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八卦掌(二)
- 動作之旅
- 加油您最棒
- 2188字
- 2022-03-27 20:00:00
八卦掌注重身法的靈活性,要求練者在不斷走圈中,改變敵我之間的距離及方向,避正擊斜,伺機進攻;出手講究隨機應變,發揮掌比拳和勾靈活多變的特性。其手法有推、托、蓋、劈、撞、搬、截、拿等。八卦掌的運動特點是:一走、二視、三坐、四翻。這些特點為發展身手的捷徑、靈活,特別是下肢的力量提供了必要的鍛煉條件。八卦掌以“行樁”、“蹚泥步”內功功法為入門基礎,以擰翻走轉為基本運動形式,以掌法的變化為主要技擊手段。內外兼修,強調身心合練,身捷步靈如龍游空,擰翻走轉掌法幻變無窮。出手成招,剛柔相濟,踢打摔拿溶為一體。擰裹鉆翻,避正打斜,圍圓打點,循循相生無有窮盡。
八卦掌以掌代拳,步走圓形,突破了以拳為主、步走直線的傳統拳法,為中國武術開辟了一方新天地。其步法以提、踩、擺、扣為主,左右旋轉,綿綿不斷。八卦掌以走為上,要求意如飄旗,氣似云行,滾鉆爭裹,動靜圓撐,剛柔相濟,奇正相生。好手行拳,真個是行如游龍,見首不見尾;疾若飄風,見影不見形;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常常能使對手感到頭暈眼花。以此應敵,則避實擊虛,手打肩撞,皆可以意為之。
八卦掌技法以實戰為主,同時在強身健體,卻病延年上有獨特的功效。
八卦掌另有對練和散手,器械有刀、劍、棍、鴛鴦鉞等,其步法要求與掌法相同。八卦刀又名“八盤刀”,長1.4米,重2公斤,其長度和重量都超過一般的單刀。
八卦掌的器械主要有:
子午鴛鴦鉞(日月乾坤劍)、八卦刀、八卦棍、八卦槍、春秋刀、戰身槍、連環劍、連環純陽劍、連環蟠龍棍、五行棒、昆侖鏟等。
基本內容
是八母掌,也稱老八掌,即單換掌、雙換掌、順勢掌、背身掌、翻身掌、磨身掌、三穿掌和回身掌,各地流傳內容不完全相同,有以獅、鹿、蛇、鷂、龍、熊、鳳、猴八形代表的,也有用雙撞掌、搖身掌、穿掌、挑掌等作為基本八掌的內容。其中每一掌都可以衍化出很多掌法,素有一掌生八掌、八八六十四掌之說。
八卦掌有單練、對練和散打等形式。根據老拳譜記載,八卦掌拳系尚有十八趟羅漢手、七十二暗腳、七十二截腿,但很少傳世,八卦系統所有器械,有刀、槍、劍、戟等,練法仍體現隨走隨變、械隨身走、身隨步換、勢勢相連的特點,另外,還有鴛鴦鉞、雞爪銳、風火輪、判官筆等短小的雙器械,這在其他拳種中較為少見。八卦掌有利于訓練人的柔韌、速度、耐力,對下肢力量的培養尤為突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八卦掌被列為全國武術表演和比賽項目。
步法特點
是身捷步靈,隨走隨變,與對方交手時身體起伏擰轉,敏捷多變。拳諺說它“形如游龍,視若猿守,坐如虎踞,轉似鷹盤”。其基本功以樁步、行步為基礎。身型要求頂頭豎項,立腰溜臀,松肩垂肘,實腹暢胸,吸胯提襠。步法要求起落平穩,擺扣清楚,虛實分明,行步如蹚泥,前行如坐轎,出腳要摩脛(兩腳踝關節相貼而過)。走圈時,內腳直進,外腳內扣,兩膝相抱,不可敞襠。身法講究擰、旋、轉、翻,圓活不滯。
手型有龍爪掌、牛舌掌兩種。主要手法有推、托、帶、領、搬、攔、截、扣、捉、拿、勾、打、封、閉、閃、展16法。要求能進能退,能化能生,虛實結合,變化無窮。每掌發出,皆要以腰作軸,周身一體,內外相合,外重手眼身法步,內修心神意氣力。
八卦掌的動作要求順頸提頂,松肩垂肘,暢胸實腹,立腰溜臀,縮胯合膝,十趾抓地。八卦掌以“滾鉆爭裹,奇正相生,走轉擰翻,身隨步走,掌隨身變,行走如龍,回轉若猴,換勢似鷹,威猛如虎”;以曲剎直,以動擾靜,以靜剎動為修煉原則。
八卦掌分為“定架子”、“活架子”、“變架子”3步功夫?!岸茏印笔腔A功夫,要求一招一式,規規矩矩,宜慢不宜快,以求姿勢正確,樁步牢固,行步平穩﹔切實做到“入門九要”,即塌(塌腰)、扣(含胸)、提(尾閭上提、谷道內提)、頂(頭上頂、舌上頂、手前頂)、裹(裹臂)、松(松肩、沉氣)、垂(垂肘)、縮(胯根、肩窩內縮)、起鉆落翻(臂內外旋)等要領﹔切忌挺胸提腹、努氣、拙力(稱為3大?。?,“活架子”主要練習動作協調配合,使基本要領在走轉變換中運用嫻熟。“變架子”要求內外統一,意領身隨,變換自如,隨意穿插,不受拳套節序限制,做到輕如鴻毛,變如閃電,穩如磐石。
功理要求
——八卦掌的功理很多,主要講究——
八要
1.三形三勢:三形即“行走如龍,動轉若猴,換勢似鷹”。三勢即“步如蹚泥,臂如擰繩,轉如磨磨”。
2.三空三合:三空即:“手心涵空,腳心涵空,胸心涵空”。三合即:“意與氣合,氣與力合,力與意合”。
3.三圓三頂:三圓即“脊背要圓,兩膀抱圓,虎口張圓”。三頂即“舌頂腭,頭頂天,掌頂前”。
4.三裹三敏:三裹即“氣要裹,肩要裹,兩肘要裹”。三敏即“心要敏,眼要敏,掌要敏”。
論
“九論”是:論身、論肩、論臂、論指、論手肘、論股論足、論谷道、論腿。
1.論身:頭正身直,虛靈頂勁,以腰為軸,跨為先鋒。
2.論肩:肩宜松,松則肩穴開,氣貫全身。
3.論臂:前臂圓則內勁伸出,似曲非曲,似直非直,曲如弓形其力無窮。
4.論指:食指勾眉,中指上指,無名、小指并攏,大指微扣。
5.論手肘:前手向外推,后手向下墜,前肘對準腳跟,后肘對準后腳尖。
6.論股:前股領路,后股坐勁。
7.論足:里足直出,外足微扣,足扣要小,足擺要大,足如趟泥,平起平走。
8.論谷道:股道上提氣通督脈,接至任脈,氣如丹田,此所謂提肛實腹。
9.論腿:上腿帶動跨部,小腿后膝帶動踝部。
歌日:十要九論理要明,生花變化妙無窮。
若能悟出此中妙,周身渾圓任意行。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