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天來,為桂南的大捷的激刺,我們對于敵寇向浙閩的進攻,似乎少注了一點意。
這次乘大雪滿江之際,敵寇偷渡錢塘江,竟占領了蕭山縣城;同時敵海軍又迭攻寧波鎮海,企圖登陸,用的仍舊是兩面包抄的戰略。可是,我駐鎮海守軍,早已有備,故而終將敵寇打退。渡過錢塘江的敵兵千余,亦已被我包圍,在殲滅中。
這次敵人在浙閩的冒險,顯然是綏遠失敗、粵桂失敗后的一種掩飾作用,其目的是在進占寧沿海區以后,又可以大大地向敵國內民眾,及滬上外人作一次勝利宣傳的企圖,而且奉化一帶,又是我領袖的故里,敵在西南西北無計可施之下,進占一不關大局的沿海小地區以自慰,也是窮余的一計。
所以,敵此次的進擾浙閩,其企圖原不在分散我軍的主力,以救粵桂之危,更不在預備大規模地攻襲浙贛路沿線,要華中再起一場激戰。要之,不外乎想多占領些可以供作宣傳用的城市,以掩飾半年來屢戰屢敗的羞辱而已。
我們在浙閩的防務,縱不能說是充實,但是敵要想長驅直入,不費幾師團兵力,而占領我金華、寧紹、泉漳,卻萬不可能(我在劉建緒將軍麾下布防的軍隊,約有十萬)。
我軍若能在浙東的山水之區(自紹興向西南,就系山區和水流很多的區域了),要予敵以一次像在桂南似的打擊,則敵軍東南的全線,必將像冰山似的驟行崩潰,我們且靜候著這一方面的捷訊吧!
(原載一九四〇年二月二十二日新加坡《星洲日報·晨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