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楚漢雙雄
  • 渤海小吏
  • 17字
  • 2021-03-17 15:40:47

第一戰 揭竿大澤鄉:秦為什么會“崩”

壹:秦始皇面臨著怎樣的千古難題

公元前215年,秦始皇三十二年,這一年對于整個秦王朝來說很特殊。

如果說在這一年,秦始皇嬴政駕崩了,歷史對他的評價將是“千古一帝”,不,應該是“萬古一帝”。他將是中國歷史乃至世界歷史上最偉大的皇帝,沒有之一!

為什么?

因為在皇權時代,他的“武功”與“文治”綜合起來是地球誕生以來獨一份的存在。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二十六年,嬴政滅掉六國統一天下。這種統一已知范圍內所有文明的功業,幾千年來是能數得過來的。

北方的游牧民族匈奴呢?

比較遺憾,此時此刻,那根本不叫文明。

武功如此,再說文治。作為有史以來第一個統一華夏大地的君王,秦始皇還在統一后的六年中干了許多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情。

這里說的可不是修水壩、通大橋的事情,雖然興建水利、造福萬民同樣是了不得的事。

他一手搭建了中國此后兩千多年來的統治基礎與框架!而且,在這六年中,他那些前無古人、根本無從參考的決策,全部沒有做錯!

這六年中隨便哪一件事情拎出來安在一個任何一個帝王身上,都將是名垂青史的不世出圣君。

不過,因為這位爺干的猛事太多,再加上二世而亡,所以歷史課本把那些歷史中的璀璨之光都給人家歸納了,簡短地說了他的功業,就開始扯他是怎么敗家的了。

后世是將“秦皇、漢武、唐宗、宋祖”等量齊觀的,其實他們根本就不是一個檔次的!

總體來說,秦始皇跟中國歷史上的絕大部分禍國之君的講述角度應該是不同的。

他禍亂彌天,但他奠基千年!

還是應該讓后人了解他干的那些事情,以及對于今天都意味著什么。

先來說他面臨的第一個決策:是郡縣,還是分封?

在秦統一六國之后,當時的丞相王琯建議:“像燕國、齊國、楚國這些地方,離我們的核心區域關中太遠,如果不設立封國的話,恐怕難以鎮守,您最好把它們分封給您的兒子們。”

說得挺有理。但秦始皇覺得這個問題比較重要,還是把這項建議作為正式議程擺上早朝討論了一下。

在研討的時候,廷尉李斯站出來說話了。

李斯是這么說的:“當初周文王、周武王分封時分給的大多數都是同姓的子弟,最開始也是本著相親相愛一家人的初衷,但幾代人下來之后,就不是那么回事了,再見面都跟仇人一樣,哪里還有什么同宗之情。那個時候,胳膊粗得已經漸漸顯現出來了,周天子也阻止不了!現在好不容易在吾皇的威武之下,統一四海,一定不能走周朝的老路,而是要走郡縣制的道路,將天下的權力攏到您的手中!如果您要恩賜宗室和功臣,可以通過稅賦重重地賞賜,分錢不分權,全國沒有能夠和中央抗衡的力量,才是比較安全的計策。”

秦始皇覺得說得真好,覺悟真高,拍板道:“天下永無休止的戰爭就是因為侯爵、王爵的存在,感謝祖宗在天之靈,今日天下安定,不能再走分封的老路,引發又一場場永無休止的戰爭,就按李斯說的辦!”

李斯在這個歷史的重大轉折點上,幫助中國的歷史掀開了嶄新的篇章,從此為全國奠定了一條“分久必合”的道路。

自此之后,“天下一統”這個概念,開始印入了中國人的腦海里。

從此以后,哪怕中間出現了幾次幾百年難得一見的大亂世,無論是三國,還是五代;無論打成了什么樣,分裂了多少年,總會有一股最強的力量,最終再一次地將這片古老的土地統一成一個整體。

因為在后世子孫的眼里,整個華夏大地就應該緊密地結合在一起,正所謂“天無二日,民無二主”,天子只有一個。

信心的來源就是之前有很多朝代做到過,有的朝代還延續了很多年。

第一個榜樣就是秦國,哪怕它統一持續的時間并不長久。

恢宏的意義說完了,該說點實在的了。

李斯的諫言很有高度,他從血脈稀釋后的人性角度和統治的成本上幫秦始皇算了一筆賬。但我們還是要說,這個帝國大才的建議其實并不值錢。

功勞是秦始皇的。不過,這并非因為人家是領導。

因為這事好說不好做。

秦始皇在做這個決定的時候是頂著極大壓力的。在當時的所有人看來,他是一個無厘頭的冒險者。

之前我們說的后世無論打成什么樣,都會夢想著一統九州,因為之前有人做到過。如果這個理反過來說,你就會明白秦始皇的這個決定有多么冒險。

大一統這件事,之前從來沒有人做到過。

在當時的人看來,統治一個疆域廣闊的超級帝國是根本不可能的。

為什么?

因為太大了。

打個比方,現在如果說把全世界統一成一個國家,或者把整個東南亞統一成一個國家,現實嗎?

這么多不同語言、不同種族、不同文化、不同歷史的國家,是沒有辦法攢到一塊去的。

組織這么大的國家,它的復雜度已經超過今天人類的組織能力了。

同樣,在那個時候,秦國的統一六國就類似于今天統一世界。

人們早已經習慣了上千年的分裂,習慣了各個諸侯國的存在,讓全世界的人突然去同住地球村,是會引來巨大的精神恐慌的!

來看一個著名論題:中國為什么會變成一個大一統的國家?

答:因為古代的中國疆域既遼闊又足夠封閉,我們東到大海,南到大海和原始森林,西到青藏高原、塔克拉瑪干,北到戈壁西伯利亞,別人打不進來,我們也出不去,所以只能可勁折騰,最后折騰成了一個整體。

圍觀群眾:“老師您好,咱們國家確實疆域遼闊且封閉,但我國的四川,南方的丘陵,西北的四塞之國,西北面的黃土高坡這些都是大天險啊!這都適合割據呀!”

在咱們這片“家里盤著兩條龍是長江和黃河,還有珠穆朗瑪峰兒是最高山坡”的土地上,應該產生很多國家這才合理啊!

圍觀群眾:“歐洲大陸那可是一個大平板,這您怎么解釋呢?”

先提前劇透一下,秦始皇所提出來的那些治國框架,在西方直到兩千多年后的法國大革命時期才出現,西方比我們整整晚了兩千多年。

歐洲現在之所以一個村一個國,原因有很多,比如說貴族制、民族血統問題、神權原因,但其實這些問題都在中國出現過。區別是這些問題在中國出現過,但沒在歐洲集中出現過。

說到底,是因為最開始在歐洲大陸上建立一個龐大國家的統治基礎根本就不存在!

太大的地方既無法統治,也不會統治。這才是根本問題!

歐洲的地形除了南歐有山脈以及伊比利亞半島,剩下是一片大平原,要不希特勒的坦克為什么可以隨便進攻呢!

歐洲的地勢一馬平川,這要是放在咱們中國,估計會統一兩千年,連叛亂都搞不起來,因為只要一鬧獨立,大軍三天就殺過來了,它根本無險可守!

這么適合大一統的國家卻走上了一村一國的道路,是因為它根本就沒有一個強大的統治系統。

嬴政這位“始皇帝”的關鍵作用開始慢慢浮現出來。

此時的秦朝面臨著很多極其重大、亟待解決的問題。歷史書中說的“郡縣制”天然地為秦國提供了統治大規模國家的制度保障只說對了一部分。

假如讓歐洲實行“郡縣制”,照樣政令出不了村!

此時的問題根本不是制度所能夠解決的,制度只是解決問題的一部分因素。

人心中所想的事情是“郡縣制”根本無法解決的!

武力的征服僅僅是第一步,而文化認同與政治制度的征服才是秦始皇坐穩天下的保障!

為了使這個國家穩定,緊接著秦始皇干了好幾件極其偉大的事情。

第一件事,解決文化認同和政治征服問題。

這兩個關鍵點入手的第一步應該是什么?

文字!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阳县| 云梦县| 山东省| 咸宁市| 长宁区| 洛扎县| 罗平县| 麻城市| 英吉沙县| 乐山市| 砀山县| 海晏县| 吴江市| 衡山县| 尖扎县| 饶阳县| 周口市| 和田市| 瑞昌市| 峨眉山市| 城固县| 清苑县| 长泰县| 兴义市| 翁牛特旗| 武定县| 漯河市| 余庆县| 邢台市| 富民县| 吉安市| 邵阳市| 嘉禾县| 肇东市| 张北县| 砚山县| 特克斯县| 普兰店市| 郓城县| 蓬溪县| 丹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