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土地裂開了嘴,想要喝一口水
- 大唐開局簽到,神級熊孩子
- 笑看風云再起
- 1615字
- 2021-04-17 00:00:00
李承安巴不得父皇這樣重視這十二只豬崽呢。
因為這樣自己的任務就能夠很好的完成了啊。
就這樣,御花園徹底的變成了豬的天下。
一只老母豬帶領十二只小豬崽子,所過之處,簡直是寸草不生。
就這,還高興的李世民,每天跟撿到寶似的。
眼看御花園的花花草草,不夠豬神和十二頭豬崽嚯嚯的了。
李世民立即下旨,派人立即去抓緊準備花花草草。
這讓李承安可算是省心多了。
就在一天夜里,李承安悄無聲息的對這十二只小豬崽,進行了人工手術。
那手術的目的,自然是為了讓它們以后,更加茁壯和健康的成長。
最主要的是能夠去除它們身上的那股子氣味。
變廢為寶的第一步,還是需要自己親自來主導完成的。
不然怎么能夠完成自己的第一項任務呢!
李世民和長孫皇后,同樣對這十二頭小豬,非常的溺愛啊。
時不時的讓御膳房給它們準備膳食。
讓李承安一次又一次的哭笑不得。
這窩豬怕是有史以來,享受待遇最高的豬了吧。
妥妥的前無古豬,后無來者啊。
南方的暴雨,比北方的干旱來的更早一些。
得虧了秦瓊和牛俊大率領的這十萬大軍,固守在淮河和長江兩岸。
一次又一次的將決堤的險情,化險為夷。
百姓們見此心里感動不已。
不但自發的送來了糧食,而且家家戶戶主動派人堅守在堤壩上,與官兵們并肩作戰。
各地發往長安城的奏折,每日都會送進顯德殿。
李世民和文武百官們,看著一封封奏折,對豬神的感激是越發的強烈起來。
既然洪澇被豬神預言正確。
那北方的旱澇和蝗災,肯定也不會有誤的。
聽取了李承安的計策,初夏剛剛來臨。
整個北方便開始了抗旱保苗的行動。
所謂的抗旱保苗,自然是人工提水或者是挑水,灌溉正在成長的莊稼。
就連李世民和長孫皇后都走進了鄉間地頭,參與到此次抗旱救災的行動中來。
文武百官們自然也是全體出動,有陛下和皇后娘娘帶頭,他們這些做臣子的豈敢怠慢。
在李承安的提議下,孔穎達和宋濂也帶著聽濤閣的皇子和公主們,一起上陣了。
整個國子監的監生也被大祭酒全部趕到了農田里。
北方大陸,以長安城為中心,開始了一場如火如荼的保苗抗旱運動。
而且李世民已經下旨各地,今年官員的考核任務,就以抗旱,抗蝗災為主要目標。
賦稅可以不收,可是莊稼不能不保。
百姓們不能在過那種,吃了上頓沒有下頓的日子。
李世民和長孫皇后二人揮汗如雨的場景,讓李承安忍不住的賦詩一首。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李承安話音落地,李世民和觀音婢手中的水桶,統統跌落在地。
不遠處的文武百官們更是一個個激動的睜大了眼睛。
就連孔穎達和宋濂也是贊嘆不已。
讓李承安美滋滋的收割了一波震驚值和贊賞值。
國子監的大祭酒聞言,連哭死的心都有。
六皇子啊,六皇子,咱能消停一點嗎?
您做的三字經已經足夠讓我們國子監汗顏了,如今竟然又出口成詩,而且還是那種足以流傳千古的詩句。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可是,您這傷害值委實太大了一點。
李世民看著眾人震驚的眼神,不由的哈哈大笑起來。
看到沒有,這是朕的皇子。
“好一句,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啊。”
“傳朕旨意,今日起,太極宮開始節省開支,節約糧食,皇后以為如何?”
李世民微笑對身邊的觀音婢開口說道。
“陛下所言甚是,臣妾回宮一定讓后宮的妃嬪們,也開始響應陛下的旨意。”
連皇后娘娘的后宮都表態了。
那些文臣武將們,自然也紛紛表態。
“好,很好,眾位愛卿,困難只是暫時的,待這次旱災和蝗災過后,好日子終究還是會到來的。”
父皇的話,讓李承安差點微笑著鼓起掌來。
自己這個父皇,果然是天然自帶領導人的光環的。
于是乎,大唐的高級官員們因為六皇子的一首詩,在李世民的帶領下,開始過上了勤儉節約的日子。
初夏過后,便是盛夏。
果然這老天爺真真的是一滴雨水也不下。
即便是往年來一陣烏云密布的天氣。
那也是干打雷不下雨。
活脫脫的急死個人了。
水是生命之源,沒有水莊稼根本不可能好好的生長,就更不要說產糧食這樣最為重要的話題了。
即便是有了水井,如此干旱的程度也是水井招架不住的。
原本源源不斷的井水,也開始出現了干涸的情況。
一場史無前例的大旱終于來臨了。
土地干裂,那是它們張開嘴巴,想要討一口水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