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暗中的博弈
- 大唐:原來我是天道之主
- 千淼
- 2155字
- 2021-05-24 15:27:14
第九十一章 暗中的博弈
如果說之前驪山書院的學生是在背負著壓力在學習,此刻壓在心中的擔子就全部都卸下了。
古人云“不患寡而患不均”,若無糊名制,在科舉之中平民考生將處于弱勢地位,永遠會被特權階級壓上一頭。
這一點蘇墨清楚,李世民也清楚。
對于大唐皇帝而言,糊名制只是他的一種手段,李世民真正的目的是將世家大族的勢力威望進一步削弱。
世家貴族就像是一顆毒瘤,盤踞在大唐的經濟命脈之上,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會威脅到朝廷的統治。
“這些年已經有不少世家在長安城中呆不下去了,但若操之過急的話,恐怕會招致一些家族暗中反抗。”蘇墨心道。
他此時坐在池邊,周身都是氤氳的霧氣。
最初他將讓李治在朝堂上提出“糊名制”時心中有一絲忐忑,其實這也是一次試探,試探皇帝的想法。
但結果是李世民順利的采納了糊名制,這也就說明他急切的想要改變朝中格局,甚至想要將世家盤踞在朝堂中的勢力清除。
唐初戰爭頻繁,需要借助世家大族之力穩定統治,也是在那時,讓不少家族將手伸入了朝堂之中。
而今安定了下來,李世民已經不想再容忍這些家族了。
“可惜,太子并不這樣想,不知到最后是太子的世家,還是世家的太子。”蘇墨嘆了口氣。
他這次在長安城中聽到了一些小道消息,太子似乎又和江南一些富庶家族搭上了線。
皇帝費盡心思想要將世家趕出朝堂,太子卻又將世家像請祖宗一樣請回來,若是李世民知道這一切估計得氣死。
……
平康坊。
墨梅閣中,梅花花瓣飄落了一地,隨風吹滿了整個院子。
內堂,一身紫衣的李泰端著酒杯,看著滿院落花,花魁子鳶在一旁服侍著。
“殿下似乎是有什么心事?”子鳶察覺到今天的魏王有點不太對勁。
“太子因私自動用禁軍又被罰了,而且父皇對他很是失望!”李泰端起酒杯搖了搖。
“這對殿下來說不是一件好事嗎?”
“好確實是好,可是太子大哥還未倒下,卻又冒出來一個聰慧的九弟,真是心煩啊!”
李泰皺起了眉頭。
在今日之前,他尚且單純的認為李治只會一個安分的弟弟,不會對他產生絲毫威脅。
但在朝堂之上,李治冷靜的提出了“糊名制”,被父皇贊賞。
他當時就驚出了一身冷汗,不知不覺,李治竟然成長到了如此程度。
“殿下,聽說晉王的老師是萬象閣主蘇墨?”子鳶道。
“正是,但現在李治的身后已經不止有一個萬象閣了,還有崔家和驪山書院,最關鍵的是,墨蘇真的來自于萬象閣!”李泰沉聲道。
雖始終調查不出萬象閣的背景,但現在能夠確定的是,萬象閣中至少有兩位宗師級高手。
萬象閣主蘇墨太極殿殺退蒼狼王,宮中曾有禁軍高手評論,閣主蘇墨的實力已不弱于二品,這也就是說在偌大的長安城中,蘇墨在武力方面已經能夠躋身于最巔峰的那一批人。
還有一位曾在平康坊曾出現過的墨蘇,單指破瓷杯,疑似宗師。
李泰想到這里頓時有些頭大,他苦心經營數年,憑借左武侯大將軍身份不斷搜羅軍中以及江湖里的高手,花費了大代價才招攬了一位宗師級武力。
但李治運氣是有多逆天,輕輕松松拜個師,就擁有了兩位宗師。
“殿下不必著急,晉王年紀尚輕,朝堂根基淺薄,遠不如您,如今太子屢屢讓陛下失望,朝堂之中還是您最有利。”子鳶說道。
“可是父皇正值壯年啊!”李泰意味深長道。
子鳶瞬間理解了李泰的意思。
皇位之爭現在談論還為時尚早,就看誰能挺到最后了。
“殿下,我有一個想法!”子鳶心思一轉。
“說來聽聽。”
“昨日禁軍圍堵朱雀大街抓捕墨蘇,不就說明太子早已經盯上了萬象閣嗎?如今科舉在即,殿下并不用親自動手,可以略施小計,讓太子和晉王所屬勢力內耗,殿下坐著看戲就好。”
“怎么個內耗法?”李泰起了興趣。
“前幾日吏部侍郎曾來過墨梅閣,酒醉時胡言亂語被婢女聽到了,說他是此次科舉考試出題人,若在科考之前,讓出題人和驪山書院的學生相遇,就有意思了!”
“繼續說下去!”李泰突然有了精神。
“若是舉辦一個宴會,讓吏部侍郎和驪山書院的學生同處一廳,之后刻意將吏部侍郎出題人的身份傳出去,如果放榜后驪山書院的學生能榜上有名,就無論如何也說不清了!”子鳶微微一笑道。
李泰先是一愣,而后厘清了其中的關系。
吏部侍郎作為科考出題人,本應該在科考之前將這一消息絕對保密,但如今卻不慎將自己出題人的身份透露了出來,這乃是一個絕妙的機會。
吏部侍郎是太子的人,驪山書院背后有晉王坐鎮。
若是借此機會刻意制造出一場“科舉舞弊案”,不管吏部侍郎是否真的透題,只要將消息傳出去,太子和晉王都會被卷入麻煩之中。
雙方博弈,無論結局如何最后得利的都會是他這個局外人。
“這一切想要順利施行,還得要驪山書院爭氣啊,他們拿到的成績越好,就越能讓人相信科舉透題確有其事!”李泰意識到了一個問題。
驪山書院所招的大多是平民學生,歷年來平民學生取得的成績并不是很好。
“我特意派人了解過驪山書院,其中有三個學生參加了此次長安文會,若非王家暗中阻撓,文會龍門榜上會有他們三人的名字,這三人都在我邀請名單之上。”子鳶說道。
文會龍門榜上榜之人歷來都是科舉前三甲的熱門人選,只要正常發揮,考中進士幾乎板上釘釘。
“有把握嗎?”李泰眼中現出一抹精光。
“殿下放心,我會制造一次讓他們合理相遇的機會!”子鳶道。
“很好!我已經迫不及待想要看這一場好戲了!”李泰伸了個懶腰道。
沒想到如此絕佳的機會被他遇上了,這是一次消磨太子和晉王實力的好機會,一旦事情發生,就相當于點燃了雙方的導火索。
最關鍵的是正好吏部侍郎因不滿“糊名制”被罰去養御馬,心有怨氣,這就給他科舉透題提供了一個合理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