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親是后面奶奶和爺爺生的,從小父親就是倍受偏愛的。
盡管奶奶并不愛爺爺,奶奶卻對父親溺愛非常。老來得子,爺爺就更加不用說了。父親就是他的命根子,只要是父親想要的,都會盡一切所能去滿足父親。導致這樣長大的父親對什么都不太懂得珍惜,也自私自利的很。
家里那么多孩子生活已是非常艱難,父親卻讀到了初中畢業,在那個年代算得上是知識分子了。
母親是家中老大,底下弟弟妹妹一堆。從來沒有讀過書大字不識一個,但是從小聰明大膽,能說會道口齒伶俐。在十八歲那年加入共產黨,來了個華麗變身成為婦女主任:并且在工作中嶄露頭角,成為了組織上重點培養的對象,還被幸運的選送縣城學習。
父親母親年輕的時候在今天來說,就是俊男美女,郎才女貌。他們都各自有著自己的生活軌道。
原本八竿子打不著的兩個人,因為外婆先前做過爺爺母親的養女,也就是爺爺的養妹妹。雖然外婆最終還是回了以前鄰村的家,但是親戚的情分卻一直保留著。在親戚間的禮尚往來走動下,父親母親兩個年輕人悄悄的看對眼了,還懷上了姐姐。
那個年代出了這樣的事情,可是不得了呀。奶奶死活不同意,她早已有心儀的媳婦人選,那是她娘家的侄女。更何況奶奶非常討厭母親。
最后外婆恬著臉去哀求爺爺奶奶。因為親戚的這層關系,母親肚子里的孩子,父親的堅持,也礙不住家丑不可外揚種種迫不得已,這才勉強答應母親進了門。
我想姐姐真是個幸運兒,雖然是個女孩卻受到一家人的疼愛,那樣的特例是因為父親母親那時非常相愛。爺爺奶奶也因為姐姐長得和父親極其像,得到了他們的愛惜。
婚后的生活并沒有如母親的期望,朝幸福方向發展。奶奶不喜歡母親,一方面是她太想和自己的侄女親上加親,另一方面是因為母親身份緣故,讓奶奶非常厭惡。
母親這般不得婆婆的歡喜,爺爺也是只聽奶奶的,父親更是媽寶男。
母親的悲劇人生,在和父親有瓜葛的時候就早已注定好了。
奶奶怎么能容忍母親過得舒心:經常給母親小鞋穿,在母親和父親之間極盡教唆挑撥,還伙同其他兩個媳婦孤立母親。
而孤立無援母親,也不是會坐以待斃的人,不甘示弱的和奶奶對上了,兩個戰斗力超強的女人,碰撞出來的火花可不是一星半點,更何況還有另外兩個女人的參與其中。
這下可真是雞飛狗跳家無寧日了。寫到這里我也只能苦中作樂,女人何苦為難女人呢,她們可全都是我的親人們呀,這關系弄得好比一團亂麻,剪不斷理還亂,直叫人好不煩惱。
好在那時候,我還不知道在哪里,醞釀計劃著來看看這個世界呢!
在母親和奶奶沒完沒了,你來我往的交鋒中,迎來了敏感時期。
真是屋漏偏連逢夜雨,本來就搖搖欲墜的婆媳關系,直接陷入水深火熱中。
奶奶因為以前的事被牽連,還讓母親親自執行。母親于心不忍奶奶受苦,畢竟是一家人,硬是拒不執行:但也幫不上什么忙,只能干著急。奶奶為這事覺得深受其辱,對母親更是厭惡極了。
而母親卻為了奶奶的事被教育批評,就連父親也牽涉其中,這更加令到奶奶對母親恨之入骨。
母親這個時候也是倍受煎熬的:只要母親離開這個家,她將會得到更好的婚姻和前途。
母親是那么的愛父親,何況這時已經有了兩個孩子,到底是沒有妥協:代價卻是前途無望了,只能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勞作一生。
母親的犧牲沒能換來家人的感激,奶奶更希望父母離婚,甚至連父親下一任妻子人選都預備好了,還是她娘家的那個侄女。
我不知道奶奶為什么那么執著,非要父親娶她娘家的侄女不可:父親也是聽奶奶的話,真的就冷落母親。
雖然母親會和奶奶抗爭,但該盡的孝道一點沒有少過。可奶奶從來不領情,把母親送的東西原封不動又送回來,母親為此也寒了心。又因為奶奶長期的把母親當仇人對待,一來二去母親也記恨上了奶奶。
真是悲哀啊,我至親的兩個親人非得要斗個你死我活,不死不休才算罷休。
母親現在說起來的時候,覺得那時候真的應該離婚的,年輕的時候,如果你們父親稍微有一點點維護憐惜她,她大半生也不至于過的那么悲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