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麻醉學新進展
- 鄧小明 姚尚龍 曾因明主編
- 3330字
- 2021-04-16 15:40:09
18 電壓依賴性陰離子通道在細胞死亡中的研究進展
一、引言
線粒體上的電壓依賴性陰離子通道(voltage-dependant anion channel,VDAC),又稱線粒體孔道蛋白,是線粒體外膜(outer mitochorial membrane,OMM)上最豐富的蛋白質。VDAC家族有三種亞型(VDAC1,VDAC2和VDAC3),有三個獨立的基因編碼。
盡管已經明確VDAC調節(jié)線粒體與胞漿之間離子和代謝產物的流動,是外膜上ATP、ADP及其他呼吸底物通過的主要通道 [1],但是該通道的大部分的特性,甚至通道的結構仍然有爭議,這些已有文獻重點綜述 [2]。因此,本文重點闡述VDAC在調節(jié)線粒體膜通透性和細胞死亡中的作用。
二、VDAC和線粒體膜通透性轉換孔
線粒體膜通透性轉換(mitochondrial permeability transition,MPT)是線粒體內膜應對傷害性刺激 [3](如氧化應激,Ca 2+超載,低氧和細胞毒性藥物)所表現(xiàn)的通透性突然改變。通透性轉換的程度是相對的,盡管并不足以允許蛋白通過,但大到1. 5kDa的溶質和代謝產物可自由通過原本不能透過的內膜 [4],其中質子的移動導致MPT上ΔΨm(線粒體膜電位)的消失,進而抑制ATP合成。更嚴重的是,水可以移動到線粒體基質,下調它的滲透梯度,導致線粒體腫脹,如果不能被糾正,最終將破裂。因此,MPT在細胞死亡中有重要作用 [5]。很多研究表明它參與了不少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如缺血再灌注損傷、肌肉營養(yǎng)不良、阿爾茨海默病和老化 [6]。MPT由mitochondrial permeability transition pore,MPTP(MPTP)開放介導的,MPTP是一個尚有爭議、未定性的蛋白復合體,它橫跨在線粒體內外膜之間。
因為VDAC是線粒體外膜上最豐富的蛋白,一直認為它是MPTP的外膜成分之一。此觀點首次是在20年前由Mario Zoratti團隊提出,他們的依據(jù)是VDAC的電傳導性與MPTP相似,且MPTP和VDAC一樣對氧化還原、Ca 2+、電壓、腺苷酸和pH敏感,但卻沒有實質性的證明。
早期支持VDAC在MPT中作用的實驗數(shù)據(jù)來自Crompton實驗室,它們證實GST-CypD融合蛋白可以裂解出VDAC和腺嘌呤核苷酸轉移酶(adenine nucleotide translocase,ANT)(另一個被認為MPTP的組成部分)。重組這個VDAC-ANT-CypD復合物產生了一個Ca 2+依賴、環(huán)孢素敏感、與MPTP相似的通道。另外,VDAC的單克隆抗體能抑制離體線粒體MPT,盡管這些抗體的特異性受到懷疑。Cesura等采用放射性標記的MPT抑制劑Ro68-3400,顯示它結合了32kDa的蛋白質,再用質譜確定此蛋白為VDAC1。
然而VDAC并不完全吻合MPTP生化特性。處于開放狀態(tài)的VDAC傳導性良好,對陰離子選擇性通透,尤其是代謝性陰離子(ATP/ADP)。而在關閉狀態(tài)時,陰離子通透性減少,且對陽離子開放 [7]。如果VDAC是MPTP的一部分,應該VDAC關閉等于MPTP關閉;然而,Marco Colombini證實VDAC關閉實際上增加了Ca 2+的流出,這應該是MPTP開放的結果。Tikunov等 [8]利用G3139(一個18-mer的VDAC磷酸化阻滯劑)關閉VDAC,而結果卻加速了MPT;而且,即使在關閉狀態(tài),VDAC通道仍然大到能使1. 5kDa的溶質通過,這相當于MPTP的開放狀態(tài)。
最近基因組學的研究詮釋了VDAC在MPT中的作用。Kroemer等報道VDAC缺乏的酵母更加能抵抗HIV誘導的MPT。而在VDAC缺失的酵母線粒體,當乙醇刺激時,同樣沒有發(fā)生MPT。然而,MPT的本質,包括性質和調節(jié),對于酵母種屬來說本身就存在不同 [9],如果將此推斷到哺乳動物,將更加困難。
因此,VDAC是否是MPTP的重要組成部分仍然是個爭議。
三、VDAC和凋亡
盡管越來越多的證據(jù)表明VDAC在線粒體外膜通透性改變和凋亡中有作用,但潛在的機制仍不清楚。事實上,到底是VDAC開放還是關閉導致凋亡,仍然有爭議。目前的研究將VDAC參與OMM并釋放細胞色素C(cytochrome C, cyto C)的解釋可分成三種模型:①VDAC是MPTP的組成部分,促凋亡因子通過MPTP的激活間接誘導cyto C釋放。②VDAC同源或異源寡聚化產生更大的孔道可以直接釋放cyto C。VDAC1可以聚集成二聚體、三聚體、四聚體和多聚體 [10],此外,VDAC還可以和Bcl-2家族蛋白進行異源寡聚化,如促凋亡Bax與VDAC結合,形成一個大的VDAC-Bax通道,導致cyto C釋放,因為單獨由Bax或者VDAC的通道不足以cyto C通過,而新的大Bax-VDAC通道可允許cyto C通透。③蛋白和代謝產物改變VDAC傳導性,通過未知的機制導致外膜通透。可能使VDAC關閉,阻止了ATP/ADP和其他大的呼吸代謝產物的交換,導致線粒體功能障礙,線粒體外膜通透性增加或破裂。
四、VDAC通透性調節(jié)及在細胞死亡中的作用
大量研究證實許多代謝產物和蛋白能與VDAC結合并調節(jié)其傳導性。ATP/ADP、谷氨酸鹽、ROS、18kDa的轉位蛋白和己糖激酶都調節(jié)MPT,很可能這些因子是通過VDAC而影響MPT(模型1)。然而,如果VDAC對MPT不是必需的,這些因子可能有其他作用機制,如:改變VDAC結構、阻止與Bcl-2蛋白作用(模型2),或者通過未知的機制產生OMMP或者外膜破裂改變VDAC傳導性(模型3)。
(一)腺苷酸
VDAC主要的作用是使腺苷酸在線粒體和胞漿之間流動,因此腺苷酸可以調節(jié)VDAC。VDAC上至少有兩個核苷酸結合位點,而NAD(P)H、ATP和ADP可以減少VDAC通道傳導性。當ATP結合到VDAC上的核苷酸相應位點時,造成空間上阻斷,VDAC傳導性降低。VDAC和ATP/ADP、NAD(P)H相互作用干預能量途徑,可以調節(jié)OMMP和呼吸速率以適應細胞能量需要。Yehezkel等證實,T-Rex-293細胞的VDAC1上核苷酸結合位點發(fā)生突變后,ATP合成嚴重減少,ATP水平大幅度下降。
NAD(P)H、ADP特別是ATP能抑制MPTP。在缺血中,ATP和ADP降解成核苷和底物,因此,對MPTP的抑制也消失了,缺血和其他的傷害性刺激可以通過VDAC減少核苷酸的交換,導致MPT,進而造成細胞死亡。因此,過多的核苷酸可以減少VDAC傳導,導致OMM,甚至細胞死亡。
(二)谷氨酸鹽
大部分谷氨酸鹽是TCA循環(huán)中α-酮戊二酸谷氨酸中谷氨酸脫氫酶的代謝產物,形成于線粒體內,然后通過VDAC穿過線粒體外膜運輸?shù)桨麧{。VDAC上有谷氨酸鹽結合位點,L-谷氨酸鹽通過導致VDAC在關閉和開放狀態(tài)之間擺動,減少Ca 2+轉運,Ca 2+內流的減少進而抑制MPTP的開放,消除線粒體腫脹,也減少cyto C的釋放。因此,谷氨酸鹽通過VDAC,減少線粒體Ca 2+內流,保護細胞免遭死亡。
(三)微管蛋白
研究發(fā)現(xiàn)微管蛋白通過VDAC結合到線粒體。在重組的平面磷脂膜中,微管蛋白二聚體可以關閉VDAC通道。在離體的腦線粒體中,微管蛋白減少線粒體外膜對腺苷酸的通透性,但在心肌細胞中通透性卻增加 [11]。最近證實,解微絲藥物魚藤酮、秋水仙堿和噻氨酯噠唑增加游離微管蛋白,降低線粒體膜電位;相反的,微絲穩(wěn)定藥物紫杉醇減少游離微管蛋白,導致HepG2細胞(一種肝癌細胞)的線粒體超級化 [12]。因此,游離的微管蛋白能減低VDAC傳導,最終導致OMMP和細胞死亡。
(四)活性氧自由基(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
線粒體產生的ROS與細胞死亡有關,Yuan等 [13]發(fā)現(xiàn)增加ROS的含量使細胞死亡增加,同時也發(fā)現(xiàn)VDAC過表達,但具體機制不明。有研究表明與VDAC有關 [14]。線粒體產生ROS誘導cyto C釋放,可以被VDAC阻斷藥或抗VDAC抗體抑制。ROS導致心磷脂過氧化,使cyto C從線粒體內膜心磷脂中釋放,然而,cyto C的機制以及VDAC在釋放中的作用仍然未知。眾所周知,Cyto C太大不能透過單體的VDAC,可能的解釋是VDAC寡聚化形成大的通道 [15],或者線粒體膜脂質過氧化,損傷了膜的功能,改變了VDAC的性質,導致OMMP。
(五)18kDa轉位蛋白
TSPO(18kDa translocator protein,TSPO)表達于線粒體外膜,介導膽固醇進入線粒體合成類固醇。TSPO與VDAC的相互作用,可能改變VDAC的性質。在神經退行性病變和癌癥模型中,TSPO參與ROS的產生,促進VDAC的激活,從而能誘導線粒體介導的凋亡 [16]。而且,電子顯微鏡發(fā)現(xiàn)大量的TSPO分布在VDAC通道周圍,潛在的增加了VDAC附近的ROS濃度,因此,18kDa的TSPO可能通過產生ROS來改變VDAC傳導,導致OMP。
(六)己糖激酶
糖酵解酶(hexokinase,HK)分為HK-Ⅰ和HK-Ⅱ,其N末端有21個氨基酸序列,形成一個疏水的α螺旋,這是與VDAC結合的關鍵部位。離體實驗和在體研究都表明HK-Ⅰ和HK-Ⅱ通過與VDAC相互作用來對抗線粒體介導的凋亡 [17]。實驗證實當HK-Ⅱ與離體線粒體結合,或在Hela細胞中過表達時,HK-Ⅱ能抑制Bax從線粒體轉位和cyto C的釋放。Majewski等 [18]認為線粒體HK可以抑制cyto C釋放和凋亡,且在Bax-Bak缺乏的細胞中也出現(xiàn)了相同的抑制效應,提示HK可能通過VDAC起作用。在VDAC重組的平面膜上觀察到HK-Ⅰ直接誘導VDAC關閉,而加入HK反應產物G-6-P后將HK從VDAC中釋放,使VDAC重新開放。這些學者認為HK-Ⅰ誘導VDAC關閉,從而抑制MPTP開放。突變學研究發(fā)現(xiàn)VDAC1主要的殘基如谷氨酸、65天冬氨酸77和賴氨酸73是HK-Ⅰ發(fā)揮抗凋亡機制所必需的,而谷氨酸202、188,雖然對結合不是至關重要的,但可以穩(wěn)定HK-Ⅰ與VDAC的相互作用而抗凋亡。
五、結語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人研究VDAC在細胞死亡中的作用,雖然其在線粒體外膜通透性改變和誘導細胞死亡的作用已被肯定,但具體機制仍不明了。VDAC本身不能誘導凋亡,其孔的直徑沒有大到可以通過促凋亡蛋白。而能明確的是胞漿介質對VDAC的調節(jié),導致OMP,細胞死亡。因此,有必要對VDAC及其與調節(jié)因子相互作用機制進行深入研究,使VDAC成為防止或加速細胞死亡的新靶點。
(戴瓊艷 張露 趙琳 段滿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