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糊名制
- 大唐:原來我是天道之主
- 千淼
- 2103字
- 2021-05-24 15:27:14
第八十五章 糊名制
萬象閣內,一片歡聲笑語。
陸明遠此刻松了一口氣,他是除了慕靈兒之外唯一知曉蘇墨還有另一個身份的人。
“墨蘇先生不知道現在怎么樣了?”楊淵有些擔憂道。
“他我已經妥善安置好了,你們不必擔心。”蘇墨道。
楊淵、柳城、胡元適三人此時不約而同松了一口氣,墨蘇先生是為了不牽連到他們所以主動離開了萬象閣,若是出了什么事情的話,他們會良心不安。
過了一會兒,外面的動靜消失了。
萬象閣的伙計將大門打開一看,禁軍已經全部撤走了。
朱雀大街上傳來了各個店鋪的歡呼慶祝聲,禁軍封鎖街道兩個時辰他們就能掙到一貫錢,比平日里掙的多多了,這筆買賣實在是太劃算了。
待一切平息下來,蘇墨讓伙計領著楊淵三人先到旁邊的火鳳祥吃點東西,待明日再返回驪山書院。
萬象閣內堂。
此時只剩下了蘇墨、李治和陸明遠。
“李治,你是何時知道消息的,為何來的如此之快?”蘇墨問道。
李治這一段時間都在皇宮內,得到消息肯定會慢上一些。
而且禁軍此次動作極快,但李治還是先一步將禁軍攔在了萬象閣外。
“在禁軍出動不久我就到了,這還要感謝長樂皇姐,是她先來到我的宮殿向我借了一枚令牌,說是要去萬象閣救一個人,我由此猜到萬象閣可能是發生了什么事情,還好沒來晚!”李治拍了拍胸脯道。
聽李治說到長樂公主,蘇墨的眼角帶上了一絲笑意。
蘇墨道:“今天多虧了你,若不是你在萬象閣,恐怕禁軍不會善罷甘休的。”
李治聽到被夸,頭微微揚起,很是開心。
“不過老師,禁軍為何要抓那位墨蘇先生,近幾日并未聽說長安城中發生了什么大案啊?”李治好奇的問道。
一般禁軍奉命出動,多半是長安城中出現了什么危機隱患,僅僅為了一個人出動的情況很少見。
“這牽扯到了年前的一起案件,新羅貢品案,當時長安城大多數人都以為貢品案可能會成為一起無法偵破的懸案,但后來刑部干凈利落的抓到了主謀,是東宮的謀士許元。”
“刑部能夠迅速破掉貢品案,是因為背后有墨蘇先生的幫助,也是因為幫助刑部破案,墨蘇被東宮盯上了。”
“此次墨蘇再次在長安城中現身,東宮終于按耐不住了,想要趁機除掉墨蘇。”蘇墨說道。
聽完蘇墨的話,李治臉上滿是驚愕。
他之前單純的以為禁軍真的是在抓犯人,只是不小心波及到了萬象閣,沒想到背后竟然還有如此隱情。
蘇墨鄭重道:“今日之后,太子很有可能覺得你和墨蘇有關系,認為你是在刻意庇護墨蘇,因此以后在宮中還是要多加個心眼,免得被人使絆子!”
李治撓了撓頭,臉上顯現出了茫然的神情。
雖說太子李承乾是他的大哥,但他對大哥的感覺很陌生。
在宮里除了一些組織的宴會會見到之外,平日里很少碰面,就算是遇見也只是簡單的問好示意,再無其他的交際。
“可是這件事大哥確實做錯了啊,墨蘇先生是無辜的,但他為何還要執意對墨蘇先生下手。”李治疑惑道。
“為了利益,一些人往往可以不計后果,太子便是這種,只要敢擋在他的面前的人,他統統會掃除掉,若有一日你站在他的對立面,他甚至可能不會顧忌親情來對付你。”
蘇墨嘆了口氣,李治現在在朝中越來越受到關注,總有一日會被太子當成對手,現在習慣下也好,免得以后遇到這種局面不知道該如何處理。
李治陷入了沉默,蘇墨今日的話對他沖擊太大了。
他之前從未想過與自己的大哥站在對立面,一邊是親情,一邊是公道,他內心有些掙扎。
“老師,我應該怎么做?”李治聲音突然變得有些低落。
“你先問問你自己,假如太子或魏王有朝一日陷害忠良,你敢在朝堂之上反駁他們嗎?”蘇墨嚴肅道。
“我……我不知道。”李治雙手抱頭,顯得有些痛苦。
他之前從未想過這些問題,也從未考慮到有一天會和自己的哥哥們站在不同的立場。
“這些都是你未來或許要面對的,只不過對象不僅限于魏王和太子。”
“縱觀歷朝歷代,因統治者昏庸而使百姓遭受苦難的例子并不少見,你出生在皇家,未來在朝堂上定然會有一席之地。”
“這也就導致你的一言一行都可能關乎千萬人的命運,若是一時膽怯而導致無數人遭受不白之冤,這才是真正的罪過。”
蘇墨拍了拍李治的肩膀,這本不應該是李治這個年紀該考慮的事情,但他們此時已經被卷入了權利的爭斗中,無法獨善其身。
蘇墨感嘆,他本以為這一天會來的晚一些,但太子已經派出禁軍抓捕“墨蘇”,下一步很可能對付的就是萬象閣了。
李治慢慢挺直了腰板,眼神中的迷茫漸漸散去。
“老師,我想清楚了,不管我要面對的是誰,只要他敢置道義律法于不顧,我定會讓他付出代價,我要守護的是整個大唐!”李治神情堅毅道。
“很好!”蘇墨欣慰一笑。
李治停了半刻:“老師,還有一件事情,明日父皇讓我參加早朝,說是商議科舉改良之事,到時候諸位大臣都會提出意見,我該提哪一方面呢?”
蘇墨微微一想,從抽屜中拿出了一張紙。
“這是我之前總結出的科舉現存的一些弊端,你先拿去看看,應該會有一些幫助。”
李治接過紙,看到首頁的三個大字。
“糊名制!”
繼續看下去,越看越覺得震撼,其中的道理都是他未曾想到過的。
這張紙是蘇墨在創立書院之時便準備好的,直到現在才派上用場。
若想要科舉進一步公平,“糊名制”必不可少。
只有這樣,才能進一步削弱人在科舉考試中的影響,讓真正有才學的學子被選拔出來。
但這一舉措相當于削弱了世家貴族在科舉中的優勢。
一旦糊名制實行,他們的試卷在閱卷者面前的優勢就會蕩然無存,就算與考官的關系再好,也影響不了最終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