練的《白蛇傳》,參加第一屆全國戲曲觀摩演出大會,由劉秀榮飾演白素貞、朱秉謙飾演許仙、許湘生飾演小青。該劇一鳴驚人,獲得了業界一致好評。自此,成為了中國戲校的“校戲”,薪火相傳,不斷精進。

《白蛇傳·結親》劇照,劉秀榮飾演白素貞,張春孝飾演許仙,謝銳箐飾演小青。

1925年10月26日,乙丑年重陽節,四大名旦合影留念。

京劇“四大名旦”是指梅蘭芳、尚小云、程硯秋、荀慧生四位男性飾演女性角色的杰出戲曲表演藝術家,是京劇旦角行當中四大藝術流派的創始人。“四大名旦”的稱謂由沙大風于1921年在天津《大風報》創刊號上首次提出。

荀慧生(1900年1月5日—1968年12月26日),祖籍河北阜城,初名秉超,后更名秉彝,又改名“詞”,字慧聲。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荀派藝術創始人。1925年與余叔巖合演《打漁殺家》后更名為荀慧生,號留香,藝名白牡丹。京劇“四大名旦”之一。

李世方、張君秋、毛世來飾演《白蛇傳》

《斷橋》劇照,尚小云飾青蛇(左)、梅蘭芳飾白蛇(中)

尚小云(1900年1月7日—1976年4月19日),名德泉,字綺霞,出生于河北邢臺市南宮市,著名京劇旦角表演藝術家。中國現代京劇代表人物之一,尚派藝術的創始人,京劇“四大名旦”之一。

宋朝紹興年間,在峨眉山修煉千年的蛇仙白素貞與蛇仙小青一同下山到杭州西湖游玩。正巧掃墓而歸的許仙路過,白素貞見許仙忠厚老實、相貌堂堂,頓生愛慕之情。次日,許仙來府拜訪,小青受白素貞之托從中撮合,結為百年之好。夫唱婦隨二人開設了保和堂藥店,看病救人。金山寺法海禪師,下山到保和堂向許仙“開示”,許仙勸白素貞飲用雄黃酒后現出原形,許仙被驚嚇而死。為了救活許仙,白素貞到仙山盜取靈芝仙草。法海借告訴許仙事實真相的名義,將其誆到金山寺內。白素貞與小青駕舟飛駛到金山寺尋夫,法海拒絕放人,反招來天兵天將捉拿白素貞。無奈之下白素貞挺身反抗,水漫金山,與天兵天將殊死抗爭,因寡不敵眾,且懷有九月身孕,敗走金山寺。戰敗后與小青二人行至斷橋,正與逃下山來的許仙巧遇,小青憤怒欲將許仙置于死地,白素貞的婉約深情使許仙慚愧不已,最終白素貞原諒許仙,二人和好如初。白素貞回到家中為許仙生下一子,滿月時,法海命韋馱神用金缽鎮住白素貞,并將其壓在了雷峰塔下。若干年后,在峨眉苦行修煉的小青再次下山,請來火神相助推倒雷峰塔,救出了白素貞。

《白蛇傳》劇本的改編帶來了舞臺規制上的變化。原《金缽記》中,主角稱呼“白娘子”或“娘娘”,穿扮以裙子和襖子為主,小青也是褲襖穿扮,不穿坎肩。經1952 年改編后,因刪掉了開篇《雙蛇斗》的情節,劇目伊始“白蛇”就以大家閨秀身份登場,強化了其“人”的角色屬性,稱呼也從“白娘子”“娘娘”變成了“白素貞”。因此,“白素貞”原本裙襖為主的穿扮也隨著人物屬性的變化改為了披和裙子,相關的舞臺規制也隨劇本的變化而改變了。

劉秀榮《白蛇傳》電影劇照

劉秀榮《白蛇傳》電影劇照

劉秀榮《白蛇傳》電影劇照

第一場 【游湖】

白素貞與小青一同下山到杭州西湖游玩,在風雨中搭船并結識了掃墓而歸的許仙。白素貞見許仙老實忠厚、相貌堂堂,頓生愛慕之情。許仙將紙傘借與白素貞,并約定次日登門拜訪。

白素貞 第一場【游湖】劇照

第一場【游湖】劇照

白素貞,《白蛇傳》的主人公,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人物,是一條修行千年的白蛇精。在青城山和峨眉山修煉得道,法術高強。她美貌絕世,明眸皓齒,傾國傾城賽過天仙,集三界美麗、優雅、高貴于一身。白素貞天性善良菩薩心腸,用岐黃醫術懸壺濟世造福黎民百姓,功德無量。

白素貞 第一場【游湖】穿扮

白繡牡丹花披 白素貞 第一場【游湖】

披(pī)是戲曲服裝的一種款式,長領、對襟、寬袖帶水袖,腰下左右開叉,身長至膝。在第一場【游湖】中,白素貞所穿的披上繡牡丹花紋樣,牡丹春季開花,正是白素貞下山游湖的春光時節,暗喻姻緣即將來臨。

白繡花襯褶子 白素貞 第一場【游湖】

褶(xué)子是戲曲舞臺藝術約定俗成的讀法,而非褶(zhě)子。褶子是京劇舞臺上用途最多的一種服裝,屬于便服類,文武、貴賤、男女、老少均可穿用。褶子有兩種款式:一種是長領大襟,男女款均有,另一種是立領對襟,只有女款。本場中的白繡花襯褶子屬于穿在披內的襯褶子。

水衣子

戲曲服裝中有大量的里襯硬質布料和刺繡工藝,演員在表演過程中貼身穿著并不舒適,汗水也會腐蝕昂貴的外袍服。因此將水衣子穿在演員貼身內衣和外袍服之間,起隔離作用。水衣子是戲曲服裝中的內襯衣,純棉質地,有男女款式之分,男款斜領大襟,女款直領對襟。

護領

護領是戲曲服裝中特有的服裝配件,顧名思義起保護領子的作用。護領實際上是一條寬約10厘米的白色純棉布條,中間和兩端都有小帶(棉布繩)。戲曲演出后臺常說的“搭護領”,就是把護領搭在脖子后面,壓住里面的水衣子,中間的小帶在背后正中垂下,護領兩端交叉于胸前,小帶繞過腰間,壓住背后正中垂下的小帶,打結固定。起到吸汗、美觀、襯墊外袍服的作用。

白繡牡丹花腰包 白素貞 第一場【游湖】

腰包是戲曲服裝重要的組件,一般由女性角色穿著。在戲曲舞臺上,腰包根據款式分為長腰包、短腰包和上腰包,根據紋樣分為素腰包(無刺繡工藝)和花腰包(有刺繡工藝),有多種顏色,女性專用腰包通常在面和背面各有一個繡片,稱為“馬面”。

白彩褲 白穗白彩鞋 白素貞 第一場【游湖】

彩褲是戲曲服裝不可或缺的組件之一,女性角色穿著腰包時,里面也必須穿彩褲。款式可分為扎腿、收腿和散腿,根據工藝分為素彩褲(無刺繡工藝)和花彩褲(有刺繡工藝),有多種顏色。

彩鞋為旦角文戲穿扮使用,款式為傳統的圓口布鞋,外有刺繡工藝,鞋面有細穗子,鞋后跟有小帶。彩鞋的顏色、紋樣眾多,其顏色通常使用人物角色配套服裝的同色系或補色。紋樣可與服裝刺繡呼應,也可使用梔子花、回字紋、云紋等通用圖案。

大頭 白素貞

大頭是戲曲女性人物化妝和發飾梳挽的主要方式之一,一般為小姐、夫人等角色使用。梳大頭有一套完整的制作流程和方法,所使用的物件有勒頭帶、網子、水紗、小彎、大綹、發墊、大簪和線簾子。

白水鉆頭面 白素貞

水鉆頭面是京劇旦角化妝硬頭面的一種,旦行角色頭上的裝飾物。由高級玻璃(或石料)仿制的鉆石制成,水鉆晶瑩閃爍,有多種顏色,旦角均可根據人物屬性和劇情需要佩戴。全套水鉆頭面由五十多件組成,包括大小泡子、鬢簪、鬢蝠、泡條、串蝴蝶(三聯或四聯)、六角花、頂花、邊蝠、偏鳳、面花、壓鬢、后三條(篡圍、腰箍和后兜)、橫豎梁、太陽花、鳳挑、八寶、福壽字、耳挖子、耳墜、魚翅等。可全套或半套使用,也可以單件使用;可采用不同色彩搭配,也可與點翠、水鉆、銀質頭面相互搭配。

服裝示意 白素貞 第一場【游湖】

中國戲曲學校成立于1950年1月28日,原隸屬文化部,最初稱為文化部戲曲改進局戲曲實驗學校。1955年1月正式定名為中國戲曲學校。于1973年11月并入文化部中央五七藝術大學,后更名為中央五七藝術大學戲曲學校。于1977年2月恢復中國戲曲學校建制。

小青 第一場【游湖】劇照

第一場【游湖】劇照

小青,《白蛇傳》中的主要人物,由青蛇修煉千年而成。傳說青、白兩蛇修煉化作人形之后,相約比武,之后被白素貞收服成為她的婢女,名義上有主仆之分,實則情同姐妹,安樂與共,患難相扶。

小青 第一場【游湖】穿扮

主站蜘蛛池模板: 会泽县| 汉寿县| 陵川县| 肥东县| 巫山县| 柘城县| 集安市| 竹北市| 工布江达县| 彰武县| 江门市| 南阳市| 博客| 依安县| 昌都县| 通山县| 宾阳县| 西峡县| 铜鼓县| 千阳县| 新昌县| 胶南市| 富源县| 镇巴县| 太康县| 淳化县| 阜阳市| 桃江县| 陕西省| 远安县| 珠海市| 察隅县| 尉犁县| 麦盖提县| 井陉县| 延津县| 皮山县| 唐河县| 精河县| 宁海县| 义马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