佝僂承蜩
孔子到楚國去,途經一片樹林,看見一位駝背的老人用竹竿粘取知了,好像拾取東西一樣輕松,知了一個也沒有跑掉。
孔子驚奇地問道:“你真靈巧啊,有什么竅門嗎?”
老人回答道:“我有竅門啊。為了練習手腕的功夫,五六月間,我把兩顆粘知了的丸子疊在竿頭,如果不掉下來,粘知了時就漏不掉幾個;把三顆粘丸疊在竿頭,如果不掉下來,粘知了時漏掉的不過十分之一;把五顆粘丸疊在竿頭,如果不掉下來,粘知了時就像拾取東西一樣,一個也漏不掉了。我站著像樹樁一樣穩固;我拿竹竿的手臂,像干枯的樹枝一樣。雖然天地那么大,世上的東西那么多,但我的心中只有知了的翅膀。我不轉身,不左顧右盼,不讓任何事物分散我的注意力,這怎么會粘不住知了呢?”
孔子回過頭來告訴身邊的學生說:“用心專一,思想高度集中,就是這位駝背老人告訴我們的道理啊!”
典故與出處
仲尼[1]適[2]楚,出于林中,見佝僂[3]者承[4]蜩[5],猶[6]掇[7]之也。仲尼曰:“子巧乎!有道[8]邪?”曰:“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丸二[9]而不墜[10],則失者錙銖[11];累三而不墜,則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墜,猶掇之也。吾處身也,若橛株拘[12];吾執臂[13]也,若槁木之枝。雖天地之大,萬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吾不反不側,不以萬物易蜩之翼,何為而不得?”
孔子顧謂弟子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佝僂丈人之謂乎!”
選自〔戰國〕莊周《莊子·達生》
導讀
這則寓言告訴人們:專心致志,用心凝神,不受干擾,勤學苦練,才能學好一門技術。
【注釋】
[1] 仲尼:孔丘,字仲尼,即孔子。
[2] 適:往。
[3] 佝(gōu)僂(lóu):駝背。
[4] 承:粘。
[5] 蜩(tiáo):知了。
[6] 猶:好像。
[7] 掇(duō):拾取。
[8] 道:這里指法術、竅門。
[9] 累丸二:指在竿頭上摞上兩個丸子。累,疊。丸,粘知了的丸子。
[10] 墜:掉落。
[11] 錙(zī)銖(zhū):都是古代的重量單位,一錙等于四分之一兩,一銖等于二十四分之一兩,這里用來形容次數極少。
[12] 橛(jué)株拘:橛,斷木,這里用作動詞,指像斷木一樣豎立。株,樹根。拘,樹根盤錯。
[13] 執臂:拿著竹竿的胳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