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藏閣。
蘇瑾在角落里找到一本雜書,看樣子借閱的人不多,上面有一層薄灰。吹掉上面的灰塵,用手輕輕拂拭,看著書皮上面的幾個大字——百工記事。帶著好奇外加無事可做的心情,翻開了第一頁,講述的是怎么做木匠活。
看著看著,蘇瑾入迷了,這其實是一本神奇的書,里面不僅教人做木匠活,還教人一些簡單的機關術。甚至后面還有教人做器皿的,教人做雕刻的,還真是應了書名,講述的全是百工技藝。對于道藏閣里為何會有這類書籍,蘇瑾不得而知,但無聊時翻翻,還真讓蛇入迷,或許是因為前世便對類似東西感興趣的緣故。
翻完一本書,已經是傍晚時分,太陽眼看快要落山。蘇瑾合上書,輕嘆一口氣,迷迷糊糊的走出道藏閣,腦子里想的全是剛才書里說的機關術。里面有一套圖紙,讓某條蛇一直念念不忘。
那是一套連發弩的圖紙,前面有兩個孔,一次能夠射兩支箭,兩邊是儲存箭矢的儲存匣,分別能裝二十只箭矢,一次發射之后,兩邊會自動填裝箭矢。蘇瑾之所以會一直想著這玩意兒,主要還是因為前世的諸葛連弩,據說一次可以發射十只箭矢。
若是能結合一下就好了,材料用制作飛劍的礦石,刻畫上法陣和禁制,再常備幾個儲箭匣。
那簡直就是修真版的暴雨梨花針啊!
想想那畫面,看誰不爽就一通亂射,幾息之內敵人面對的,不是一把兩把飛劍,而是漫天飛羽!
對敵時大吼一聲“箭來”!
那感覺真是……
不過想歸想,但問題是,蘇瑾前世接觸過諸葛連弩,那玩意兒體積太大了,很難做改動,只能依靠自身的知識和前世的見識,去慢慢的摸索。這些也只是前提,還有一個關鍵的必要條件,自己不會陣法和禁制,還得去學。
蘇瑾暗嘆:“想要一把好武器還真難啊~!”
心里做出決定,明天開始就去學陣法禁制,好像紫陽峰才有陣法禁制的教習,宗門的護山大陣就是他們掌管。
還是等明天去看看再說吧!
嗯?
這是哪?
蘇瑾傻眼了,腦子里想著事情,如今竟不知不覺走到一處陌生的地方。
這是一處小山坡下,不遠處有瀑布,左手邊是一間茅草屋,右手邊是一塊荒蕪了的藥田,還有一小片茶樹林。
茶樹?
走上前聞了聞,仔細觀察一番,蘇瑾搖搖頭,沒看出來這是什么品種的茶樹,只看這綠油油的樹葉,大概是某種綠茶。
不知味道怎么樣,要不采摘一點回去嘗嘗?
想到就動手……
“哦~?你會制茶?”
蘇瑾猛然回身,渾身緊繃,暗暗警惕。不知何時,身后多了一個人,靜靜的蹲在不遠處的藥田邊,低頭拔著草,也沒抬頭。
又是他,最近總是遇到,如果不是巧合,就是跟蹤。
而熱感應自從上山后就時不時的失靈,這讓習慣依靠熱感應的某條蛇很惱火。
眼前這是個熟人。
道藏閣看書時他在一旁,今早元浮廣場他是教習。
“你是誰?”
那人專心拔著草,也不看如臨大敵的蘇瑾。
“別緊張,我是玉竹峰的弟子,這里以前是某位前輩的靜修場所,荒蕪了好些年,最近遇到瓶頸,覺得此地安靜,便在此修煉……我記得你,因為你的眼睛很特別,你是哪一峰的弟子?”
蘇瑾尷尬的摸著后腦勺,原來這是人家靜修的地方,笑著道:“我叫蘇瑾,是云海峰的弟子。”
那人終于抬頭,站起身盯著蘇瑾。
“原來你就是師叔帶回來的那條青蛇,蘇師妹是吧?你為何會來此地?”
蘇瑾大大方方的回應道:“迷路了,不紙(知)不覺就走到這了。”
“哈?”
那人有點吃驚,顯然沒想到會是這樣的回答,隨即笑道:“沿著那處走,十余里后往西,就能出去了。”
“對了!我叫高長恭,幸會!”
蘇瑾抱著拳拱手,跟著附和,“幸費幸費!”
等等!
蘇瑾回過味來,剛才他說……
“你說你叫高長恭?”
高長恭點點頭。
“玉竹峰大師兄,那位擼(陸)地劍仙的首徒,宗門年輕一輩第二高手?”
高長恭點頭,對于第二高手這樣的稱呼有些無奈。
“額……應該是我吧?!”
蘇瑾眼神盯著對方看了看,心中嘖嘖稱贊,果然盛名之下無虛士,剛才也不知呆了多久,自己竟然沒發現他。
高長恭見對方像發現奇異寶貝一樣盯著自己,心里有些不自在,轉移話題道:“你說話語氣怪怪的……”
蘇瑾毫不在意的揮揮手,承認道:“哦~化形沒幾年,發(話)說的不太清晰。”
“剛才你圍著茶樹轉了半天,你會制茶?”
蘇瑾點點頭,意識到剛才的舉動不太禮貌,心里想到些什么,解釋道:“不過,跟你們常喝的茶湯虐(略)顯不同。”
虐顯不同?應該是略顯不同吧!高長恭有些頭疼,隨后聽見回答又來了興趣。
“哦?!說說看,有何不同,若真是新奇事物,這茶樹我做主送你一兩株也無妨。”
蘇瑾眼神明亮起來,既然有利可圖,那就別怪本蛇了。
“我這制茶方法叫做炒茶,先采摘,然后靜置一段時間,接著攪拌,最后炒青,這樣制作出來的茶與平時喝的茶不同,不需要放入蔥姜蒜,只需用熱水沖泡,便能得到香氣濃郁的茶湯。”
高長恭不置可否,搖搖頭,說道:“聽著倒是簡單,也不知事實到底如何,且讓你試試再說,你看可好?”
蘇瑾信心十足,傲然道:“君子一言駟馬難追!”
采摘了茶葉,有點多,蘇瑾脫下外面的長袍兜著,再小心翼翼的放入儲物袋,隨后,不理會嘴角抽搐的高長恭,告辭離去。
回到房間后,蘇瑾將茶葉放置好,大概需要十天半個月,具體看情況,前世學制茶的時候也只是興趣使然,沒有系統的學習,連個勉強的半吊子都算不上。只知道完整的步驟,最后會弄成啥樣,完全看緣分。
這是第一步,叫做發酵,靜置待其氧化,這樣茶的顏色、香氣、滋味才會形成。后續還要萎凋,也是靜置,只不過是在室內,如果是烏龍茶之類的,還需要拿出去曬曬太陽。至于炒青和揉捻,那是最后一道程序。
想到這里,蘇瑾忽然覺得是不是應該弄一套茶具,如此比較應景,剛才看的百工記事上有簡略介紹瓷器的制作方法。
撓撓頭,但是沒有陶泥,這也是個難題,要不用木頭做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