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靈駒御風來(下)
- 云起塵封
- 慕笛
- 3061字
- 2014-10-13 23:13:28
邁步走近廳堂,李逸云正看到收拾屋子的李聃。一見見他回來,小孩兒笑著迎上來說:“師父,您回來啦!”這時,李逸云想起了成王手記,心念一轉,故意板起臉來說:“聃兒,你法術練習的怎么樣啊?為師今天可要嚴格檢查哦。”眼瞧著李聃小臉上的笑容漸漸消失,改為了無可奈何的苦惱之色,李逸云再也忍不住,哈哈大笑著摸了摸李聃的額頭,轉身走向自己的房間。
回到房間,穿上這些日子里特意定做一套鎏金鎧甲,瞧著滿臉迷茫的李聃,李逸云又笑了一陣,這才走出府門,朝著城西的昆侖軍大營走去。
出了城門,剛剛走進營門,王六便迎面走了過來,拱手說道:“大人,今日又有幾個諸侯國的領軍將領來軍營見您,因為早上收到了您發出的回營的消息,我就讓他們在中軍營等您了?!崩钜菰泣c了點頭,拍了拍王六的肩膀,筆直地走向中軍帳。
進入帳中,果然見到三名年紀不一的戎裝將領正坐在帳子周圍的木凳之上,幾位將領也是官場上的老手了,見李逸云的一身鎏金盔甲,立即便明白了他的身份,起身拱手道:“見過李將軍?!崩钜菰普f了句:“不必多禮?!北阕叩秸械闹魑?,坐了下來。
三人分別自我介紹一番,分別是來自宋國、齊國、燕國的軍隊統領,而讓李逸云意外的是,齊國派來的統領,竟然是當今齊國的世子,齊癸公的兒子,姜不辰。
與幾人寒暄了幾句,李逸云便談到了正題:“各位將軍,此次出征,蒙陛下錯愛,擔任聯軍總帥之一。按照我的想法,我想把步兵完全留在后方,或者是主要作為糧草的運輸,而作戰主力則全部都由騎兵組成,各位怎么看?”
三人面面相覷了一陣,燕國的龍華開口說:“李將軍,這個……恐怕是有點困難,自古以來,我們華夏就是以戰車為主,戰馬只是輔助。我們燕國倒還好說,這次來的騎兵人數怎么著也能有五千以上,可是其他的諸侯國,尤其是位于南方的國家,他們的領地內有許多根本沒有馬匹的存在,下官粗略的估了計一下,這次將軍轄下所有的聯軍騎兵,也就是剛剛能有十萬。這樣,恐怕就無法在人數上對犬戎造成壓倒性的優勢了。”
李逸云靜靜地聽他說完,反問道:“龍將軍,我們為什么要在人數上造成壓倒性的優勢?我這些天來,日思夜想,結合我上次與犬戎征戰的經驗,我覺得,以人數上壓倒犬戎,毫無意義。犬戎民族自小便生長在馬背上,是清一色的騎兵,人數再多的步兵,也會被他們用速度輕易甩開,之后再用分割包圍的手段,一一擊破。而要戰勝他們,必須要以快打快。”
停頓了一下,李逸云接著說:“所以我決定,要采取以快打快的戰術,以騎兵對騎兵,雖然我們的士兵在個體戰斗力上比不上犬戎,但我們的長處在于士兵們對陣勢的運用都有些根底,不像犬戎那樣毫無章法,只憑一股血勇。若是能將我們的陣法在騎兵中再進一步發展,那擊敗犬戎騎兵,就絕非難事了?!?
聽了這些話,三位將領雖說仍有些懷疑,但也不好再說什么,而且讓他們少派些兵怎么說都是好事,于是三人紛紛點頭應和道:“李將軍說的是,那我們即刻便將軍隊中的騎兵選拔出來,擇日統一交給將軍訓練?!?
李逸云點了點頭,接著說:“還有一事懇請幾位將軍答允。我覺得,一個軍隊如果想取勝,那必須要有統一的指揮,若是軍隊的命令不統一,那無異于一盤散沙,所以,我想讓幾位將軍將騎兵部隊的指揮權,統一交給我,唯有這樣,才能保證戰爭的勝利!”
聽到這兒,幾人再次面面相覷,誰也不說話。李逸云瞧了瞧,站起身來,豪氣萬丈地說:“幾位將軍,我對不能保證在分配任務的時候,每次都將各國的士兵安排在安全的地方,但我可以保證,我屬下昆侖軍所在的位置,一定是戰場上戰斗最激烈的地方,我也不能保證各國的士兵都能安然返回,但我可以保證,沖殺的時候,我會沖在最前面。不知幾位將軍可滿意?”
這番話一出口,三人也被李逸云的豪氣所感染,紛紛起身拱手:“愿聽將軍調遣!”“愿聽將軍調遣!”李逸云正想說好,姜不辰卻再度拱手說:“李將軍,在下還有個不情之請。”李逸云瞧著面前這年紀與自己相仿的齊國世子,不敢怠慢,拱手道:“世子請講。”姜不辰道:“將軍,在下想請將軍準許在下跟隨主力部隊作戰,因為我此次出行的最主要目的,就是想見識一下真正的戰場,從中磨礪自身?!?
這話倒是讓李逸云頗為驚訝,瞧著面前面白如玉的齊國世子,怎么也猜不到對方還有這樣的想法。李逸云想了想,自己的確缺少一個副手,晶晶的頭腦,不予考慮。三個跟著自己的老部下中,除了張虎頭腦簡單外,王六和公孫篪倒都是頗有才干,但由于身份的原因,管理自己手下熟悉的軍隊尚可,但想要震懾諸侯軍就是癡人說夢了。這次深入犬戎,也許還會出現上次一樣自己孤身離去的情況,那么就需要一個能暫時指揮全軍的人物所在,而面前一身正氣而又身份尊崇的齊國世子,自然是絕佳之選。
“好!”李逸云說:“不過若是我們意見向左之時,可還是要依照下官的命令執行,這點還請世子多多擔待嘍。”姜不辰道:“那是自然?!?
又說了幾句客套話,這幾人便起身告辭,回到自己的軍中調整部隊,李逸云又吩咐王六,將另外的一些到來的諸侯國將領也請到中軍帳,在他軟硬兼施、恩威并用的手段下,將領們紛紛同意了他的設想,答應將騎兵統一交由他來統帥。
在這一階段,李逸云也悄悄派人打聽楚戾那邊的情況,而傳回的消息令他歡喜中帶著一些懷疑——楚戾轄下的諸侯軍所在國,大都是一些邊鄙荒蠻之國,其中就有李逸云曾到過的楚國。不用說士兵們陣法掌握的好壞,但是讓那些將領服從命令,就十分困難,楚戾回到軍營后,已經有幾次發出的命令得不到執行了。
反觀自己這邊,雖然說服將領們交出兵權頗費心力,但卻均獲成功,自己轄下的諸侯軍,也都出自對周王室頗為忠誠的諸侯國。對這樣的結果,李逸云確定,必然是穆王的有意為之。自從初次出征歸來,穆王對他的恩寵幾乎已經達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這實在讓他很是懷疑。但想琢磨出其中的緣由,卻又毫無頭緒。苦思無果后,他也只能選擇了放棄。
之后的幾天過得很快,幾日之內,各路諸侯軍已然完成了整編,整整十萬騎兵被統一的劃分為一整支部隊,被李逸云統一的部署,將隊伍化為十支萬人隊,選出六名統領分管,剩下的四萬人則由李逸云直接指揮。在姜不辰的協助下,開始了緊鑼密鼓的陣型訓練。
在陣勢的改良過程中,二人也不乏爭吵。每當這時,兩人就分別拉出一支萬人隊,以各自的陣法相互抗衡。有時是李逸云的陣法占據上風,有時則是姜不辰略勝一籌,這一過程中,兩人都有所收獲。
穆王方面,自從贈馬之后,除了偶爾的召見詢問外,在部隊的管理上沒有絲毫的命令,李逸云見天子不管,便越發地放下心來,加快自己的騎兵訓練。
又過了半個月,所有的諸侯國都已奉命前來。穆王將來得較晚的諸侯國編入自己的后方大軍,在鎬京城南進行了莊重的誓師儀式,祭奠天地之后,便下令出征了。
與周王室不同,犬戎沒有類似鎬京般地政治中心,只有位于被稱為“回龍河套”的河水兩分流間的核心統治區域。這次出兵的目標,便是這片區域。而進兵的道路大體有兩條,一是渡過黃河,一路北上,在“回龍河套”的西側切入,二則是在黃河的東岸一路北上,進攻回龍河套的東側。
又是一番糾葛,最終,李逸云的部隊選擇了偏西的進軍路線。而楚戾自然走的是東邊的那條。
李逸云選擇的路線,荒原遍布,人煙稀少,即使是犬戎人,也很少在這里定居。而在李逸云的想法中,這樣的情形,對自己卻是十分有利的。一方面,在這里犬戎部隊得到的補充,不能像東岸人煙稠密的地方那樣充足,而自己的部隊,主力軍隊有十萬人,后勤輜重在李逸云精挑細選之下,則達到三十萬之眾,軍需品的補充問題則并不大,此消彼長,在這犬戎的統治區域,就這樣被他爭取到了補充方面的一個優勢。
制定好了行軍路線,李逸云便率領十萬大軍,西出祁山,于隴西處乘船渡河,正式進入了犬戎的勢力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