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九鼎非鼎(下)
書名: 云起塵封作者名: 慕笛本章字數: 3500字更新時間: 2015-05-08 22:14:30
李逸云連忙雙手抱拳,躬身施禮道:“前輩便是白云祖師吧?晚輩李逸云有禮了。剛剛的這招,是晚輩巧合之下所獲的法術,晚輩叫它‘三生劍氣’,還請前輩多多指點。”
白云老祖點了點頭,默認了自己的身份,隨后伸出他那滿是皺紋的手掌,捋了捋垂到胸口的雪白胡須說:“‘三生劍氣’?你這招似乎與輪回轉生并不關聯呀!”見老者誤解,李逸云連忙解釋道:“前輩誤會了,我的這‘三生’乃是取義《易經》中的:‘三生萬物’,與前世因果并無關聯!”
“好一個三生萬物,年輕人果然有魄力!好好鉆研吧,你這招在層次上已經是老朽不能企及的了,若是能夠將其參悟透徹,說不定能夠突破這九州數百年五人達到的混元之境。老朽實在有些羨慕你呢!”言語中毫不掩飾贊許之意,聽的李逸云倒有些慚愧了,連忙說道:“前輩謬贊了!晚輩定當盡力就是。”
笑了笑,白云老祖便又開口道:“我看你的法術修為,與我白云門一脈大相徑庭,應當不是我門中弟子,不知你是從何處而來?見老朽又有何事?”
聽到這話,李逸云連忙將自己的身份來歷和盤托出。但他卻驚訝的發現,剛開始的時候,白云老祖和其他幾位老者還是一副面色凝重的模樣,但李逸云說得越多,他們的神色卻反而越發的輕松了起來,說到最后,甚至有的老者還露出了釋然的笑意,讓李逸云萬分不解。
疑惑之下,李逸云漸漸地有些惱怒了。想起那無辜慘死的蓬萊島眾人,以及因此喪命的母親。這些人居然還這樣一副滿不在乎的模樣。他終于忍不住沉聲道:“前輩,晚輩斗膽問一句。你們到底是什么意思?難道懷疑我信口胡言嗎?”說著,雙目也跟著瞪了起來,露出一絲慍怒之色。
白云老祖見了李逸云的反應,也是尷尬了一下,隨后正色道:“年輕人,你誤會了。老朽和徒弟們沒有絲毫懷疑你的地方,只是覺得。那謀求所謂‘九州鼎’的人,恐怕是要白費心機了。無論他做什么,只要他還未突破到混元境界,那就絕不可能拿走九州鼎!”
聽了這話,李逸云臉上的怒色才漸漸消去,但仍舊十分擔憂。正要向白云老祖詢問緣由,就聽面前之前向他出手的一個老者開口道:“年輕人,你可知道九州鼎是何種形態?”
“這……”李逸云還真被問住了。仔細想來,九州鼎的名字自幼時便從古籍中常常見到,但說起它到底是何模樣,卻沒有一處提到過。踟躕片刻,李逸云硬著頭皮答道:“應該是……是鼎的模樣吧?還能是什么模樣?”
“哈哈,這你可就大錯特錯了!”另一位老者笑著說道,語氣中倒也沒有惡意,只是如單純的聽到有趣的話一樣,在李逸云驚訝的神色中他接著說道:“九州鼎連接著整個天下的靈氣,又怎會拘泥于方寸間的形態,實話告訴你,我們如今所處的位置,便是九州鼎的內部,這片空間便是九州鼎!”
“哦?”李逸云立刻瞪大了眼睛,詢問似的瞧向白云老祖。白云老祖也是微微一笑,進一步解釋道:“禹皇當年治理天下水系,本是極為艱難之事,但他不僅將天下水系治理安定,還從中治水的過程中悟成大道,臻至混元之境。”
“人們修煉法術,所追求的多是無中生有的神通,而禹皇卻另辟蹊徑,以‘有中生無’之道獨步于天下。這九州鼎,便是以他那‘有中生無’之道所鑄造的神器。因此才能夠生出你之前到來這里時所經過的那片虛無之境。而在那之后,則又以‘無中生有’的絕世神通,將整個天地的靈氣與這九州鼎相連接。”
“如今在這神鼎所化的空間中,與神鼎相融的我便借由神鼎掌控著整個天地間所有的靈氣。與我為戰,便等同于與整個天地相斗,除非達到混元境界,內宇宙盡善盡美,能夠與整個天地抗衡,否則即使是再接近那個層次,擁有再強橫的邪法魔功,他也是必死無疑。”說著,以白云老祖為首的眾人臉上都顯出一絲自信的神采。
李逸云心緒電轉,又有些擔憂地問道:“可是前輩,幾日前在蓬萊之時,秦玄便已達到了極為接近混元的境界,穿梭于內外宇宙如履平地,他萬一已經達到了混元境界豈不是危險了?”
“孩子你不用擔心。”白云老祖慈愛的說道:“你想必未曾見過有人突破混元境界吧?以老朽我千多年的壽命也只見過三次。每一次有人突破混元境界,都會有天地異象隨之而生,震蕩九州四海。若是你說的那人突破到混元境界,我們不可能毫無察覺。”
“竟是這樣?”李逸云不由訝然。他師承名門,又游歷多年,見識自然博大。但若說那傳說中的混元境界,卻依舊懵懂。別說是他,就是教導過他的幾位前輩,也從未親眼見過混元境界的高手。這樣說來,反倒是與顓頊帝有過一面之緣的他勝過一籌了。
“前輩,不知有人突破混元境界之時,究竟是何種征兆?還請前輩指點,晚輩也好加以防范。”李逸云畢恭畢敬地請教。“這個嘛……”白云老祖反倒猶豫了起來,片刻后才說道:“我所見過的三次混元境界的出現,情形也各不相同。我也只能一一說給你聽,至于其中奧妙,老朽也是一竅不通。”
“第一人便是禹皇,他悟道之時,東方升起七彩霓虹,然后是刺目的烈日消失,但天地間卻絲毫不見昏暗。如此異象,持續了半月有余,才漸漸散去。第二人是前朝開國皇帝殷湯,他悟道之日,鳳鳥降世,引領百鳥在九州上空翱翔不止,所到之處,萬物都跟著披上了一層彩光,持續了七八日才漸漸消散。”
“第三次……”白云老祖的神色突然一凜,似乎想起了什么可怕的事件,長出了口氣才說道:“那是將近三百年前的一天。太陽和月亮同時消失不見,大地被黑暗籠罩。緊跟著,漆黑的天空突然開裂,露出了一道數百丈寬,無邊無際的裂縫,狂暴而充滿毀滅氣息的光芒在裂縫中不住的閃耀。再之后,便是江水、河水同時改道,淹沒萬頃良田,百姓死傷無數。當時人們邊說這是‘天地裂,江河決,萬物罹難。’”
“一日后,日月重現,但大地已是一片瘡痍,若非當時在位的帝君賢明有為,即使的救援災禍,怕是有可能一舉退回到上古時代的紛爭之世。”
聽了老者講完,李逸云更加驚奇了,于是問道:“前輩,同樣是突破到混元境界,為什么竟會有這樣大的差別?”
白云老祖輕輕的搖了搖頭,嘆了口氣道:“并非老朽藏私,你的問題我也不是很了解。否則豈不早已達到混元之境?我只能盡我所能給你講解一下。”
“依舊要從修煉的境界來說。你現在正處在羽化的巔峰,再向前進一步,那便是造物的境界,即是在以極度凝實的法力開辟出非內非外,而又無處不在內宇宙,再以自己的領悟在其中創造事物,使其成為一個獨立的宇宙,直至最后能與這九州天地相抗衡,從而脫出天地的桎梏,達到混元的境界。那我問你,在內宇宙中創造事物,該依照何等法則進行?”
“這……”李逸云愣了愣,隨后試探道:“難道不是效仿這天地間的萬物構造,再按部就班的進行嗎?”白云老祖微笑地搖了搖頭,其他的老者中,也有人插嘴道:“年輕人心志挺高的呀!哈哈!”
李逸云尚未來得及向師父請教造物境界的奧妙,之前的回答只是猜測。聽到笑聲,知道又是在笑自己的無知了,但作為晚輩,被嘲笑兩句又有何妨?于是也不去計較,只是專心等著白云老祖的回答。只聽他說道:“你說的倒是沒錯,只是太難了。須知這大千世界,大小之物又何止千萬?你若是想要分毫不差的造出與這相同的世界,即使用上數百年的光陰也未必能成。
接著,他的語氣透出一股崇敬之感:“從古至今,僅有一人能夠將內宇宙煉的與這世界完全相同,那便是被稱為道之始祖的伏羲大帝。而成就大道之時,還未到三十歲。直到現在,也沒有人知道,他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垂下頭,白云老祖直視著李逸云說:“而對于其他的人,內宇宙的建造完全取決于他所領悟的道。舉個例子,若是有人參悟的是雷電之道,那么他的內宇宙中的所有事物,都是讓雷電能夠更加完滿,等到雷電完滿無缺之時,他的道也就成了。”
停頓了片刻,白云老祖又補充道:“不過道境見心胸,僅僅以雷電為道的人,心境定然不甚廣博,恐怕無緣大道。我只是給你舉個例子來用。”
李逸云點點頭,誠懇的說:“我懂了,多謝前輩點撥。正是因為那幾位達到混元境界的前輩所構造的內宇宙大相徑庭,所以與這宇宙間的關系也就各不相同,因此便有了各異的變化,我說的對嗎?”“不錯不錯,就是這樣。”白云老祖慈祥的笑了笑說。
“前輩。”李逸云終于忍不住好奇,問出了另一個問題:“您所說的那位引發了‘天地裂,江河決’異象的前輩,究竟是何人呀?”白云老祖神色一黯,猶豫了半晌才開口道:“本來不想告訴你的。他的名字在當年是整個九州的禁忌,即使是百年之后人們提起他也將他引發天災的事盡數揭過。而他所留下的法訣,又引發了幾百年后的又一場變革。他的名字叫……”
李逸云越聽越好奇,全神貫注在了白云老祖的身上。完全沒有注意到,一道輕微的裂縫,正在他身后的地方,悄然裂開,借著他的身形擋住了其他人的視線。而那裂縫的開裂,也沒有任何聲音的響起,整個空間只聽得到白云老祖的聲音緩緩地吐出兩個字:“鴻鈞!”
“嘭”的一聲爆響,一道冷冽的白光從李逸云身后亮起,瞬間越過了他那目瞪口呆的臉,斬出一道彎月似的弧線,將所有的老者籠罩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