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三部分 節(jié)氣習(xí)俗

立秋

[元] 方回

暑赦如聞降德音,一涼歡喜萬人心。

雖然未便 桐落,終是相將蟋蟀吟。

初夜銀河正牛女,詰朝紅日尾觜參。

朝廷欲覓玄真子,蟹舍漁蓑煙雨深。

迎秋

立秋,又是一個以“立”開頭的節(jié)氣。為了迎接秋天的到來,這日要舉行由皇帝主祭的國家祭祀大典。周代時,皇帝親率三公、九卿、諸侯、大夫到西郊迎秋,祭祀司秋之神蓐收。蓐收是古代神話傳說中的西方神明,左耳掛著蛇,坐騎為兩條飛龍,掌管秋收冬藏之事。落葉是人們對秋天最直觀的感受,“一葉落知天下秋”。宋時,立秋這天時辰一到,太史官要高聲奏報:“秋來了!”宮人同時把院中盆栽的梧桐搬往殿內(nèi),此時最好有梧桐葉落下,如若沒有,也要輕輕搖落一兩片,幫助梧桐完成“報秋”的職責(zé)。

戴楸葉

除了梧桐葉,楸葉也常被用來寓秋。楸葉,就是楸樹的葉子,前端是尖的,呈大大的心形。唐代長安城在立秋這天,有小販沿街叫賣楸葉。宋代延續(xù)唐時的習(xí)俗,《東京夢華錄》中記載:“立秋日,滿街賣楸葉,婦女兒童輩,皆剪成花樣戴之。”不僅婦女、兒童把精心修剪過的楸葉插在衣服上或發(fā)髻間,也有男子佩戴楸葉,總之,人人都希望這秋意能在自己身上停留片刻。自唐宋起的古老習(xí)俗一直流傳下來,如今在一些地方的鄉(xiāng)村,人們還用楸樹的葉子和枝條編織成帽子,戴在暑氣尚存的立秋時節(jié)。

七夕節(jié)

立秋前后恰逢農(nóng)歷七月初七,這天是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日子,也就是七夕節(jié)。七夕節(jié)又稱“乞巧節(jié)”,是女孩兒們拜祭織女、祈愿心靈手巧的節(jié)日。據(jù)說,小女孩兒頭上頂塊紅布,傍晚躲到葡萄架下,就能聽到牛郎和織女見面時的相思話。七夕當(dāng)天上午,女孩兒們會玩“丟針驗巧”的游戲。放一碗水到太陽底下,待水面曬出一層薄膜時,把平時用的繡花針丟進(jìn)水里。針浮在水面上,在水底投下針影。如果影子看上去像彩云、花頭、鳥獸、剪刀等形狀,就表示針的主人是位巧手的姑娘;如果影子粗如棰、細(xì)如絲或直如軸蠟,就預(yù)示這可能是位“笨手笨腳”的姑娘。

曬秋

曬秋,是立秋里最有成就感的習(xí)俗,因為這天要曬的,是豐收的累累碩果。在湖南、江西、安徽等地的山區(qū),古老的村莊傍山而建,房屋依地形高高低低地錯落在半山坡上。秋季,大量的農(nóng)作物需要晾曬貯存,由于沒有寬闊平坦的空地可供使用,村民們只好在自家房屋的窗臺、屋頂上搭起長架子,上面晾滿瓜果蔬菜。圓圓的曬扁鋪滿曬架,直徑最大的能有一米多長,盛放著紅彤彤的辣椒、黃澄澄的南瓜片、翠綠綠的豆角。從遠(yuǎn)處眺望,猶如裝滿秋色的調(diào)色盤,畫出豐收的喜悅和富足的生活,成為秋日里獨特的景致。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清市| 垣曲县| 诸城市| 晴隆县| 阿鲁科尔沁旗| 巍山| 隆化县| 新蔡县| 龙川县| 新邵县| 汤阴县| 新蔡县| 于都县| 中江县| 镇巴县| 高要市| 西昌市| 于都县| 曲周县| 万源市| 嵊泗县| 长治市| 五台县| 南宁市| 渝中区| 金湖县| 泾川县| 新密市| 台东市| 江城| 永康市| 上思县| 田东县| 曲靖市| 怀柔区| 寿宁县| 台州市| 方城县| 孝昌县| 封开县| 凌云县|