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桃林居士
- 大唐:原來我是天道之主
- 千淼
- 2068字
- 2021-05-24 15:27:14
第五十四章 桃林居士
宮苑后方的建筑隱隱與驪山俊秀山嶺合為一體,風景極好。
驪山宮雖然久未住人,但是看起來一直有人打掃,因為里面不管是建筑還是修飾,全部都很干凈。
眾人又走了幾步,一個老仆人人不知從何處鉆了出來。
“你們是誰,這里可是皇家宮苑,不得擅入!”老仆帶著警告的語氣道,不多時,后面又出現了一些仆人,男女都有,共同的特點是年紀都有些大了。
“老人家,這是皇后娘娘的令牌,我們是奉命前來。”蘇墨拿出了皇后娘娘的令牌。
那些老仆人在看到皇后娘娘的令牌之后,臉上浮現出了惶恐的神情,“噗通”幾聲,竟然全部跪倒在了地上。
“不知皇后娘娘有何吩咐?”最先說話的年老仆人道。
“皇后娘娘將驪山宮交由我使用,我這次是來先看一看環境。”蘇墨道。
聽完蘇墨所說,這些仆人普遍松了一口氣。
陸明遠湊到蘇墨的耳邊說道:“我聽說這些人全部都是有罪之人,幾年前從宮里面趕出來的,但不清楚是犯了什么事情。”
蘇墨掃視了這群人,發現其中幾個看起來確實是宦官模樣。
近幾年宮里面并未發生什么大事情,如果這些人真是從宮里面趕出來的,那發生的事件還要往前推。
歷史記載,玄武門之變后,李世民確實從宮中趕出來一批人,趕出的人都是之前專門伺候高祖李淵的近侍,這些人多半是知道或者看見了什么,犯了李世民的忌諱,所以才被從宮中趕出,應該就是他眼前這些人了。
“你們都起來吧,老人家,你叫什么名字?”蘇墨看著最前面緩緩起身的老仆人道。
“回大人的話,我叫孫庭恩,平日里就在驪山宮,負責看守和打掃。”老仆人低頭恭敬道。
“在這看守多長時間了?”
“大人,我們在這里看守已經有七年零九個月了。”名叫孫庭恩的老人渾濁的眼神中突然多出了一些悲傷的情緒。
蘇墨聽到后也有些感嘆,這些人其實也是苦命人,被迫卷入了宮廷爭斗,最終淪為了罪人的命運。
“你這里有年輕人嗎?讓他帶著我們逛逛驪山宮。”蘇墨問道,這些仆人年紀都有些大了,還是找個年輕人帶路比較合適。
孫庭恩向著身后人群中招了招手喊道:“子沐,你過來!”
片刻后,一個看起來十五六歲的青年從人群中擠了出來。
唇紅齒白,面如冠玉,一身衣衫洗的發白,連一絲褶皺都沒有,看起來清爽干凈。
“諸位大人好!”青年屈身行禮,神態有些緊張。
孫庭恩介紹道:“這是我孫兒,叫孫子沐,就由他帶著諸位大人們轉轉驪山宮吧!”
蘇墨點了點頭道:“就他吧!”
過了一會,圍在宮門口的仆人們都散去了,只剩下名叫孫子沐的青年。
“諸位大人,請跟我來。”
孫子沐走在最前方,領著蘇墨等人在驪山宮中游覽。
走過一座座亭臺樓閣,蘇墨終于發現,驪山宮不是一般的大,讓他比較滿意的是只有一小部分建筑有破損痕跡,只要重新修繕一番,就能夠再次投入使用。
在孫子沐介紹著驪山宮里的一切時,不管是言語談吐皆十分得體,若不是那一身顯得破舊的衣衫,蘇墨幾乎以為他是哪個書香門第出身的公子。
“孫子沐,是不是有人教你讀書認字過?”蘇墨問道。
按照孫福恩所說推算,孫子沐應該在很小便來到了驪山宮,但這一身書香氣質,不可能在短時間內陶冶出來,很大可能是在孫子沐來到驪山宮后有人教導的結果。
“驪山宮內規矩眾多,大部分宮殿樓閣除了平時的打掃之外不能逗留太久,但藏書樓沒有這種規矩,因此平日里閑暇時間我會呆在藏書樓看書,若是遇到不懂的問題,會到驪山宮往東二三里一處桃林,向一位學識淵博的教書先生請教,我所學大多是那位先生教我的。”
“先生?”
蘇墨腦海中第一時間冒出的就是王績,他在來驪山宮前還特意向人打聽了王績的去向,都只知道是在長安城外隱居,沒人知曉具體的所在。
“那教書先生叫什么名字?”
“不知道真名,平日里都稱呼他桃林居士。”
“他是不是酷愛飲酒?”
“大人你怎么知道,平日里向桃林居士請教學問,他總是睡眼朦朧,但只要帶一壺美酒過去,立刻精神抖擻,除此之外,他還會自己釀酒。”
聽完孫子沐所說,蘇墨基本確定了那便是隱居在長安城外的王績,原本以為想要尋找到王績還需要花費一番周折,沒想到得來不費全功夫!
“待書院收拾好后,便挑個時間去拜訪一下這位桃林居士吧。”蘇墨在得知王績所在之后,心情輕松了不少。
既然王績愛酒,他就有辦法讓王績答應來書院當老師,天道實驗室里不僅有無數美酒的配方,還有現成的美酒,雖然要花費不少的技能點,但能換來一位文壇大佬也是不虧的。
逛了近兩個時辰,終于將驪山宮大致觀看了一遍。
這里環境清幽,沒有嘈雜的聲音,還有一座現成的藏書樓,很適合辦學院,除了交通方面,其他比之長安城里不知好了多少。
此時蘇墨突然想到了一個問題。
“你們來到了驪山宮七年多,是如何生活下來的?”蘇墨向孫子沐問道。
從剛進驪山宮看到這一群年老仆人的時候,蘇墨一直覺得有一點奇怪的地方,但是直到現在回想起來才發現,這些人都是戴罪之身,除了驪山周圍一圈哪里都去不了,而且看起來大部分人都已經喪失了勞動能力,是如何堅持活到現在的。
“我爺爺以前是宮里的御廚,附近的獵戶在山里打到一些獵物都會求我爺爺幫忙烹飪,作為報酬,會留下一部分獵物,一些叔伯在驪山腳下開辟出了一點耕地,用來種一些蔬菜,其他人也各自有自己的本領,織布、刺繡、木工,做出來一些小玩意也能托人到長安城換取生活所需。”孫子沐解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