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范文瀾《文心雕龍注》研究
- 李平
- 3788字
- 2021-03-12 16:37:08
四 材料迻錄
詳備博贍的材料迻錄是范注的又一重要特色。翻開范注就會發現其中充斥著各類參考材料,經史子集無所不具,古代近代無所不有。僅據范注卷首附錄的“征引篇目”統計就有三百五十六種,再加上一種數篇和一些沒有列入篇目的材料,范注共迻錄的參考閱讀材料多達四百余篇,占據全書很大一部分。所以,要對范注進行全面研究,就不可能不論及它所迻錄的材料。
(一)范注材料迻錄的原則
范注迻錄的材料大致有兩大類,一類是《文心雕龍》原文所提及的各種材料,另一類是足以與《文心》原文相發明的各種材料。對這兩類材料,范老本著“求全”“致用”“便覽”的原則,博采群籍,斟酌取舍,廣為收羅。
1.求全
“求全”是范注迻錄材料的首要原則,《例言》曰:“劉氏所引篇章,亡佚者自不可復得,若其文見存,無論習見罕遇,悉為抄入,便省覽也。”本著這一原則,范注對《文心》提到的材料或與原文相關的材料,不管篇幅長短,也不論習見罕遇,都一并迻錄,以求其全。
從材料篇幅的長短看,范注迻錄的材料有長達數千言的,也有短到幾個字的。前者如《樂府》迻錄郭茂倩《樂府詩集》中關于十二類樂府歌辭的敘說辭,全文多達四千余言;后者如《頌贊》據《全后漢文》輯錄的傅毅《顯宗頌》文二條,每條僅二句八字。
再從材料的習見罕遇看,范注迻錄的習見材料固然不少,如《詩品》、《典論·論文》(見《明詩》《序志》)等文論材料;《離騷》、《古詩》(十一首)(見《辨騷》《明詩》)等作品材料。但是,范注也同時迻錄了許多比較罕見的材料,如何晏詩多不傳,只《詩紀》載其二首,范注則依《詩紀》錄之以備考(見《明詩》)。再如,袁宏、孫綽諸詩,傳者甚罕,范注特錄袁宏《詠史詩》二首,孫綽《秋日詩》一首以備考(同上)。
2.致用
范注迻錄材料雖然求全,但并不一味煩瑣,可以說它是寧全勿缺而不是寧濫勿缺。因為范注“求全”之外,又有其取舍標準和致用原則?!爸掠谩痹瓌t的總精神就是所錄材料要緊扣原文,起補充原文、為原文服務的作用。否則便略而不錄,只交待個出處。根據“致用”原則,范注在迻錄材料時,常常采取兩個方法:一是緊扣原文,選錄有代表性的材料;一是材料繁冗不便迻錄,只取其序言以代之。這里就以《詮賦》為例,說明一下這兩種方法的具體運用情況。
緊扣原文選錄材料是致用原則的突出體現。《詮賦》注[七]曰:“《荀子·賦篇》所載六首:《禮》《知》《云》《蠶》《箴》,及篇末《佹詩》是也。茲錄《禮》《知》二篇于左……”這就扣住了原文“荀況禮智”來錄文。此外注[二七]和[二八]也都是如此:
《三國·魏志·王粲傳》:“王粲,字仲宣,山陽高平人也。善屬文,舉筆便成,無所改定。時人常以為宿構,然正復精意覃思,亦不能加也。著詩賦論議垂六十篇。文帝書《與元城令吳質》曰:‘仲宣獨自善于辭賦,惜其體弱不足起其文,至于所善,古人無以遠過也?!薄瓏揽删度鬂h文》輯粲賦有《大暑》《游海》《浮淮》《閑邪》《出婦》《思友》《寡婦》《初征》《登樓》《羽獵》《酒》《神女》《槐樹》等賦,雖頗殘闕,然篇率遒短,故彥和云然。茲錄其《登樓賦》一首。
《王粲傳》:“北海徐幹字偉長。文帝《與吳質書》曰:‘偉長獨懷文抱質,恬淡寡欲,有箕山之志,可謂彬彬君子矣。’”《典論·論文》曰:“如粲之《初征》《登樓》《槐賦》《征思》,幹之《玄猿》《漏卮》《團扇》《橘賦》,雖張、蔡不過也。然于他文,未能稱是?!薄度鬂h文》輯幹賦有《齊都》《西征》《序征》《哀別》《冠》《團扇》《車渠椀》等賦,皆殘闕太甚,茲錄《齊都賦》一節于下,殆彥和所謂時逢壯采者歟?(62)
另外,要致用,就要求儉,文辭太煩,令人不得卒讀,既不便于致用,也無助于對原文的理解。據此,范注對那些文辭冗繁的文章,采取了錄其序言以代本文的辦法。《詮賦》注[二三]謂:《后漢書》班固本傳“載《兩都賦》而無序文,茲從《文選》迻錄其序,賦繁不錄”。又如注[二六]謂王逸作《靈公殿賦》,“《文選》載其賦文,辭繁不錄,錄序于下”。
3.便覽
迻錄材料的目的就是希望人們通過閱讀這些材料而進一步理解原文,要實現這一目的就必須考慮如何為人們閱讀材料提供方便。所以,范注把“便覽”也作為迻錄材料的一個原則,或在材料中附錄前人的一些注釋,或選擇那些經過前人嚴格校勘的材料,以為讀者提供方便。他在《例言》中說:“古人文章,每多訓詁深茂,不附注釋,頗難讀解,茲為酌取舊注,附見文內,以省翻檢?!崩?,《辨騷》迻錄屈原的《離騷》,不僅“分段依戴震《屈原賦注》,韻依江有浩《楚辭韻讀》”,而且每段均附有段落大意,頗便讀解。又,《樂府》迻錄漢《饒歌十八曲》,范注依譚儀《集解》,“略取其說注于曲名下”。還有一些材料,因年代久遠,不乏錯簡雜亂之病,范注為了給人們提供精確可讀的文獻材料,便盡量選錄經過前人校正的原始材料?!对徺x》注[一九]曰:“《古文苑》載枚乘《兔園賦》錯脫不可理,黃先生校釋之如下……”《論說》注[二九]曰:“曹植《辨道論》,列舉當時道士迂怪之語,辨其虛誕,義頗近正,而文實冗庸,茲據孫星衍《續古文苑》所校錄于下……”(63)
“求全”“致用”“便覽”是范注迻錄材料的三個基本原則,“求全”使范注材料翔贍,“致用”則使其材料多而不煩,“便覽”又為“致用”提供了可能性,三者相輔相成,互相配合,不可偏廢。
(二)范注材料迻錄的價值
范注迻錄的豐富材料,為人們閱讀、研究《文心雕龍》提供了極大的方便,具有很高的價值。
首先,它可以減少人們的翻檢之勞?!段男牡颀垺氛摷暗淖骷?、作品不勝枚舉,而有關這些作家、作品的材料,有些已經失傳無可考,有些僅在某些史書中留有殘跡,有些則在后人編纂的類書中存留片段(64)。這樣,青年學子,雖經人指點,而要想見到這些罕遇的材料也非常困難。有了范注,那就可以探囊取寶了??梢哉f,正因為有范老鉤稽典籍、搜求遺文的辛勞,才有讀者檢索、閱讀的方便。舉例來說,《明詩》注[二一]從《國語·晉語》和《漢書·五行志》中,輯錄了劉勰所謂的“優歌”“童謠”;《頌贊》注[一七]據嚴可均《全后漢文》,迻錄了傅毅的《西征頌》佚文;注[三一]據嚴氏《全晉文》,迻錄了郭璞的《爾雅圖贊》(《隋志》已亡)十二條:這些珍貴的佚文輯錄,對《文心雕龍》研究者和一般讀者來說都有很大的參考價值。正所謂:“我們讀他這部書,旁的好處都不算,至少也可以減少好些翻書的麻煩,經濟了好些時間。”(65)
其次,它可以幫助人們了解原文的有關情況。讀者要準確、全面地理解原文,就必須對原文的有關情況,諸如原文的背景情況、作者的創作情況以及材料的存亡情況有所了解。范注迻錄的材料,對于幫助讀者了解這些情況也具有重要的價值。具體來說,為了幫助人們對劉勰論述的緯書有所了解,范老在《正緯》題注中就迻錄了徐養原的《緯侯不起于哀平辨》和劉申叔的《國學發微》,說明緯書之起源以及東漢緯學盛行的概況。再如,《封禪》第二部分論述了封禪文的發展概況,并著重分析了漢魏作家所撰的封禪文。為了使讀者了解這些作家的具體創作情況,范注依次迻錄了司馬相如的《封禪文》、張純的《泰山刻石文》、揚雄的《劇秦美新》和班固的《典引》,并說明對另二位作家的作品,因其冗繁殘缺而不予附錄,但也詳細交代了出處。還有,《文心雕龍》所引作家、作品,有的亡佚,有的不可考,有的僅存幾句,對這些情況,范注也在迻錄材料時有所交代。例如,《頌贊》注[一五]:
《文選》史孝山《出師頌》李善注云:“史岑有二:字子孝者,仕王莽之末;字孝山者,當和熹之際?!笔丰逗挽溧嚭箜灐肺呢┐妗冻鰩燀灐?,茲錄于左……
這是劉勰所引之文已亡佚,故錄他篇以作比較的例子。
《哀吊》注[八]:
黃注曰:“《文章流別論》‘建安中,文帝與臨淄侯各失稚子,命徐幹、劉楨等為哀辭’。是偉長亦有《行女篇》也?!眰ラL所作哀辭無考。茲錄曹植《行女哀辭》如下……
這是劉勰所引作家的作品已不可考,特錄他人同類作品以供參考的例子。
《雜文》注[二五]:
杜篤《連珠》,佚,《全后漢文》輯得“能離光明之顯,長吟永嘯”十字。賈逵《連珠》,佚,《全后漢文》輯得“夫君人者不飾不美,不足以一民”十三字……
這是劉勰引文已散失,只有片言只語的輯錄,故摘錄以備查閱的例子。
第三,它可以啟發人們對原文文義的理解。范注迻錄的材料中,有很大一部分是與原文文義相互發明的,這些材料對于啟發讀者深刻地理解《文心雕龍》原文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墩撜f》曰:“論也者,彌綸群言,而研精一理者也?!狈蹲⒄涐尰圻h《大智論鈔序》和釋僧叡《大智度論序》,謂“錄此二節,可與彥和彌綸群言,研精一理之說互參”(66)。又,《章句》末段論述語助詞的作用,范注:“陳鳣《簡莊集》有《對策》一篇,發助語之條例最詳備,今全錄之……”(67)
今人對范注迻錄大量的材料時有責難之言,或認為龐雜繁冗,不便閱覽;或認為多為習見,無甚價值。其實,范注錄文自有其原則,既非一味煩瑣,又非不便省覽。至于其價值,則應當歷史地看。要知道,范注作于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其時各類參考材料所見不多,有許多材料在今天看來是習見的,但在當時卻是非常罕遇的;況且,范注錄文還做了許多搜集、鑒別、解釋和整理的工作,其價值不是放言高論者所能否定得掉的。材料是研究的基礎,如果說典故引證是范注取勝的一個重要原因的話,那么,材料迻錄就是范注取勝的又一個重要原因。從注釋史的角度看,范注之所以優于古今其他注本的全部秘密,就在于它的征引翔實,非淺學者所能比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