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男性生殖道疾病與生育調節(jié)技術
- 雙衛(wèi)兵 章慧平 葉章群主編
- 16字
- 2021-04-16 17:08:18
第九章 男性生殖道疾病的影像學檢查
第一節(jié) 超聲波檢查
一、 陰囊
(一) 超聲解剖概要
陰囊(scrums)為一具有中隔的皮膚囊袋樣結構。睪丸、附睪、精索位于其內。陰囊壁厚為3~5mm,自外向內依次為皮膚、肉膜、精索外筋膜、提睪肌、精索內筋膜和睪丸鞘膜。肉膜為淺筋膜、精索外筋膜又稱提睪筋膜,睪丸鞘膜包繞睪丸和附睪,分為臟層和壁層,兩者之間形成鞘膜囊,正常情況下,其內有少量漿液。
睪丸(testis)為卵圓形,左右各一,成人睪丸各重10~14g,長約4~5cm,寬約2~3cm,厚約1~2cm。睪丸表面光滑,其后上方與附睪頭相連,并由精索將其懸吊,睪丸鞘膜下方為一層堅韌的白膜將睪丸包裹,在睪丸后緣增厚形成睪丸縱隔、縱隔又發(fā)出許多扇形的睪丸小隔伸入到睪丸實質內,把睪丸實質分成約100~200個錐形小葉,每個小葉含有2~4條生精小管,睪丸小葉向上極集中,生精小管互相吻合形成直細精管,在睪丸縱隔內交織成網(wǎng)狀,由此分出15~20條睪丸輸出管,穿出白膜進入附睪頭部,盤曲成團。
附睪(epididymis)是位于睪丸后側面的半月形小體。分為頭、體、尾三部,附睪頭部緊貼睪丸上極,膨大而鈍圓或橢圓形;體部多數(shù)為游離狀,呈扁圓形;尾部位于睪丸下極,由于其返折關系,可呈新月狀或扁圓形。附睪具有一定的分泌功能,對精子起營養(yǎng)作用而促進其分化成熟。
精索(spermatic cord)為一對圓索狀結構,內含睪丸動脈,蔓狀靜脈叢、輸精管、淋巴管、神經(jīng)叢及鞘韌帶等。精索起自腹股溝管內口,經(jīng)腹股溝管出皮下環(huán)進入陰囊,終止于睪丸后緣。
睪丸附件為苗勒管(Müllerian duct,又稱中腎旁管paramesonephrie duct)的殘留部分,可在睪丸表面形成微小的突起狀結節(jié)。附睪附件為午菲氏管的殘留部分,位于附睪頭部,呈不規(guī)則形,約3~5mm的大小。
陰囊及睪丸的血液供應主要來自于睪丸動脈(testicular artery),尚有輸精管動脈、提睪肌動脈,后者供給陰囊壁及肌肉的血流。睪丸靜脈和附睪靜脈離開睪丸和附睪后進入精索表面形成蔓狀靜脈叢,與動脈伴行而上,經(jīng)腹股溝管匯成睪丸靜脈,左側略成直角注入左腎靜脈,右側以鈍角進入下腔靜脈。了解睪丸的動脈血供,靜脈血流途徑對于理解睪丸扭轉、精索靜脈曲張的發(fā)生機制及腫瘤的轉移途徑有重要意義。
(二) 正常陰囊、睪丸聲像圖
正常陰囊壁厚度3~4mm,隨局部溫度變化稍有厚薄,睪丸鞘膜腔內正常有少許液體。縱切掃查時,睪丸呈卵圓形(圖9-1)。橫切面近似圓形,睪丸周邊為清晰、光整的高回聲包膜線。睪丸實質為均勻密集的中等水平點狀回聲,成人睪丸正常大小約4cm×3cm×2cm,但隨種族及體形差異稍有變化。在睪丸中極后方常可顯示一線條狀或斑片狀高回聲結構為睪丸縱隔。

圖9-1 正常睪丸聲像圖(縱切)
附睪位于睪丸后側,分頭、體、尾三部分組成。頭部緊貼睪丸上極橢圓形,約1.2cm×0.8cm,內部回聲近似睪丸;體部多數(shù)為游離狀,呈扁圓形,大小約0.5cm×0.3cm;尾部位于睪丸下極,由于折返關系,可呈新月狀或扁圓形,約1.0cm×0.6cm,內部回聲較附睪頭部為低。正常情況下,于附睪頭處常探及數(shù)毫米大小中等回聲的形態(tài)不規(guī)則結構,為睪丸附件,有時在附睪頭頂端探及一3~5mm的囊狀結構,為附睪附件。
CDFI表現(xiàn):由于睪丸動脈分支的走向不同而表現(xiàn)不一,可呈星點狀,也可呈條索狀分布,包膜動脈從睪丸后緣環(huán)繞下極流向睪丸前方,在睪丸中下極表面呈弧形或半環(huán)形分布,向心動脈進入睪丸后呈放射狀排列。睪丸內動脈、包膜動脈一般表現(xiàn)為低阻型血流,睪丸上部的輸精管動脈,提睪肌動脈一般表現(xiàn)為高阻型血流。蔓狀靜脈多分布于精索淺表層及睪丸后上方,正常呼吸時內徑小于2.0mm。
(三) 鞘膜積液
鞘膜積液分為四類:①睪丸固有鞘膜腔內積聚液體超過正常者為睪丸鞘膜積液(hydrocele testis)。②液體局限于鞘膜突精索部,且與腹腔及睪丸鞘膜腔不相通者為精索鞘膜積液(funicular hydrocele)又稱精索囊腫(spermatic cord cyst)。③未閉精索部鞘膜突與睪丸鞘膜相通,而與腹腔不通,且有超過正常量的積液謂睪丸精索鞘膜積液(testicular spermatic cord hydrocele)。④鞘膜突出生后未閉全并與腹腔相通,其內液體隨體位改變而互相流動者為交通性鞘膜積液(communicating hydrocele)。
聲像表現(xiàn):
1. 睪丸鞘膜積液
陰囊內可見囊腫樣,上下極呈銳角分布之無回聲區(qū),睪丸附著于鞘膜囊的一側,鞘膜囊壁光滑,伴有炎癥、出血時,暗區(qū)內可見細小光點移動或纖維光帶回聲分隔(圖9-2)。
2. 精索鞘膜積液
積液無回聲區(qū)位置較高,其形態(tài)可呈類圓形、橢圓形或類三角形,積液區(qū)域與睪丸鞘膜囊互不相通。
3. 睪丸精索鞘膜積液
積液無回聲區(qū)包繞睪丸并延伸至精索部位,臨床也稱嬰兒型鞘膜積液。
4. 交通性鞘膜積液
臥位時陰囊內精索區(qū)可見少許無回聲區(qū),當站立時或做Valsalva運動時,其無回聲區(qū)迅速擴大。
(四) 睪丸腫瘤
睪丸腫瘤(testicular tumor)分為原發(fā)性和轉移性腫瘤兩大類。原發(fā)性睪丸腫瘤占絕大多數(shù),且惡性居多。睪丸腫瘤又分為生殖細胞類和非生殖細胞性腫瘤兩類。睪丸腫瘤多數(shù)以無痛性睪丸腫大、結節(jié)而就診,少數(shù)患者可有乳房腫痛,如有轉移可出現(xiàn)相應的癥狀和體征。

圖9-2 睪丸鞘膜積液聲像圖
聲像表現(xiàn):睪丸腫瘤聲像圖可依其病理的類型不同而異,但各類型均具有的共同特點為睪丸腫大、形態(tài)多有改變、彩色血流信號多為增多。各型腫瘤又有自身特點。
1. 精原細胞瘤(seminoma)
為最常見的生殖細胞睪丸惡性腫瘤,表現(xiàn)為睪丸內低回聲實質性團塊;腫瘤內部回聲不均勻;外形呈圓形或卵圓形,與正常睪丸組織有明顯界限(圖9-3),可呈多發(fā)性分布;彩色血液分布紊亂,可呈多血管改變(圖9-4)。
2. 胚胎瘤(embryonal carcinoma)
病灶內呈等回聲改變,光點分布不均勻,周邊分界模糊,不整齊,其內可見散在性分布之小無回聲區(qū)及高回聲光斑。白血病多在病情緩解期侵犯睪丸多為雙側性浸潤,呈低回聲團塊或彌漫性不均質改變。

圖9-3 睪丸實質性腫瘤聲像圖

圖9-4 腫瘤內血流信號豐富
白血病常在病情緩解期侵犯睪丸,多雙側浸潤,呈低回聲團塊或彌漫性不均質改變。
睪丸轉移性腫瘤聲像圖除具有其共同特點外,無其他特征性改變。
當睪丸腫瘤發(fā)生轉移后,可在腹膜后、腎門區(qū)、腹股溝區(qū)域探及腫大淋巴結,當淋巴結壓迫輸尿管或腎門可出現(xiàn)腎積水。
(五) 精索靜脈曲張
精索靜脈曲張(varicocele)是因為精索靜脈血流回流受阻,或瓣膜閉合不良,造成血流淤滯在蔓狀靜脈叢內。目前WHO已把精索靜脈曲張列為男性不育的首位。由于解剖的關系如左側精索靜脈是走行較長且直角注入左腎靜脈;部分人群左腎靜脈在通過腹主動脈與腸系膜上動脈的夾角內受壓等原因,故本病以左側多見。
聲像表現(xiàn):精索靜脈曲張可于睪丸后上方及陰囊根部探及彎曲迂回的條索狀及大小不等類圓形無回聲暗區(qū)(圖9-5),部分區(qū)域可呈蜂窩樣改變。當滿足下述條件之一者即能成立精索靜脈曲張的診斷。
1. 平靜呼吸時蔓狀靜脈內徑>2.0mm。
2. 平靜呼吸時≤2.0mm,Valsalva運動時血管內徑≥3.0mm。
3. Valsalva運動時血流返液時間>1000ms(圖9-6)。

圖9-5 精索靜脈曲張二維聲像圖

圖9-6 精索靜脈曲張能量圖
二、 前列腺
(一) 超聲解剖概要
前列腺(prostate)是不成對的實質性器官,呈粟子形,尖向下而底在上,內部結構由腺體和纖維肌肉組織構成,外有纖維筋膜包裹,稱前列腺被膜(capsule of the prostate)。其底部鄰近膀胱頸,尖部位于尿生殖膈之上,底與尖之間的部分為前列腺體,體部前面稍外凸,體部后面較平坦,上中有一縱形線溝稱前列腺溝(sulcus of prostate),后正中溝為直腸指診時判別前列腺增生、肥大的主要標志。傳統(tǒng)的前列腺解剖分葉分為五葉,前葉、中葉、后葉和兩側葉。McNeal于1986年提出了新的前列腺解剖分區(qū),把前列腺的形態(tài)學與功能學、病理學結合起來,將前列腺分為腺組織區(qū)和非腺組織區(qū),其實質為腺體部分(占2/3)和纖維肌肉基質部分(占1/3)。腺體部分又分為兩大帶區(qū),而前列腺固有區(qū)(周圍部)和尿道周圍區(qū)(中央部)。固有區(qū)分為中央帶和周邊帶,在射精管與尿道內口至精阜之間的腺組織的圓錐結構稱中央帶(25%),中央帶周圍稱周邊帶(70%),周邊帶又稱外腺區(qū)域,是前列腺癌的好發(fā)部位。尿道周圍區(qū)分為尿道周圍腺部和移行帶,兩種組織結構相同,但占前列腺組織5%的移行帶邊緣具有獨特的解剖特征,對稱分布前列腺尿道部近端兩側,是前列腺增生發(fā)生的唯一部位。
(二) 正常前列腺經(jīng)直腸檢查聲像圖
國人前列腺正常值約為寬4.0cm,長3.0cm,厚2.0cm。矢狀切面顯示正常前列腺的長軸切面前列腺包膜完整,回聲清晰,內部回聲均勻。前列腺包膜外周為前列腺周圍間隙,并可見不規(guī)則分布的靜脈叢無回聲粗管斷面,在前列腺橫切面中,其血流供應的彩色血流圖顯示為自后向前呈放射狀排列的動靜脈血流信號。
(三) 前列腺增生聲像表現(xiàn)
矢狀切面時,可見增生的前列腺向膀胱內突入,橫切面顯示前列腺各徑線增大,其中以內腺增生為主(圖9-7),內外腺之間的分界面清晰可見,內腺區(qū)域可見單個或多發(fā)性結節(jié)樣回聲,可為左右對稱性分布,呈低或中等回聲,邊界整齊清晰。前列腺增生時,其內彩色血流分布略豐富,多集中在內腺區(qū)域,有時在增生結節(jié)旁測及動脈血流信號。

圖9-7 前列腺增生(經(jīng)直腸檢查)
(四) 前列腺炎聲像表現(xiàn)
急性前列腺炎聲像圖有三大特征:①前列腺周圍有低回聲邊界;②尿道周圍(中央部)周邊有無或低回聲暗帶;③前列腺內部有不規(guī)則分布低回聲區(qū)。急性期炎癥時,彩色多普勒顯示其內血流信號豐富。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形態(tài)可正常,各徑線可稍增大也可縮小,但前列腺內部回聲欠均勻,可出現(xiàn)點狀片狀高回聲光斑,常伴有結石形成。前列腺包膜或走行不一定規(guī)則,但連續(xù)性完整,清晰,且左右對稱。彩色血流圖所示血流信號略多于正常前列腺。亦有部分慢性前列腺炎聲像圖與正常無異,或近似于前列腺增生聲像圖。
(五) 前列腺癌聲像表現(xiàn) 1. 體積增大、形態(tài)失常
前列腺增大,但增幅有限,很少超過Ⅱ度,可向膀胱內凸出,左右不對稱,兩葉形態(tài)不一致。在病程早期可以出現(xiàn)上述情況。
2. 內部回聲不均勻
早期前列腺癌為不均勻低回聲為主,邊緣分界模糊,部分病例可出現(xiàn)斑片狀,團塊狀,多發(fā)結節(jié)狀等回聲或高回聲改變(圖9-8),至部分病灶后方出現(xiàn)聲影。

圖9-8 前列腺癌不均勻團塊
3. 包膜回聲異常
前列腺癌70%發(fā)生在外腺區(qū)域,且常位于周緣3.0mm之內,病灶稍增大就可延伸至包膜下造成包膜局限性隆起,多發(fā)結節(jié)時仍形成包膜凹凸不平的特征性改變。
4. 彩色血流圖改變
前列腺癌彩色血流較正常為豐富,尤其是低回聲病灶內出現(xiàn)較多血流信號時具有較高的診斷價值,但彩色血流正常時不能排除診斷,穿刺活檢做病理檢測是“金指標”結論。
5. 鄰近器官受累表現(xiàn)
腫瘤浸潤精囊、膀胱頸部、膀胱三角區(qū)、膀胱直腸凹或直腸前壁時,可在上述部位出現(xiàn)腫塊回聲,局部器官或組織形態(tài)異常。
6. 泌尿系并發(fā)癥
下尿道梗阻是前列腺癌的并發(fā)癥,但不如前列腺增生嚴重,可出現(xiàn)腎積水,膀胱小梁、小房的形成,尿潴留等。
三、 精囊
(一) 超聲解剖概要
精囊腺(seminal vesicle)左右各一,為長橢圓形囊狀器官,上寬下窄,前后稍扁,表面凹凸不平,長3~5cm,寬1~2cm,厚1cm,位于前列腺后上方,精囊排泄管與輸精管壺腹匯合形成射精管,精囊的分泌物參與精液的組成。精囊體積的大小隨其充盈不同而異。
(二) 正常精囊聲像圖
精囊正常值:前后徑約4~5cm,厚徑約1.5~2.0cm。矢狀切面顯示精囊壁厚約1.0mm,與前列腺相鄰關系分界清晰,用探頭輕壓精囊壁可見其內部有光點移動。正常情況下橫切面顯示呈無回聲區(qū),精液黏稠時可見內部有細密光點或細薄光帶,形態(tài)學為左右對稱、大小相似。
射精管囊腫引起的梗阻性無精子癥B超檢查常顯示精囊飽滿;部分梗阻性無精子癥患者可查出雙側精囊缺如。
四、 尿道
我國的男性尿道超聲顯像技術開始于1988年。并已成功地應用于男性前后尿道的探測。在尿道疾病多有特征性聲像圖表現(xiàn)。結合病史,一般能作出明確診斷。但尿道超聲目前臨床開展并不多。而在應用價值上,筆者認為尿道超聲可以作為腔鏡等直視手段以及尿流動力學檢測的一種有效的補充。
(一) 尿道超聲的分類 1. 檢查途徑
在尿道超聲中,從檢查途徑可以把超聲的類型分為經(jīng)體表超聲、經(jīng)直腸超聲和經(jīng)會陰超聲。
2. 檢查時相
將常規(guī)的尿道超聲檢測定義為靜止相,部分疾病的超聲檢測要求在尿道液體充盈時進行,即即時動態(tài)檢測。由于超聲的特點,相對而言動態(tài)的尿道檢測的價值大于靜止相檢測。根據(jù)尿道充盈方式的不同,動態(tài)檢測又可以分為自主排尿充盈超聲檢測和被動尿道灌注充盈超聲檢測。
3. 檢查部位
男性尿道解剖上分為前尿道和后尿道。前尿道的檢查更多通過經(jīng)體表途徑,而后尿道常可以通過多種途徑共同評估。
(二) 應用 1. 尿道結石
尿道結石絕大多數(shù)來自膀胱和腎臟,是上尿道結石下行的結果,膀胱結石或上尿路結石排出過程中經(jīng)過尿道時,結石易停留在尿道內幾個生理狹窄區(qū)——尿道內口處、尿道前列腺部、膜部、球部及舟狀窩處。少數(shù)原發(fā)于尿道狹窄近側或尿道憩室處。尿道結石多見于男性。尿道結石主要癥狀為:①尿痛:排尿時出現(xiàn)疼痛,前尿道結石疼痛局限在結石停留處,后尿道結石疼痛可放散至陰莖頭或會陰部;②排尿困難:尿道結石常阻塞尿道引起排尿困難,尿線變細、滴瀝,甚至急性尿潴留。有時出現(xiàn)血尿,合并感染時可出現(xiàn)膀胱刺激征及膿尿。后尿道結石可經(jīng)直腸指診觸及,X線片可明確結石部位、大小及數(shù)量,超聲檢查易發(fā)現(xiàn)尿道結石,并能提供結石的位置、大小、活動度及尿道情況的詳細資料,對指導治療有重要價值。后尿道的結石更適合于應用超聲檢查。后尿道結石經(jīng)會陰超聲聲像圖的表現(xiàn):前列腺部或膜部內可見尿道低回聲內的強回聲團,后伴聲影。在排尿動態(tài)檢測時,尿道完全梗阻者可見尿液流至強回聲團處,液性暗區(qū)不再流動;不完全梗阻者可見尿液流至強回聲團處,液性暗區(qū)變細、變慢。對于一些復雜或難于處理的后尿道結石,超聲配合腔鏡手術可以提高手術的安全性。
2. 尿道狹窄
男性尿道狹窄是一種難治性和易復發(fā)性疾病,尿道狹窄的病理基礎是瘢痕組織,其對排尿功能的影響直接反映在影響尿道局部的內徑和順應性,從而增大尿道阻力,造成患者排尿困難。因而對患者排尿狀況進行科學的評價具有重要的臨床實際意義。對尿道狹窄的評價主要關注的是程度、性質和部位。當然尿道鏡可以作為確診的手段,而超聲檢查在尿道狹窄的診斷中有無創(chuàng)的優(yōu)勢。B超可以清晰地顯示膀胱頸、前列腺、膜部結構、球部海綿體、恥骨聯(lián)合內下緣以及球部近端尿道充盈時的特有形態(tài),借助于這些解剖標志對狹窄段確定部位,通過前后尿道充盈狀態(tài)的觀察可以精確測量出狹窄的長度。同時,結合尿流動力學檢查和尿道超聲可以在功能檢查和形態(tài)檢查之間互補。超聲探測中,實際上內徑測量的準確性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排尿期充盈尿道的內徑不僅間接地反映了局部尿道的阻力,而且還受到排尿期逼尿肌壓力的影響。同時超聲內徑的測量還與尿道的充盈度和操作者不同程度的施壓有一定的關系。因此,單純以內徑指標來反映狹窄段管腔截面的信息有一定的局限性。而狹窄長度對流量的影響遠比直徑的影響小得多。在其他條件時,狹窄長度增加1倍,僅能使流量減少到原來的二分之一。而且狹窄引起的流體加速影響與狹窄長度無關。因而評估狹窄的直徑和長度,卻忽略膀胱逼尿肌的影響得出的結果是存在偏差的。故聯(lián)合尿流動力學檢查和尿道超聲的測定結果更加具有科學性。
3. 尿道贅生物或異物
尿道的贅生物同樣需要從部位、大小、形態(tài)、數(shù)量、活動度等指標來作出精確診斷。尿道超聲顯像對尿道贅生物有較高的顯示率。前尿道贅生物由于可通過尿道外口注液或排尿期充盈前尿道及采用高頻探頭,因此超聲具有極高的顯示率,最小的可顯示1~2mm。后尿道探測盡管采用高頻探頭,但受到排尿期限的影響,小于3mm的贅生物容易漏診。從超聲顯示贅生物的優(yōu)點來看,其對贅生物基底部、周圍情況和內部結構的反應優(yōu)于腔鏡,并可以明確贅生物是否為尿道腔來源,排除外源性壓迫,且受出血、尿道狹窄等因素影響小。超聲對尿道異物的診斷取決于異物的性質。不過超聲無創(chuàng)檢測的特點使其可以作為臨床的首選診斷手段。不論是贅生物還是異物,對尿道超聲檢查來說,近尿道外口段的前尿道都是靜止相檢查時較難觀測的部位。
4. 尿道球腺
男性尿道球腺又名Cowper腺,是附屬性腺中最小的腺體。男性尿道球腺來自尿生殖竇初陰部內胚層上皮,為1對,位于膜部尿道后外方兩側,尿道球部的后上方,包埋于三角韌帶兩層之間和尿道膜部括約肌肌囊中,位于肛提肌的前方,其導管長約3cm,在3點和9點處開口于球部尿道的后部,尿道球腺有許多彈性纖維組織包繞,在射精時分泌清晰而略帶灰白色黏液,組成精液的一部分,其功能可潤滑尿道,中和尿道內殘存酸性尿液,有利于精子的生存。球部尿道,從膜部尿道遠端到陰莖懸韌帶水平,是與膜部尿道相接處管腔最大的尿道,球部尿道近端較遠端大,有尿道球腺導管在此開口。對于男性生殖功能研究,對尿道球腺影像的檢測有一定價值,當然男性尿道球腺的影像學檢查目前尚未廣泛開展。
(三) 展望
尿道超聲檢測具有實時、無創(chuàng)、重復性好、結果量化準確等優(yōu)點,有利于尿道疾病的診斷、手術配合、術后的隨訪觀察以及療效鑒定。尿道超聲技術有重要的臨床應用價值。在這一技術的發(fā)展方向上,配合目前發(fā)展迅速的生殖醫(yī)學領域的技術,對尿道球腺等其他診斷手段無法作出臨床有價值判斷的區(qū)域的檢測,超聲有其獨到的優(yōu)勢。這方面的研究也將是尿道超聲學科在將來建立更完善的診斷體系的重要方向。
五、 陰莖
(一) 概述
陰莖勃起是一復雜的神經(jīng)血管作用過程,涉及血流動力學、心理、內分泌神經(jīng)及陰莖解剖結構的相互協(xié)調,其中各種因素的病變均可導致ED。陰莖是由陰莖背側具有勃起功能的一對海綿體和一個尿道海綿體組成,陰莖動脈源于陰部內動脈,是髂內動脈的分支;其主要分支有陰莖深動脈、背動脈、球動脈及尿道球動脈(圖9-9),其中陰莖深動脈與勃起密切相關。陰莖的動脈血供、白膜或靜脈的任何缺陷和病變,均可導致血管性勃起功能障礙(erectile dysfunction,ED),血管性ED可分為動脈性、靜脈性、混合性ED。

圖9-9 陰莖血管解剖示意圖
1. 動脈性ED
由于髂動脈、陰部內動脈及其分支的任何部位血管阻塞性病變導致陰莖海綿體動脈血流減少引起。動脈性ED是40歲以上繼發(fā)性ED患者最常見的原因之一,患者通常有動脈粥樣硬化、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壓或高脂血癥等全身性疾病。
2. 靜脈性ED
主要在海綿體靜脈系統(tǒng),包括導靜脈、旋靜脈和陰莖背深靜脈在陰莖勃起時不能完全閉合導致靜脈漏所致。約占ED患者的25%~78%,占血管性ED的72%,是血管性ED的主要原因。常見的原因有:先天性靜脈發(fā)育不全、各種原因造成的瓣膜功能受損、海綿體白膜變薄、異常靜脈交通支和ED治療術后造成的異常分流。
3. 動靜脈混合性ED
多普勒檢查可能顯示PSV減低,EDV增加,RI進一步減低等改變。
器質性ED的常見病因有:多種內分泌疾病、睪丸發(fā)育障礙、去勢術后、骨盆外傷、重度前列腺炎等。
(二) 臨床表現(xiàn)
血管性ED患者夜間睡眠陰莖勃起測試顯示明顯的勃起功能減退。藥物海綿體注射誘發(fā)勃起實驗反應降低。如勃起角度在60°~90°,為可疑血管病變;如勃起角度<60°,則提示血管病變。
(三) 臨床診斷
對于就診的患者,應詳細詢問病史,排除脊髓外傷、骨盆骨折及其他可能引起ED的手術史,無糖尿病、心肌梗死、休克、嚴重的前列腺炎等病史。無服用可能影響勃起功能的藥物史。進行全面的體格檢查,排除明顯的外生殖器解剖畸形、陰莖硬結、包莖、前列腺增大、神經(jīng)系統(tǒng)體檢異常者。相關的實驗室檢查,包括性激素全套、肝腎功能、血脂、血糖及血、尿常規(guī)等。綜合上述結果,初步判斷ED是器質性還是心理性的。
超聲結合海綿體注藥誘發(fā)勃起實驗,有助于心理性ED和血管性ED的鑒別診斷。在高度懷疑血管性ED的基礎上,可行陰莖海綿體內注射(intracavernous injection,ICI)血管活性藥物誘發(fā)勃起。藥物選用復方罌粟堿注射液(罌粟堿30mg加酚妥拉明1mg或前列腺素25mg)。患者平臥位,陰莖根部置束扎環(huán),阻止靜脈回流。常規(guī)消毒皮膚后,將藥物注入一側海綿體,5分鐘后去除束扎環(huán),用手抖動陰莖刺激勃起。藥物注射后陰莖勃起判斷標準采用Porst分級:0級:無反應;1級:輕微勃起;2級:不完全勃起;3級:正常勃起。
(四) 聲像圖特征
1. CDFI診斷標準 正常勃起狀態(tài)下,收縮期峰值流速(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值為左右兩側海綿體動脈分別>25cm/s,或兩側相加>50cm/s,若PSV<25cm/s,可診斷為動脈性ED。正常舒張期末流速(end diastolic velocity,EDV)<5cm/s,阻力指數(shù)(resistent index,RI)≥1,如果EDV≥5cm/s,或RI<1,則考慮為陰莖背深靜脈閉合功能異常或者靜脈漏等原因造成的靜脈性ED;深靜脈有持續(xù)血流者被視為靜脈性ED。同時有PSV值下降和EDV、RI值的異常,可診斷為動靜脈混合性ED。
2. 注藥后5分鐘、10分鐘、15分鐘、20分鐘、30分鐘定時檢查陰莖深動脈,如果PSV>30~35cm/s者,可除外動脈性ED;如果PSV>30~35cm/s、舒張期正向血流消失或出現(xiàn)反向血流(RI≥1.0),可以完全除外靜脈性ED;若舒張期血流始終存在,EDV≥5cm/s,則提示靜脈性ED。
超聲結合海綿體注藥誘發(fā)勃起實驗受檢查醫(yī)生熟練程度以及藥物、周圍環(huán)境、患者狀態(tài)的多種因素影響,有時需要重復檢查。檢查結果90%能夠與選擇性血管造影相吻合。由于超聲技術的進步,并具有非侵入性、價格低、費時少的特點,目前只在懷疑患者是由先天性血管畸形導致原發(fā)性ED時才采用陰莖血管造影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